吴伟平
- 作品数:10 被引量:31H指数:4
- 供职机构:香港中文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语言文字文化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 计算机与口语水平测试标准化
- 口语水平测试标准化是外语教学中的一大难题。本文以汉语计算机化口语水平测试(COMPUTERIZED ORAL PROFICIENCY ASSESSMENT,简称COPA)为例,从试题设计、成绩评估和现代科技在测试中的运用...
- 吴伟平
- 关键词:口语试题设计计算机化
- 华语二语教学中的“三裸”现象及“去裸”实践被引量:4
- 2014年
- 语言由三个小系统(语音、语法、词汇)组成一个大体系,语言教学本身也是一个系统工程,包括测试、大纲和课程设置、教材编写、教学和教师培训等重要部件。这意味着任何变革都不可避免地牵涉到这一系统的所有部分,所以本文的'去裸'实践提及系统工程的每一个部件,从很表浅的层次讨论从结构为纲到语用为纲的努力。华语二语教学中的语境缺失导致学生语言中的语体特征缺失,本文关注这种缺失,并根据近十年来的教学实践探讨如何'补缺'。
- 吴伟平
- 关键词:裸考语境
- 社会语言学理论与对外汉语教学实践被引量:14
- 2009年
- 本文主要讨论社会语言学与语言教学之间的关系,提出了语用框架的理念并探讨这一框架的定位、构成和功能等相关问题。以对外汉语教学为例,作者强调得体地运用语言是大部分学生学习语言的最终目标,所以必须让学生意识到语境是语言运用的一个有机部分,把语用为纲的理念系统地落实到语言学习的全过程。作者认为语用框架是语言运用中的语境因素的总和,其功能之一与语言运用是否得体相关,包括用语言交流时的人、地、时三大因素,功能之二与辨义相关,主要包括共享知识、语言习惯和语言社区三个主要因素。不同的教学大纲代表了不同的语言观和教学理念,但任何类型的语言教学大纲都必须有自己的体系。文中比较了不同大纲的异同并就语用为纲的教学体系及其教学操作提出自己的看法。
- 吴伟平
- 关键词:对外汉语社会语言学课程设置教学实践
- 语用为纲教学体系的逆向设计--以华语二语教学为例被引量:2
- 2020年
- 本文从比较宏观的角度系统阐述了语用为纲的教学理念,并以华语二语教学的实践和实际操作为例,具体介绍了这个逆向设计教学体系的四大环节,包括能力测试、课程设置、教材编写、教学活动与教师培训。虽然多年来的实践已经证明语用体系用于教学的可行性,但其创新本质意味着体系形成和实践过程中所碰到的问题远远多于解决的问题。语用为纲的教学理念关注运用,除了结构本身,还关注语言功能与结构、语境和语体之间的关系,重在能力培养,目标是正确加得体。笔者认为作为网络时代的语言教师,我们不必迎合潮流,但必须随着社会的发展随时审视我们的"一贯"做法,善用时代的机遇并不断实践,以使语言教学与时俱进。
- 吴伟平
- 关键词:语境语体教学体系
- 华语二语教学的香港模式
- 2015年
- 香港社会华洋杂处,语言生态中英并重,"两文三语"的语言政策中有粤语和普通话,在这种情形下探讨华语二语教学是社会语言学的研究范畴之一。本文在汉语国际推广的框架下讨论华语二语教学的香港模式,提出了笔者的一些看法,包括中小学和大学层面两语(粤语和普通话)教育的现状和前瞻,主要观点包括:(1)香港模式的华语二语教学包括粤语和普通话,这是该模式有别于其他(内地或国外)模式的特点之一;(2)香港模式的一般原则是在中小学阶段以语带文,在大学阶段提倡并促进两语双向交流,在社会和语言运用的层面关注语音和语言结构的同时强调香港和内地的文化差异;(3)以大学生为对象的大学华语二语课程有充分的理由尝试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比如语用为纲、口语先行、以考促学的模式。
- 吴伟平
- 关键词:两文三语
- 关于语用为纲理念在教师培训中如何落实的探讨被引量:3
- 2013年
- 本文重点讨论语用为纲在教师培训环节"怎么做"的问题。作为语言学习四大环节之一,教师培训和教学活动是保证语用大纲、课程和教材中所包含的理念落到实处的关键。如何把抽象变具体,把隐性变显性,关键在提供一个可操作的模型,本文介绍的特别课型"语言文化实习课"是这方面的尝试。主要观点包括:(1)在理念上,确认语言结构为手段,语言运用为目的;(2)在教学过程中,确保语用为纲的原则贯穿语言学习的全过程;(3)在实际操作中,不断探索、验证并最后确认行之有效的模式,把语用为纲的原则落到实处。这是在华语二语教学中继测试、课程设置这两个环节之后又一个落实语用为纲理念的操作模式。
- 吴伟平
- 关键词:教师培训语境分析
- 民族共同语在方言区的推广和使用被引量:1
- 2007年
- 普通话与方言的关系可以从三个大层面解读:政治、教育和文化。宏观的语言教育政策与政治有密切的联系,在微观的层次,语言教育是应用语言学的一部分,是教育工作者共同关心的专业问题。在民族文化的层面,普通话与各大方言,包括北方方言,分别代表了中华文化的不同习俗和意念,独特的语言代表了独特的民族群体所共有的文化财富,不同的文化财富一起构成了丰富多彩的中华文化。本文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探讨民族共同语在方言区的推广和使用的问题,在四个具体方面就普通话在香港的推广和使用提出自己的建议:(1)从中华民族的层次考虑语言政策,制定合乎语言使用客观规律,合乎本地实际的最终目标;(2)创造双语共存的现实;(3)维持语言文化多元化的现实;(4)让普通话和粤语分别在不同的场合发挥作用。
- 吴伟平
- 关键词:社会语言学民族共同语方言普通话粤语
- 语用为纲系列教材编写中的“本体与运用”被引量:5
- 2019年
- 文章主要从编写原则、纲目安排、口语语料的真实性、编写程序、教学点的挑选与体系等几方面,阐述语用为纲的教学理念在教材编写中的落实问题。文章认为:语用为纲的教材编写始于本体,但不局限于本体,更不终于本体;编写原则的不同决定了本体与运用在教材中的关系和比重;从口语到口语保证了语料的真实性,是编写口语教材时值得尝试的新路;将语用的、隐性的语境和语体知识变成可见、可教的显性知识是编写过程中应该重视的问题。
- 吴伟平
- 关键词:教学点口语教材
- 汉语教学中的语用点:由点到面的教学实践被引量:13
- 2006年
- 本文以香港中文大学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口语教学探索为例,重点讨论三个问题:(1)语用点的结构与难度指数;(2)语用点与语言水平之间的关系;(3)如何以语用点为纲定出教学大纲及教学指标。作者认为,语言教学的总体设计以语用为纲,不论在理论上或实践上都是一种可行的方法。在这个大框架下,本文探讨一种逆向设计的教学理念与实践:先根据主流学生的要求设计考试。再按测试的内容和形式决定教材编写和教学活动,由考试之点及教学之面。既然大部分学外语的学生都希望能在实际生活中运用语言,最后测试考的就应该是这种运用语言的能力。语用点是对语言运用能力的综合测量,也是贯穿测试、教学和教材编写各个重要环节的基本单位。
- 吴伟平
- 关键词:语用学汉语教学教学大纲
- 新时代华语二语教学:与时俱进与万变不离其宗
- 2020年
- 今天我们讨论的重点是“大华语”。先说态度,我认为大华语时代所关注的是在世界范围内一切跟华语教育相关的问题,这是一件超出国界的事情。周(清海)老师曾说过“大华语不能只从中国开始”,我的理解是在态度上我们不能有“大中国主义”,应该考虑到中国以外华语使用的现状和习惯,应该尊重中国以外华语使用者的感情和看法。打一个不大恰当的比方,前些年中国人出国,听到有人说“你们中国还有冰箱啊”这一类的话觉得很受伤。
- 吴伟平
- 关键词:华语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