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静 作品数:14 被引量:70 H指数:7 供职机构: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首都卫生发展科研专项 北京市卫生系统高层次卫生技术人才培养项目 首都市民健康培育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航空宇航科学技术 更多>>
中度和重度聋儿助听后早期听觉能力及言语可懂度发育 被引量:9 2013年 目的:评价耳聋儿童助听后1年内听觉及言语能力发展变化趋势,探讨耳聋程度对聋儿的听觉及言语发育水平的影响,为聋儿的有效康复提供临床参考资料。方法:患儿29例,男19例,女10例。助听器选配年龄3~8岁,平均5.6岁。根据听力损失程度将患儿分为中度听力损失组(14例)和重度听力损失组(15例)。分别使用听觉行为分级(CAP)和言语可懂度分级(SIR)问卷在助听前及助听后1、3、6、9、12个月时对患儿的听觉能力及言语可懂度发育情况进行评估。结果:经单因素方差分析,中度和重度聋患儿CAP平均得分在助听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助听后1、3、6、9、12个月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样中度和重度聋患儿SIR平均得分在助听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助听后1、3、6、9、12个月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度聋患儿CAP平均得分助听前与助听后6、9、12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度聋患儿SIR平均得分助听前与助听后6、9、12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助听后1个月与12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聋患儿CAP平均得分助听前与助听后3、6、9、12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助听后1个月与9、12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聋患儿SIR平均得分助听前与助听后3、6、9、12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助听后1个月与6、9、12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度和重度聋组患儿助听后1年内早期听觉及言语能力有显著提高,但各自有不同的发育特点和规律。 吕静 陈雪清 张华 李靖 吴燕君 王硕 孔颖 刘博关键词:耳聋 儿童 助听器 语前聋婴幼儿助听后听觉及言语能力发育的相关性 被引量:4 2015年 目的:分析语前聋婴幼儿助听后听觉与言语能力发育的相关性,探讨不同耳聋程度、不同评估阶段其助听前后的言语能力发育随听觉能力发展变化的关系。方法以32例语前聋婴幼儿为研究对象,助听器选配年龄3~34个月,平均15.6个月,分为极重度耳聋组(16例)、重度耳聋组(11例)和中度耳聋组(5例),使用听觉行为分级(categories of auditory performance ,CAP)和言语可懂度分级(speech intelligibility rating ,SIR)问卷分别于助听前及助听后1、3、6、9、12个月时对患儿的听觉及言语发育能力进行评估,并进行线性相关与回归分析。结果极重度、重度及中度耳聋组CAP与SIR评估得分均存在线性相关,相关性由低到高依次为极重度耳聋组(R=0.656)、重度耳聋组(R=0.758)、中度耳聋组(R=0.849)(均为 P<0.05)。助听前后不同评估阶段CAP与SIR评估得分均存在线性相关,相关性由低到高依次为助听前(R=0.559)、助听后1个月(R=0.575)、助听后3个月(R=0.726)、助听后6个月(R=0.823)、助听后9个月(R=0.838)、助听后12个月(R=0.855)(均为 P<0.05)。结论语前聋婴幼儿助听后听觉与言语能力发育密切相关,言语能力随听觉能力的提高而提高;耳聋程度越轻、助听器使用时间越长,助听后婴幼儿听觉与言语能力发育的相关性越高。 吕静 陈雪清 张华 李靖 吴燕君 王硕 孔颖关键词:婴幼儿 听觉 言语 耳聋 助听器 语前聋儿童人工耳蜗植入术后前语言交流能力发展 被引量:8 2014年 目的分析人工耳蜗植入后儿童前语言交流能力的发展规律,探讨其与其它听觉及言语评价指标的相关性,为早期听觉言语康复评估提供依据。方法对23例接受国产人工耳蜗植入术的语前聋儿童进行一年的随访,手术月龄12~66个月,平均35±3个月。分别于开机时及开机后1、3、6、9、12个月使用录像分析法对患儿的轮流交流、主动交流、视觉交流及听觉注意4项前语言交流能力进行分析和评估;同时使用听觉行为分级(CAP)、言语可懂度分级(SIR)问卷对其听觉和言语能力进行评估。结果随术后开机时间延长,患儿的轮流交流和听觉注意能力呈显著增长趋势(P〈0.05),前6个月增长较快(P〈0.05),后6个月缓慢增长(P〉0.05);患儿主动交流和适时的视觉交流能力得分较低,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儿CAP和SIR得分与轮流交流和听觉注意能力相关。结论随着人工耳蜗使用时间的延长,患儿逐步建立了听/说的交流模式;前语言能力评估结果与CAP和SIR得分有相关性,三者结合可相互印证并能更全面准确地对人工耳蜗植入术后儿童早期听觉、语言和交流能力进行评估。 孟超 陈雪清 董瑞娟 郑妍 徐天秋 吕静 钟妍 李颖 郭倩倩关键词:儿童 人工耳蜗 颞骨CT正常儿童1kHz鼓室声导纳特征 目的 探讨颞骨CT正常儿童1 KHz鼓室声导纳的特点。方法 双耳或单耳颞骨薄层CT示外、中、内耳结构均正常的儿童93例(162耳),其中男58例(97耳),女35例(65耳),年龄2~66月龄(中位数19月),采用GSI... 吕静 莫玲燕 刘辉 陈雪静 卞迁 孙玉兰 陈静 张帆文献传递 中度及重度听障儿童选配助听器后听觉能力及言语可懂度发育初步研究 目的探讨耳聋程度对首次选配助听器1年内的中度及重度听障儿童听觉能力及言语能力发育的影响,为听障儿童的助听效果评估提供临床参考资料。方法中、重度语前聋儿童共有19例。其中男14例,女5例。选配年龄为3-8岁,平均5.8岁。... 吕静 陈雪清 李靖 吴燕君 张华 刘海红 王硕 孔颖 刘莎关键词:听觉能力 助听器 可懂度 听障儿童 听障婴幼儿人工耳蜗术后听觉能力发育规律 2024年 目的使用婴幼儿有意义听觉整合量表(infant-toddler meaningful auditory integration scale,IT-MAIS)研究0~3岁听障婴幼儿人工耳蜗植入后听觉能力变化,总结其发育规律,探讨植入年龄对患儿人工耳蜗术后5年内听觉能力发育的影响,为康复提供临床资料。方法共有518例极重度语前聋婴幼儿参加人工耳蜗植入术后为期5年的追踪随访,人工耳蜗植入年龄9~36个月。根据植入年龄将患儿分3组:A组,植入年龄≤12个月(121例);B组,植入年龄13~24个月(277例);C组,植入年龄25~36个月(120例)。分别在术前及术后开机1、2、3、6、9、12、18、24、30、36、42、48、54、60个月由经过培训的听力学专业人员使用IT-MAIS量表对患儿术后的听觉能力、发音能力、察觉能力及理解能力进行评估。结果患儿IT-MAIS总分在术前和术后开机1、2、3、6、9、12、18、24、30个月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开机36、42、48、54、60个月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儿发音能力得分在术前和术后开机1、2、3、6、9、12、18个月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开机30、36、42、48、54、60个月之间得分无统计学意义;患儿的察觉能力得分在术前和术后开机1、2、3、6、9、12、18、24、30个月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开机后36、42、48、54、60个月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儿的理解能力得分在术前和术后开机1、2、3、6、9、12、18、24、30个月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开机后36、42、48、54、60个月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前和术后开机1、2、3、6、9、12、18、24个月时患儿的发音能力、觉察能力和理解能力得分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开机30、36、42、48、54、60个月时,3种能力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C 3组患儿的IT-MAIS总分在术前和术后开机1个月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开机2个月以后各� 尤妍颜 孟超 郭倩倩 孔颖 吕静 李玉玲 董瑞娟 亓贝尔 王硕 陈雪清关键词:人工耳蜗 Mondini畸形婴幼儿人工耳蜗术后听觉能力长期随访研究 2024年 目的探讨0~3岁Mondini畸形患儿人工耳蜗(CI)术后5年听觉能力发展规律。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设计,共纳入235例36个月龄以内接受单侧CI手术患儿。根据影像学检查结果,分为Mondini组(47例)和内耳结构正常的对照组(188例)。由经过统一培训的专业人员使用听觉能力分级(CAP)量表评估受试者听觉能力。分别在CI术前及开机后1、2、3、6、9、12、18、24、30、36、42、48、54、60个月时进行评估。结果两组患儿CAP得分在CI术前及开机1个月时存在显著差异(P<0.05),其余各随访时间点均无显著差异(P>0.05)。在开机42、48、54、60个月时,两组患儿CAP得分均接近7分。Mondini组患儿CAP得分术前与开机后1、2、3、6、9、12、18、24、30、36、42、48、54、60个月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在开机1年内,开机1个月与3个月、2个月与3个月、3个月与9个月、6个月与9个月、9个月与18个月之间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而在开机1~3年,开12个月与24个月、18个月与24个月、24个月与36个月、30个月与42个月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在开机3年后各随访时间点间均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CI可有效改善Mondini畸形患儿的听觉能力,患儿在CI术后3年内听觉能力有显著提高。此外,Mondini畸形患儿在CI术后听觉能力的提高与内耳结构正常的患儿表现相似。 张李芳 孟超 郭倩倩 孔颖 吕静 董瑞娟 李玉玲 亓贝尔 王硕 魏兴梅 陆思萌 薛书锦 高振橙 陈雪清 李永新关键词:MONDINI畸形 人工耳蜗植入 语前聋儿童人工耳蜗使用者语言发育能力研究 被引量:1 2024年 目的依据现有完善的语言评估方式,观察人工耳蜗植入患儿语言康复情况,研究早期植入人工耳蜗患儿语言习得能力及影响康复效果的因素。方法选取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158例语前聋患儿为研究对象,人工耳蜗植入年龄平均17.6±8.8个月,应用汉语沟通发展量表(mandarin communicative development inventory,MCDI)研究开机时、开机后6、12、24、36个月的差异;按照植入年龄分为A组(0~18个月龄)、B组(19~36个月龄),根据内耳形态分为C组(内耳正常)、D组(内耳畸形),分析在植入人工耳蜗后开机时及开机后6、12个月患儿语言能力得分。结果患儿在康复后语言能力普遍有所提升,但提升速度存在差异。除句子与语句部分得分外,其余得分在开机时与开机后6个月之间有显著差异(P<0.05),在开机后24个或36个月接近满分。A、B组MCDI会说的词汇得分在开机后12个月无显著差异(P>0.05),C、D组在开机时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在开机前期,患儿语言能力增长较为迅速,18个月前植入与19~36个月植入人工耳蜗对患儿的语言发育能力在开机后12个月无显著差异,内耳畸形对患儿开机后的语言发育有显著影响。 刘潼 董瑞娟 吕静 孟超 郭倩倩 李玉玲 古鑫 孔颖 王硕关键词:语前聋 人工耳蜗 语言能力 听力相关疾病成人患者的年龄因素分析 被引量:10 2011年 目的对因听力相关疾病就诊的成人患者年龄因素进行分析,了解听力损失年龄分布特征,为听力损失的预防及干预策略的制定提供依据。方法对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临床听力学中心2009年6月1日至2009年8月31日因听力相关疾病就诊的3 018例成人患者的年龄分布进行分析,并比较不同听力损失程度、听力损失类型、听力曲线类型的年龄分布特征。结果①患者年龄分布集中于41~60岁,占全体就诊患者的44.70%;②除正常听力外,轻度、中度、重度和极重度听力损失分布比例最高的年龄范围均为51~60岁;③传导性听力损失主要分布在低年龄范围,感音神经性和混合性听力损失分布比例最高的年龄范围均为51~60岁;④陡降型听力损失分布比例最高的年龄范围为51~60岁,平坦型和"U"型听力损失在60岁以下呈均衡分布。结论成人听力损失在程度、类型及听力曲线类型上均呈现出明显的年龄分布特征,感音神经性及混合性听力损失及听阈曲线为陡降型者以51~60岁年龄段为多见。 刘海红 张华 莫玲燕 陈静 刘辉 孙玉兰 陈雪静 吕静关键词:听力损失 年龄 基于听力相关疾病就诊患者的听力曲线类型分布特征分析 被引量:6 2011年 目的:对基于听力相关疾病就诊患者的听力曲线类型进行分析,掌握听力曲线类型分布特征,为听力损失预防以及干预策略的制定提供依据。方法:对3650例听力相关疾病就诊患者的听力曲线类型分布进行分析,掌握听力损失类型、程度、年龄因素及对称性的听力曲线分布特征。结果:①听力曲线分布总体特征:陡降型、上升型、平坦型、U型和其他类型听力曲线分布比例分别为52.8%、7.6%、15.4%、13.2%和11.0%,不同性别间听力曲线分布未见统计学差异;②不同听力损失类型的听力曲线分布特征:感音神经性及混合性听力损失中,陡降型听力曲线均占据最高分布比例,传导性听力损失的听力曲线分布较为分散;③不同程度听力损失的听力曲线分布特征:轻度、中度和重度听力损失中,陡降型听力曲线占据最高分布比例,极重度听力损失中U型听力曲线占据最高分布比例;④不同年龄组的听力曲线分布特征:年龄组⑤~⑦(即年龄范围41~70岁)听力曲线分布呈现出一致性的规律,从高到低的分布顺序均为陡降型、平坦型、U型、其他类型和上升型;随着年龄增高,陡降型听力曲线分布比例明显提高。结论:听力损失在类型、程度及年龄方面均呈现出明显的听力曲线类型分布特征,陡降型听力曲线为最常见的听力曲线类型,可避免的听力损失预防值得关注。 刘海红 张华 莫玲燕 陈静 刘辉 孙玉兰 陈雪静 吕静关键词:听力损失 听力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