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强
- 作品数:38 被引量:61H指数:5
- 供职机构:西北政法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文化科学政治法律医药卫生更多>>
- 青海回教教育促进会及其历史作用
- 2018年
- 一、民国青促会成立的背景 民国时期,青海之所以要成立“青促会”,有其特殊的历史、民族和社会背景。(一)历史背景。清末,清政府为挽救统治危机施行新政,颁布《奏定学堂章程》和《钦定学堂章程》,开始了近代中国“废科举、办学堂”的教育新制度。在此影响下,回族中的先进分子进步意识逐渐觉醒,深感科学技术与启蒙思想的重要,从而掀起了近代穆斯林的新文化运动。
- 吕强马鑫
- 关键词:历史作用教育促进《钦定学堂章程》《奏定学堂章程》回教民国时期
- 近代中国第三次科学化浪潮下科普期刊的出版与科学传播
- 2024年
- 梳理近代中国第三次科学化浪潮背景下科普期刊的发展及其在科学普及中的作用,总结分析其策略及价值,为中国科学史的研究提供材料支撑,为当下的科普出版行业发展提供有益经验。文章通过分析考证文献,对第三次科学化浪潮期间出版发行的具有代表性的科普期刊进行梳理,分析其内容、形式、编辑、作者等,发现该时期科普期刊内容丰富,具有主体多元、主笔权威、画报盛行和面向大众的新特点,在其科学传播的过程中采用了传播内容全而精、传播方式图文并茂和传播过程注重双向互动等传播策略。第三次科学化浪潮期间出版的科普期刊通过一系列的出版实践,不仅弱化了科学传播中的“西方中心主义”,打破了“精英主义”科普受众观,而且还唤醒了民众爱国意识、补充了大众战备知识,启迪民智克服了社会陋习,从而在客观上促进了科学走进大众,推动了中国科技史向前发展。
- 吕强张莹莹
- 抗战时期新疆进步报刊的出版缘起、基本样态与现实启示
- 2023年
- 1933年新疆地方政府放宽了对报刊出版的控制,苏联和中共中央派遣党员入疆工作,新疆的报刊出版事业迎来了新曙光,并呈现出采用多语种出版、以抗战宣传为主、创办副刊与画刊,以及行业逐渐专业化的特点。当时新疆出版的53种进步报刊不仅促进了社会和文化的发展,而且大力宣传抗日募捐、为新疆民众抗日指明了方向,也为党的新闻事业在新疆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 吕强陶奕冰
- 关键词:抗战时期
- 小众与群众:延安时期的板报及其宣教研究
- 2024年
- 延安时期,板报作为党开展宣传的一种特殊媒介,在边区基层广受欢迎。板报的内容围绕信息发布、宣传引导、团结表扬、批评落后以及组织号召展开,实现了服务、改造、组织和引导群众的宣教效果,其传播过程中对小众化媒介的重视、“走群众路线”的新闻原则、注重群众参与及基层党组织建设等经验可以为当代新闻工作提供宝贵镜鉴。
- 王昕吕强
- 关键词: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板报群众性
- 何微新闻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
- 2021年
- 何微是我国著名的新闻人、新闻学家、新闻教育家。在从事新闻教育过程中,何微逐渐形成了"新闻有学、实务导向、法制新闻教育"等诸多新闻教育思想。本文通过对何微新闻教育理论与实践的梳理和分析,探索其理论和实践在新时代中国特色新闻人才培养中的应用价值。
- 孙江吕强
- 中国共产党“红色基因”研究综述(2014—2020)被引量:10
- 2021年
- “红色基因”研究目前已逐步成为国内学界关注的重要研究方向之一。当前,国内学界主要在“红色基因”的内涵与外延、红色基因传承、红色基因传播以及红色基因与高校思政课相互关系等方面展开研究,并产出了一批较有影响的学术成果。整体上看,近六年以来刚刚兴起的“红色基因”研究,存在外延丰富、注重策略研究以及交叉研究突出等方面的优势,但在“综合研究、研究方法”等方面还需进一步的突破与完善。
- 吕强王昕
-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高校思政教育
- 图像叙事与政治表达:延安时期新闻漫画的革命话语建构--基于《新中华报》的考察被引量:8
- 2022年
- 延安时期,为应对高文盲率导致的传播困境,在中共中央文艺政策的支持下,漫画界文艺工作者奔赴被誉为革命圣地的延安,新闻漫画作为重要的宣传喉舌由此发展起来,并迅速成为群众喜闻乐见的宣传形式。作为陕甘宁边区政府和中共中央的机关报,在《新中华报》出版的380期上共刊登漫画227幅,这些漫画主要以“民族”“人民”“劳动”和“学习”为关键词建构着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的革命话语,并在此过程中呈现出通俗化、极具评议性和感染力强的特点,从而起到了促进抗战动员、提升民众文化水平和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效果。随着革命话语向改革话语的转型,媒体使用漫画建构改革话语时应更加重视真实性与多样性相结合、通俗化和评议性相统一以及艺术性与多元化相配合,从而不断丰富和完善中国共产党改革话语。
- 吕强陶奕冰
- 关键词:延安时期《新中华报》
- 清代甘肃交通拓展与民族贸易点的区位分布研究——以“茶叶贸易”为例
- 2017年
- 甘肃地处西陲,气候干旱且民族众多,本不产茶叶,但为解决和满足西北游牧民族的饮食需要,遂成为历代民族间"茶马互市"的主要场所。清继明后,沿袭传统的"茶马互市"。乾隆以后,在商品经济的推动下,民族间的"茶马互市"逐渐转变为商业性质浓郁的"茶叶贸易",并以甘肃为转销中心,分销茶叶于西北各地甚至境外,甘肃因此成为西北乃至全国茶叶的主要集散地,并沿省内交通线出现了众多茶叶销售的中心城市,形成独特的"茶叶贸易"的区位分布,而这一分布与甘肃乃至西北地区民族分布的特点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 吕强
- 关键词:民族贸易茶叶贸易一带一路
- 乾隆“伊犁将军府”的设立与肃州城镇经济的回落——基于西北稀见方志的梳理与分析
- 2022年
- 乾隆二十四(1759)年后,随着新疆统一,清设“伊犁将军府”,统辖天山南北的军、政事务。在此背景影响下,清初曾号称西北“边陲一大商埠”的肃州,此时因军卫职能的下降、军需物资的减少以及边贸经济的锐减而导致城镇经济发展出现明显的回落。本文就以肃州为个案,分析“伊犁将军府”设立后,作为西北边疆城镇商业经济重镇的肃州,其城镇经济发展变化的过程,这一过程也反映出清代西北边疆城镇的内地化趋势,即由边城到内城的历史发展轨迹。
- 吕强
- 关键词:回落
- 国民政府时期内陆城市非法定疫病的流行与防治——基于西安地方档案中黑热病的考察被引量:1
- 2021年
- 黑热病作为清末民初时传入我国的一种新型疫病种类,最初仅流行于清浦江以北的北方诸省。至1940年代以后,该疫病逐渐扩展到西北各省,且以陕西西安最为严重。在此背景下,陕西省政府、西安市政府从传染源、传染途径等近代西医流行病学的原理出发,积极采用捕获中华白蛉与田鼠、清理排泄物、创建防治站以及五价锑剂法的措施,开展对黑热病的防治工作。然而,由于战时经费的不足,加上黑热病为慢性疫病,故导致当时该疫病的防治效果并不明显。回顾国民政府时期以西安为代表的内陆城市中黑热病的防治,对传播近代医学新知识、促进西医本土化发展以及推动内陆城市基础设施的近代化建设都发挥了重要作用,也为当今非法定疫病的防治提供了可兹借鉴的历史经验及启示。
- 吕强张君曼
- 关键词:国民政府时期黑热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