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吉训琦

作品数:36 被引量:115H指数:6
供职机构:海南省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海南省卫生厅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2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2篇儿童
  • 8篇急性
  • 6篇血液
  • 6篇手足
  • 6篇手足口
  • 6篇手足口病
  • 6篇通气
  • 6篇患儿
  • 6篇白血
  • 6篇白血病
  • 5篇细胞
  • 5篇机械通气
  • 4篇儿童急性
  • 3篇蛋白
  • 3篇毒性
  • 3篇血液净化
  • 3篇血液净化治疗
  • 3篇脓毒
  • 3篇抢救
  • 3篇重症手足口病

机构

  • 35篇海南省人民医...
  • 3篇海南省安宁医...
  • 2篇中山大学孙逸...
  • 2篇中山市人民医...
  • 2篇广东医科大学
  • 1篇福建医科大学
  • 1篇广西医科大学...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湖南省人民医...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海南医学院
  • 1篇惠州市中心人...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厦门大学
  • 1篇中山大学
  • 1篇中山大学附属...
  • 1篇中山大学附属...
  • 1篇中南大学湘雅...
  • 1篇深圳市儿童医...
  • 1篇中南大学

作者

  • 35篇吉训琦
  • 21篇陈玉雯
  • 18篇冯小伟
  • 11篇孙嵩
  • 6篇陈泽福
  • 6篇张凝
  • 3篇林涛
  • 3篇林荫
  • 2篇陈茜茜
  • 2篇蔡露良
  • 2篇钟志娟
  • 2篇蔡云望
  • 2篇周敦华
  • 2篇康延海
  • 2篇廖锋
  • 1篇冯晓勤
  • 1篇王丽娜
  • 1篇张笃飞
  • 1篇杨丽华
  • 1篇甄子俊

传媒

  • 5篇海南医学
  • 5篇中国热带医学
  • 4篇实用医学杂志
  • 3篇广东医学
  • 1篇中国微生态学...
  • 1篇中国临床医生...
  • 1篇山东医药
  • 1篇中华儿科杂志
  • 1篇临床精神医学...
  • 1篇中国医院药学...
  • 1篇临床儿科杂志
  • 1篇广西医学
  • 1篇中国肿瘤临床
  • 1篇重庆医学
  • 1篇中国实验血液...
  • 1篇儿科药学杂志
  • 1篇中国小儿血液...
  • 1篇中国医药
  • 1篇中国科技期刊...
  • 1篇中华医学会第...

年份

  • 4篇2024
  • 4篇2022
  • 6篇2021
  • 1篇2019
  • 2篇2018
  • 1篇2017
  • 2篇2016
  • 4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 8篇2011
  • 1篇2010
3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血液净化治疗儿童严重脓毒症的效果被引量:8
2015年
目的观察血液净化技术治疗小儿严重脓毒症的效果。方法分析49例严重脓毒症患儿的临床资料。分为观察组(血液净化治疗)与对照组(未血液净化治疗),比较两组的一般特征及临床检验参数。结果两组患儿的年龄、性别、呼吸机辅助通气率及治疗前小儿危重症评分(PCIS)、白细胞计数(WBC)、丙氨酸转氨酶(ALT)、血糖,C反应蛋白(CRP)、动脉血pH值,HCO3、血尿素氮(BUN)、血肌酐(CR)、血Na^+异常率、血K^+异常率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8 h后,观察组患儿的临床症状明显缓解,PICS评分明显上升,疗效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CRP、血BUN、血CR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Na^+、血K^+异常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血WBC、血ALT、血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液净化治疗儿童严重脓毒症疗效较好且安全。
吉训琦冯小伟陈玉雯
关键词:血液净化严重脓毒症儿童
venetoclax联合LDAC方案治疗复发儿童急性髓系白血病1例被引量:1
2021年
患儿男性,发病年龄7岁,2017年10月因“牙龈肿胀2个月余”就诊于海南省人民医院,入院时血常规显示:白细胞(WBC)5.84×10^(9)/L、红细胞(RBC)5.65×10^(12)/L、血红蛋白(HGB)118 g/L、血小板(PLT)215×10^(9)/L,骨髓形态:增生明显活跃,原始单核细胞11%+幼稚单核细胞60%,考虑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AML-M5)骨髓象。
张凝吉训琦符小妹钟志娟
关键词:联合化疗
儿童非高危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诱导期加一剂蒽环类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SCCLG/SCCCG-APL协作组
2024年
目的成人非高危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NHR-APL)的去化疗诱导治疗,其疗效和安全性在儿童患者中尚未得到验证,需开展儿童的研究。方法数据来自华南儿童APL协作组的前瞻性研究资料,≤16岁、完成诱导治疗的NHR-APL患儿纳入分析。在砷剂+全反式维甲酸诱导治疗的基础上,比较加或不加1剂量去甲氧柔红霉素/米托蒽醌10mg/m^(2)(化疗或无化疗组)的缓解情况和不良事件率。结果化疗组139例,无化疗组27例,两组的诱导治疗结果比较:达血液学完全缓解的中位天数分别为26.0(22.0,31.5)d和31.0(27.5,35.0)d(P=0.002);分子学完全缓解分别有29.5%和3.7%(P=0.005);外周血白细胞计数>10×10^(9)/L分别有43.2%和74.1%(P=0.003);最高白细胞中位数分别为8.6(IQR 4.9,18.4)×10^(9)/L和22.7(IQR 16.0,41.7)×10^(9)/L(P<0.001);确诊分化综合征分别有5.8%和33.3%(P<0.001);出凝血事件发生率分别为14.4%和51.9%(P<0.001)。感染、颅内高压、心和肝功能异常等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两组相似(均P>0.1)。结论儿童NHR-APL可能有别于成人患者,与无化疗比较,诱导治疗加1剂量蒽环类疗效更好,并发症的风险更低。
樊重杨良春陈以乔万伍卿麦惠容杨丽华兰和魁周敦华李婉丽郭碧赟何飞廖柳华陈惠芹甄子俊贺湘玲冯晓勤陈国华吉训琦陈沫黎巧茹龙兴江田川符莹罗杰思黄丹萍张晓莉唐燕来王丽娜李毓李彬黄礼彬罗学群
关键词: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儿童
咪哒唑仑和芬太尼联合应用对重症手足口病机械通气患儿镇静效果临床观察被引量:4
2011年
目的探讨重症手足口病患儿机械通气时,联合应用咪哒唑仑与芬太尼镇静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择PICU中进行机械通气时需要镇静的重症手足口病患儿31例,分为咪哒唑仑组(M组)15例,咪哒唑仑和芬太尼联合组(M+F组)16例。M组给予静脉负荷量咪哒唑仑0.1 mg/kg后,给予维持量2~10μg/(kg.min);M+F组给予静脉负荷量咪哒唑仑0.05 mg/kg和芬太尼1μg/kg后,给予维持量咪哒唑仑1~5μg/(kg.min)和芬太尼0.5~2μg/(kg.h)。在治疗过程中,根据Ramsay镇静评分标准,观察镇静评分并调整药物的剂量,以达到最佳的镇静程度。观察并记录药物的剂量、血气、血压、呼吸、心率、机械通气时间及入住PICU时间。结果两组药物都达到良好的镇静效果,能明显改善患儿的动脉氧分压(P<0.05);但M+F组能明显减少咪哒唑仑的用量(P<0.05);M+F组患儿机械通气和入住PICU的时间均较M组短(P<0.05)。结论咪哒唑仑和咪哒唑仑联合芬太尼都能获得较好的镇静效果,联合使用两药可减少咪哒唑仑的用量,合并症少,缩短患儿机械通气和入住PICU时间,是重症手足口病机械通气患儿较好的镇静方案。
陈玉雯孙嵩吉训琦林涛冯小伟
关键词:咪哒唑仑芬太尼机械通气
乌司他丁对重症手足口病机械通气患儿肺保护作用的临床观察被引量:4
2011年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UTI)对重症手足口病(HFMD)机械通气患儿肺的保护作用。方法:将2008年5月至2010年9月在本院住院重症HFMD需行气管插管机械通气48例患儿分为对照组24例和治疗组24例。对照组给予机械通气为主的综合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予UTI静脉注射,每12小时1次,连用5d。比较第1天和第5天两组呼吸力学指标:分钟通气量(MV)、吸气平台压(Pplat)、吸气峰压(PIP)、气道平均压(MAP)、气道阻力(Raw)、动态顺应性(Cyd)。血气指标,pH值、动脉血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氧合指数(OI)、呼吸指数(RI)、肺泡-动脉氧分压[P(A-a)O2]、肺内分流量(Qs)与心排出量(Qt)比值(Qs/Qt)。血流动力学指标,心率(HR)、呼吸(RR)、心排量(CO)、中心静脉压(CVP)。比较两组机械通气时间和住PICU时间。结果:两组治疗后MV、Pplat、PIP、MAP、Raw、Cyd、pH、PaO2、PaCO2、OI、RI、P(A-a)O2、Qs/Qt、HR、CO、CVP明显好转,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MV、Pplat、PIP、MAP、Raw、Cyd、OI、R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UTI对重症HFMD机械通气患儿的呼吸力学指标、血气指标改善明显,能缩短患儿的机械通气时间和住PICU时间,值得在临床上应用。
陈玉雯吉训琦陈茜茜冯小伟向伟
关键词:手足口病乌斯他丁机械通气
血液净化治疗严重儿童脓毒症
吉训琦冯小伟陈玉雯孙嵩
高频振荡通气治疗儿童重症手足口病并神经源性肺水肿
陈玉雯冯小伟吉训琦
儿童嘌呤核苷磷酸化酶缺乏症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分析总结儿童嘌呤核苷磷酸化酶缺乏症(PNPD)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分析1例PNPD患儿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男性患儿,1岁9月龄,因面色苍白伴发热、咳嗽入院,既往有反复上呼吸道感染史,运动发育迟缓。血红蛋白88 g/L,网织红细胞11.35%,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阳性,CD^(4+)/CD^(8+)T细胞比值低,尿酸水平低。胸部CT示胸腺发育不良。基因测序发现患儿PNP基因存在c.722T>C(p.I 241T)纯合变异,其父母均为该变异携带者。患儿确诊为PNPD,于2岁3月龄死于多脏器严重感染。文献检索到78例PNPD病例,发病无性别差异,发生反复感染53例,神经功能障碍51例,自身免疫病21例,继发肿瘤性疾病6例。结论对反复感染、神经功能障碍、自身免疫性疾病、CD^(4+)/CD8+T细胞比值降低、血尿酸水平低的患儿,需考虑基因缺陷致免疫缺陷病可能,基因序列分析可协助早期诊断。
钟志娟吉训琦陈玉雯冯小伟
关键词:免疫缺陷病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早期治疗反应与预后关系被引量:9
2018年
目的:分析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儿早期治疗反应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13年3月-2017年3月期间在海南省人民医院进行诊治的278例ALL患儿。所有患者接受CCLg-ALL-2008治疗方案治疗,从对患儿早期治疗反应的第8天泼尼松敏感试验、第15天骨髓缓解状态(D15-BM)、第33天骨髓缓解状态(D33-BMR)和第33天微小残留病(D33-MRD)4个指标分析不同分组患儿3年无事件生存率(3年EFS),将这4个指标和其他可能影响患儿预后的指标纳入Cox回归模型分析及其独立影响因素。结果:共269例患儿参与了第8天泼尼松敏感试验,结果显示激素反应良好(PGR)者240例(89.22%)、高于激素反应不良(PPR)者29例(10.78%),其中PGR患者3年EFS明显大于PPR患者(P<0.05)。262例患儿D15-BM试验显示,骨髓缓解状态为M1者230例(87.79%),M2组20例(7.63%),M3组12例(4.58%);3年EFS M1组明显高于M2组、而M2组明显高于M3组(P<0.05)。257例患儿D33-BMR试验显示,骨髓缓解状态为M1者227例(88.33%),明显高于M2组21例(8.17%)和M3组9例(3.51%);M1组的3年EFS高于M2组,M2组高于M3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85例患儿D33-MRD试验显示,MRD<10^(-4)组128例(69.19%),MRD≥10^(-4)-<10^(-2)组43例(23.24%),≥10^(-2)组14例(7.57%);<10^(-4)组的3年EFS高于MRD≥10^(-4)-<10^(-2)组,而MRD≥10^(-4)-<10^(-2)组高于≥10^(-2)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ox模型分析显示,D8泼尼松敏感试验中PPR、D15和D33-BMR中M2和M3、D33-MRD中≥10^(-2)和T-ALL分型为影响ALL患者预后的独立风险因素。结论:早期治疗反应指标可预测ALL患儿预后情况,为ALL患儿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
郑瑜蔡云望符启昌王强吉训琦蔡露良
关键词: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早期治疗反应白血病预后
儿童服食蟾蜍导致心脏毒性临床救治体会被引量:6
2015年
目的探讨儿童蟾蜍毒素导致心脏毒性临床表现及其救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4例服食蟾蜍中毒患儿的临床诊治资料,观察入院时和住院后24 h、48 h、72 h患儿的心电图(ECG)、心肌损伤生物学指标的变化和主要救治手段。结果 4例患儿均出现过缓型心律失常和心肌损害,经过血液灌流(HP)结合药物治疗,3例患儿ECG和心肌损伤指标在48 h内恢复正常,最后痊愈出院,1例患儿由于服食蟾蜍量多、年龄幼小和病情危重,最终死亡。结论儿童蟾蜍中毒主要以心脏毒性为主,血液灌流结合药物治疗是救治蟾蜍中毒的有效措施。
吉训琦冯小伟陈玉雯黄晓燕孙嵩陈泽福
关键词:儿童心脏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