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司飞

作品数:49 被引量:103H指数:7
供职机构: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北戴河中心实验站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基金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4篇期刊文章
  • 24篇专利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4篇农业科学
  • 5篇生物学
  • 2篇文化科学

主题

  • 31篇牙鲆
  • 9篇养殖
  • 9篇耳石
  • 7篇微卫星
  • 7篇微卫星标记
  • 5篇幼鱼
  • 5篇放流
  • 4篇鱼卵
  • 4篇增殖放流
  • 4篇水生生物资源
  • 4篇胚胎
  • 4篇胚胎发育
  • 4篇细胞
  • 4篇浮游
  • 4篇纯化
  • 3篇鱼类
  • 3篇投喂
  • 3篇回捕
  • 3篇浮性
  • 3篇浮游生物

机构

  • 49篇中国水产科学...
  • 11篇中国水产科学...
  • 6篇上海海洋大学
  • 4篇中国水产科学...
  • 3篇东北农业大学
  • 3篇河北科技师范...
  • 2篇河北农业大学
  • 2篇沈阳农业大学
  • 2篇中国水产科学...
  • 2篇大连水产学院
  • 2篇天津市水产研...
  • 1篇河北省海洋与...

作者

  • 49篇司飞
  • 36篇孙朝徽
  • 23篇姜秀凤
  • 23篇于清海
  • 21篇王玉芬
  • 19篇任建功
  • 12篇王桂兴
  • 12篇王青林
  • 10篇任玉芹
  • 9篇刘海金
  • 7篇张晓彦
  • 6篇宋立民
  • 5篇侯吉伦
  • 5篇张红涛
  • 5篇赵雅贤
  • 4篇王俊
  • 4篇都威
  • 4篇周勤
  • 3篇刘永新
  • 2篇刘洪波

传媒

  • 6篇中国水产科学
  • 3篇河北渔业
  • 3篇渔业科学进展
  • 2篇水产科学
  • 2篇大连水产学院...
  • 2篇中国渔业质量...
  • 1篇中国水产
  • 1篇科学养鱼
  • 1篇水产学报
  • 1篇应用生态学报
  • 1篇天津农业科学
  • 1篇东北农业大学...

年份

  • 2篇2024
  • 6篇2023
  • 3篇2022
  • 5篇2021
  • 2篇2020
  • 6篇2019
  • 2篇2018
  • 5篇2017
  • 3篇2016
  • 4篇2015
  • 2篇2014
  • 4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09
  • 2篇2008
4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一种便携式浮游生物暂养装置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便携式浮游生物暂养装置,涉及水生生物资源监测技术领域,解决了依靠现有容器无法很好暂养浮游生物活体的问题,本实用新型包括箱体和设于箱体的暂养室、温度调控室、鼓气单元和供电单元;暂养室内的底部铺设的鼓氧输...
薛向平司飞昝江伟孙朝徽刘霞徐欣靖徐岩任建功
制备牙鲆伪雄鱼繁育全雌苗种的关键技术
2013年
牙鲆俗称比日鱼、牙片、偏口,具有雌性生长明显比雄性快的特点。1龄雌性比同龄雄性重约20%,2龄雌性比同龄雄性重约50%以上。因此,运用雌核发育技术培育全雌化茁种,实现单性化养殖,对提高牙鲆养殖产量和经济效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北戴河中心实验站2005年“牙鲆令雌化育苗技术研究”获得成功,解决了异源精子受精、高温诱导伪雄鱼、低温培育提高雌性化比例以及伪雄鱼与普通雌鱼配组进行自然产卵等全雌化育苗关键技术问题。
姜秀凤都威司飞
关键词:育苗技术雄鱼牙鲆苗种雌性化雌核发育
实现牙鲆全雌化养殖的关键技术被引量:1
2013年
牙鲆是分布在我国沿海的冷温性大型底栖肉食性经济鱼类。因其个体大、生长快、肉质细嫩、高蛋白、低脂肪、低热量、含丰富的维生素、口感好等有优点,深受广大消费者欢迎,成为我国重要的海水养殖品种。因其具有雌性比雄性生长快的特点,实现牙鲆全雌化养殖能提高养殖产量20%以上,对渔民的增产增收、提高经济效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介绍了实现牙鲆全雌化养殖的关键技术:人工诱导雌核发育、高温诱导伪雄鱼和低温培育牙鲆苗种。
姜秀凤都威司飞
关键词:养殖品种牙鲆经济鱼类雌核发育
回捕牙鲆生长和摄食状况调查研究被引量:5
2019年
以秦皇岛海域回捕牙鲆为材料,应用分子标记将其分成放流和非放流2组,采用形态学测量、鉴定方法并结合DNA条形码技术对比分析了2组牙鲆的生长和摄食状况。结果显示:(1)放流牙鲆的体长和体质量略大于非放流牙鲆,肥满度、脂肪含量和肠体比值略小,经过独立样本T检验,各参数值的差异并不显著(P>0.05);(2) 2组牙鲆的空胃率较高,摄食强度差异不显著(P>0.05);(3)胃含物组成和种类基本一致,包括鱼类、软体动物、多毛类和虾类;(4)针对4种不可辨认的胃含物提取组织DNA,选用线粒体DNA COI基因片段作为分子标记,在Gen Bank中进行比对分析,并利用MEGA 4.0构建NJ系统进化树,结果鉴定出一种鰕虎鱼(Gobiidae sp.)、一种石首鱼(Sciaenidae sp.)、赤鼻绫鯷(Thryssa kammalensis)和火枪乌贼(Loliolus beka)。进而说明放流牙鲆经过禁渔期的适应,已经恢复了在增殖海域生存的能力。
宋立民宋立民于清海司飞司飞任玉芹任建功张红涛
关键词:牙鲆增殖放流胃含物DNA条形码
基于投喂法的牙鲆耳石锶标记被引量:9
2019年
本研究首次采用投喂标记饲料的方法,对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耳石锶(Sr)标记进行研究。实验组设置1、8、64g/kg (SrCl2·6H2O/饲料) 3个梯度,无SrCl2·6H2O添加饲料为对照组,投喂标记饲料10d,再养殖30d后采样。利用EPMA对样本的矢耳石进行线性定量和面分析,检测耳石Sr标记效果。结果显示,8、64g/kg实验组耳石均出现Sr标记。8g/kg组耳石Sr标记峰值为对照组的2倍,64g/kg组耳石Sr标记峰值较对照组分别高6倍和18倍,Sr标记峰值随着标记饲料浓度增加而增大。对各梯度组生长研究发现,1、8g/kg梯度组全长分别为(11.11±1.32) cm和(10.88±1.07) cm,差异不显著(P>0.05),1、8g/kg梯度组与0、64g/kg梯度组全长差异显著(P<0.05),说明摄食适量Sr元素,可促进鱼体生长。标记期间,各梯度组均未出现实验鱼死亡,表明Sr元素对牙鲆安全无毒。本研究为海水鱼类耳石元素指纹标记探索了新的标记途径,为科学进行牙鲆增殖放流效果评估积累了参考资料。
司飞王青林于清海刘洪波姜涛杨健王俊
关键词:耳石牙鲆
许氏平鲉6个地理群体遗传多样性的微卫星分析被引量:3
2021年
为查明大规模增殖放流对黄渤海许氏平鲉遗传多样性的影响,利用10对微卫星标记对辽宁丹东、营口,河北北戴河,山东长岛、威海和日照海域的6个许氏平鲉地理群体的遗传多样性、遗传结构和遗传组分进行分析。试验结果显示,10个位点在6个群体中,平均等位基因数为17.200~19.900个,平均观测杂合度为0.769~0.923,平均期望杂合度为0.871~0.920,平均多态信息含量为0.845~0.897。哈迪—温伯格平衡检验结果显示,5个群体15个位点显著偏离平衡状态(P<0.05)。6个群体各位点的基因分化系数为0.019~0.093,平均为0.039。分子方差结果显示,主要的变异来源为群体内个体间(3.975%)和个体间(93.078%)。Nei氏遗传距离和聚类分析结果显示,北戴河群体与其他5个群体的遗传距离最大,单独聚为一支;丹东群体和威海群体先聚成一支,再与长岛群体聚为一支;日照群体和营口群体聚为一支。遗传组分结果显示,6个群体共包含3个主要遗传组分,丹东群体和威海群体的遗传混杂最少,营口群体和日照群体的遗传混杂较多。本研究结果表明,目前许氏平鲉6个地理群体的遗传多样性较高,近十年来大规模放流人工培育苗种尚未对许氏平鲉遗传多样性带来较为明显的影响。
任建功王青林孙朝徽于姗姗王桂兴于清海刘霞宋立民司飞
关键词:许氏平鲉地理群体微卫星标记
不同光照周期对牙鲆幼鱼胃排空率的影响及其模型分析
2024年
本研究探讨了4个光照周期对2种规格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幼鱼饱食后胃肠内容物质量的变化特征,并确定了牙鲆幼鱼摄食的最佳光照周期和最佳投喂时间、最优胃排空率数学模型。结果显示,牙鲆幼鱼饱食后其瞬时胃排空率随时间先上升后趋于平缓,最后达到100%。70 d牙鲆幼鱼24L∶0D组胃含物湿重比最高,18L∶6D组次之,对照组最低;24L∶0D组胃排空速率最快,18L∶6D组次之,对照组最慢。100 d牙鲆幼鱼18L∶6D胃含物湿重比最高,12L∶12D组次之,24L∶0D组最低;18L∶6D组胃排空速率最快,24L∶0D组次之,对照组最慢。70 d和100 d牙鲆不同光照周期实验数据都能很好的拟合3种模型,但三者之间的相关系数(R^(2))存在明显差异;线性模型更适合70 d对照组、24L∶0D组和100 d 12L∶12D组;指数模型更适合70 d 12L∶12D组和18L∶6D组;平方根模型更适合100 d对照组、18L∶6D组、24L∶0D组。研究结果表明,光照周期对70 d、100 d牙鲆幼鱼摄食量产生显著影响,70 d、100 d牙鲆幼鱼光照周期应为18L∶6D,70 d在饱喂18.5 h、100 d在饱喂22.5 h后进行2次投喂。
徐岩孙朝徽刘霞任建功任建功
关键词:牙鲆胃排空率光照周期
盐度对全雌牙鲆胚胎发育和仔鱼活力的影响被引量:1
2014年
用1000 m L量筒进行全雌牙鲆卵浮性试验,每次取卵500粒,观察了全雌牙鲆卵在不同盐度下的悬浮状况。在不充气、不投饵、水温15~16℃条件下,取盐度试验孵化出的正常仔鱼100尾放入20 cm ×215;20 cm ×215;20 cm的小方型水槽中,设置10个盐度梯度,10、15、20、25、30、35、40、45、50,自然海水作对照;同时在不充气、不投饵、水温17~18℃条件下,取在自然海水中孵化出的正常仔鱼100尾放入20 cm ×215;20 cm ×215;20 cm的小方型水槽中,设置12个盐度梯度,5、10、15、20、25、30、35、40、45、50、55,自然海水作对照,观察不同盐度对全雌牙鲆胚胎发育及仔鱼存活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全雌牙鲆卵在盐度≤27时,全部沉底,盐度为27~30时,呈悬浮状态,盐度≥30时,全部上浮。胚胎发育在盐度为30~50时,孵化率均超过71.8%,差异不显著( P>0.05),畸形率小于4.3%;盐度为10~30时的孵化率超过64.5%,畸形率小于5.5%。盐度为10~25时的孵化率低于盐度30~50的孵化率,差异显著( P<0.05);其畸形率高于盐度30~50的畸形率,差异不显著( P>0.05)。因此,高盐度比低盐度更适合胚胎发育。仔鱼在盐度为10~40时,均能很好地成活,盐度为20时,仔鱼的无投饵存活系数生存活力指数值最高。盐度5以下、50以上,仔鱼的无投饵存活系数小于5,仔鱼基本不能存活。
王玉芬司飞孙朝徽宋立民姜秀凤
关键词:盐度胚胎发育
养殖牙鲆性腺分化的组织学观察被引量:14
2008年
采用切片方法观察了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的性腺发生、性别分化过程及其组织学特征。结果表明:牙鲆仔鱼10日龄(全长约4.2 mm)时观察到原始生殖细胞;20日龄(6.6 mm)时性腺原基形成;30日龄(9.7 mm)时原始性腺形成;50日龄(23.9 mm)时输精管原基形成,精巢开始分化;65日龄(56.1 mm)时卵巢腔形成,卵巢开始分化;85日龄(84.3 mm)时精巢出现精原细胞,精巢分化完成;105日龄(127.8 mm)时卵巢内出现卵细胞,卵巢分化完成。牙鲆雌、雄性腺分化过程差异明显,雄鱼性腺分化早于雌鱼。
孙朝徽刘海金司飞王玉芬姜秀凤
关键词:牙鲆性腺分化组织学
一种牙鲆鱼耳石元素标记方法
本发明提供一种牙鲆鱼耳石元素标记方法,其特点是:包括如下步骤:(1)将六水氯化锶与鱼饲料混合均匀,使鱼饲料中含有锶元素,得到标记饲料;(2)使用所述标记饲料投喂待标记的牙鲆鱼;(3)每天投喂标记饲料1‑2次,投喂时间至少...
王俊司飞于清海李忠义王青林宋立民赵雅贤孙坚强
文献传递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