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明君
- 作品数:12 被引量:86H指数:4
- 供职机构: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军队临床高新技术重大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新型磷结合剂在慢性肾脏病中的应用被引量:15
- 2011年
- 慢性肾脏病(CKD)患者肾功能恶化,引起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以及钙磷代谢紊乱,进一步导致血管钙化等心血管疾病,增加CKD患者发病率及死亡率。传统磷结合剂常含钙、铝成分,降低血磷但不良反应较多。司维拉姆、碳酸镧、SBR759、PA21-1、考来替兰和碱式碳酸镁铁等新型磷结合剂不含钙、铝,具有与传统磷结合剂类似的降低血磷作用,却不升高血钙,为控制高磷血症且减少血管钙化风险提供了治疗前景。
- 史明君谢红浪
- 关键词:慢性肾脏病磷结合剂
- AL型淀粉样变性患者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中心律失常的临床研究
- 陈文萃黄湘华史明君赵闽王庆文刘志红
- 反复水肿、蛋白尿,伴腹胀、腹痛、便血被引量:1
- 2013年
- 青年男性,临床表现激素依赖、反复复发的肾病综合征,每次复发均合并腹痛、腹胀、腹泻及血便等消化道症状。治疗后消化道症状随肾脏疾病的缓解而好转,最终诊断为IgA肾病(微小病变型)合并缺血性肠病。
- 史明君史明君
- 关键词:缺血性肠病
- 特发性肾病综合征合并血栓并发症临床观察分析
- 张炯张庆燕李世军汤曦王旭方史明君刘志红
- 糖尿病肾病患者治疗的新方法被引量:4
- 2010年
- 史明君王金泉
- 关键词:糖尿病肾病
- AL型淀粉样变性患者行自体干细胞动员及采集效果及安全性分析
- 史明君黄湘华陈文萃赵闽王庆文刘志红
- 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原发性系统性淀粉样变性被引量:8
- 2011年
- 目的:评价大剂量马法兰联合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AHSCT)治疗原发性系统性淀粉样变性(简称AL淀粉样变性)的初步疗效及安全性。方法:从2010年7月至2011年1月共有13例AL淀粉样变性患者在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全军肾脏病研究所接受AHSCT治疗,所有患者均经肾活检明确诊断。采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动员采集干细胞,采集成功后2~6周内接受干细胞移植治疗,预处理方案为大剂量马法兰,根据患者危险分层采用100mg/m2、140mg/m2和200mg/m2三种剂量。受累器官及疗效判断采用第10届国际淀粉样变性研讨会制订的标准。结果:13例患者均以肾脏为首发表现就诊,经肾活检明确诊断,肾组织λ轻链沉积11例,κ轻链沉积2例。受累器官1~3个(仅评价肾脏、心脏、肝脏及神经系统等重要器官),患者均有肾脏受累,10例(76.9%)心脏受累,2例(15.4%)肝脏受累,1例(7.7%)外周神经受累。4例患者诊断后直接行AHSCT治疗,其余患者移植前均接受过不同方案的化疗。所有患者均成功采集干细胞,采集过程中的主要并发症为低钙血症、低钾血症及血小板减低。采集CD34+细胞计数2.0~8.36×106/kg[平均(4.02±2.01)×106/kg]。所有患者造血均重建,粒缺期3~7d(中位时间4d),中性粒细胞植入时间9~13d(中位时间9d),血小板植入时间10~21d(中位时间13d)。移植过程主要并发症为恶心、呕吐(84.6%),黏膜炎(76.9%),粒缺期发热(53.8%),心律失常(53.8%),急性肾损伤(46.2%)及腹泻(30.8%)等,其他少见并发症有急性肝损伤、肝破裂出血、胸腔积液和败血症等。移植后100d内1例患者因肝破裂出血死亡,治疗相关死亡率为7.7%。移植后随访4~10月,有8例(61.5%)患者取得血液学反应,其中完全缓解5例(38.5%),部分缓解3例(23%)。7例(53.8%)患者取得器官反应,其中3例为肾脏及心脏均起反应,4例为肾脏反应,其余患者器官无反应。结论:对严格选择的AL淀粉样�
- 黄湘华王庆文史明君陈文萃蒋松龚德华曾彩虹赵闽刘志红
- 关键词:疗效并发症
- 雷公藤多苷治疗糖尿病肾病的前瞻性随机对照临床试验被引量:40
- 2010年
- 目的:糖尿病肾病(DN)的发病率逐年升高,随着病情进展,出现大量蛋白尿、肾功能恶化,最终导致肾功能衰竭。但目前除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断剂(ARB)外,尚无治疗DN大量蛋白尿的有效手段,本文前瞻性的观察了雷公藤多苷(TW)治疗DN的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符合2型糖尿病(T2DM),DN,且尿蛋白≥2.5g/24h的患者65例,随机分为TW治疗组(n=34)和ARB对照组(n=31),治疗组予TW120mg/d治疗3月后减量至60mg/d维持治疗3月,对照组予缬沙坦胶囊160mg/d治疗,观察6月。观察尿蛋白下降程度及肾功能进展情况。结果:到达治疗终点6月时,TW组尿蛋白较基线明显下降[(4.99±2.25)vs(2.99±1.81)g/24h,P<0.01],且起效迅速,第1、3、6月平均下降幅度分别为32.9%、38.8%和34.3%;而ARB组尿蛋白下降幅度分别为1.05%、10.1%和-11.7%。两组患者随访过程中平均SCr水平较基线均有升高,但至随访终点,ARB组SCr升高幅度明显高于TW组(36.9%vs20.3%,P<0.05),eGFR下降幅度高于TW组(24.6%vs13.7%,P<0.05)。然而,TW组至随访终点血浆白蛋白水平升高不明显[(33.0±5.66)vs(34.8±5.49)g/L,P>0.05),而ARB组尿蛋白虽无明显改善,但血浆白蛋白较基线升高[(33.07±4.74)vs(36.3±5.47)g/L,P<0.01)。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两组间无明显差异。结论:TW能够有效减少DN患者尿蛋白,延缓肾功能进展,疗效优于ARB,且不良反应少,耐受良好,是治疗DN的有效药物。
- 葛永纯谢红浪李世军侯金花章海涛史明君刘志红
- 关键词:糖尿病肾病蛋白尿雷公藤多苷
- 66例原发性系统性淀粉样变性患者的长期预后观察及危险因素分析
- 蒋松史明君黄湘华王庆文刘志红
- 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18例AL型淀粉样变性的初步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 黄湘华史明君陈文萃赵闽王庆文刘志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