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芳汀
- 作品数:13 被引量:74H指数:3
-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 胸腺B细胞的分化来源及其功能
- Background:胸腺一般被认为是T淋巴细胞发育分化的场所,胸腺细胞经过阳性选择、阴性选择逐渐分化为成熟的T细胞并迁移到外周免疫器官发挥功能。近年来有少数研究工作证明,人和鼠的胸腺中均存在着少量的B细胞,其比例占到整...
- 杨微卢芳汀廉哲雄
- 关键词:调节性T细胞胸腺发育
- Thymic B cells promote regulatory T cells development rather than negative selection in the thymus
- B cells that are present in the thymus only represent 0.1-0.3% of total thymocytes, and are mainly located in ...
- 卢芳汀杨微廉哲雄
- 关键词:THYMICCELLSREGULATORYCELLS
-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发病机制研究的应用前景被引量:6
- 2015年
-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是一种以肝内小胆管损伤为特征的自身免疫性肝病,该疾病的发生发展是极其复杂的自身免疫反应过程,众多的免疫细胞和免疫分子参与其中。从天然免疫以及适应性免疫两个方面,在细胞以及分子层面对PBC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总结,并对该发病机制研究的临床应用前景进行评述,以期能够为该疾病研究领域的科研及临床工作者提供参考方向并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新方案的提出提供理论依据。
- 卢芳汀廉哲雄
- 关键词:肝硬化胆汁性免疫免疫法
- 人工黄体期方案在卵巢储备良好但前次黄体期长方案助孕失败患者中的应用:一项自身对照研究被引量:3
- 2019年
- 目的探讨卵巢储备良好患者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CSI)中采用黄体期长方案促排失败后应用人工黄体期方案的促排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卵巢储备功能良好的前次黄体期长方案助孕失败后应用人工黄体期方案促排患者103例资料,采用自身对照方法比较两种促排方案Gn天数、Gn总量、HCG日LH水平和E2水平、获卵数、2PN数、正常受精率、优胚率、周期取消率、累计周期妊娠率及妊娠早期流产率等。结果人工黄体期方案组Gn天数和Gn总量显著低于长方案组(P<0.001),扳机日LH、E2水平均显著高于长方案组(P<0.001);获卵数、成熟卵母细胞数、2PN数、正常受精率及优胚数、优胚率均显著高于长方案组(P<0.001);人工黄体期组累计周期妊娠率、累计种植率显著高于长方案组(P<0.05)。结论对于卵巢储备功能良好但前次黄体期长方案助孕失败患者,再次助孕采用人工黄体期方案不仅费用更低廉,而且显著提高了累计周期妊娠率,是理想的促排方案。
- 刘玮卢芳汀王昊昱黄玲莉骆丽华
- 关键词:体外受精-胚胎移植
- Natural Killer Cells Inhibit Liver Inflammatory by Limiting CD4+ T Cell Response in Dominant Negative 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β receptor Ⅱ mice
- Primary biliary cirrhosis(PBC)is an organ-specific autoimmune liver disease characterized by the presence of a...
- 杨微卢芳汀廉哲雄
- 文献传递
- 同一促排周期来源冻融胚胎移植两次单胎妊娠分娩临床结局比较
- 2021年
- 目的比较同一促排周期来源的两次冻融胚胎移植,两次均为单胎妊娠分娩临床结局的差异。方法回顾分析2011年至2018年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生殖医学中心接受助孕治疗,移植同一促排周期来源的冻胚后两次单胎妊娠分娩产妇101例。按胚胎冻存年限分为0~3年组和4~9年组,按孕妇年龄分为≤30岁、30~35岁、≥35岁组,分层比较孕妇的一般情况,包括平均年龄、孕囊数、治疗方案、受精方式。同时比较一胎和二胎孕期、胎儿平均体重、剖宫产率、低体重儿率、巨大儿率、正常体重儿率、出生婴儿性别。结果在产妇年龄、冷冻胚胎保存年限的分层研究中,孕期、胎儿平均体重等评价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同一促排周期获得胚胎冷冻保存,间隔数年的两次冻融胚胎移植,两次单胎临床结局无显著差异。
- 高敏王晓涵胡馨桑美英孙晓科王玥黄玲莉卢芳汀童先宏
- 早期补救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妊娠结局及新生儿出生结局评估被引量:7
- 2018年
- 目的:对常规体外受精(IVF)失败的周期行早期补救性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CSI)后的妊娠结局及新生儿出生情况进行探讨和分析。方法:常规IVF后6小时未发现明确双极体者判断为完全受精失败,予以早期补救ICSI,纳入早期补救ICSI组(204个周期),随机选择与早期补救ICSI组患者同一日或前一日因男性因素而直接进行ICSI的204例患者纳入ICSI组(204个周期)。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的累计临床妊娠率、流产率、异位妊娠率、累计活产率、分娩孕周及新生儿的单双胎比例、男女性别比例、出生体质量、出生缺陷等指标的差异性。结果:早期补救ICSI组与ICSI组的累计临床妊娠率、流产率、异位妊娠率、累计活产率、新生儿性别比例、新生儿出生体质量等指标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 05)。早期补救ICSI组产妇的分娩孕周较ICSI组略长,双胎比率较ICSI组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将分娩孕周分为单胎和双胎分别进行比较,则发现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早期补救ICSI组的活婴中出现1例先天性心脏病出生缺陷,ICSI组的活婴中未发现出生缺陷。结论:早期补救ICSI没有增加胎儿流产及新生儿出生缺陷的风险,双胎率明显下降,怀孕周期略长,可作为常规IVF失败时的一种安全有效的补救方法。
- 吴丽敏鲍蔓蔓童先宏金仁桃许波卢芳汀刘雨生
- 关键词: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受精失败
- Natural Killer Cells Inhibit Liver Inflammatory by Limiting CD4+T Cell Response in Dominant Negative 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β receptor Ⅱ mice
- Primary biliary cirrhosis (PBC) is an organ-specific autoimmune liver disease characterized by the presence of...
- 杨微卢芳汀廉哲雄
- 关键词:BILIARYCELLSCD4+TCELLS
- 中药免疫调节作用的研究进展被引量:58
- 2011年
- 研究表明中药具有免疫促进和免疫抑制的双向免疫调节作用,本文就中药免疫调节作用的相关研究进行总结,从中药对免疫细胞、细胞因子、免疫器官发育的促进作用及其抗肿瘤的功效,到中药在炎症反应、超敏反应、自身免疫性疾病以及移植排斥反应中所起的免疫抑制作用进行论述,并对中药在免疫调节中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 马洪第卢芳汀陶艳艳M.Eric Gershwin廉哲雄
- 关键词:中草药
- Thymic B cells promote regulatory T cells development rather than negative selection in the thymus
- B cells that are present in the thymus only represent 0.1-0.3% of total thymocytes,and are mainly located in t...
- 卢芳汀杨微廉哲雄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