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占美晓

作品数:7 被引量:54H指数:4
供职机构:广东省医学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预后
  • 4篇细胞
  • 4篇肝癌
  • 4篇肝细胞
  • 3篇栓塞
  • 3篇细胞癌
  • 3篇肝细胞癌
  • 2篇蛋白
  • 2篇动脉化疗
  • 2篇动脉化疗栓塞
  • 2篇血清
  • 2篇射频
  • 2篇射频消融
  • 2篇肿瘤
  • 2篇微小RNA
  • 2篇消融
  • 2篇化疗
  • 2篇化疗栓塞
  • 2篇甲胎
  • 2篇甲胎蛋白

机构

  • 2篇广东省人民医...
  • 2篇广东省医学科...
  • 2篇广东省心血管...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广东省人民医...

作者

  • 7篇占美晓
  • 7篇胡宝山
  • 7篇陆骊工
  • 5篇黄建文
  • 5篇何旭
  • 4篇邵培坚
  • 3篇赵岩
  • 2篇孟庆雯
  • 2篇李勇
  • 2篇禹娴怡
  • 2篇孟庆雯
  • 2篇李勇
  • 2篇李勇
  • 1篇李勇

传媒

  • 3篇介入放射学杂...
  • 3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中国介入影像...

年份

  • 1篇2015
  • 2篇2014
  • 4篇2013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回顾性总结56例肝细胞癌合并肝外原发恶性肿瘤被引量:4
2015年
目的分析肝细胞癌合并肝外原发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56例原发性肝细胞癌合并肝外原发恶性肿瘤患者临床特征,包括肝外原发恶性肿瘤分布部位、治疗方式、与肝细胞癌发生的时间关系;对肝细胞癌患者确诊时的临床特征进行描述,对影响多原发恶性肿瘤患者总生存期及肝细胞癌患者特异生存期的临床特征进行单因素、多因素分析。结果肝外原发恶性肿瘤多发部位依次为胃、结肠直肠、鼻咽部和肺部;24例为同时诊断恶性肿瘤,32例为先后诊断恶性肿瘤;67.9%患者会在出现第1个原发肿瘤后3年内再发生第2个原发肿瘤。同时癌与异时癌比较,两组在年龄、性别、肝炎、血清甲胎蛋白、肝功能Child-Pugh分级、巴塞罗那分期、肝细胞癌治疗方式、肝外原发肿瘤治疗方式、肝硬化、肿瘤数目、肿瘤最大直径、门静脉侵犯、肿瘤家族史、吸烟史等各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肝外原发肿瘤治疗方式及同时癌、异时癌分组会影响多原发恶性肿瘤患者的总生存期。生存分析显示:肝外原发恶性肿瘤获得根治性治疗以及异时癌组患者可获得较好的总生存期;肝细胞癌治疗方式、肝功能Child-Pugh分级是影响肝细胞癌特异生存期的临床因素;患者接受根治性手术切除、肝功能Child-Pugh A级患者可获得较长的肝细胞癌特异生存期。结论肿瘤患者治疗后应进行定期复查,特别是最初3年对胃、结肠直肠、鼻咽部和肺部等高发部位的筛查;对肝内、肝外肿瘤积极治疗可以获得较好的生存期。
赵岩李勇胡宝山何旭黄建文占美晓陆骊工
关键词:肝细胞癌多原发肿瘤预后
甲胎蛋白阴性肝癌射频消融治疗前血清中转移相关 miRNA 的临床价值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血清miRNA可作为肿瘤诊断、疗效及预后判断的潜在标记物。本研究旨在探索转移相关miRNA(miR-18b)在经射频消融术(RFA)治疗的AFP阴性(≤20 ng/ml)肝癌患者血清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自2007年1月—2011年1月,接受RFA治疗的AFP阴性肝癌患者131例纳入本研究,收集RFA术前血清标本并选择43例正常人血清作对照组。采用实时定量PCR方法检测血清中miR-18b的表达水平,并分析其表达水平高低与临床病理、术后复发、总生存率及无复发生存率之间的关系。结果在肝癌患者血清中miR-18b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正常人(2.93±1.33对1.08±0.45,P<0.01),且高表达的miR-18b与肝硬化(P=0.035)、肿瘤直径(P<0.01)及肿瘤分化程度(P=0.020)密切相关。随访期间,79例(60.3%)患者出现复发,复发患者血清中miR-18b水平较无复发患者显著升高(3.26±1.28对2.42±0.86,P<0.01)。与miR-18b低表达的患者相比,高表达患者RFA术后复发的发生率显著较高(72.3%对48.5%,P=0.005),尤其是肝内远处转移率。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血清miR-18b高表达的患者总生存率及无复发生存率均显著短于低表达者。结论血清miR-18b在AFP阴性肝癌患者血清中显著升高,或可作为监测RFA术后复发及预后的理想标记物。
占美晓李勇胡宝山何旭黄建文陆骊工
关键词:微小RNA血清
血清VEGFR-2浓度预测行肝动脉化疗栓塞肝癌患者的预后被引量:12
2013年
目的探讨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VEGFR-2)在预测行肝动脉栓塞化疗(TACE)的原发性肝癌患者(HCC)预后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08年10月至2012年4月广东省人民医院介入科行TACE治疗的69例HCC患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MSA)方法检测行TACE术前及术后患者血清VEGFR-2浓度;分析血清VEGFR-2浓度与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结果血清VEGFR-2浓度在有无肝硬化组及肿瘤数目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1,P=0.049),与其他临床基线资料差异未发现有统计学意义;HCC患者行TACE术后[(10558±7007)ng/L]和术前[(8709±6510)ng/L]血清VEGFR-2浓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5);按术前血清VEGFR-2浓度平均数8709ng/L分组,术前血清VEGFR-2高浓度的HCC患者其总生存时间及无疾病进展时间短于血清VEGFR-2低浓度的患者(17个月比28个月,P=0.001;10个月比15个月,P=0.031)。Cox回归示术前血清VEGFR-2浓度是独立预后因素。结论术前血清VEGFR-2浓度可以预测行TACE的HCC患者的预后。
孟庆雯李勇胡宝山邵培坚占美晓禹娴怡陆骊工
关键词:肝细胞药物疗法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
肝细胞癌患者TACE治疗后血浆胎盘生长因子含量变化及预后意义
2013年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细胞癌(HCC)患者TACE前后血浆胎盘生长因子(PLGF)含量变化及其评估预后的价值。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43例HCC患者TACE术前1~3天及术后第1、3、7天及1个月血浆PLGF含量,同期检测25例肝硬化患者及25名健康成年人的血浆PLGF含量,分析TACE前后血浆PLGF含量变化及其预后价值。结果 HCC患者血浆PLGF含量明显高于健康成年人及肝硬化患者(P均<0.001)。血浆PLGF含量在巴塞罗纳临床肝癌(BCLC)分期(P=0.031)、肿瘤大小(P=0.009)、门静脉癌栓(P=0.007)、有无转移(P=0.046)方面有差异;TACE术后第1天血浆PLGF含量明显升高,第3、7天、1个月降低,但仍高于术前(P均<0.05)。按术前血浆PLGF含量再分为含量高组(≥641.04pg/ml)与含量低组(<641.04pg/ml),含量低组总生存时间长于含量高组(P=0.021)。Cox回归分析显示,肿瘤大小及术前血浆PLGF含量是影响HCC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P=0.021、0.023)。结论HCC患者TACE术后血浆PLGF水平较术前明显升高,术前血浆PLGF含量可以预测HCC患者的预后。
孟庆雯李勇胡宝山邵培坚占美晓禹娴怡陆骊工
关键词:胎盘生长因子化学栓塞治疗性
经肝动脉化疗栓塞与射频消融和无水乙醇注入对大肝癌的疗效评价及预后分析被引量:10
2013年
目的探讨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联合射频消融(RFA)及无水乙醇注入术(PEI)治疗原发性大肝癌的临床效果及预后情况。方法选取2006年至2010年诊治的原发性大肝癌92例,其中15例行TACE联合RFA(Ⅰ组),29例行TACE联合PEI(Ⅱ组),21例行TACE、RFA联合PEI(Ⅲ组),仅行TACE 27例(Ⅳ组)。分析比较4组的临床疗效及总生存时间(OS),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预后因素。结果 4组相比,肿瘤缩小及肿瘤坏死率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8,P=0.026);Ⅰ、Ⅱ、Ⅲ和Ⅳ组OS分别为18、14、20和10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多因素结果分析显示,门脉癌栓及术前AFP值是影响总生存时间的预后因素(P=0.028,P=0.031)。结论 TACE、RFA联合PEI治疗大肝癌与TACE联合RFA/PEI或TACE相比,可明显提高肿瘤缩小、坏死率,延长生存期。
孟庆雯李勇胡宝山邵培坚占美晓赵岩黄建文何旭陆骊工
关键词:原发性大肝癌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射频消融
高尔基体蛋白73在肝细胞癌诊断及预测疾病进展中的作用被引量:9
2014年
目的 探讨血清GP73是否可作为诊断肝细胞癌(HCC)的标志物,是否与HCC疾病进展相关.方法 采用ELISA法检测广东省人民医院2011年11月至2012年11月59例HCC患者、23例乙肝肝硬化患者及33名健康受试者外周血血清GP73含量,分析GP73在HCC诊断与疾病进展中的作用.结果 HCC患者GP73浓度在CP分级A、B级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年龄、性别、BCLC分期、乙型肝炎、肿瘤直径、肿瘤转移、肿瘤个数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组中HCC患者GP73浓度最高[127(147) μg/L,M(Q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根据ROC曲线确定GP73诊断HCC临界值为99 μg/L,灵敏性与特异性分别为64.4%、96.4%;GP73联合AFP检测组较单独检测提高了诊断灵敏性(P=0.025),未能提高诊断特异性 (P=0.359);血清GP73、AFP浓度在HCC患者mRECIST评价各阶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59,P= 0.788),基线GP73、AFP浓度与疾病进展时间之间无相关性(r=-0.119,P=0.608;r=0.142,P=0.540).结论 血清GP73可作为HCC诊断标志物,联合AFP诊断效果较好;GP73和AFP在预测肝癌mRECIST评价中的作用尚需大规模临床试验证实.
赵岩李勇胡宝山何旭黄建文占美晓陆骊工
关键词:高尔基体甲胎蛋白类
肝癌患者血清中微小RNA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17
2013年
目的探讨微小RNA(miRNA-222、miRNA-181、miRNA-216)在肝癌患者血清中的异常表达及其临床价值。方法采用实时定量PCR方法检测广东省人民医院2009年6月至2010年9月收治的49例原发性肝癌患者首次确诊时的血清标本及25名正常人虹清中上述3个miRNAs的表达水平,并分析它们表达差异及其同肝癌临床病理参数、生存预后的关系。结果miR-181及miR-216在肝癌患者和正常人血清中表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miR-222在肝癌患者血清中表达水平显著上调(6.1±6.6比1.2±0.6,P〈0.01)。以miR-222表达量上调的中位倍数(3倍)将49例肝癌患者分成低表达组(25例)和高表达组(24例)。miR-222的高表达同肝硬化(P〈0.01)、肿瘤数目(P=0.013)、门静脉癌栓(P=0.002)、TNM分期(P=0.020)相关,而与血清甲胎蛋白水平、肿瘤直径及乙肝表面抗原无关。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miR-222的高表达组患者的中位总生存期明显短于低表达组(8.7个月比16.5个月,P=0.036)。Cox比例风险模型显示TNM分期和miR-222表达水平是两个主要的独立预后因子。结论血清miR-222在肝癌患者表达上调,可能有助于肝癌患者的预后预测。
占美晓李勇胡宝山邵培坚孟庆雯何旭黄建文陆骊工
关键词:肝肿瘤血清预后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