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锐娥 作品数:60 被引量:1,106 H指数:22 供职机构: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科技项目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 更多>> 相关领域: 天文地球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 一般工业技术 更多>>
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致密砂岩气藏成藏动力学特征探讨 刘锐娥 肖红平 王晓波 张春林 卫孝峰鄂尔多斯盆地盒8段致密砂岩气储层微观特征及形成机理 被引量:20 2019年 鄂尔多斯盆地盒8段致密砂岩气是国内典型的致密气勘探领域,为了明确盒8段致密砂岩气储层微观特征及其形成机理,开展了相关研究。在钻井岩心观察的基础上,进行了铸体薄片、场发射扫描电镜、CT扫描及恒速压汞等多种实验,研究认为盒8段致密砂岩类型以石英砂岩、岩屑石英砂岩为主,总体特征表现为中—粗粒、分选中等,颗粒以棱角状、次棱角状为主,颗粒间以点、线接触为主,填隙物种类多样。储层储集空间类型主要包括残余粒间孔隙、溶蚀孔隙、微纳米孔隙及裂缝等,微纳米孔隙占储层孔隙90%以上;喉道类型包括缩颈型、弯曲片状及管束状等,孔喉特征总体表现为喉道细、连通性好—中等,平均喉道半径与渗透率的相关性最好。沉积作用和沉积组构控制了储层原始物性差异,辫状河心滩砂体和三角洲分流河道砂体物性比冲积扇扇中水道砂体物性好,后期经历的强压实作用是储层致密的主控因素,胶结作用加剧了对储层孔隙结构的破坏,而普遍、强烈的溶蚀作用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致密储层的储集性能。 张春林 李剑 李剑关键词:鄂尔多斯盆地 盒8段 致密砂岩气 鄂尔多斯盆地中东部山2段储集层岩性微观特征差异性的地质意义 被引量:21 2005年 通过大量薄片观察、扫描电镜、阴极发光等分析,并结合储集层物性、压汞等分析资料,研究鄂尔多斯盆地中东部山2段石英砂岩与岩屑砂岩微观储集特征的差异。石英砂岩石英含量高,杂基和软岩屑含量低,几乎不含长石;岩屑砂岩则石英含量低,杂基和软岩屑含量高,普遍含少量长石。根据石英砂岩与岩屑砂岩的石英颗粒表面特征的显著差异分析,石英砂岩是清水高能化学环境的沉积,沉积速率缓慢,具有以粒间孔为主的复合型孔隙组合,储集性好,勘探前景广阔;岩屑砂岩是混水低能、地表化学作用较弱环境的沉积,沉积埋藏作用迅速,孔隙发育差,仅见少量粒内溶孔,储集性差,勘探效益不明显。 刘锐娥 孙粉锦 卫孝锋 单秀琴 赵虹 蔺洁关键词:石英砂岩 鄂尔多斯盆地 鄂尔多斯克拉通盆地寒武纪古构造与岩相古地理再认识 被引量:34 2017年 依据野外露头、钻井和地震等资料,对鄂尔多斯盆地寒武纪古构造和岩相古地理开展研究。厚度图法研究表明,寒武纪的沉积格局与中新元古代的沉积格局具有继承性,古构造整体呈现"三槽二陆一洼"的特征。以此为指导,运用碳酸盐岩沉积学,将鄂尔多斯寒武系划分为滨岸、碳酸盐岩开阔台地、陆棚缓坡和海槽四大沉积体系,编制了5张鄂尔多斯地区寒武纪岩相古地理图。岩相古地理总体特征表现为古陆之外为滨岸,滨岸之外为台地,台地内部有洼地,台地外部为缓坡,缓坡边缘见海槽。鄂尔多斯地区在寒武纪经历了一个完整的海进—海退的演化过程。早寒武世表现为广大地区仍为古陆,仅在西南缘环陆发育了一套滨岸和开阔台地相沉积;中寒武世海侵扩大,古陆面积缩小,并被分割成3个独立的古陆,至张夏期吕梁古陆消失,中东部广大地区表现为广阔的开阔台地相沉积,西南缘为陆棚缓坡和海槽相沉积;晚寒武世,海退开始,鄂尔多斯古陆呈南北向条带状分布于鄂尔多斯中部地区。 张春林 张福东 朱秋影 刘锐娥 辛铭关键词:岩相古地理 古构造 寒武纪 克拉通 鄂尔多斯盆地 鄂尔多斯盆地西部奥陶系古岩溶类型及主控因素 被引量:6 2016年 野外剖面、岩心观察和镜下薄片鉴定揭示鄂尔多斯盆地西部奥陶系桌子山组、克里摩里组古岩溶储层非常发育。系统建立了研究区3种古岩溶作用的识别标志,将古岩溶划分为(准)同生期古岩溶作用、表生期顺层古岩溶作用和埋藏期古岩溶作用等三大类型,并以表生期顺层古岩溶作用为主。一级层序界面对应奥陶系顶部的风化壳古岩溶面,三级层序对(准)同生期古岩溶作用和表生期顺层古岩溶作用起控制作用;SQ6、SQ7和SQ8等3个I型层序底界面附近古岩溶作用相对较发育,层序格架内古岩溶发育段主要处于高位体系域和海侵体系域。在对鄂尔多斯盆地奥陶系地质背景分析的基础上,认为区内古岩溶发育的主控因素包括层序、构造条件、岩性特征、古气候条件及古地貌。 张春林 朱秋影 张福东 刘锐娥关键词:鄂尔多斯盆地 奥陶系 古岩溶 主控因素 鄂尔多斯盆地二叠系山西组及下石盒子组盒8段南北物源沉积汇水区与古地理 被引量:68 2008年 在对鄂尔多斯盆地目的层段总体资料了解的基础上,对盆地南部4个露头剖面、18口井岩心的砂岩进行了切片分析,根据长石含量变化和其他岩矿特征、测井曲线与岩石组合特征、连井剖面以及露头沉积相分析,明确了山西组-下石盒子组盒8段沉积物在盆地南部的汇水区位置。“汇水区”指搬运南北物源沉积物的流水汇聚区,它大体上是南北物源沉积物分布的分界区、大致呈东西向分布。汇水区南北的长石含量存在明显差异。提出了在汇水区局部又存在南北物源沉积“交互区”的认识,“交互区”指南北物源沉积物抵达汇水区并在局部地段发生交互的地区,它是南北物源沉积物的连通区。交互区位于汇水区并分隔汇水区。在盒8段交互区发现了还原条件下形成的早期成岩矿物——菱铁矿结核。盆地南部山西期一盒8沉积期的沉积古地理受南部和北部物源沉积物的双重影响,连井剖面显示汇水区南北沉积相带具有对称分布的特征,其沉积单元和相带包括:(1)汇水区,含3个交互区;(2)汇水区南缘三角洲相带,含来自南部物源的3个三角洲;(3)汇水区北缘三角洲相带。含来自北部物源的4~5个三角洲;(4)与南、北三角洲相带过渡的河流相带。在上述认识的基础上,绘制了研究区目的层段沉积模式图。 肖建新 孙粉锦 何乃祥 刘锐娥 李靖 肖红平 张春林关键词:鄂尔多斯盆地 二叠系 山西组 下石盒子组 古地理 川北长兴期生物礁地震响应特征研究 综合分析了川北地区长兴组大量地质、钻井、测井等资料,根据该区生物礁的地质和物性等特征,以模型正演基本原理为理论基础,建立了四个典型的生物礁正演模型.引入适合于生物礁模型正演模拟的弹性波动方程正演模拟方法,对四个生物礁模型... 朱秋影 刘锐娥 张春林 韩维峰关键词:气藏勘探 生物礁 地震响应 正演模拟 文献传递 致密气储层孔喉分形特征及其与渗流的关系——以鄂尔多斯盆地下石盒子组盒8段为例 被引量:31 2017年 选取鄂尔多斯盆地盒8段16块致密砂岩样品进行恒速压汞测试,结合同位样品核磁共振实验,分析了致密气储层孔喉分布特征;在此基础上,运用分形几何原理和方法,开展了致密气储层孔喉分形研究,并表征了分形与储层渗流特征和孔隙结构参数的关系。结果表明:致密气储层有效孔隙被亚微米—微米级孔喉所控制,其中孔隙主要为大孔和中孔,喉道由微喉道、微细喉道和细喉道所组成;致密气储层孔隙分布不具分形特征,而孔喉整体和喉道则符合分形结构,且分别对应分形维数D1和D2;基于储层孔喉分形结构与其渗流特征,将盒8段致密气储层孔喉分形结构划分为2种类型:Ⅰ型表现为阶段式分形特征,以进汞压力1 MPa为界,大于1 MPa孔喉具有分形特征,且储层阶段进汞饱和度主要由喉道贡献,反之,孔喉不符合分形特征,其进汞饱和度增量由孔隙贡献;Ⅱ型为整体式分形,进汞饱和度几乎全由喉道贡献。储层孔喉分形维数与渗透率、平均喉道半径和主流喉道半径存在较好的负相关性,与微观非均质系数呈现较明显的正相关性,而与孔隙度、平均孔隙半径和平均孔喉半径比之间没有明显的相关性。 吴浩 刘锐娥 纪友亮 张春林 陈胜 周勇 杜威 张云钊 王晔关键词:分形维数 渗流特征 恒速压汞 鄂尔多斯盆地致密砂岩气藏成藏机理、主控因素与资源前景 鄂尔多斯盆地致密砂岩气资源丰富,累计探明地质储量已近4.0×1012m3.目前,在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石炭-二叠系已探明的大气田有5个,分别是苏里格、大牛地、乌审旗、神木和米脂气田.这种稳定克拉通背景下的致密砂... 李剑 郝爱胜 刘锐娥 谢增业关键词:鄂尔多斯盆地 致密砂岩气 成藏机理 主控因素 资源前景 酸溶蚀模拟实验与致密砂岩次生孔隙成因机理探讨:以鄂尔多斯盆地盒8段为例 被引量:12 2015年 鄂尔多斯盆地盒8段发现并探明了一批目前中国内陆最大的致密砂岩气田(藏),该致密砂岩气田的储层岩性主要为一套"低长石、低杂基、高成分成熟度"的石英砂岩,储集空间类型以多类型的次生溶蚀孔隙为主。针对盒8段致密砂岩次生孔隙的成因机理,本文在大量薄片观察、扫描电镜、场发射、CT扫描分析的基础上,开展了高温高压条件下真实岩心的酸溶模拟实验,实验样品为鄂尔多斯盆地石盒子组绿灰色中粗粒含凝灰质长石石英砂岩、绿灰色中粗粒含凝灰质长石岩屑砂岩、灰色中粗粒含凝灰质岩屑石英砂岩和灰色中粗粒含凝灰质石英砂岩等4种不同类型的砂岩岩心,采用地层水中普遍存在的乙酸配置成0.5 mol/L的反应介质,选用2 m L/min流速,动态溶蚀100 h后,不同类型砂岩的次生孔隙显著增加,物性明显改善,通过对不同岩性实验前后样品的同位扫描、水-岩反应速度、离子浓度等测定分析,发现盒8段致密砂岩储层次生孔隙的成因主要为凝灰质、长石等铝硅酸矿物和碳酸盐矿物的溶蚀,探讨了实验样品中不同矿物的溶蚀序列,凝灰质、碳酸盐矿物主要在低温条件下发生溶蚀蚀变,高温条件下主要为长石的溶蚀。揭示凝灰质、碳酸盐岩、长石等矿物溶蚀、次生孔隙形成、新生矿物的发育机理,结合埋藏史、热史分析,建立了盒8段致密砂岩储层埋藏-成岩-孔隙演化模式,明确了鄂尔多斯盆地盒8段石英砂岩次生孔隙的成因机理。 刘锐娥 吴浩 魏新善 肖红平 张春林 康锐 朱秋影 韩维峰关键词:致密砂岩储层 盒8段 鄂尔多斯盆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