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琼

作品数:2 被引量:7H指数:2
供职机构:湖北文理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卫生行业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篇动脉
  • 1篇生存率
  • 1篇尿嘧啶
  • 1篇盆腔
  • 1篇盆腔淋巴
  • 1篇盆腔淋巴结
  • 1篇清除术
  • 1篇主动脉
  • 1篇主动脉旁
  • 1篇嘧啶
  • 1篇细胞
  • 1篇细胞株
  • 1篇淋巴
  • 1篇淋巴结
  • 1篇淋巴结清除
  • 1篇淋巴结清除术
  • 1篇卵巢
  • 1篇卵巢癌
  • 1篇结肠
  • 1篇结肠癌

机构

  • 2篇湖北文理学院
  • 1篇武汉大学

作者

  • 2篇刘琼
  • 1篇余燕敏
  • 1篇邢辉
  • 1篇李星
  • 1篇柯峰
  • 1篇李琳
  • 1篇周敏
  • 1篇李道坤
  • 1篇邓亚光
  • 1篇李仙仙
  • 1篇雷琳
  • 1篇龚文容
  • 1篇贺敏
  • 1篇杨菁
  • 1篇殷焦
  • 1篇李维
  • 1篇罗丽花
  • 1篇沈雪

传媒

  • 1篇现代妇产科进...
  • 1篇中华实验外科...

年份

  • 1篇2014
  • 1篇2012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卵巢癌腹主动脉旁淋巴结清除术与生存率的关系被引量:4
2014年
目的:探讨上皮性卵巢癌患者行腹主动脉旁淋巴结清除术与其生存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分析卵巢癌肿瘤细胞减灭术的80例患者,将其中行腹主动脉旁淋巴结(PAN)+盆腔淋巴结(PLN)清除术分为A组(30例),仅行PLN清除术者分为B组(50例),分析PAN清除与患者生存预后的相关性。结果:行卵巢肿瘤细胞减灭术的80例患者中,32例(40.0%)发生淋巴结转移。A组中19例发生淋巴结转移,其中仅PAN阳性7例,仅PLN阳性3例,PAN和PLN均阳性9例;B组中13例发生PLN转移。A与B组患者的淋巴结转移与临床分期、肿瘤细胞分化程度和组织学类型显著相关(P<0.05)。A组中淋巴结转移部位以PAN最多16例,其余依次为髂内、闭孔、髂总、腹股沟及髂外淋巴结。A组患者的3年、5年生存率分别为77.9%和46.7%,均高于B组(69.0%和39.2%),但无显著差异(P>0.05)。A与B组患者中转移至PLN者的3年生存率分别是68.5%和41.4%,5年生存率是49.7%和26.4%,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44)。A组患者中淋巴结阳性与阴性患者3年生存率分别为43.5%和72.7%,5年生存率是27.2%和58.5%,差异显著(P=0.048)。Cox模型单因素分析提示,淋巴结状态对患者的生存率有影响(P<0.01),而且是死亡风险因素。结论:腹主动脉旁淋巴结的清除对改善卵巢癌患者预后起着重要作用。
杨菁李仙仙邢辉李琳周敏沈雪刘琼李星李维贺敏
关键词:卵巢癌腹主动脉旁淋巴结盆腔淋巴结
5-氟尿嘧啶在结肠癌和肝癌细胞株诱导B7-H1的机制被引量:3
2012年
目的探讨化疗药物5-氟尿嘧啶(5-Fu)在结肠癌细胞SW480和肝癌细胞HepG2对免疫共抑制分子B7-Ⅲ表达的诱导及机制。方法5-Fu处理细胞后24h用免疫荧光和流式细胞仪检测5-Fu对B7-H1蛋白表达的影响,在3~24h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qPCR)检测其mRNA水平。结果5-Fu(10μg/L)处理这两种细胞24h后可探测出增强的B7-H1免疫荧光信号,流式细胞仪检测发现5-Fu处理SW480细胞后B7-H1蛋白含量为(14.88±1.43)%,处理HepG2细胞后B7-H1蛋白含量为(18.29±1.11)%,与各自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然而RT.qPCR检测表明在5.Fu处理后3~24h,SW480和HepG细胞内B7-H1mRNA的相对含量相对恒定。与各自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5-Fu在治疗肿瘤的同时会引起B7-Hl蛋白的表达,但这种增加与mRNA分子的转录无关。
刘琼邓亚光罗丽花余燕敏殷焦李道坤柯峰雷琳龚文容
关键词:结肠癌肝细胞5-氟尿嘧啶B7-H1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