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炎
- 作品数:2 被引量:3H指数:1
- 供职机构:中国药科大学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米非司酮对胰岛素抵抗大鼠心肌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被引量:1
- 2010年
- 目的:考察米非司酮对高脂饮食所致胰岛素抵抗大鼠心肌功能和结构变化的影响,并从细胞水平研究其作用机制。方法:1)将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吡格列酮组及米非司酮高、低剂量组,每组8只。除正常对照组给予普通饲料外,其余各组均给予高脂饲料。正常对照组和模型组每日灌胃给予0.5%CMC-Na溶液(0.1mL.kg-1),给药组分别给予吡格列酮(3mg.kg-1.d-1)及米非司酮(40,20mg.kg-1.d-1)。8周后,测定各组大鼠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水平,计算HOMA-胰岛素抵抗指数,模型组该指数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时,视为造模成功;采用套尾法测定各组大鼠血压,并做心脏病理切片观察心肌功能和结构的变化。2)将原代培养2~3天的心肌细胞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地塞米松(6×10-6mol.L-1)组、地塞米松(6×10-6mol.L-1)+吡格列酮(2×10-4mol.L-1)/米非司酮(高、中、低剂量)(2×10-4,2×10-5,2×10-6mol.L-1)组、胰岛素(5×10-6mol.L-1)组、胰岛素(5×10-4mol.L-1)+吡格列酮(2×10-4mol.L-1)/米非司酮(高、中、低剂量)(2×10-4,2×10-5,2×10-6mo.lL-1)组。分组给药、连续培养48小时后,测定各组原代心肌细胞葡萄糖消耗量、细胞活力及游离脂肪酸和乳酸脱氢酶的含量,考察心肌细胞功能状态变化。结果:1)高脂饮食饲养8周后,大鼠出现胰岛素抵抗并伴有脂质代谢紊乱,血清皮质酮含量升高,病理切片结果显示模型组大鼠心肌受损,米非司酮组上述状况明显改善(P<0.01)。2)胰岛素和地塞米松均能造成原代心肌细胞胰岛素抵抗模型,并造成细胞代谢紊乱,而米非司酮可改善地塞米松造成的心肌功能状态异常(P<0.05,P<0.01),但对胰岛素诱导的异常无效(P>0.05)。结论:米非司酮可降低高脂饮食所致的胰岛素抵抗大鼠心肌受损程度,推测其通过拮抗糖皮质激素而发挥作用。
- 傅光翊梁良刘炎丁启龙
- 关键词:胰岛素抵抗心肌损伤脂质代谢紊乱米非司酮
- 地塞米松与胰岛素合用促进去甲肾上腺素合成及其释放机制研究被引量:2
- 2010年
- 胰岛素和地塞米松近来被证实可能在胰岛素抵抗过程中与交感神经系统兴奋有关。将以PC12细胞为研究对象,探讨地塞米松与胰岛素及两者合用对于PC12细胞去甲肾上腺素合成及释放的影响及其机制。在给予相应药物孵育24h后,使用荧光分光光度计检测胞内游离钙离子和去甲肾上腺素含量等指标变化。胰岛素与地塞米松共同作用时,PC12细胞合成及释放的NE较两者单用有显著性上升,胞内多巴胺含量较单用胰岛素时有明显下降;α-甲基-对位酪氨酸和米非司酮可明显拮抗地塞米松在此过程中的作用;尼莫地平和肝素可分别明显阻断胰岛素和地塞米松对胞内游离钙离子的影响。结果表明:地塞米松可以与胰岛素分别通过电压门控型钙通道的IP3受体两种不同途径进一步增加PC12细胞内游离钙离子,并通过酪氨酸羟化酶、多巴胺β-羟化酶和糖皮质激素核受体途径来促进去甲肾上腺素合成及释放。
- 刘炎张丽结李珊傅光翊丁启龙
- 关键词:PC12细胞胞内游离钙离子胰岛素地塞米松去甲肾上腺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