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法邦

作品数:7 被引量:14H指数:2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工程大学船舶与动力学院核能科学与工程系更多>>
相关领域:化学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理学机械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篇化学工程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理学
  • 1篇机械工程

主题

  • 6篇印迹
  • 6篇壳聚糖
  • 6篇氨酸
  • 5篇低浓度
  • 5篇半胱氨酸
  • 5篇MN
  • 4篇离子
  • 3篇壳聚糖树脂
  • 3篇干扰离子
  • 2篇
  • 1篇氧化碳
  • 1篇仪表
  • 1篇锰离子
  • 1篇谷氨酸
  • 1篇核工业
  • 1篇二氧化碳
  • 1篇分析仪表
  • 1篇
  • 1篇CO

机构

  • 7篇中国人民解放...

作者

  • 7篇刘法邦
  • 7篇门金凤
  • 6篇贾铭椿
  • 5篇王晓伟
  • 1篇陈建华

传媒

  • 2篇原子能科学技...
  • 1篇环境科学与技...
  • 1篇精细化工
  • 1篇船海工程
  • 1篇北京核学会第...

年份

  • 3篇2015
  • 3篇2014
  • 1篇2012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钴/锰印迹谷氨酸-壳聚糖对低浓度Mn^(2+)和Co^(2+)的选择性吸附被引量:1
2015年
以硝酸锰和硝酸钴为印迹分子,采用反相悬浮和溶胶凝胶法结合制备了双印迹交联壳聚糖微球(Co/MnCCTS),并与谷氨酸的氨基接枝合成钴/锰双印迹谷氨酸-壳聚糖吸附剂(Glu-Co/Mn-CCTS)。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扫描电镜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并进行了低质量浓度Co2+和Mn2+的静态吸附实验。结果表明,溶液的p H、温度和初始质量浓度、吸附时间、干扰离子对Glu-Co/Mn-CCTS的吸附性能均有较大影响,Glu-Co/Mn-CCTS对Co2+、Mn2+的吸附过程符合Lagergren准二级动力学以及Freundlich和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303 K下,当p H=4~7时,对Co2+和Mn2+的去除率均在98%以上;303 K下,当p H约为5.5时,对Co2+和Mn2+的去除率在吸附4 h后均在96%以上;干扰离子存在下,吸附剂对Co2+的选择吸附性能和抗干扰能力优于Mn2+。
刘法邦贾铭椿门金凤王晓伟
关键词:壳聚糖谷氨酸
锰印迹半胱氨酸-壳聚糖树脂的制备及其对低浓度Mn~(2+)的选择性吸附
以航空煤油为有机分散介质,环氧氯丙烷为交联剂,硝酸锰为印迹分子,采用反相悬浮和溶胶凝胶法结合制备交联壳聚糖微球(Mn-CCTS),并通过与半胱氨酸的羧基官能团接枝合成锰印迹吸附树脂(Cys-Mn-CCTS)。通过SEM扫...
刘法邦贾铭椿门金凤王晓伟
关键词:壳聚糖半胱氨酸干扰离子
文献传递
锰印迹半胱氨酸-壳聚糖对低浓度Mn^(2+)的选择性吸附被引量:2
2015年
以滴液成球法制备的壳聚糖凝胶球为基体,依次通过Mn2+印迹,交联和半胱氨酸接枝合成了Cys-Mn-CCTS-1、Cys-MnCCTS-2 2种吸附树脂,通过SEM扫描、FTIR光谱对材料的结构进行了表征,并进行了低浓度Mn2+的静态吸附实验。研究表明,两种吸附材料对Mn2+去除率均达到70%;在干扰离子Ca2+和Mg2+总浓度达到200 mg/L时,Cys-Mn-CCTS-2对Mn2+的去除效率仍达到71.7%,表现出了一定的抗干扰能力;当Co2+、Mn2+共存时,Cys-Mn-CCTS-1和Cys-Mn-CCTS-2对Mn2+的吸附容量随Co2+浓度增大而减小,Co2+对后者影响相对更大。
刘法邦贾铭椿门金凤
关键词:壳聚糖半胱氨酸干扰离子
锰印迹半胱氨酸-壳聚糖树脂的制备及其对低浓度Mn2+的选择性吸附
以航空煤油为有机分散介质,环氧氯丙烷为交联剂,硝酸锰为印迹分子,采用反相悬浮和溶胶凝胶法结合制备交联壳聚糖微球(Mn-CCTS),并通过与半胱氨酸的羧基官能团接枝合成锰印迹吸附树脂(Cys-Mn-CCTS).通过SEM扫...
刘法邦贾铭椿门金凤王晓伟
关键词:核工业锰离子壳聚糖树脂
文献传递
CO_2分析仪表便携式标校装置的实验研究
2012年
为解决预配标准气体钢瓶CO2分析仪表标校存在配气方法复杂、携带不便等问题,研制可用于CO2分析仪表标校的便携式装置,对利用定量碳酸氢钠和碳酸氢钾热分解获得定量二氧化碳并与N2混合制备出标校用CO2标准气体进行实验,结果表明此方案可行。
刘法邦陈建华门金凤
关键词:二氧化碳
钴/锰印迹半胱氨酸-壳聚糖对低浓度Mn^(2+)和Co^(2+)的选择性吸附被引量:9
2015年
同时以硝酸锰和硝酸钴为印迹分子,采用溶胶凝胶法和反相悬浮法结合制备了交联壳聚糖微球(Co/Mn-CCTS),并通过与半胱氨酸的氨基官能团接枝合成了钴/锰双印迹半胱氨酸-壳聚糖树脂(CysCo/Mn-CCTS)。采用傅里叶红外光谱、扫描电镜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并进行了干扰离子存在下低浓度Co2+和Mn2+静态、动态以及竞争吸附实验。静态实验结果表明,双印迹半胱氨酸-壳聚糖树脂较非印迹树脂的吸附性能有较大提高;干扰离子存在下,树脂对Co2+、Mn2+二元混合溶液中Co2+的吸附性能优于Mn2+,且对Co2+的吸附容量超过Mn2+的16倍。溶液的pH值、温度、吸附时间、干扰离子以及金属离子初始浓度均对树脂的吸附性能有较大影响,树脂对Co2+、Mn2+的吸附过程符合Lagergren准二级动力学和Langmuir模型。动态吸附实验表明,树脂对Co2+、Mn2+的吸附符合Thomas模型,对二者的穿透体积分别为308BV与506BV。
刘法邦贾铭椿门金凤王晓伟
关键词:壳聚糖半胱氨酸
锰印迹半胱氨酸-壳聚糖树脂的制备及其对低浓度Mn^(2+)的选择性吸附被引量:2
2014年
以航空煤油为有机分散介质,环氧氯丙烷为交联剂,硝酸锰为印迹分子,采用反相悬浮和溶胶凝胶法结合制备交联壳聚糖微球(Mn-CCTS),并通过与半胱氨酸的羧基官能团接枝合成锰印迹吸附树脂(Cys-Mn-CCTS)。通过SEM扫描、傅里叶红外光谱对Cys-Mn-CCTS的结构进行了表征,并进行了低浓度Mn2+的静态吸附实验。研究表明,Cys-Mn-CCTS较Mn-CCTS吸附性能有显著提高,303K温度下,Cys-Mn-CCTS对5、10 mg/L的Mn2+的去除率由未接枝前的22.56%、16.26%分别提高至82.87%、82.56%;pH值在4~9范围内,Cys-Mn-CCTS对Mn2+的吸附性能基本不受影响,在pH值为5时吸附性能最佳,吸附容量和去除率分别为7.02mg/g和96.29%;树脂对Mn2+的去除率在2h后达到91.9%,吸附过程符合Lagergren准二级动力学方程;在干扰离子Ca2+和Mg2+总浓度达到200mg/L时,Cys-Mn-CCTS对Mn2+的吸附容量和去除率分别为2.16mg/g和29.6%,表现出一定的抗干扰能力。
刘法邦贾铭椿门金凤王晓伟
关键词:壳聚糖半胱氨酸干扰离子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