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平

作品数:12 被引量:124H指数:6
供职机构: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1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5篇心脏
  • 5篇起搏
  • 5篇起搏器
  • 3篇动脉
  • 3篇心脏起搏
  • 3篇心脏起搏器
  • 2篇动脉粥样硬化
  • 2篇心病
  • 2篇心率
  • 2篇心率增加
  • 2篇牙周
  • 2篇牙周病
  • 2篇炎症
  • 2篇影响因素
  • 2篇器官损害
  • 2篇埋藏式
  • 2篇静息
  • 2篇静息心率
  • 2篇老年
  • 2篇冠心病

机构

  • 12篇山东大学

作者

  • 12篇刘平
  • 10篇张运
  • 9篇王苏加
  • 2篇潘秀荣
  • 1篇张澄
  • 1篇张成河
  • 1篇郑培惠
  • 1篇李家利
  • 1篇王荣
  • 1篇冯进波
  • 1篇王可富
  • 1篇靖新文
  • 1篇丁士芳
  • 1篇王可福
  • 1篇赵玉霞
  • 1篇季晓平
  • 1篇胡维成
  • 1篇姜虹

传媒

  • 1篇中国动脉硬化...
  • 1篇中国老年学杂...
  • 1篇军事医学科学...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中华心血管病...
  • 1篇中国中西医结...
  • 1篇中华老年医学...
  • 1篇中华内科杂志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国外医学(心...
  • 1篇中国心脏起搏...
  • 1篇山东大学学报...

年份

  • 4篇2006
  • 5篇2005
  • 1篇2004
  • 2篇2003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影响双腔心脏起搏器寿命的相关因素研究被引量:2
2005年
目的探讨影响双腔心脏起搏器(PM)寿命的有关因素,为双腔PM的合理应用和设计提供临床依据。方法自1991年始,对使用双腔PM的71例患者进行随访观察。从患者安装PM起,即对每例PM的感知电流、起搏电压和阻抗等有关起搏参数进行定期观察记录。到2005年观察终点,按照患者性别、年龄、诊断以及PM每种起搏参数的不同数值分别进行分组,对可能影响双腔PM寿命的有关参数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双腔PM的平均使用寿命为111个月±19个月。单因素统计分析显示:患者基础心率、电池容量、起搏电压、起搏频率、阻抗、阈值、脉宽和感知电流对PM的寿命均有影响(均P<0.05)。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显示:感知电流[P=0.000,相对危险度(RR)=3.072,95%可信区间(CI)=2.130~4.429],起搏电压(P=0.040;RR=2.121,95%CI=1.126~3.998),阻抗(P=0.049,RR=1.786,95%CI=1.007~3.169)为重要的PM寿命预测指标。结论感知电流、起搏电压和阻抗是影响双腔PM寿命的重要因素,患者基础心率、电池容量、阈值、起搏频率和脉宽对双腔PM的使用寿命也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刘平王苏加潘秀荣王可富张运
关键词:影响因素双腔心脏起搏器使用寿命
生物心脏起搏器被引量:9
2006年
刘平张运王苏加
关键词:安装起搏器治疗适应证人工起搏器系统疾病心脏传导病窦综合征
影响埋藏式起搏器寿命的因素被引量:1
2003年
随着埋藏式起搏器(pacemaker,PM)临床应用的迅速增加,在安全有效的前提下,如何最大限度地延长PM的寿命,以减少患者的痛苦和经济负担,成为目前研究的重要课题。
刘平王苏加
关键词:影响因素埋藏式起搏器
影响埋藏式单腔心脏起搏器寿命相关因素的临床研究被引量:3
2004年
目的:探讨影响人工埋藏式心脏起搏器穴pacemaker熏PM雪寿命的相关因素,为PM的合理设计和应用提供临床依据。方法:随访调查了327例患者正在使用的16种不同品牌的单腔PM,根据各起搏参数的不同水平分组,然后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PM的平均使用寿命为99.27月。单因素统计分析显示,患者基础心率、电池容量、起搏电压、起搏频率、阻抗、阈值、脉宽和感知电流对PM的寿命均有影响穴P<0.05雪。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显示,感知电流穴P<0.0001雪、起搏电压穴P<0.01雪、阈值穴P<0.03雪为预测PM寿命的重要指标。结论:感知电流、起搏电压和阈值是影响单腔PM寿命最重要的因素,患者基础心率、电池容量、起搏频率、阻抗和脉宽对单腔PM使用寿命也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刘平王苏加潘秀荣王可福张运
关键词:心脏起搏器心律失常
同源异形盒Gax基因重组腺病毒载体的构建及其鉴定
2006年
目的:构建同源异形盒Gax基因的复制缺陷型腺病毒载体,并对其是否重组成功进行鉴定。方法:采用两步CaC l2转化法的DNA细菌内同源重组技术,PCR扩增小鼠Gax基因,将Gax基因克隆于腺病毒穿梭质粒pAdTrack-CMV,转染含有5型腺病毒骨架质粒pAdeasy-1(33.5 kb)的B J5183细菌,经细菌内同源重组产生携带Gax基因的重组腺病毒载体pAd-Gax,经限制性内切酶BstⅨ和PacⅠ鉴定正确后,用脂质体法转染293细胞,包装产生携带Gax基因的重组腺病毒Ad-Gax。利用GFP的表达鉴定Ad-Gax。结果:构建了表达Gax基因的复制缺陷型腺病毒,病毒滴度达4×1010pfu/L。结论:成功地构建了表达Gax基因的复制缺陷型腺病毒载体,为进一步研究Gax基因在心血管病中的作用提供了实验基础。
刘平张运冯进波季晓平王荣姜虹丁士芳张澄
关键词:GAX基因腺病毒科同源重组
影响埋藏式心脏起搏器寿命的“先天”因素被引量:1
2003年
影响心脏起搏器 (PM)寿命的相关因素有“先天”因素和“后天因素 ,但主要是前者。前者包括 :①电池因素 :电池容量和电池能量消耗 ;②电极因素 :电极阻抗、电极形状、激素释放电极、多孔电极、分形镀复电极、电极的位置 ;③导线 :导线的机械特性、构成导线的材料、导线的极性、导线的数量 ;此外还有PM的一些特殊功能 :自动夺获、重叠双相刺激、闭环刺激频率适应、睡眠功能。
刘平
关键词:埋藏式心脏起搏器
老年性高血压患者的静息心率增加与靶器官损害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64
2005年
目的 探讨老年高血压病患者静息心率 (restingheartrate ,RHR)与靶器官损害的关系。方法 入选老年高血压病患者 2 0 6例 ,按收缩压 (SBP)水平分为三组 :SBP <16 0mmHg(1mmHg =0 133kPa) ,16 0mmHg≤SBP <180mmHg ,SBP≥ 180mmHg。在以上每一组中 ,又按RHR水平分为 :RHR1组 ,<6 5次 /min ;RHR2组 ,6 5次 /min≤RHR <6 9次 /min ;RHR3组 ,70次 /min≤RHR <74次 /min ;RHR4组 :75次 /min≤RHR <79次 /min ;RHR5组 ,RHR≥ 80次 /min。对入选患者做以下检查 :心电图、超声心动图、颈动脉超声、肌酐清除率以及尿微量白蛋白。结果  (1)RHR5组的尿微量白蛋白定量和左心室质量指数均高于RHR1~RHR4各组 (P <0 0 5或P <0 0 1)。RHR5组或RHR4组的颈动脉内膜厚度和颈动脉内径大于RHR1和RHR2组 ;而左室射血分数和肌酐清除率小于RHR1和RHR2组 (P <0 0 5或P <0 0 1)。(2 )RHR与颈动脉内膜厚度、颈动脉内径、左心室质量指数、尿微量白蛋白定量呈正相关 (r分别为 0 312、0 2 89、0 6 30、0 5 76 P <0 .0 1) ,而与左室射血分数、肌酐清除率呈负相关 (r分别为 - 0 5 6 3、- 0 5 10 ,P <0 .0 1)。结论 RHR的增加是老年高血压病患者靶器官损害的重要危险因素。
刘平王苏加张运
关键词:靶器官损害肌酐清除率静息心率SBP
老年高血压患者静息心率增加对靶器官损害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0
2005年
目的探讨老年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静息心率(RHR)与靶器官损害的关系。方法入选老年EH患者206例,按RHR水平分为RHR1组<70次/min(56例),RHR2组70次≤RHR<80次/min(84例),RHR3组RHR≥80次(66例)三组。对人选患者做以下检查心电图、超声心动图、颈动脉超声、肌酐清除率以及尿微量白蛋白。结果(1)RHR2组和RHR3组的颈动脉内膜厚度(IMT)、颈动脉内径(CAD)、左心室重量指数(LVMI)以及尿微量白蛋白定量(MAU)均高于RHR1组(P<0.01),而左室射血分数(LVEF)、肌酐清除率小于RHR1组(P<0.01)。(2)RHR与IMT、CAD、LVMI、MAU呈正相关(r分别为0.312、0.289、0.630、0.576,P<0.01),而与LVEF、肌酐清除率呈负相关(r分别为-0.563、-0.510,P<0.01)。(3)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R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脉压(PP)对高血压性心脏病、冠心病、心力衰竭、脑血管意外和肾功能损害有不同程度的影响(P<0.05或P<0.01),其中SBP和RHR的作用更大。结论RHR可能是老年EH患者靶器官损害的独立危险因素。
刘平张运王苏加
关键词:高血压静息心率靶器官损害
血管外膜及其成纤维细胞在血管增殖性病变中的作用被引量:7
2005年
刘平张运胡维成
关键词:血管外膜成纤维细胞增殖性病变新生内膜形成病理基础血管壁细胞
冠心病患者的牙周病患病率较高被引量:5
2005年
目的 比较冠心病和非冠心病患者的牙周病患病率、C反应蛋白和白细胞水平 ,探讨牙周病对冠心病的影响。方法 冠心病组 4 5例 ,为我院心内科住院患者 ,均符合WHO的冠心病诊断标准并且都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 (至少1支血管管腔直径狭窄≥ 5 0 % ) ,男性 2 7例 ,女性 18例 ,年龄 5 4 .9± 8.1岁。对照组 4 0例 ,为心内科非冠心病者 ,男性 19例 ,女性 2 1例 ,年龄 5 1.2± 6 .5岁。上述患者禁食 12h以上 ,次日早饭前取血测C反应蛋白水平 ,计数白细胞总数。以牙周指数和缺牙数来表述牙周病的严重程度 ,此处的牙周病是指广义的牙周病 ,即在牙龈出血、牙齿松动、牙龈退缩或肿胀、牙齿缺失中有 2种以上临床指征同时出现即认为该患者有牙周病。应用SPSS11.5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冠心病患者 38例患牙周病 ,患病率为 84 .4 4 % ,对照组有 9例患牙周病 ,患病率为 2 2 .5 0 % ,两组患病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并且牙龈出血、牙齿松动、牙龈退缩或肿胀和牙齿缺失的患病率 ,冠心病组均高于对照组 (P <0 .0 1)。 (2 )两组患者的牙周指数、缺牙数目和二项炎性标志物见表 1,可见冠心病组的C反应蛋白、白细胞数、牙周指数和缺牙数目均大于对照组 (P <0 .0 1) 。
刘平王苏加张运张成河郑培惠
关键词:内科学冠状动脉疾病牙周病炎症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