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讨超声造影定量分析评价卵巢癌淋巴结转移的应用价值及其与E-cadherin表达的相关性。【方法】经术后病理证实的106例卵巢癌患者,术前行超声造影检查,绘制时间-强度曲线并获得基础强度、峰值强度、到达时间以及达峰时间等参数,并计算增强强度(EI)和灌注时间。根据术后病理结果将患者分为淋巴结转移组和无淋巴结转移组,对超声造影定量分析不同增强强度判断的结果与病理结果进行诊断试验评价,并采用Kappa检验对超声造影定量分析方法的可靠性进行评价。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卵巢癌组织中E-cadherin的表达,将淋巴结转移组和无淋巴结转移组两组间Ecadherin表达的结果进行比较并分析卵巢癌组织造影各参数与E-cadherin表达的相关性。【结果】淋巴结转移组基础强度明显低于无淋巴结转移组,淋巴结转移组增强强度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绘制ROC曲线,通过计算曲线下面积得知,以EI>83.8 d B作为评估卵巢癌淋巴结转移的截断点,其灵敏度为82.43%,特异度为79.31%,该方法具有较高的可靠性(Kappa=0.87)。淋巴结转移组E-cadherin低表达率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基础强度与E-cadherin表达呈正相关,增强强度与E-cadherin表达呈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658和-0.527。【结论】应用超声造影定量分析可间接评价卵巢癌淋巴结转移情况,结合检测E-cadherin的表达、CT或MRI检查,可为卵巢癌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重要信息。
为探讨直肠腺瘤样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免疫组织化学、诊断与鉴别诊断要点,本文报告1例老年女性患者,2022年因“大便带血伴肛门肿物脱出1年余”入住海南省人民医院。2022年和2024年分别送检宫颈及阴道肿物,观察其组织学形态及免疫表型特征,被诊断为转移性直肠腺瘤样腺癌。光镜下直肠、宫颈及阴道肿瘤组织形态上与绒毛状-管状腺瘤相似,均表现为异型腺上皮呈绒毛状生长,腺上皮轻度异型增生,瘤组织向下推挤性生长。肿瘤细胞尾型同源盒转录因子2(caudal-related homeobox transcription factor 2,CDX2)、特异AT序列结合蛋白2(specific AT sequence binding protein 2,SATB-2)为阳性,抑制基因蛋白16(suppressor gene protein 16,P16)阴性。腺瘤样腺癌是一种少见病,容易误诊为腺瘤,伴宫颈及阴道转移者更为少见,易与宫颈肿瘤相混淆,需密切结合临床病史及免疫表型以明确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