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勇
- 作品数:14 被引量:25H指数:3
- 供职机构: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辽宁省高校创新团队支持计划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 皿治林联合脐封治疗慢性荨麻疹疗效观察
- 2006年
- 王珍陈晴燕刘勇李铁男
- 关键词:慢性荨麻疹皿治林
- 一氧化氮在5-氟尿嘧啶诱导人胰腺癌细胞株BXPC-3细胞凋亡中的作用
- 目的:研究一氧化氮(NO)在5-氟尿嘧啶(5-FU)诱导胰腺癌细胞凋亡过程中的作用,从而为提高胰腺癌细胞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提供帮助。方法:人胰腺癌细胞系BXPC-3常规细胞培养,达到对数生长期后,加用5-FU作用下,利用...
- 刘勇郭克建
- 文献传递
- 410例辽籍汉族瘢痕疙瘩临床流行病学分析被引量:4
- 2007年
- 采用统一设计的瘢痕疙瘩流行病学调查表,用Epi Info6.0软件建立数据库,采用SPSS11.5进行分析,以探讨瘢痕疙瘩的临床流行病学特征。结果:瘢痕疙瘩的发生无性别差异(P〉0.05),单发者较多发者常见(P〈0.05);无家族史者较有家族史者多见(P〈0.05);患者发病年龄多在10~30岁,平均(24.59±12.81)岁。有家族史患者中女性发病年龄较男性早(P〈0.05);有家族史者或发病年龄早者易多发(均P〈0.05);女性或有家族史的患者瘢痕疙瘩较大(P〈0.05);性别、家族史、早发和迟发与病情的严重程度无关(P〉0.05);有家族史的患者女性比例较无家族史的患者大(P〈0.05);各个年龄段的发病部位和诱因各有特点。发病部位与发病原因有密切联系。
- 舒春梅何春涤刘勇庞莹陈洪铎
- 关键词:瘢痕疙瘩流行病学
- 肾上腺肿瘤行经腹腔入路腹腔镜肾上腺切除术治疗的临床疗效被引量:3
- 2021年
- 目的分析肾上腺肿瘤行经腹腔入路腹腔镜肾上腺切除术的临床疗效以及安全性。方法50例肾上腺肿瘤患者于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根据患者的治疗模式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其中对照组采取传统手术治疗,观察组采取行经腹腔入路腹腔镜肾上腺切除术治疗,分析两组手术效果、安全性。结果对照组手术成功率为85.00%,并发症为20.00%;观察组手术成功率为100.00%,并发症为3.33%,两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手术时间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经腹腔入路腹腔镜肾上腺切除术治疗肾上腺肿瘤疗效显著,安全性高,可考虑作为肾上腺肿瘤的首选方式。
- 刘勇
- 关键词:肾上腺肿瘤开放手术嗜铬细胞瘤
- MCP-1基因启动子区-2518位G/A多态性与瘢痕疙瘩的相关性分析被引量:2
- 2007年
- 背景与目的:探讨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onocyte chemoattractant protein-1,MCP-1)基因启动子区-2518G/A多态性与瘢痕疙瘩发病风险的关系。材料与方法:以92例瘢痕疙瘩患者和180例性别、年龄匹配的正常人为对象进行病例-对照研究,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PCR-RFLP)技术结合DNA测序对MCP-1基因启动子区-2518G/A多态性进行分析。结果:MCP-1基因-2518G/A等位基因和基因型频率在瘢痕疙瘩组和正常对照组间的分布无显著性差异(P值分别为0.419和0.415)。瘢痕疙瘩组分层后显示,多发性瘢痕疙瘩患者中A等位基因携带者频率为83.8%,明显高于皮损单发者(63.6%)(P=0.035,OR=2.952,95%CI:1.051~8.290)。结论:MCP-1基因-2518位A等位基因的存在可能与多发性瘢痕疙瘩的形成和发展有一定的相关性。
- 刘勇何春涤朱红庞莹周春林王凯波王雅坤姜奕陈洪铎
- 关键词:瘢痕疙瘩单核苷酸多态性遗传异质性
- 咪喹莫特对人皮肤鳞状细胞癌SCL-1细胞增殖和端粒酶活性的影响被引量:2
- 2008年
- 目的 探讨咪喹莫特对人皮肤鳞状细胞癌SCL—1细胞增殖及端粒酶活性的影响。方法使用噻唑蓝(MTT)法检测药物处理后细胞生长抑制情况,细胞克隆形成试验检测药物处理后细胞增殖能力变化,倒置显微镜观察药物作用前后细胞形态改变;端粒酶重复序列扩增-酶联免疫吸附法(TRAP—ELISA)检测细胞端粒酶活性变化;细胞免疫组化和实时定量RT—PCR技术检测端粒酶活性相关c—Mvc基因表达情况。结果咪喹莫特能明显抑制SCL—1细胞增殖,并存在浓度依赖性。培养48h时,0,0.05,0.10,0.15和0.20g/L咪喹莫特组细胞增殖抑制率分别为0,31.3%±3.19%,44.7%±4.21%,49.2%±3.71%和71.6%±3.24%。咪喹莫特作用SCL—1细胞48h,端粒酶活性随药物浓度增高呈显著的递减关系。48h时,0.05和0.15g/L咪喹莫特组c—Myc mRNA和蛋白表达均低于空白对照组(P〈0.05)。结论 咪喹莫特可明显抑制SCL—1细胞的增殖,降低c—Myc基因表达,下调SCL—1肿瘤细胞端粒酶活性,可能是其抗癌作用的机制之一。
- 陈江何春涤王雅坤肖汀王珍刘勇姜奕陈洪铎
- 关键词:鳞状细胞细胞增殖端粒末端转移酶咪喹莫特
- 颈前路颈椎间盘切除椎体次全切融合固定术治疗无骨折脱位型颈髓损伤
- 目的:评价颈前路颈椎间盘切除椎体次全切融合固定术治疗无骨折脱位型颈髓损伤的疗效.方法:回顾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骨科收治的38例无骨折脱位型颈髓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临床分析.38例患者均行颈前路颈椎间盘切除椎体次全切...
- 刘勇
- 关键词:颈椎外伤颈髓损伤
- 一氧化氮在5-氟尿嘧啶诱导人胰腺癌细胞株BXPC-3细胞凋亡中的作用被引量:2
- 2004年
- 5-氟尿嘧啶(5-FU)是胰腺癌化疗治疗中应用最早最广泛的药物,但对晚期胰腺癌患者的观察,其反应率仅为7%[1].一氧化氮(NO)是生物体内一种简单的自由基,参与各项生理活动.有研究结果显示,NO除了自身的抗肿瘤作用以外,还可以加强肿瘤细胞对包括5-FU在内的化疗药物的敏感性[2].本实验旨在观察NO在5-FU诱导胰腺癌细胞凋亡过程中的作用.
- 刘勇王云峰郭克建蒋丽华
- 关键词:5-氟尿嘧啶人胰腺癌细胞株细胞凋亡生物体内生理活动
- 影像学在皮肤科的应用
- 2006年
- 皮肤科疾病除了皮肤表现外,常常其他脏器同时受累。我们在诊断皮肤病的时候,应作必要的内脏影像学(X线,CT扫描、B型超声、心电圈)检查。综合判断病情,明确诊断以便及时正确的治疗。现将沈阳市第七人民医院和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皮肤科病房(2004年度)394例皮肤病患者的影像学资料进行分析如下。
- 王珍金光玉陈江刘勇
- 关键词:皮肤科疾病影像学资料皮肤病患者皮肤表现CT扫描B型超声
- 输尿管软镜碎石术治疗肾结石的应用及疗效探究被引量:2
- 2020年
- 目的:分析输尿管软镜碎石术治疗肾结石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为后续临床治疗提供方法参考。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月本院收治的80例肾结石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均需要采取碎石术治疗,按照随机数据原则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对照组采取经皮肾镜碎石术治疗,观察组采取输尿管软镜碎石术治疗,分析两组手术效果、碎石率以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以及术中出血量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碎石率为90.0%,观察组为97.5%,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7.5%,观察组为2.5%,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肾结石治疗中采取输尿管软镜碎石术效果明显,安全系数高,临床可根据患者具体情况优先选择。
- 刘勇
- 关键词:肾结石经皮肾镜碎石术安全系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