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瑞
- 作品数:7 被引量:39H指数:4
- 供职机构: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 血管内超声在冠状动脉临界病变诊断及治疗中的应用被引量:4
- 2012年
- 血管内超声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项新的影像学技术,在冠心病的诊断与治疗中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尤其对临界病变的评估有着很好的指导作用。该项技术的问世,不仅使冠状动脉临界病变的检出越来越多,而且在识别易损斑块方面有着突出的贡献,从而指导冠心病临界病变患者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进行及早干预,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因此,在冠状动脉造影中应用血管内超声检查已然成为目前诊断和治疗冠状动脉临界病变的热点问题。
- 冯瑞马康华
- 关键词:临界病变血管内超声虚拟组织学易损斑块
- 冠状动脉血管内超声优化临界病变易损斑块诊治的研究被引量:12
- 2013年
- 目的通过对比冠状动脉(简称冠脉)临界病变患者定量冠脉造影(quantitative coronary angiography,QCA)与血管内超声(intravascular ultrasound,IVUS)的测量结果,评价IVUS能否优化冠脉临界病变的诊断和治疗。方法通过QCA和IVUS对19名冠脉临界病变患者粥样硬化斑块处的最小管腔直径(minimal lumen diameter,MLD)、面积狭窄率(area stenosis,%AS)及直径狭窄率(diameter stenosis,%DS)等参数进行分析。应用IVUS及血管内超声-虚拟组织学(iMAP-IVUS)分析软件观察斑块类型、性质及组成成分,并对IVUS提示狭窄程度≥70%的冠脉病变行支架植入术。结果QCA与IVUS显示的MLD、%DS及%AS值分别为(1.75±0.39)mm vs(2.07±0.40)mm;(35.04±13.60)%vs(46.37±8.02)%;(52.91±15.96)%vs(62.61±11.54)%,两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QCA检出合并心肌桥患者7例(36.8%),IVUS检出10例(52.6%)。采用IVUS对19例病变进行分析,其中软斑63.2%,硬斑15.8%,钙化斑块10.5%,混合斑块10.5%;偏心性斑块84.2%,向心性斑块15.8%;正性重构57.9%,无重构15.8%,负性重构26.3%。采用iMAP-IVUS对19例病变的成分进行测定,共发现TCFA14例。初步预测正性重构可能与斑块不稳定性有关。结论IVUS可提高冠脉临界病变诊断的准确率,发现易损斑块,对高危患者进行及早干预治疗,且安全性高。
- 冯瑞雷家俨黄玮
- 关键词:血管内超声虚拟组织学临界病变易损斑块
- “以器官系统为中心”的循环系统课程模式改革实践与探索被引量:17
- 2015年
- 重庆医科大学遴选临床医学专业五年制本科生组建临床医师卓越班,进行试点.实施“以器官系统为中心”(organ-systems-based curriculum,OSBC)的整合教学改革。循环系统的OSBC教学打破传统格局,对课程内容、教学人员进行了全面重组,强调集体备课、新教学方法使用以及合理评价体系建立等。尽管循环系统OSBC教学取得一定成效,但仍存在诸多不足需要反思及改进。
- 常静王曦傅航封盼攀冯瑞雷寒
- 关键词:整合课程教学方法
- 向基层医院推广高血压管理适宜技术的多中心研究被引量:1
- 2016年
- 目的:本研究根据高血压患者的食盐摄入量及尿蛋白情况,对高血压患者采取个体化治疗,制定出适合基层医疗机构管理高血压患者的有效方法。方法:根据整群随机,在重庆市抽取9个社区(共757人),随机分为5个干预社区组(干预组,313人)和4个对照社区组(对照组,444人)。干预组根据食盐摄入量及尿白蛋白情况,给予个体化药物干预治疗;对照组根据医生经验进行常规治疗。随访3个月,观察降压幅度、血压达标情况及尿蛋白改善情况。结果:(1)干预组收缩压和舒张压下降幅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15(8,24)mm Hg vs.10(2,21)mm Hg,8(2,14)mm Hg vs.4(-2,10)mm Hg,P=0.000]。(2)干预组血压控制达标率高于对照组(58.47%vs.47.07%,P=0.002)。(3)干预组尿蛋白阴转率高于对照组(35.09%vs.16.85%,P=0.012)。结论:基于高血压患者的食盐摄入量及尿蛋白情况给予个体化治疗,可有效控制血压、减少蛋白尿,适用于基层医院。
- 冯瑞雷家俨
- 关键词:高血压尿蛋白食盐摄入量
- 尼古丁通过Raf/MEK/ERK信号通路调节HepG2细胞中PCSK9的表达被引量:1
- 2023年
- 目的探讨尼古丁对前蛋白转化酶枯草杆菌蛋白酶/kexin 9型(proprotein convertase subtilisin/kexin type 9,PCSK9)表达的影响以及分子机制。方法采用不同浓度的尼古丁(0、5、10、20μmol/L)处理HepG2细胞0、24、48 h,观察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代谢密切相关的PCSK9的变化情况。实验分(n=3):对照组(CON组,细胞正常培养);尼古丁组(NIC组,加入10μmol/L的尼古丁孵育24 h);尼古丁+尼古丁抑制剂组(MH组,10μmol/L尼古丁抑制剂盐酸美加明);尼古丁+Raf抑制剂组[PLX组,1μmol/L Raf抑制剂(PLX4720)];尼古丁+MEK抑制剂组[PD组,1μmol/L MEK抑制剂(PD0325901)];尼古丁+ERK抑制剂组[CC组,1μmol/L ERK抑制剂(CC-90003)]。后4组预处理1 h后再加入10μmol/L的尼古丁一起孵育24 h。采用CCK-8实验检测HepG2细胞的活性,划痕实验检测细胞迁移能力,油红O染色检测尼古丁处理后的脂质沉积。运用网络药理学筛选LDL-C与尼古丁的共同靶点和作用通路。分别使用Western blot和RT-qPCR分析PCSK9以及MAPK通路(Raf、MEK、ERK)的蛋白和mRNA的表达水平。用免疫荧光染色、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测PCSK9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随着尼古丁浓度的升高,HepG2细胞的活性不断降低,并且相同尼古丁浓度下48 h比24 h下降更多。与CON组比较,NIC组HepG2细胞的迁移能力和脂质沉积增加(P<0.01),而MH组相较于NIC组迁移能力和脂质沉积下降(P<0.01)。LDL-C与尼古丁的交集靶点多达257个,二者的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 networks,PPI)核心靶点涉及MAPK通路;生物过程包含“MAPK活性的正向调节”,且通路分析中的“脂质和动脉粥样硬化”富集分数最高。与CON组比较,NIC组Raf、MEK、ERK的蛋白和mRNA表达增强(P<0.05,P<0.01),MH组的相关蛋白和mRNA表达较NIC组明显下调(P<0.05,P<0.01)。NIC组的PCSK9蛋白和mRNA较CON组上调(P<0.05),MH组、PLX组、PD组和CC组的PCSK9
- 周琳向睿毛敏冯瑞胡愉皓陈月茗陈杰石秋月娄钦常静
- 关键词:尼古丁PCSK9LDL-CHEPG2细胞
- MEF2A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与冠心病相关性研究
- 2015年
- 目的:探讨MEF2A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oronary artery disease,CAD)的相关性研究。方法:用聚合酶链反应结合核苷酸测序技术分析90例经冠脉造影检查确诊的CAD患者及130例健康体检正常对照者的MEF2A基因rs325400和rs34851361 SNP多态性位点基因型的分布情况,比较组间基因型、等位基因频率的分布差异及其与CAD发生的关系。结果:rs325400多态性位点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在CAD组和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符合Hard-Wenberg平衡,其结果具有群体代表性。多态性位点rs34851361在两组均只发现AA基因型,不符合Hard-Wenberg平衡,其结果不具备群体代表性。结论:MEF2A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rs325400可能与CAD发生有关系,携带A等位基因的人群患CAD的风险性可能较正常人高。
- 雷家俨黄玮柳青丁艳辉冯瑞
- 关键词: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单核苷酸多态性
-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对冠状动脉临界病变严重程度及斑块稳定性的预测价值被引量:5
- 2019年
- 目的:探究外周静脉血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to-lymphocyte ratio,NLR)与冠状动脉临界病变严重程度及斑块稳定性的关系。方法:将51例冠状动脉临界病变患者按NLR绝对值分为高NLR组(NLR>2.73)23例和低NLR组(NLR≤2.73)28例,采集两组患者有关临床资料和实验室指标。通过冠状动脉造影(coronary angiography,CAG)及血管内超声(intravascular ultrasound,IVUS)比较2组病变严重程度和斑块组成。结果:(1)高NLR组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non-ST-segment elevation acute coronary syndrome,NSTE-ACS)发生率明显高于低NLR组(70%vs.39%,P=0.031);(2)高NLR组的最小管腔直径小于低NLR组{(1.28±0.04)mm vs.(1.44±0.03)mm,P=0.002},而其狭窄百分比高于低NLR组{(61.69±1.37)%vs.(55.03±0.91)%,P=0.000};(3)高NLR组斑块负荷及病变长度均明显高于低NLR组{(74.51±1.16)%vs(69.90±1.22)%,P=0.010;(22.33±1.24)mm vs.(19.34±0.55)mm,P=0.023};且高NLR组薄帽纤维斑块(thin-cap fibroatheroma,TCFA)发生率及斑块坏死核心(Necrotic core,NC)比例明显高于低NLR组{57%vs.25%,P=0.022;(24.70±0.70)%vs.(21.11±0.74)%,P=0.001};(4)NLR与冠状动脉直径狭窄率(r=0.48,P=0.000)、斑块负荷(r=0.38,P=0.000)、病变长度(r=0.52,P=0.000)及斑块NC比例(r=0.28,P=0.047)呈正相关。结论:NLR与冠状动脉临界病变严重程度呈正相关,NLR可能可作为预测临界病变斑块稳定性的指标,对于冠状动脉临界病变治疗方案的选择有一定参考价值。
- 冯瑞周超
- 关键词:冠状动脉临界病变斑块稳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