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冯洁娉

作品数:5 被引量:48H指数:4
供职机构:中国海洋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4篇环境科学与工...
  • 3篇生物学

主题

  • 5篇广州海域
  • 5篇海域
  • 2篇植物
  • 2篇群落
  • 2篇群落结构
  • 2篇浮游植物
  • 1篇营养化
  • 1篇营养盐
  • 1篇影响因素
  • 1篇植物群
  • 1篇植物群落
  • 1篇中肋骨条藻
  • 1篇水质
  • 1篇水质评价
  • 1篇统计分析
  • 1篇群落结构特征
  • 1篇周年变化
  • 1篇珠江口
  • 1篇珠江口海域
  • 1篇污染

机构

  • 4篇广州海洋资源...
  • 3篇暨南大学
  • 3篇中国海洋大学

作者

  • 5篇冯洁娉
  • 4篇冯佳和
  • 4篇姜胜
  • 2篇白洁
  • 2篇杨宇峰
  • 2篇魏鹏
  • 1篇李岚
  • 1篇黄云峰
  • 1篇顾继光

传媒

  • 2篇生态科学
  • 1篇海洋科学
  • 1篇应用生态学报

年份

  • 1篇2008
  • 1篇2007
  • 3篇2006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广州海域环境质量评价被引量:26
2006年
根据2003年8月至2004年8月的水质调查数据,运用水质质量单项标准指数法、综合指数WQI法和富营养化评价法,对广州海域环境质量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广州海域主要污染物质为DIN、PO43--P、油类、Cu和Pb,其年平均浓度分别为1·87mg·L-1、0·049mg·L-1、0·107mg·L-1、6·07μg·L-1和1·43μg·L-1.其中,DIN的污染情况最严重,所有监测站位DIN含量均超过四类海水水质标准,其平面分布呈现从湾内向湾外递减的特征.受珠江径流和陆源排污等的影响,广州海域大部分处于重度污染,且严重富营养化,其单项污染指数、综合污染指数和富营养化指数的平均值分别为2·22、6·80和48·44,表现为从湾内向湾外递减的趋势,高值区均出现在黄埔港至狮子洋海域.
姜胜顾继光冯佳和冯洁娉杨宇峰
关键词:广州海域水质评价污染指数富营养化
广州珠江口海域中肋骨条藻的周年变化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被引量:7
2007年
2004年3月至2005年3月对广州海域(22°33′~22°41′N,113°37′~113°42′E)进行了调查研究,分析结果表明,广州海域中肋骨条藻数量的空间平面分布不均匀,分布格局呈内河口向外河口递增的趋势;中肋骨条藻数量的季节波动模式为单峰型;中肋骨条藻的密度与活性磷酸盐含量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与硅酸盐含量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与温度、盐度、亚硝酸盐、铵盐、透明度、硝酸盐、COD及pH的相关性不显著,但与DO存在一定的正相关性,但相关性均不显著;活性磷酸盐和硅酸盐是广州海域中肋骨条藻的主要影响因素。
黄云峰冯佳和姜胜魏鹏冯洁娉白洁
关键词:广州海域中肋骨条藻环境因子统计分析
广州海域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被引量:9
2006年
2003年5月至2004年5月对广州海域进行的浮游植物周年调查表明,广州海域浮游植物种类丰富,共有89属209种。其中硅藻为优势类群,共41属122种,占总种数的58.4%。中肋骨条藻为全年优势种。浮游植物种数和数量的平面分布表现为由河口处向外海递减的格局,受径流影响较大的河口处种数和数量均较多。调查期间浮游植物数量年平均值为4.11×105cells·L-1,周年变化为双峰型。
冯洁娉姜胜冯佳和白洁
关键词:广州海域浮游植物群落结构
广州海域营养盐的质量浓度及分布特征被引量:6
2006年
根据2003年8月至2004年8月的调查资料,对广州海域营养盐的质量浓度及分布特征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无机氮(DIN)、PO43--P和SiO32--Si质量浓度的年平均值分别为1.56,0.047和2.50 mg/L;其平面分布特征均表现为湾顶高于湾外,近岸高于远岸,但其季节变化特征不尽相同。
姜胜冯佳和冯洁娉李岚魏鹏杨宇峰
关键词:广州海域
广州海域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素
2004年3月至12月,在广州海域布设13个调查站位,对营养盐含量、浮游植物生态特征和二者关系进行了调查。 以Dortch等(1992)和Justin(1995)提出的营养盐化学计量限制标准来衡量,广州海域浮游...
冯洁娉
关键词: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广州海域
文献传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