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仕彦
- 作品数:13 被引量:35H指数:3
- 供职机构:四川省医学科学院(四川省人民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创伤性脾脏损伤的治疗选择分析被引量:1
- 2011年
- 目的探讨创伤性脾脏损伤的临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232例脾脏损伤患者的相关资料及治疗情况。结果 232例患者中治愈215例,死亡17例,治愈率为92.67%。47例非手术治疗患者中有2例中转开腹手术;手术治疗185例,主要手术方式为行单纯缝合修补、脾脏部分切除及全脾切除。结论Ⅰ~Ⅱ级闭合性脾脏损伤患者及部分Ⅲ级患者血流动力学稳定,可采用非手术治疗,手术也主要采用单纯缝合修补、脾脏部分切除的保脾手术;Ⅲ~Ⅴ级患者以手术治疗为主。
- 冯仕彦
- 关键词:脾脏损伤非手术治疗
- 静脉注射6%羟乙基淀粉130/0.4和呋塞米治疗急性胰腺炎的初步研究
- 2009年
- 目的观察静脉输注6%羟乙基淀粉130/0.4(万汶)和静脉推注呋塞米(速尿)对急性胰腺炎转归的影响。方法入院当天即给予患者万汶静脉输注(成人通常为1000~2000ml),同时静脉推注呋塞米,力求作到出入量基本平衡;入院第2天开始逐渐减少万汶用量。结果48例急性胰腺炎患者(Ranson评分≥3分者35%,Balthazar CT评分≥D或E者48%),胰腺局部并发症和全身并发症仅为6%和4%,胰腺手术率为4%,1个月病死率为2%。结论静脉输注万汶和静脉推注呋塞米可改善急性胰腺炎的转归。
- 陈康陈友岱曾俊董芸胡卫建冯仕彦刘健冯卢
- 关键词:急性胰腺炎羟乙基淀粉呋塞米
- 闭合性胰腺损伤的诊断和治疗
- 2011年
- 目的探讨闭合性胰腺损伤的治疗。方法分析我院近5年来收治的81例确诊为胰腺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术前B超检查阳性率为44.00%,CT检查阳性率为47.66%,腹腔穿刺液淀粉酶(Ams)升高占57.35%,血Ams升高占59.49%,尿Ams升高占53.6%。保守治疗17例,手术治疗64例,死亡9例,病死率为11.11%。结论腹部闭合性损伤中胰腺损伤术前诊断较困难,外科医生要提高对胰腺损伤的警惕性,综合多种检查,及早明确诊断。视胰腺损伤的程度及合并伤选择合理的治疗方式、手术术式,对循环稳定的Ⅰ、Ⅱ级单纯胰腺损伤患者可行保守治疗,有合并伤者及Ⅲ-Ⅴ级胰腺损伤者则宜行手术治疗。
- 冯仕彦
- 关键词:胰腺损伤外科治疗保守治疗
- 为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建立四川省紧急医疗救援中心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 2003年
- 冯仕彦胡卫建
- 关键词:公共卫生事件
- APACHEⅡ评分在ICU中的应用被引量:20
- 2003年
- 目的 应用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 (APACHEⅡ )评价外科ICU (SICU)中患者的病情危重程度并判断其预后 ,以证明其在SICU中应用的有效性。方法 连续观察入SICU资料完整的患者 2 980例 ,分别计算各自A PACHEⅡ评分及预计病死率 ,并进行验证。结果 2 980例患者的APACHEⅡ评分范围 0~ 34分 ,平均 11 86± 8 2 2分 ;生存 2 834例评分 (9 6 7± 6 12 ) ,死亡 16 5例评分 (2 2 6 7± 8 36 ) ,差异显著 (P <0 0 1)。APACHEⅡ评分与实际病死率间呈显著正相关 (r =0 72 ,P <0 0 1)。APACHEⅡ评分与预计病死率间呈显著正相关 (r =0 78,P <0 0 1)。APACHEⅡ分值以 5分增加 ,实际与预计病死率也增加 ,且APACHEⅡ评分 >2 0分时实际与预计病死率也明显升高 ,提示预后较差。在A PACHEⅡ评分低分值段阳性率偏低 ,高分值段敏感性降低。结论 ①APACHEⅡ评分系统可应用于SICU作为评估患者危重程度及预后的重要指标。②通过分析与实际病死率间的差异 ,可客观地评价SICU的医疗及监护质量。③APACHEⅡ评分可为合理利用SICU资源提供参考。④APACHEⅡ评分在预测SICU患者预后时的有效性是有限的。
- 冯仕彦
- 关键词:预后
- 创伤性肝脏损伤的临床治疗
- 2011年
- 目的:探讨肝脏损伤的临床治疗选择。方法:回顾分析2008年5月-2010年5月收治的186例肝脏损伤患者的相关资料及治疗情况。结果:186例患者171例治愈,治愈率91%死亡15例。37例保守治疗患者中有2例中转开腹手术。手术治疗149例,主要手术方式为行单纯缝合修补、大网膜填塞修补清创加肝脏不规则性肝切除、规则性肝切除及选择性肝动脉结扎。结论:AAST损伤分级Ⅰ~Ⅱ级闭合性肝脏损伤患者及部分Ⅲ级患者血流动力学稳定,可采用保守治疗。Ⅲ~Ⅴ级患者以手术治疗为主。
- 冯仕彦冯燮林
- 关键词:肝脏损伤保守治疗
- 静脉注射6%羟乙基淀粉130/0.4和呋噻米治疗急性胰腺炎被引量:1
- 2010年
- 为观察静脉输注6%羟乙基淀粉130/0.4和静脉推注呋噻米(速尿)对急性胰腺炎病例转归的影响,选择从2007年10月16日~2009年8月31日收治的患者,入院当日即给予羟乙基淀粉静脉输注(成人通常为1 000~2 000 ml),在输注羟乙基淀粉的同时静脉推注呋噻米,力求作到出入量基本平衡;入院次日开始逐渐减少羟乙基淀粉用量。治疗135例急性胰腺炎患者(Ranson评分≥3分者54%,Balthazar CT评分≥D者61%),胰腺局部并发症和全身并发症仅为4%和7%,胰腺手术率为4%,住院死亡率为4%。通过比较入院时和痊愈后的血细胞压积,估计入院时血容量减少平均约18.3%。结果表明:静脉输注羟乙基淀粉和静脉推注呋噻米可改善急性胰腺炎的转归。血浆外渗是急性胰腺炎的中心事件和治疗重点。
- 王建东陈友岱董芸胡卫建周平常莉冯仕彦刘健赵煜
- 关键词:急性胰腺炎羟乙基淀粉呋噻米
- 去甲肾上腺素和多巴胺治疗感染性休克的疗效比较被引量:4
- 2005年
- 目的观察去甲上腺素联用多巴酚丁胺和多巴胺对感染性休克患者内脏灌注的影响。方法32例感染性休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静注去甲肾上腺素加用多巴酚丁胺和多巴胺,调整药物剂量,使平均动脉压升高到90.0mmHg,观察药物使用前及用药后,12、48、72小时的血流动力学,IL-6,TNF-α血乳酸浓度及临床症状。结果多巴胺组与多巴酚丁胺联用去甲肾上腺组血流动力学,氧代谢指标均无明显差异。与用药前比较,两组在用药前后,血压、心脏指数明显升高,多巴胺组用药24小时后动脉乳酸浓度,与用药前无明显改变,但动脉pH值基础水平为(7.40±0.05) ,多巴胺应用24小时后显著降低至(7.26±0.06)(P<0.05)。应用去甲肾上腺加多巴酚丁胺后,24小时动脉乳酸浓度分别为(2.3±1.1)mmo1/L和(2.1±1.1)mmo1/L,均显著低于基础水平(4.0±1.8)mmo1/L(P<0.05) ,IL-6、TNF-α值及临床症状两组间有明显差(P<0.05)。结论多巴胺和去甲肾上腺素联用多巴酚丁胺均能改善感染性休克患者全身血流动力学状态,但在改善内脏器官血流灌注上,去甲肾上腺素加多巴酚丁胺明显优于多巴胺。
- 冯仕彦肖旭
- 关键词:多巴胺多巴酚丁胺感染性休克去甲肾上腺素动脉血乳酸浓度
- 地震伤患者并发ARDS的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1
- 2009年
- 目的探讨分析地震伤患者并发ARDS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研究四川省人民医院"5.12"大地震后收治的符合纳入标准的896例地震伤患者的病历资料,采用统计学方法探讨地震伤患者并发ARDS的危险因素。结果统计学分析显示:年龄,严重创伤后的低血压、大量输血、缺氧血症、挤压综合征及气性坏疽和ARDS的发生呈相关性,是地震伤患者并发ARDS的危险因素。结论年龄、严重创伤后的低血压、大量输血、缺氧血症,挤压综合征及气性坏疽是地震伤患者并发ARDS的高危因素。
- 陈康冯仕彦李伟
- 关键词:地震伤严重创伤挤压综合征气性坏疽
- 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与Balthazar-CTSI评分对急性胰腺炎预后评估的影响被引量:3
- 2011年
- 目的探讨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SIRS)评分和Balthazar-CTSI评分对急性胰腺炎(AP)预后评估,并分析2种评分方法对AP预后评估的相关性。方法将195例AP患者分为轻症急性胰腺炎(MAP)组141和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组54例。通过SIRS评分和Balthazar-CTSI评分评分系统对2组AP患者SIRS发生率、病死率进行分析;同时分析SIRS评分与Balthazar-CTSI评分法对AP预后的相关性。结果 SAP组病死率和SIRS发生率均低于MAP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MAP组Bahhazar-CTSI评分>3分者为2例(1.42%)少于SAP组的15例(27.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按SIRS评分将AP患者分为5个等级,各等级组间Bahhazar-CTSI评分>3分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分析表明,SIRS评分与Balthazar-CTSI评分具有一定相关性。结论 SIRS评分和Balthazar-CTSI评分均可用于评估AP患者的预后,且SIRS评分与Balthazar-CTSI评分对评估AP预后具有正相关性。
- 冯仕彦胡卫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