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红英
- 作品数:51 被引量:164H指数:7
- 供职机构:金华市中心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金华市科技计划项目浙江省医药卫生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 连续血液净化治疗严重脓毒症免疫炎性反应临床观察被引量:6
- 2010年
- 严重脓毒症及其相关的脓毒性休克和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是危重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传统的观点认为,脓毒症是一种过度的炎性反应,但应用针对某种炎性介质的抗炎治疗没有在临床获得预期效果。后期研究又发现,脓毒症免疫功能紊乱中更多的是由于“过度免疫抑制”的参与。
- 倪红英方强徐晓郑昭璟章仲恒包云光芦宝龙
- 关键词:脓毒症连续血液净化免疫炎性反应
- 谷氨酰胺对长期机械通气患者的疗效观察
- 2006年
- 倪红英陈琨朱红阳卢宝龙金旎
- 关键词:长期机械通气患者谷氨酰胺疗效观察平均住院日死亡率
- 基于NEWS评分构建急诊患者院内转运分级标准的应用研究被引量:15
- 2019年
- 目的基于早期预警评分构建急诊患者院内转运分级标准,并观察其应用效果。方法基于早期预警评分结合血管活性药物使用情况、是否机械通气、医务人员配备及设备配备标准构建急诊患者院内转运分级标准。将该标准用于患者院内转运中,并与以往常规转运方法进行比较,观察转运过程中严重不良事件的发生率,观察各风险等级患者数及各等级患者转运前后病情变化及生命体征变化情况,明确该转运分级标准的使用效果。结果应用急诊患者院内转运分级标准共转运患者4 279例,无一例发生窒息、导管滑脱等严重不良事件;转运分级标准实施前转运患者3 896例,转运严重不良事件发生率0.13%。4 279例患者中高风险患者480例、中风险患者1 060例、低风险患者2 739例,有643例患者转运后发生疾病危重度分级的变化;生命体征单项分值变化最多的是呼吸、血氧饱和度,其次为血压;风险级别越高,转运后病情加重的可能性越大。结论基于早期预警评分构建的转运分级标准有利于指导急诊患者转运分级,减少严重不良事件发生率。
- 郑寒陈岚叶向红费益君周叶青曹敏陈琨倪红英潘利飞陈卫松李茹芳
- 关键词:院内转运急诊
- 基于NEWS评分构建急诊患者院内转运分级标准的研究
- 目的:构建的基于NEWS评分的转运分级标准,并探讨其在急诊患者院内分级转运中的作用。方法:通过德尔菲法,构建基于NEWS评分结合血管活性药物使用情况及是否机械通气等的转运分级标准,并参照该标准确定急诊收住入院患者的转运分...
- 郑寒陈岚叶向红费益君周叶青曹敏陈琨倪红英潘利飞陈卫松李茹芳
- 关键词:NEWS急诊患者
- 连续性静-静脉血液滤过对感染性休克合并急性肾损伤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被引量:3
- 2012年
- 目的 分析连续性静-静脉血液滤过(CVVH)对感染性休克合并急性肾损伤(AKI)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对行CVVH治疗的感染性休克合并AKI患者的临床资料作一回顾性分析.使用PICCO监测仪对实施CVVH治疗的患者进行血流动力学监测,每例患者分别在暂停CVVH期间及治疗时进行检测,并记录所测数据,同时记录HR、有创平均动脉压(MAP)、氧合指数(PaO2/FiO2)及去甲肾上腺素维持剂量等变化.结果 暂停CVVH期间及治疗时心脏指数的平均值分别为(4.73±0.87)和(4.67±0.85)L·min-1·m-2,全心舒张末期容积指数的平均值分别为(780.60±110.13)和(783.55±113.28) ml/m2,血管外肺水指数的平均值分别为(10.97±3.35)和(10.84±3.54)ml/kg,两者上述指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治疗后MAP及PaO2/FiO2均较治疗前明显增高,HR、去甲肾上腺素维持剂量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或0.01).结论 CVVH不影响感染性休克合并AKI患者的血流动力学的稳定性和采用PICCO监测的准确性、可靠性,并可能对患者预后有改善作用.
- 徐晓倪红英朱红阳金妮章仲恒
- 关键词:连续性静-静脉血液滤过感染性休克血流动力学急性肾损伤
- 自制发音气管切开导管在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被引量:1
- 2004年
- 汤秋芳陈琨叶向红何丽芳倪红英
- 关键词:机械通气人工气道语言交流能力
- 枸橼酸抗凝在高危出血患者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中的应用被引量:8
- 2012年
- 目的探讨局部枸橼酸抗凝法(RCA)在高危出血患者中应用的安全性、有效性。方法将53次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采用RCA,对照组采用无肝素生理盐水冲洗。观察二组血滤器使用时间及观察组治疗前、治疗结束患者体内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电解质、酸碱平衡等指标。结果观察组血滤器使用时间较对照组显著延长(P<0.05);观察组治疗前与治疗结束患者体内APTT、游离钙(Ca2+)、碳酸氢根(HCO3-)、钠离子(N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H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RCA能有效应用于高危出血患者,对内环境无明显影响,且能有效延长滤器寿命。
- 潘利飞倪红英汤秋芳章仲恒
- 关键词: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高危出血局部枸橼酸抗凝护理
- 小剂量垂体后叶素对脓毒性休克患者心肺损伤指标及组织灌注和氧代谢指标的影响被引量:12
- 2014年
- 目的:探讨小剂量垂体后叶素(Pt)对脓毒性休克患者心肺损伤指标和组织灌注、氧代谢指标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方法,将76例去甲肾上腺素(NE)用量≥0.2μg · kg-1· min-1的脓毒性休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两组患者均按“成人脓毒性休克的血流动力学监测和支持指南”给予早期监测及集束化治疗,标准治疗组单用NE,研究组给予NE合用Pt(0.7~2.3 U/h),在维持目标血压〔平均动脉压(MAP)65~90 mmHg(1 mmHg=0.133 kPa)〕的前提下逐渐减少NE或Pt用量,MAP<65 mmHg则给予补液和(或)增加NE的用量,MAP≥70 mmHg持续稳定12 h以上则停用氢化可的松(HC)。检测两组患者入组前和入组6、24、48、96 h MAP、心率(HR)、使用HC例次、NE用量、感染相关器官衰竭评分(SOFA评分)、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氧合指数(OI)、呼气末正压(PEEP)、血浆N末端B型脑钠肽前体(NT-proBNP)、心肌肌钙蛋白T(cTnT)、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ScvO2)、血乳酸(Lac)、血肌酐(SCr)的变化,并观察两组NE应用时间、24 h补液量、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28 d病死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76例患者纳入本研究,两组基线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入组前比较,两组入组后MAP、OI、ScvO2均升高,HR、SOFA评分、APACHEⅡ评分、PEEP、Lac、SCr均降低,于入组96 h达峰值或谷值,且以研究组的变化更显著〔MAP(mmHg):78.5±10.3比72.3±14.0,HR(次/min):95.5±8.3比103.1±11.4,SOFA评分(分):7.3±2.4比8.5±2.3,APACHEⅡ评分(分):16.4±2.7比18.0±2.9,OI(mmHg):314.5±80.1比241.6±60.3,PEEP(cmH2O,1 cmH2O=0.098 kPa):8.7±2.0比8.5±2.6,ScvO2:0.713±0.072比0.681±0.084,Lac(mmol/L):2.0±1.1比2.7�
- 朱红阳徐晓倪红英章仲恒邓鸿胜朱莉
- 关键词:垂体后叶素心肌肌钙蛋白T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
- 重症患者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中管路寿命影响因素的研究被引量:2
- 2012年
- 目的探讨影响重症病患者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中管路寿命的因素。方法将131个因为管路凝结而更换配套的滤器分成两组,寿命<48h的为A组(106个),≥48h的为B组(25个)。比较两组管路滤器应用时患者的血清白蛋白、红细胞压积、血小板计数、离子钙浓度、pH值、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肝素剂量及体温的变化,并采用多因素线性回归对上述指标进行分析。结果 B组患者血清离子钙浓度、pH值及体温明显低于A组患者(P均<0.05)。血PH值及离子钙浓度是影响管路滤器寿命≥48h的相关因素。结论影响CRRT管路寿命≥48h的相关因素是血pH值和离子钙浓度。
- 倪红英徐晓朱红阳盛孝燕金旎章仲恒
- 关键词:肾替代疗法危重病
- 气管切开插管的连接装置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气管切开插管的连接装置,包括套管状的转接头,所述转接头的下部套在气管切开插管上,所述的转接头侧壁设有贯穿孔,且设有衬套管穿过贯穿孔,所述衬套管设定摆放的角度后固定在转接头上,所述衬套管内可抽插的塞入管...
- 倪红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