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俞俏燕

作品数:8 被引量:58H指数:4
供职机构:杭州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杭州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8篇文化科学

主题

  • 4篇单科
  • 4篇单科性院校
  • 4篇院校
  • 3篇教育
  • 2篇高等教育
  • 1篇大学教育
  • 1篇大学人文
  • 1篇大学人文教育
  • 1篇大学章程
  • 1篇学科
  • 1篇学科专业
  • 1篇学人
  • 1篇人文
  • 1篇人文教育
  • 1篇生效
  • 1篇同现
  • 1篇趋同
  • 1篇趋同现象
  • 1篇文教
  • 1篇效力

机构

  • 5篇厦门大学
  • 3篇杭州师范大学

作者

  • 8篇俞俏燕
  • 2篇邬大光

传媒

  • 1篇比较教育研究
  • 1篇教育评论
  • 1篇高等教育研究
  • 1篇黑龙江高教研...
  • 1篇国家教育行政...
  • 1篇大学(研究)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15
  • 1篇2012
  • 1篇2011
  • 3篇2008
  • 1篇2007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中国单科性院校专业趋同问题研究——大学综合化发展的视角
2011年
我国单科性院校专业设置的趋同,已成为大学综合化进程中最引人注目的一个现象。原先特色鲜明的单科性院校从学科专业的设置看,似乎已是千校一面。不仅如此,连续几年低于平均就业率的专业大多为不同类型院校都设有的高趋同专业。因此,单科性院校的专业趋同现象遭到了种种非议,单科性院校的综合化发展也由此受到种种争议和怀疑。对此,我们不由深恩:专业的趋同是否完全不合理?
俞俏燕邬大光
关键词:院校学科专业趋同现象就业率
论英美地方大学和地方的共赢模式被引量:3
2012年
美国的州立大学和相互作用大学,以及英国的城市大学依托自身的优势,与地方政府、行业企业等建立协同战略联盟,在解决地方重大问题、推动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大大促进了自身的发展。这种协同共赢模式,为我国地方大学形成办学特色、提升竞争力提供了借鉴。
俞俏燕
中国单科性院校专业趋同问题研究——大学综合化发展的视角
我国单科性院校专业设置的趋同,已成为大学综合化进程中最引入注目的一个现象。原先特色鲜明的单科性院校从学科专业的设置看,似乎已是千校一面。不仅如此,连续几年低于平均就业率的专业大多为不同类院校都设有的高趋同专业。因此,单科...
俞俏燕
关键词:单科性院校
新西兰高等教育国际化转型研究被引量:4
2022年
新西兰高等教育国际化经历了教育援助导向、市场利益驱动和国际参与力主导三个发展阶段,为新西兰提升国际竞争力作出了巨大贡献。历经两次转型,新西兰将高等教育国际化定位为国家战略,构建了跨系统、跨部门高协同的推进体系,建立了具有法律效力的国际化战略规划和评估监测制度,实现了战略规划的权威性、连续性、指导性和可监测性。经对新西兰经验的再思考,认为新时期高等教育国际化转型需要实现四大核心要素的系统转变,分别为动因驱使转向自身能力提升、战略选择转向多主体协同推进、模式形态逐渐转向在地国际化、评价标准凸显阶段性和个性化。
俞俏燕
关键词:高等教育国际化教育援助
走出大学人文教育的困境被引量:5
2008年
人文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早已成为共识,我国人文教育尽管历经十多年的改革,但依然存在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文章通过对大学人文教育的发展历程和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特殊性等源头问题的解读,反思我国人文教育的现状和困境原因,探寻如何走出当前大学人文教育困境的途径。
俞俏燕
关键词:人文教育科学教育大学教育
中国单科性院校专业趋同问题研究
我国单科性院校专业设置的趋同,已成为大学综合化进程中最引人注目的一个现象。原先特色鲜明的单科性院校从学科专业的设置看,似乎已是千校一面。不仅如此,连续几年低于平均就业率的专业大多为不同类院校都设有的高趋同专业。因此,单科...
俞俏燕
关键词:单科性院校
文献传递
我国高等院校趋同现象解析——以单科性院校发展为例被引量:33
2007年
本文通过对五类单科性院校不同时期专业设置情况及不同年份的专业设置变化的比较,揭示了单科性院校发展的趋同现象,并分析其趋同的程度及过程。文中认为,教育经费短缺、高等教育规模扩张、现有专业设置制度的不完善以及历史遗留问题共同造成了高等院校趋同性。
俞俏燕邬大光
关键词:高等教育单科性院校趋同
我国大学章程生效机制的问题探析——基于章程效力本源的理解被引量:4
2015年
效力是章程的生命,也是章程成为大学"办学宪章"的前提。章程的效力源自章程的自治性、法律性和规范性等基本属性。因此,当章程的生效机制仅依托大学单方制订文本和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核准颁发来构建时,大学章程的制定已沦为形式,章程的效力必然缺失,"依法自主办学"依旧如空中楼阁。要让章程回归原本价值,重树严肃性和权威性,在认识上必须正本清源,认清章程的效力本源和现实基础,明晰大学的内外部治理主体和自主权范畴;在实践中必须厘清影响章程生效的各种关系,明确章程的制定主体,并根据各类高校的治理模式分级分类确定章程建设目标,设计合法的章程制定和核准程序,建立有效的监督和问责机制。
俞俏燕
关键词:大学章程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