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鹏义
- 作品数:72 被引量:265H指数:8
- 供职机构: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科技成果转化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 367例心房颤动住院病例病因与治疗分析被引量:6
- 2011年
- 目的探讨心房颤动住院患者的病因和药物治疗情况。方法对2009年1月~2011年3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住院的367例心房颤动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各族别的引起房颤的病因中,汉族以高血压、冠心病为主,而哈萨克族以风湿性瓣膜病、高血压为主。高血压(P=0.022)、风湿性瓣膜病(P=0.000)、心肌病(P=0.022)在汉、哈萨克族房颤发生病因中有统计学意义。心室率控制药物以β受体阻滞剂、地高辛使用最多;本组患者85.23%接受抗血栓治疗,其中抗血小板方法(78.64%)最多。结论该地区房颤患者病因分组、药物服用与全国及国外相关资料趋势接近。风心病、冠心病、高血压病是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AF)的主要病因。
- 南岳龙木胡牙提林涛卢武红刘志强何鹏义
- 关键词:心房颤动病因民族
- 非瓣膜性房颤与血栓形成前状态的相关因素分析被引量:7
- 2011年
- 目的探讨血浆高敏C反应蛋白(hsCRP)、B型利钠肽(BNP)、P-选择素(PS)、D-二聚体(D-D)、左心房直径(LAD)、射血分数(LVEF)与非瓣膜性房颤患者血栓形成前状态(PTS)的关系。方法按食道心脏彩色超声检查(TEE)检查结果将98例非瓣膜性房颤患者分为房颤血栓前状态组和房颤对照组,再将两组分别再分为哈萨克族和汉族两个亚组,检测血浆中hsCRP、BNP、PS、D-D的浓度,经胸超声心动图检测LAD、LVEF。结果哈萨克族和汉族房颤血栓前状态组hsCRP、BNP、PS、D-D浓度及LAD与房颤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hsCRP、PS、LAD与哈萨克族非瓣膜性房颤血栓形成前状态独立相关(P<0.05),而BNP、D-D浓度、LVEF与哈萨克族非瓣膜性房颤血栓形成前状态无独立相关。结论非瓣膜性房颤患者hsCRP、PS浓度水平增高、LAD扩大是非瓣膜性房颤血栓形成前的独立危险因素。
- 张雷木胡牙提林涛卢武红刘志强何鹏义杨玉春
- 关键词:心房颤动高敏C反应蛋白P-选择素血栓前状态
- 心房颤动导管射频消融肺静脉电隔离前后的抗凝治疗被引量:1
- 2011年
- 目的探讨心房颤动(简称房颤)导管射频消融肺静脉电隔离前后的抗凝治疗效果。方法对2006年3月~2009年4月108例经导管消融治疗房颤患者进行随访分析。患者术前行经食管心脏超声和/或螺旋CT心脏成像检查排除心房内血栓;对有高血压、糖尿病、短暂脑缺血或脑栓塞病史者或年龄>65岁的房颤患者术前华法林抗凝治疗1个月,术后华法林抗凝治疗3个月。结果 108例患者共接受肺静脉电隔离治疗116次(8例进行了第二次肺静脉电隔离术),隔离肺静脉348根。108例患者均未发生与手术相关的血栓栓塞事件。结论房颤患者在导管射频消融静脉电隔离手术前常规行经食管超声和/或螺旋CT检查排除心房血栓,并在手术前后及术中进行规范抗凝治疗,可有效预防手术相关血栓栓塞并发症。
- 何鹏义木胡牙提马依彤张燕一
- 关键词:心房颤动导管消融射频电流血栓栓塞
- 可变剪接在心血管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 2022年
- 基因可变剪接是引起蛋白质多样性的重要原因。随着新的检测方法不断出现,可变剪接在各种疾病中的作用机制逐渐被阐明。到目前为止,可变剪接在心血管系统中的作用已在心脏发育、心脏器质性疾病和结构性疾病等各个领域被发现。本综述通过系统文献回顾的方式,对可变剪接在动脉粥样硬化、心肌梗死、心力衰竭、扩张型心肌病中的研究进展进行总结,系统阐述可变剪接在心血管疾病中的作用。
- 刘雪梅萨拉太·叶尔布斯华娜依·叶克奔何鹏义木胡牙提
- 关键词:基因MRNA可变剪接心血管疾病
- 比伐卢定与肝素加替罗非班在STEMI患者直接PCI中的有效性与安全性的比较
- 目的: 1)对比伐卢定与肝素用于急性STEMI患者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的疗效荟萃分析进一步探讨卢定在ST抬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直接PCI过程中安全性和有效性;2)对比比伐卢定与肝素加替罗非班在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
- 何鹏义
- 关键词: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比伐卢定肝素替罗非班
- 虚拟仿真技术在心血管内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被引量:1
- 2021年
- 心血管内科是内科领域专科化程度极高的一门临床学科,具备扎实的解剖学基础,清晰心脏及血管系统的解剖结构,是成长为一名合格心血管内科医生的必备基础。随着信息技术和网络的迅速发展与普及,虚拟仿真给临床教学带来了更多的资源。贯彻以学生为中心、输出为导向的教学理念,在进一步研究和探索信息条件下,个性化、差异化教学的实现,促进基于信息技术在教学上创新和改革,是心血管内科教学创新的努力方向。
- 何鹏义梁颖李佳思凡牛淑亮
- 关键词:心血管内科临床教学
- 炎症因子的基因多态性对房颤患者的影响研究被引量:5
- 2014年
- 目的探讨IL-2、IL-6基因SNPs与房颤发生的关联。方法选取2012年1~6月医院收治的房颤患者80例为观察组,随即选择同期在门诊健康体检人员60名为对照组,采集两组外周血检测基因DNA,用PCR方法扩增1L-2基因包含突变位点-330的片段以及IL-6基因包含突变位点-572的片段,采用PHASE10软件构建这两个多态性位点的个体单倍体型;以非条件logitic回归校正混杂因素,采用SPSS软件进行多态性与房颤风险关联性的统计分析。结果两个多态性位点在部分人群中具有多态性,两组人群中-330(IL2)及-572(IL6)多态性位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L-2基因-330位点和IL-6基因的-572位点多态性对于房颤的发生有着显著的易患关联,IL-2基因~330位点杂合、纯合形式分别增加房颤患病风险1.46倍和3.63倍;IL-6基因的~572位点杂合、纯合形式分别增加房颤患病风险1.32倍和1.36倍;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携带TL-2的~330T/G位点突变基因G并且同时携带IL-6—572C/G位点的突变纯合子TT/GG能增加房颤患病风险(OR-1.22,95%CI-0.68~2.69);IL-2的-330T/G和IL-6的-572C/G位点突变存在左房直径水平差异。结论IL-2基因-330T/G和IL6~572C/G位点多态性存在交互作用,基因基因交互作用可能增加房颤发生风险。
- 阿丽米拉.叶尔波拉提木胡牙提卢武红何鹏义刘志强杨玉春
- 关键词:白介素-2白介素-6房颤多态性单核苷酸
- P选择素基因多态性与哈萨克族心房颤动合并血栓和P选择素浓度相关研究被引量:3
- 2020年
- 目的:探讨P选择素(PS)基因rs1800807、rs1800808位点多态性与新疆哈萨克族非瓣膜型心房颤动(Af)合并血栓及血浆可溶性P选择素(sPs)浓度变化的相关性。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设计,连续性纳入住院就诊新疆医科大学心脏中心的哈萨克族Af患者以及同期纳入了在健康体检中心体检的健康哈萨克族人群。采用PCR扩增、酶切、DNA测序分析等方法进行PS基因rs1800807、rs1800808位点多态性分析,用ELISA法测定血浆sPs水平。根据心电图和病史将研究人群分为Af血栓、单纯Af、对照组3组,分析PS基因多态性分布与Af血栓和血浆sPs水平变化的关系。结果:本研究最终纳入Af血栓者42例,单纯Af者156例,对照组307例。Af血栓组rs1800807位点GG突变性携带率最高为69.0%,在单纯Af组为23.7%;隐性模型GG基因型在Af血栓组最高、对照组中最低(P<0.001);rs1800808位点TT突变性在Af血栓组中携带率高达31.0%,隐性模型TT基因型在Af血栓组最高、对照组中最低(P<0.001)。血浆sPs浓度在Af血栓组最高,在对照组中最低(P<0.001);rs1800807位点GG基因型携带者的血浆sPs浓度高于其CC和CG型者(P<0.001);rs1800808位点TT基因型携带者血浆sPs浓度明显高于CC和CT基因型者(P<0.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rs1800807GG基因型能显著增加发生血栓栓塞的危险性,OR为3.35(95%CI:2.03,5.55)。rs1800808TT基因型能显著增加发生血栓的危险性,OR为2.19(95%CI:1.65,2.90)。与最低三分位相比,血浆sPs浓度最高分位能显著增加发生血栓的危险性,OR为1.31(95%CI:1.12,1.93)。结论:sPs基因rs1800807和rs1800808位点的多态性可能与哈萨克族人群非瓣膜性Af合并血栓和血浆sPs水平的升高相关,提示sPs基因rs1800807和rs1800808位点可能是非瓣膜性Af患者发生血栓的一个易感基因位点。
- 马尔加恩·巴克依刘志强何鹏义张雷杨玉春木胡牙提
- 关键词:P-选择素非瓣膜性心房颤动血栓
- SCN5A基因H558R位点多态性与新疆地区维吾尔族心房颤动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3
- 2016年
- 目的:探讨新疆地区维吾尔族心房颤动(房颤)与SCN5A基因H558R位点多态性的关系。方法:以维吾尔族房颤患者100例作为房颤组,以维吾尔族非房颤患者100例作为对照组,提取外周血DNA,运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及DNA测序技术检测SCN5A基因H558R位点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房颤与危险因素的关系。结果:SCN5A基因H558R位点AA、AG、GG基因型频率在房颤组中分别为0.57(57/100)、0.41(41/l00)和0.02(2/100),在对照组中分别为0.74(74/100)、0.23(23/100)和0.03(3/100)(均P〈0.05)。房颤组AG基因型频率及G等位基因频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AG+GG基因型与房颤发病有关联(OR=2.373,95%CI:1.217~4.629,P=0.011)。结论:新疆地区维吾尔族房颤的发生可能与SCN5A基因H558R位点多态性相关,SCN5A基因H558R位点G等位基因可能是维吾尔族房颤患者遗传易感性的独立危险因子。
- 叶尔肯别克.沙德克木胡牙提.乌拉斯汗刘志强杨玉春何鹏义
- 关键词:心房颤动SCN5A单核苷酸多态性维吾尔族
- 冠状动脉流量储备分数和零血流压对家猪急性心肌梗死模型中存活心肌的评价被引量:1
- 2010年
- 目的制备家猪急性心肌梗死模型,探讨梗死相关冠状动脉流量储备分数和零血流压对与存活心肌的评价作用。方法用普通家猪13只,麻醉后行冠状动脉造影,造影结束后应用指引导管测量主动脉内压力,置入冠状动脉内压力导丝测量前降支远端冠状动脉内的压力,计算流量储备分数(FFR);置入冠状动脉内多普勒导丝测量前降支远端冠状动脉内的血流速度,绘制压力-血流速度坐标轴,计算零血流压(Pzf)。将冠状动脉成形术球囊送至冠状动脉左前降支中远端,堵闭血流60~100min,建立家猪心肌梗死模型。模型建立后重复测量计算FFR及Pzf,观察梗死前后FFR及Pzf的变化。处死实验动物,采用TTC染色法识别梗死心肌与存活心肌,通过图像分析仪计算存活心肌占整个左心室容积的百分数,观察其与梗死后前降支Pzf数值之间的关系。结果所有家猪均完成冠状动脉左前降支远端的封堵,2只猪分别在堵闭45和65min时因心室纤颤死亡。存活11只家猪成功地建立急性心肌梗死模型。模型制备后前降支FFR数值均小于0.75,较梗死前降低(P<0.001)。模型制备后前降支Pzf数值较梗死前升高(P<0.001)。梗死后前降支Pzf数值随存活心肌占左心室心肌百分数升高而降低,二者呈负相关。结论运用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球囊封堵冠状动脉可成功建立猪急性心肌梗死模型,梗死相关血管FFR数值小于0.75可以作为检出存活心肌的标准,Pzf数值的测定可以作为预测心肌梗死后存活心肌范围的一个指标。
- 林涛马依彤杨毅宁木胡牙提何鹏义杨玉春仇萍刘芬张燕一
-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模型梗死相关冠状动脉存活心肌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家猪冠状动脉左前降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