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何祎金

作品数:17 被引量:28H指数:3
供职机构:北京工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社会学经济管理矿业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5篇社会学
  • 14篇经济管理

主题

  • 12篇社会学
  • 11篇社会
  • 2篇性别
  • 2篇意味
  • 1篇代码
  • 1篇性别视角
  • 1篇性别想象
  • 1篇性别政治
  • 1篇学科
  • 1篇学科认同
  • 1篇学科史
  • 1篇学史
  • 1篇游戏
  • 1篇游戏角色
  • 1篇游戏研究
  • 1篇政治
  • 1篇殖民
  • 1篇殖民语境
  • 1篇少年
  • 1篇社会结构

机构

  • 6篇北京工业大学
  • 4篇中国社会科学...
  • 4篇萨里大学
  • 3篇兰州大学

作者

  • 16篇何祎金
  • 2篇陈文江

传媒

  • 3篇社会学评论
  • 2篇内蒙古社会科...
  • 2篇社会科学家
  • 2篇中华女子学院...
  • 1篇中国青年研究
  • 1篇深圳大学学报...
  • 1篇暨南学报(哲...
  • 1篇妇女研究论丛
  • 1篇社会学(智库...

年份

  • 1篇2020
  • 4篇2018
  • 1篇2016
  • 1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3
  • 2篇2012
  • 1篇2011
  • 3篇2009
1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社会学学科史书写的方法与政治被引量:4
2015年
学科史讲述一门学科起源与发展的故事,内容上包括不同时期基本的理论、方法和学派的进展。不仅是学科形象的自我表达,更是提供学科集体认同的重要领域。但是,受社会变迁与不同社会思潮的影响,社会学的学科认同与对过去的书写并不是固定不变的。一方面,女性主义和后殖民社会学的兴起,挑战了传统社会学史中以西方为中心和男性化的写作立场;另一方面,对理论主导学科史内容的不满,亦使得过去受到忽视的主题和领域重新回归学科史的讨论。并且,侧重通过文本和概念建立来的社会学学科"内史",越来越受到"外化"历史的冲击。后者对社会学历史的呈现,目的不在于描述学术本身的内在逻辑与脉络。在不同历史情境下,这门学科的轨迹与实践,它在社会进程中所承担的角色和任务,成为学者所关注的主题。本文尝试从方法与政治两个方面,讨论不同取向及趋势的学科史书写,以及它们对非西方社会学理解这门学科和梳理自身历史所构成的挑战。
何祎金
关键词:社会学学科史政治
意义世界与文化结晶:青少年流行语的社会学考察被引量:3
2018年
青少年流行语是独特的语言和社会文化现象,在不同时代呈现出不同的特征,为社会学和文化研究的学者所关注。进入21世纪,随着互联网对日常生活的渗透,青少年流行语表现出一些新的特征。汇聚了全球化和地方文化的互联网成为青少年可以调用和调适的创造性资源,通过语言实践塑造自身的文化和身份认同。并且,在当代青少年通过流行语创造的意义世界中,日常生活经验发挥了重要作用。
何祎金
关键词:青少年流行语
从概念到方法的历程:社区研究的中国再造被引量:3
2018年
1930年代的社区研究实践是中国社会学学科史上的重要篇章。在方法上,社区研究并不是简单的从翻译到使用的过程。在中国情境中,从概念的翻译和改写到研究对象的选择和方法的实践,社区研究的中国再造经历了一个由国内外学者共同参与的历史过程。通过追溯社区研究从概念到方法的历程,揭示历史情境中社区研究方法实践蕴含的张力和政治。
何祎金
游戏角色、玩家体验与性别化代码:游戏研究的性别想象被引量:1
2020年
作为一种数字文化产品,游戏的生产和制作被注入了丰富的社会信息和价值。在美学风格、角色设定、内容叙事和玩法上,游戏蕴含的性别化价值规范受到研究者的重视。游戏角色、女玩家的游戏体验和性别化代码三个维度,构成了游戏研究中的性别想象和理论批判的路径。在“代码即法律”的互联网时代,研究者需要思考科学技术与性别的关联和意义,以及代码本身在纯技术话语之外所蕴含的社会性与价值。
何祎金
关键词:性别游戏角色代码游戏研究
“非西方”的社会学建构:从现代性的他者到他者的现代性被引量:3
2012年
社会学是一门起源于欧洲的现代学科,旨在解释现代性带来的巨大社会变革。虽然以欧洲为中心的西方一直都是社会学阐释的重心,但是"非西方"仍为社会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学科发展过程中,非西方首先作为历史参照,成为西方现代性的他者形象,被欧洲社会学家用以反衬西方的现代和进步。在随后的发展过程中,非西方的发展和崛起对西方社会学构成了直接挑战,西方社会学需要应对非西方崛起的问题,即对他者的现代性做出社会学阐释。
何祎金
关键词:非西方社会学他者
研究问题与历史的回归——《21世纪资本论》对社会学研究的启示被引量:1
2016年
法国学者皮凯蒂的《21世纪资本论》在全球学术界掀起了热烈讨论,但是很多讨论都集中在经济学领域,社会学领域的讨论相对而言较少。不可否认的是,皮凯蒂的研究与社会学的主流议题存在契合,其关于社会不平等机制和阶层分析的研究同时也是社会学关注的重要主题。尤其是在方法论上,当代社会学不断强调发挥社会学的想象力,以及研究实践向历史纬度的回归。皮凯蒂将历史带入经济学的研究,这种做法值得引起社会学的重视。本文尝试探讨《21世纪资本论》对社会学研究的启示。面对社会科学过度数理化的窘境,皮凯蒂揭示了聚焦正确问题的重要性。这种长时段的量化研究,不仅为社会变迁研究提供了参照,亦为我们在历史情境中理解数据和方法提出了要求。
何祎金
关键词:社会学
现代性视角的文化转向被引量:1
2009年
现代性是社会学研究的重要范畴,经典时期的三大社会学传统采取吉登斯所谓单一动力的模式来把握现代性,即采用一种整体性的宏大视角,将社会结构与系统作为描述的对象。20世纪文化对社会生活的渗透使得文化从社会研究的边缘,跃升为主流位置。这种社会学的文化转向,意味着采用文化视角解读现代性的可能性,然而早在19世纪,处于社会学边缘位置的西美尔便是这种文化转向的先驱。
陈文江何祎金
关键词:文化转向文化视角西美尔
后殖民语境下社会学的学科认同与重构被引量:1
2014年
对欧洲中心主义社会学的批判不仅清理了古典社会学的遗产,同时开启了非西方社会对自身社会学历史传统、学术实践和学科定位的反思。特别是存在殖民历史的非西方社会或南半球国家,在后殖民语境下,发起了对西方社会学统治地位的巨大挑战,展现了对自身社会学主体性的努力追求,试图在学科认同和未来学科建设上重构社会学的"另一种话语",同时也表达了它们强烈的政治诉求。
何祎金
关键词:后殖民社会学学科认同
女性问题与古典社会学的性别政治——以孔德为个案
2018年
在欧洲社会学兴起的历史进程中,女性主义思潮是重要组成部分,古典社会学难以屏蔽其影响,许多代表人物亦对彼时的性别关系和社会思潮有直接或者间接的回应。但是,在社会学理论和学科历史营造的集体形象中,淡化甚至忽视了古典社会学中对女性或者性别问题的讨论。在孔德的社会学理论中,对性别关系和女性角色有着较为详细的讨论。作为社会学的奠基人,孔德的理论建构不仅反映了19世纪的"女性问题",同时也是古典社会学性别政治的反映。
何祎金
关键词:女性问题古典社会学性别政治女性主义
西方社会学危机的制度诊断
2012年
社会学危机话语源自20世纪70年代对结构功能主义稳定和均衡承诺的不满,相对于冲突论和后起诸理论对结构功能主义的改写和拓展,社会学危机话语表现出独特的理论品格。随着危机话语在全球范围内的传播和讨论,单纯在理论和知识层面的探讨,表现出明显的认知局限,在非西方甚至存在对危机进行再生产的风险。在强调"本土立场"和"学科自觉"前提下,将社会学的危机话语分为知识危机和制度危机两个维度,侧重对危机话语进行制度诊断,构建一种制度分析的模式,关注社会学的组织制度、科层气质、就业市场等内涵,是非西方社会学理解危机话语的一种可能路径。
何祎金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