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任晓楠

作品数:14 被引量:8H指数:1
供职机构:四川音乐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四川省教育厅资助科研项目四川省教育厅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艺术文学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艺术
  • 2篇文学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5篇叙事
  • 3篇电影
  • 2篇知识
  • 2篇知识分子
  • 2篇知识分子形象
  • 2篇小说
  • 2篇历史叙事
  • 2篇分子形象
  • 1篇大众
  • 1篇导演
  • 1篇第五代导演
  • 1篇电影改编
  • 1篇电影类型
  • 1篇电影语言
  • 1篇叙事策略
  • 1篇叙事技巧
  • 1篇雪原
  • 1篇妖魔化
  • 1篇英雄化
  • 1篇娱乐时代

机构

  • 9篇四川音乐学院

作者

  • 9篇任晓楠
  • 2篇林婧婧

传媒

  • 3篇四川戏剧
  • 1篇艺术科技
  • 1篇电影文学
  • 1篇当代文坛
  • 1篇湖南医科大学...
  • 1篇青年记者
  • 1篇电视指南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18
  • 3篇2017
  • 4篇2008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羌族民间传说中的族群历史叙事
2021年
羌族民间传说记录着羌族从远古到近代社会的历史进程,题材非常广泛,其在讲述、流传过程中形成了一种真实而又神圣的族群历史叙事。本文从叙述者与叙述视角、叙事模式、人物形象以及世界观与价值观几个方面分析羌族民间传说中族群的历史建构及其民族认同。
任晓楠林婧婧
关键词:羌族民间传说族群历史叙事
在规训中“成长”——建国后十七年长篇小说中知识分子形象的叙事策略被引量:1
2008年
任晓楠
关键词:知识分子形象建国后十七年叙事策略长篇小说小资产阶级规训
《摔跤吧! 爸爸》叙事技巧的革新及启示
2018年
体育电影作为一种电影类型,已经发展成为一套成熟的符号、编码与视听风格的系统。体育电影以体育竞技为主体,对竞技场上的成功与失败、激情与对抗、勇气与力量、泪水与汗水、个人与团队进行生动表达,有着极强的生命力和感染力,同时具有丰富的社会内涵和社会意义。
林婧婧任晓楠
关键词:叙事技巧摔跤体育电影电影类型体育竞技社会内涵
张艺谋改编电影中的民俗诉求
2008年
几乎是在电影诞生之初,人们就意识到,将一部成熟的文学作品改编成电影无疑是有益的。它比文学更形象,同时却有着文学作品的感染力,甚至能凭借着文学作品的人气,迅速被读者接受。如今在全世界电影总量中,由文学名著或小说改编成电影的比例约占三分之一,而在历届奥斯卡最佳影片奖名单中改编电影居然高达三分之二。
任晓楠
关键词:电影改编电影语言民俗性文学名著第五代导演
贾樟柯电影中的时间与空间建构
2017年
贾樟柯电影通过'个人化'的视角将大时代变迁中最具特色的城市空间展现出来,在时间的维度上,以各种符号化的元素建置起'一代人'的空间记忆。而纪实的手法则进一步将这一特定时空下人们的人生故事、生活和情感做了真实的还原,很克制的表达了对时代变迁背景下中国底层小人物命运的关注。进而从经济和社会两方面还原了时代的记忆,并深刻的反映出中国现代化进程中城市边缘人的生存困惑和精神危机。
任晓楠
关键词:贾樟柯
革命历史叙事中的“边缘人”——十七年小说中的知识分子形象被引量:1
2008年
对小说中知识分子形象的演变进行了梳理,描述这个特殊的群落如何失去他们往日的精英面孔,并且在挣扎与抗争中逐渐走向规训与卑微。指出了在十七年小说创作中,知识分子形象在政治的强大压力下,不断地由中心退居边缘,并在“反右”之后形成了“英雄化”和“妖魔化”两种极端的知识分子形象,并最终完成了自身的分化和瓦解。
任晓楠
关键词:十七年小说知识分子英雄化妖魔化
伊朗新电影的单线叙事与“戏中戏”结构被引量:1
2017年
在创作精神上,伊朗新电影与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一脉相承,将纪实风格发展到极致,同时又熟练运用各种叙事手段,把观众从影片虚设的故事中拉回,并随时强调影片的纪录品质,以区别于好莱坞的戏剧化叙事。对故事片与纪录片界限的突破可以说是纪实主义电影的共同之处,而单向线性叙事和"戏中戏"结构却为伊朗新电影烙上了独特的印记。
任晓楠
大众娱乐时代的“红色英雄”
2008年
在中国乃至世界左翼运动中,“红色”总是联系着共产主义的激进思潮、激进运动和革命斗争。建国17年,红色历史文学的兴盛为大众树立了一批走入了经典行列的“红色英雄”,如《青春之歌》中的林道静、《红旗谱》中的朱老忠、《林海雪原》中的少剑波、杨子荣、《野火春风斗古城》中的杨晓冬、《铁道游击队》中的刘洪……创作者用一种政治性的传释模式来塑造形象,
任晓楠
关键词:大众《青春之歌》《林海雪原》左翼运动《红旗谱》
《暗恋桃花源》的互文性与多时空叙事被引量:3
2017年
赖声川经典话剧《暗恋桃花源》以其结构的复杂与庞大、形式上的创新和实验性成为华语当代戏剧的一个里程碑式作品。该剧既在形式上努力创新,又在格调上重视雅俗共赏,因此成功融合了精致艺术和大众文化双重审美趣味。本文通过解析多层意象的隐喻和互文、多时空交错的复杂叙事,指出全剧采用"集体即兴创作"的方式完成,以"剪辑拼贴"的形式成功构建起时空交错的复杂结构和多层意象之间的互文关系,在悲喜交加的剧情中凸显出戏剧的独特张力。
任晓楠
关键词:《暗恋桃花源》互文性戏中戏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