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任大成

作品数:13 被引量:49H指数:4
供职机构:四川省南充卫生学校更多>>
发文基金:四川省卫生厅科研基金南昌市科技局资助项目四川省教育科研资助金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4篇化疗
  • 4篇肺癌
  • 3篇细胞
  • 3篇小细胞
  • 2篇胸腔
  • 2篇胸腔积液
  • 2篇肿瘤
  • 2篇晚期
  • 2篇细胞肺癌
  • 2篇小细胞肺癌
  • 2篇积液
  • 2篇恶性
  • 2篇恶性胸腔
  • 2篇恶性胸腔积液
  • 2篇非小细胞
  • 1篇丹皮
  • 1篇胸腔灌注
  • 1篇胸腺
  • 1篇胸腺肽
  • 1篇胸腺肽Α

机构

  • 5篇川北医学院第...
  • 4篇南充市中心医...
  • 3篇川北医学院
  • 2篇四川省南充卫...
  • 1篇川北医学院附...
  • 1篇阆中市人民医...

作者

  • 10篇任大成
  • 4篇何朗
  • 4篇别俊
  • 4篇李光明
  • 4篇文世民
  • 2篇付曦
  • 2篇李林
  • 2篇潘荣强
  • 2篇郭翠华
  • 2篇曾友志
  • 2篇胡欣
  • 1篇张燕
  • 1篇文世明
  • 1篇李胜前
  • 1篇唐志立
  • 1篇杨思芸
  • 1篇陈红
  • 1篇陈志严
  • 1篇郑磊
  • 1篇郭翠华

传媒

  • 3篇西部医学
  • 1篇山东医药
  • 1篇肿瘤
  • 1篇华西医学
  • 1篇教育科学论坛
  • 1篇中国药业
  • 1篇中国医院用药...
  • 1篇世界中西医结...

年份

  • 1篇2017
  • 1篇2012
  • 2篇2011
  • 4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8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仙鹤丹皮汤剂治疗肿瘤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症的临床观察被引量:12
2011年
目的探讨仙鹤丹皮汤治疗肿瘤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症的疗效。方法 60例恶性肿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仅行常规对症治疗,治疗组除常规对症治疗之外,在发现血小板下降的当天即服用仙鹤丹皮汤剂,连服2周,跟踪观察并进行疗效评价。结果治疗组显效率20.0%,有效率50.0%,总有效率70.0%;对照组显效率13.3%,有效率26.7%,总有效率40.0%,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仙鹤丹皮汤剂能有效提高化疗后血小板水平。
李林李林曾友志张燕李胜前曾友志
关键词:血小板减少症肿瘤
中职学校医学检验专业“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探索与实践被引量:3
2017年
培养技能型人才需要一支高素质、高水平、实践能力强,既熟悉中等职业教育教学,又熟悉行业标准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医学专业"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主要有整合学校和附属医院师资,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利用校企合作平台进修,外出学习提升双师技能;借助区域优质资源外聘行业翘楚,提升教师水平;以科学规划为指引严格考核奖惩,建立良性运行机制四个方面的策略。据此,可以探索出与现代职业教育需求相适应的师资培养模式,建立"双师型"教师培养渠道和校院协作培养机制,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
张琳刘旺华郑磊任大成
关键词:中职双师型教师
胸腺肽α_1局部治疗恶性胸腔积液临床观察
2011年
目的观察胸腺肽α1(基泰)联合顺铂局部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疗效。方法 37例恶性胸腔积液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9例,采用胸腺肽α1+顺铂灌注化疗;对照组18例,采用顺铂灌注化疗。每周1次,灌注三次后评定疗效、毒副作用、KPS评分变化。结果治疗组胸水控制有效率为68.4%。对照组为38.8%,治疗组胸水控制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治疗组评分改善率为78.9%;对照组为44.4%(P<0.05);两组不良反应类似,均以Ⅰ-Ⅱ度胃肠反应和骨髓抑制为主,治疗组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但无统计学意义(Ρ>0.05)。结论胸腺肽α1用于胸腔局部治疗时能够减毒增效,改善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郭翠华郭翠华任大成何朗
关键词:恶性胸腔积液胸腔灌注胸腺肽Α1
甲羟孕酮减轻化疗患者骨髓抑制临床观察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观察消化道肿瘤患者服用甲羟孕酮(medroxyprogesterone acetate,MPA)对化疗后骨髓抑制的影响。方法 2008年11月2009年8月,将接受化疗的消化道肿瘤患者共10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MPA加化疗组,54例)及对照组(单纯化疗组,46例),2周期化疗后评价骨髓抑制状况和生活质量变化。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化疗后白细胞、血红蛋白和血小板Ⅰ~Ⅱ度骨髓抑制发生率没有差异(P>0.05),但治疗组Ⅲ~Ⅳ度骨髓抑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KPS评分改善率高于对照组(P<0.05)。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MPA可有效减轻化疗后骨髓抑制。
何朗李光明文世民任大成郭翠华别俊胡欣潘荣强
关键词:甲羟孕酮化疗骨髓抑制
复方苦参注射液局部治疗晚期肺癌恶性胸腔积液的初步体会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观察复方苦参注射液局部治疗晚期肺癌合并恶性胸腔积液的疗效。方法:44例肺癌并胸腔积液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4例,采用复方苦参注射液+顺铂灌注化疗;对照组20例,采用顺铂灌注化疗。每周1次,灌注3次后评定疗效、不良反应、PS评分和免疫指标变化。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66.7%,对照组有效率为45.0%,治疗组胸水控制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治疗组评分改善率为75.2%,对照组为50.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不良反应类似,均以Ⅰ~Ⅱ度胃肠道反应和骨髓抑制为主,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比较治疗前和对照组治疗后,免疫指标CD3+、CD4+、CD8+各数据增高,CD4+/CD8+比值下降,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复方苦参注射液用于胸腔局部治疗时可提高机体免疫功能,减毒增效,改善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何朗陈志严文世民任大成陈红
关键词:恶性胸腔积液肺癌复方苦参注射液
伊立替康联合顺铂时辰化疗治疗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研究被引量:4
2008年
目的比较伊立替康联合顺铂的时辰化疗与常规化疗治疗小细胞肺癌(SCLC)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60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时辰组31例予时辰化疗,伊立替康60mg/m2静脉滴注第1、8、15天,于上午02:00开始,至08:00结束,顺铂60mg/m2静脉滴注,第1天,上午10:00开始,至下午22:00结束;对照组29例予常规化疗,每天上午10:00给予伊立替康联合顺铂(两药剂量同时辰化疗组),化疗至少两周期后评价近期疗效。结果时辰化疗组有效率(CR+PR)为87.1%(27/31),常规化疗组有效率为(CR+PR)为65.5%(19/29),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主要不良反应为血液学毒性、恶心呕吐及延迟性腹泻,时辰化疗组较常规化疗组低(P<0.05)。结论伊立替康联合顺铂时辰化疗治疗小细胞肺癌疗效高于常规化疗,毒副反应轻,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别俊李光明文世明任大成
关键词:小细胞肺癌时辰化疗伊立替康顺铂
临床药师在肿瘤患者抗菌药物治疗中的作用被引量:2
2009年
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在肿瘤科抗菌药物治疗中的作用。方法临床药师通过提出抗菌药物合理使用建议、设计感染患者个案调查表、制订抗菌药物轮换使用措施、监测不良反应或不良事件等方法,促进专科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结果与结论临床药师对于促进肿瘤科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可起到重要作用。
李林曾友志唐志立任大成别俊
关键词:临床药师抗菌药物肿瘤临床药学
芍黄通便合剂治疗气滞型便秘的临床观察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观察芍黄通便合剂治疗气滞型便秘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收集南充市中心医院2009年1月~2010年12月气滞型便秘患者220例,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芍黄通便合剂口服,对照组给予麻仁丸,疗程均为21 d,记录治疗前后便质、排便费力、排便间隔时间、排便紧迫感、排便不尽感、直肠肛门的梗阻/阻塞感等情况;中医证候嗳气、胸胁痞满、腹中胀痛等相关症状;治疗过程中记录不良反应。结果用药后、停药2周后两组气滞型便秘患者的显著有效率、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未见严重不良反应。结论芍黄通便合剂对气滞型便秘有较好的治疗作用,未见严重不良反应。
李林张燕任大成别俊李胜前郭廷东
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维持化疗的疗效评价被引量:8
2010年
目的:本研究旨在评价初次放化疗有效的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接受维持化疗的疗效。方法:120例ⅢA和ⅢB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接受4个周期的诱导化疗联合放疗后,将其中治疗有效的63例患者随机分入维持化疗组(33例患者接受长春瑞滨维持化疗,20mg/m2第1和第8天,以28d为1个化疗周期)和对照组(30例患者只接受观察,不给予维持化疗),评估这两组患者的疗效、生存期和不良反应。结果:维持化疗组的中位疾病进展时间较对照组延长(分别为8.5和5.0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维持化疗组的1年和2年生存率分别为66.7%和36.4%,对照组为60.7%和32.1%,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诱导化疗有效的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接受长春瑞滨维持化疗后,可延长疾病进展时间,但对生存期无影响。
胡欣李光明文世民任大成别俊潘荣强
关键词:药物疗法维持化疗存活率分析
ERCC1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2010年
目的研究剪切修复偶联因子1(ERCC1)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的临床意义。方法运用免疫组化(IHC)方法检测51例NSCLC组织、21例癌旁组织中ERCC1的表达,并分析其与肿瘤分期和患者生存期之间的关系。结果ERCC1在肿瘤组织阳性率明显高于癌旁组织(P〈0.05),临床Ⅲ+Ⅳ期及N1-2期患者ERCC1表达率分别高于Ⅰ+Ⅱ期和N0期患者(P均〈0.05)。生存曲线提示ERCC1阴性者5a生存率显著高于阳性者(P〈0.05),但复发转移曲线未见统计学差异。结论ERCC1可能在判断NSCLC进展和预后方面起重要作用。
何朗郭翠华文世民任大成付曦李光明
关键词:免疫组织化学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