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强
- 作品数:34 被引量:106H指数:7
- 供职机构:江西省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江西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莫西沙星与左氧氟沙星治疗下呼吸道感染的疗效观察被引量:1
- 2013年
- 目的探讨了莫西沙星与左氧氟沙星治疗下呼吸道感染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3月至2013年3月收治的下呼吸道感染患者共80例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组患者给予莫西沙星治疗,对照组给予左氧氟沙星治疗,比较两组的疗效,临床症状、体征消失时间及平均住院时间,细菌清除率及不良反应。结果实验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实验组患者咳嗽消失时间、喘息消失时间、肺部啰音消失时间、体温恢复正常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莫西沙星组细菌清除率92.31%,左氧氟沙星组细菌清除率87.18%。实验组不良反应3例,对照组出现不良反应5例。结论莫西沙星治疗下呼吸道感染疗效显著、细菌清除率高、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 付强王红鸾
- 关键词:莫西沙星左氧氟沙星下呼吸道感染
- 沙丁胺醇与布地奈德联合治疗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疗效观察被引量:6
- 2013年
- 目的:探讨了沙丁胺醇与布地奈德联合治疗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疗效。方法:分析2012年2月~2013年2月诊治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80例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沙丁胺醇治疗,实验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沙丁胺醇与布地奈德联合治疗,比较两组症状和体征消失的时间及临床疗效。结果:实验组症状、体征消失及肺功能改善所用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5%,实验组总有效率为97.5%,实验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均未见心律失常、痰液黏滞、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结论:沙丁胺醇联合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能尽快缓解临床症状,改善肺功能,且不良反应小。
- 付强王红鸾
- 关键词:沙丁胺醇布地奈德哮喘急性发作疗效
- 青藤碱对野百合碱诱导肺动脉高压大鼠的治疗机制研究
- 2021年
- 通过动物实验,揭示青藤碱在防治肺动脉组织重塑方面的作用机制。方法:36只雄性SD大鼠36只随机分为MCT+青藤碱组(n=12)、MCT组(n=12)、正常对照组(n=12)。到第4周末行肺动脉插管测定右心室收缩压(RVSP)、平均肺动脉压mPAP(mmHg)、计算右心肥厚指数(RVHI %)。结果:MCT+青藤碱组所测得的肺动脉平均压较MCT组明显下降(P<0.05)。结论:青藤碱能部分阻断MCT动物模型的肺动脉组织重塑,对Treg/Th17平衡失调有一定的调节作用,有望成为结缔组织病肺动脉高压的新的治疗选择。
- 付强陈红李翊曾立爱涂永忠
- 关键词:青藤碱野百合碱肺动脉高压
-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血清C1q检测临床意义
- 2011年
- 目的检测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患者血清C1q水平,探讨其在SLE发病及活动中的意义。方法用免疫比浊法对30例SLE患者及20例正常人血清中补体C1q进行测定,同时将其与补体C3、血沉(ESR)、抗核抗体(ANA)、SLE DAI积分作相关分析。结果 SLE患者血清C1q水平(110.10±18.54mg/L)较正常人(206.95±32.65mg/L)明显降低,有统计学意义。C1q与ESR、SLEDAI积分、ANA滴度呈负相关,与C3呈正相关。结论 SLE患者血清水平补体C1q显著降低,提示C1q缺陷在SLE发病中起到一定作用。C1q越低提示SLE疾病活动程度越高,检测C1q对预测SLE活动有一定价值,作为SLE活动评估指标之一。
- 王友莲付强桂小美施春花张娜邹伏英尚可
- 关键词:系统性红斑狼疮补体C1Q
- 一种用于呼吸内科病患用肺部训练装置
- 本发明涉及肺部训练技术领域,尤其为一种用于呼吸内科病患用肺部训练装置,包括训练装置本体和气孔转换机构,所述训练装置本体上端固定设有安装罩,安装罩内侧上端表面固定设有若干个滑动杆,所述滑动杆表面滑动设有滑动套筒,所述滑动套...
- 付强王红鸾郭韶梅喻杰方晓琳章婷
- 舒利迭联合无创通气治疗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分析被引量:6
- 2017年
- 目的旨在观察舒利迭联合无创通气治疗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呼吸衰竭患者的疗效。方法本研究选取了2012年3月~2015年3月期间来我院门诊和病房治疗的100例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呼吸衰竭患者,将其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给予舒利迭联合无创通气治疗,对照单用无创通气进行治疗。比较临床疗效、肺功能、不良反应发生率及其复发率。结果两组患者接受治疗后,症状均较前有所改善。其中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肺功能优于对照组。同时,在随访期间观察组患者的疾病复发率也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采用舒利迭联合无创通气治疗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较单用无创通气治疗理想,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能有效地改善肺功能,防止疾病复发,且药物安全性较高,值得普及到临床当中。
- 付强王红鸾
- 关键词:舒利迭无创通气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呼吸衰竭
- microRNA-155在类风湿关节炎外周血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被引量:7
- 2014年
- 目的通过研究micro RNA-155(mi R-155)在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外周血的表达水平,分析mi R-155与疾病临床特征的相关性,探讨其在RA发病及疾病进展中的意义。方法抽取50例初发RA患者及36例健康对照组外周血分离PBMC(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提取和纯化mi RNA,实时定量PCR检测mi R-155的表达,以小分子RNA U6作为内对照,对mi R-155的表达量进行相对定量分析。同时收集RA患者有关的临床参数,统计分析mi R-155的表达水平与RA合并临床参数的相关性。对RA活动组中,随机分为甲氨蝶呤(MTX)单药治疗组,肿瘤坏死因子(TNF)-α抑制剂单药治疗组,两组随访观察12周,收集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RA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mi R-155的表达水平变化。结果RA患者中PBMC中mi R-155的表达水平较健康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同时RA患者mi R-155的表达与患者活动度有关,与肺间质病变等无明显相关,RA患者TNF-α抑制剂单药治疗组中,mi R-155的表达较治疗前下降,而在甲氨蝶呤治疗组中无明显下降。结论 mi R-155在RA的PBMC中异常高表达,且与RA的活动度相关,提示mi R-155可能可作为RA诊断及RA活动的一个预测指标。mi R-155在RA的发病机制中可能参与了TNF-α的致炎过程。
- 施春花王友莲付强杨明峰尚可皮慧
- 关键词:MICRO类风湿关节炎
- 117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肺间质病变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研究被引量:17
- 2016年
- 目的评估类风湿关节炎(RA)合并肺间质病变(ILD)患者的临床特点、影像学检查及实验室检查,并研究类风湿关节炎合并肺间质病变(RA-ILD)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2010年7月至2011年7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风湿科住院的RA患者,比较RA有ILD组(RA-ILD组)及RA无ILD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程、主动吸烟、被动吸烟、用药史及类风湿因子(RF)、抗环瓜氨酸肽抗体(CCP)等指标,分析RA-ILD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并采用国际上通用的评分系统量化肺部高分辨CT(HRCT)表现的方法对肺部HRCT进行评分,评估RA-ILD的严重程度,分析上述指标与RA-ILD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结果 117例RA患者,男性32例,女性85例;其中35例合并ILD(29.9%,35/117)。RA-ILD组中54.3%(19/35)有呼吸道症状。RA-ILD组患者年龄、起病年龄均明显高于RA无ILD组(P=0.000 4,P=0.000 08);RA-ILD组主动吸烟患者、被动吸烟患者比例均明显高于RA无ILD组(P=0.001,P=0.005),主动吸烟与被动吸烟是RA-ILD的独立危险因素。男性RA患者ILD程度较女性严重(P=0.023 6);男性RA患者出现ILD的时间早于女性(P=0.011 3);起病年龄越大,发生ILD越快(P=0.004 2,r=-0.472 0);抗CCP抗体阳性RA患者ILD程度倾向于较抗CCP抗体阴性者严重(P=0.055 3)。ILD严重程度与既往是否使用甲氨蝶呤、来氟米特无关(P>0.05)。结论首次发现被动吸烟是RA发生ILD的独立危险因素;约半数RA-ILD患者呼吸道症状轻微,应及时行肺部HRCT检查以早期诊断;RA-ILD患者中,老年、男性、抗CCP抗体阳性者预示病情较严重,应给予足够的重视。
- 陈慕芝付强扶琼杨程德李挺
- 关键词:类风湿关节炎肺间质病变计算机断层扫描高分辨率
- 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血清中维生素D水平测定的临床意义
- 目的了解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血清25(OH)D3水平及与健康人群之间的差异,探讨血清25(OH)D3水平与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病情活动度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化学发光法测定病例组32例患者(其中SLE 19例,RA 9例,AS...
- 付强王友莲施春花陈红
- 文献传递
- 纳络酮治疗急性有机磷中毒昏迷促醒的疗效观察被引量:1
- 2005年
- 陈运河陈志付强张维新
- 关键词:有机磷中毒纳络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