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于波涛

作品数:2 被引量:8H指数:2
供职机构: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河南省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篇预后
  • 1篇手术
  • 1篇手术后并发症
  • 1篇术后
  • 1篇术后并发
  • 1篇术后并发症
  • 1篇尿道
  • 1篇尿道下裂
  • 1篇皮瓣
  • 1篇睾酮
  • 1篇睾丸间质
  • 1篇睾丸间质细胞
  • 1篇外科
  • 1篇外科皮瓣
  • 1篇细胞
  • 1篇近端
  • 1篇间质
  • 1篇间质细胞
  • 1篇后并发症
  • 1篇RT-PCR

机构

  • 2篇郑州大学第一...

作者

  • 2篇王瑞
  • 2篇张卫星
  • 2篇于波涛
  • 2篇秦俊昌
  • 1篇杨杰
  • 1篇迟凯凯
  • 1篇宋新浩
  • 1篇贾东辉
  • 1篇李周

传媒

  • 1篇中国男科学杂...
  • 1篇第三军医大学...

年份

  • 1篇2013
  • 1篇2011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不同来源皮瓣对近端尿道下裂修补术预后的影响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比较不同来源皮瓣对于近端尿道下裂修补术预后的影响。方法调查2009年7月至2011年12月就诊于我科室近端尿道下裂患者84人,随机应用A(包皮源性)或B(阴囊中隔源性)皮瓣,并根据患者自身阴茎下屈情况行I(保留尿道板之加盖)法或II(非保留尿道板之卷管)法。于术后1月至2年内随访术后常见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共62例患者完成了随访,包括56例近端阴茎型及6例阴茎阴囊型。其中,A组34例,B组2860。A组皮瓣较B组皮瓣尿漏的发生率高(P〈0.05),AI组较AII组阴茎下屈的发生率较高(P〈0.05),尿线变细的发生率较低(P〈0.05),其余的并发症的发生率在AI、AⅡ、BI、BII组之间比较无明显差别。结论包皮源性皮瓣较阴囊中隔皮瓣更易发生尿漏,包皮源性皮瓣卷管法较包皮源性皮瓣加盖法尿线变细、尿漏等并发症发生率升高。
张卫星宋新浩贾东辉王瑞秦俊昌于波涛李周迟凯凯
关键词:尿道下裂外科皮瓣手术后并发症
^(60)Co-γ射线致大鼠睾丸间质细胞结构及睾酮合成功能的损害被引量:6
2011年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60Co-γ射线致大鼠睾丸间质细胞结构及睾酮合成功能急性损伤的程度。方法雄性SD大鼠60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平均分为5组(n=12):正常对照组(A组);60 Co-γ射线双侧睾丸局部照射组有4个剂量组:剂量4 Gy+4 Gy(B组);剂量6 Gy+6 Gy(C组);剂量2 Gy+10 Gy(D组);剂量6 Gy+8 Gy(E组),分次照射时间间隔为24 h。照射完成48 h后应用ELISA法检测循环血中促黄体激素(luteinizing hormone,LH)、睾酮(testosterone,T)水平;应用光学显微镜观察睾丸间质细胞的结构变化;应用RT-PCR技术检测睾丸间质细胞类固醇激素合成急性调节蛋白(StAR)和细胞色素P450侧链裂解酶(P450scc)的mRNA水平。结果 60Co-γ射线照射组(B、C、D、E组)较正常组(A组)血清LH显著升高(P<0.05),T显著降低(P<0.05);光镜下见照射致睾丸间质细胞缩小,数目减少,细胞质减少,细胞核皱缩,染色质浓集、深染;睾丸组织中StAR、P450scc的mRNA水平显著低于正常组(P<0.05)。结论 60Co-γ射线对睾丸间质细胞结构及合成睾酮功能有明显损伤作用,且损伤程度不仅与照射总剂量呈正相关性,也与单次照射的最大剂量有关。
张卫星杨杰王瑞于波涛秦俊昌
关键词:间质细胞睾酮RT-PCR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