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于晓晖

作品数:9 被引量:14H指数:3
供职机构:淄博市中心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血管
  • 2篇血管新生
  • 2篇手术
  • 2篇青光
  • 2篇青光眼
  • 2篇缺血
  • 2篇缺血后
  • 2篇缺血后肢
  • 2篇缺血模型
  • 1篇戴用
  • 1篇滴眼
  • 1篇滴眼液
  • 1篇信号
  • 1篇信号通路
  • 1篇血管造影
  • 1篇血管造影术
  • 1篇盐类
  • 1篇严重眼外伤
  • 1篇眼底
  • 1篇眼底荧光

机构

  • 9篇淄博市中心医...
  • 2篇华中科技大学

作者

  • 9篇于晓晖
  • 3篇赵鲁新
  • 2篇左后娟
  • 2篇李凯军
  • 2篇姚雪
  • 2篇王哲
  • 2篇康平
  • 2篇翟洪
  • 2篇刘正湘
  • 2篇刘伟峰
  • 2篇潘洁
  • 1篇张冬松
  • 1篇林敬阳
  • 1篇费宇杰
  • 1篇姜桂芳
  • 1篇王少鹏

传媒

  • 1篇海南医学院学...
  • 1篇中国老年学杂...
  • 1篇滨州医学院学...
  • 1篇中国误诊学杂...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国际眼科杂志
  • 1篇山东大学耳鼻...
  • 1篇中华眼外伤职...

年份

  • 2篇2013
  • 2篇2011
  • 1篇2009
  • 4篇2008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方法改良后的观察被引量:3
2008年
目的:比较在不同部位静脉注射荧光素钠的造影效果。方法:使用NiKon NF-505眼底荧光造影机,对4152例患者进行造影检查时,将荧光素钠注射部位由肘静脉改为手背静脉。此法所用的一次性使用静脉输液针为0.55~18规格,药剂的注速为4~6s。注射、拍照需由2人分别操作减为1人操作。结果:手背视网膜循环时间平均为20.2s,比臂视网膜循环时间略长,但造影结果不受影响。结论: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改良方法采用手背静脉注射荧光素钠,安全可行,工序简化,有利于患者。
康平高东鸿姚雪于晓晖
关键词:眼底静脉荧光素血管造影术
晶状体摘出联合前房角分离术治疗继发性闭角型青光眼
2011年
目的观察晶状体摘出联合前房角分离术治疗继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术后前房角形态的改变,并评价其疗效。方法对36例(36眼)手术前后的视力、眼压、中央前房深度、前房角形态进行对照观察。结果术后随访6个月-3年,36眼视力均较前有明显提高。36眼前房深度变深,术前前房深度(1.612±0.354)mm,术后前房深度(3.214±0.277)mm。术后眼压降低,术前眼压(28.69±4.12)mmHg,术后眼压(14.07±3.48)mmHg。术后1个月和6个月前房角镜检查,前房角全部开放31眼(86.11%),部分开放5眼(13.89%)。随访至少6个月以上均未见前房角再次关闭或粘连范围扩大。结论晶状体摘出联合前房角分离术可有效治疗继发性闭角型青光眼。
杨立新于晓晖刘岩张淑娥
关键词:青光眼闭角型继发性
玻璃体手术治疗严重眼外伤分析
目的 探讨玻璃体手术在严重的眼外伤中的治疗作用.方法 选取2008至2012年来我院就诊的眼外伤患者25例25只眼,复杂眼外伤皆行玻璃体手术,其中男性24例,女性1例.年龄21~46岁,平均33岁.致伤原因:异物伤5只眼...
赵鲁新王哲于晓晖潘洁翟洪
那素达滴眼液在戴用软镜者lasik手术中的应用
2008年
高东鸿李凯军于晓晖姚雪姜桂芳尚惠芳
首选个体化巩膜扣带术治疗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临床观察被引量:6
2009年
目的:探讨首选个体化巩膜扣带术治疗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92例95眼孔源性视网膜脱离伴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C1级以下的病例,根据裂孔位置、数目、视网膜脱离的形态等首选放液或者不放液的巩膜扣带术,个别病例辅以玻璃体腔注气术。随访时间7~48(平均10.2)mo。结果:视网膜一次手术复位成功90眼(95%),视力由术前的4.03±0.42到术后的矫正视力4.58±0.33。结论:首选个体化巩膜扣带术治疗孔源性视网膜脱离能够用最小量的手术、最小的创伤,获得较高的视网膜复位率和较好的视功能。
赵鲁新王哲潘洁于晓晖
关键词:视网膜脱离巩膜扣带术孔源性
CD151基因转移对大鼠缺血后肢Rac1和Cdc42信号通路的影响
2013年
目的观察CD151在大鼠后肢缺血模型中的表达以及对Rac1和Cdc42信号通路的影响,进一步研究CD151促血管新生的分子机制。方法将实验大鼠随机分为4组,分别给予生理盐水,rAAV-GFP和rAAV-CD151分点注射至大鼠左后肢肌肉组织内,基因转染1 w后行股动脉切除术建立大鼠后肢缺血模型,假手术组不切除股动脉。6 w后用Western印迹方法检测各组大鼠缺血肢体局部CD151以及Rac1和Cdc42的表达。结果术后5 w,Western印迹检测CD151组的CD151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其余各组(P<0.05),同时CD151组p-Rac1/Cdc42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其余各组(P<0.05)。结论 CD151蛋白表达可以激活Rac1和Cdc42信号通路,促进缺血组织的血管新生。
刘伟峰于晓晖刘正湘左后娟
关键词:缺血模型血管新生RAC1CDC42
Ahmed减压阀联合聚肌胞治疗难治性青光眼的疗效观察
2008年
高东鸿康平于晓晖王少鹏张冬松李凯军
关键词:难治性青光眼聚肌胞
超声乳化治疗后极性白内障23眼被引量:3
2008年
目的评价超声乳化治疗后极性白内障的效果,探讨手术治疗的策略。方法治疗16例(23眼)连续性后极性白内障患者,总结手术技巧、术中并发症及术前、术后视力的变化等。结果23眼中,2眼(8.7%)发生后囊破裂,其中1眼晶体核落入玻璃体腔,另1眼未发生玻璃体脱出。术前平均视力3.77±0.54,术后4.86±0.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1眼人工晶体植入睫状沟,22眼植入囊袋内。结论超声乳化联合折叠型人工晶体植入是治疗后极性白内障的有效方法。连续环形撕囊、不做水分离、原位碎核技术可以减少手术并发症。
翟洪赵鲁新于晓晖
关键词:超声乳化白内障
rAAV-CD151-AAA^194-196表达对大鼠缺血后肢血管新生的影响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观察CD151及其突变体在大鼠后肢缺血模型中的表达以及对血管新生的影响,进一步研究CD151促血管新生的分子机制。方法将实验大鼠随机分组,分别给予生理盐水,rAAV-GFP,rAAV-CD151和rAAV-CD151-AAA194-196(整合素α3/α6结合缺陷突变体),分点注射至大鼠左后肢肌肉组织内,基因转染1周后行股动脉切除术建立大鼠后肢缺血模型,假手术组不切除股动脉。建模5周后测定后肢皮肤温度,检测缺血肌肉组织毛细血管密度,Westernblot检测各组大鼠缺血肢体局部CD151的表达。结果术后5周,rAAV-CD151和rAAV-CD151-AAA194-196组的CD151蛋白及AAA194-196突变体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其余各组(均P<0.05),rAAV-CD151和rAAV-CD151-AAA194-196两组间蛋白水平无明显差别,但rAAV-CD151-AAA194-196组大鼠缺血后肢平均皮肤温度和毛细血管密度明显低于rAAV-CD151组(均P<0.05)。结论研究证实CD151促血管新生是通过生成CD151-整合素α3/α6复合体而实现的,CD151-整合素α3/α6复合体的形成是CD151促血管新生的始动机制。
刘伟峰于晓晖左后娟刘正湘费宇杰林敬阳
关键词:缺血模型血管新生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