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于德江

作品数:4 被引量:5H指数:1
供职机构:大连海事大学法学院更多>>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政治法律

主题

  • 2篇民法
  • 1篇道德
  • 1篇中国民法
  • 1篇人性
  • 1篇社会结构
  • 1篇私法
  • 1篇私法地位
  • 1篇私有
  • 1篇同化
  • 1篇趋同
  • 1篇趋同化
  • 1篇外国人
  • 1篇论科学发展观
  • 1篇科学发展观
  • 1篇价值观
  • 1篇发展观
  • 1篇法治

机构

  • 4篇大连海事大学

作者

  • 4篇于德江
  • 3篇王利民
  • 1篇姜凤武

传媒

  • 2篇社会科学辑刊
  • 1篇辽宁大学学报...
  • 1篇人民论坛(中...

年份

  • 2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10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论民法与私有的本质联系
2011年
我国是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社会主义国家,但却承认公有的民法调整并保护民法存在的私有基础。民法是以私有为基础和条件的法。私有是民法之本,民法是私有之法。私有是民法构造的社会经济基础,没有私有就没有民法调整的社会关系,也就没有民法和民法的精神。制定和完善一个国家的民法体系,提高人的社会地位,必须以发展私有关系为根本,而人的社会地位的提高,又必然成为促进私有关系发展的社会内在动力。任何一种社会体制,都不能割裂人与私有之间的关系。私有作为一种正义的规则,必然决定一个人在现实社会关系中的人格特征。民法与私有的本质联系决定了一个国家的基本社会结构。
王利民于德江
关键词:民法私有社会结构
论法治的根本是精神被引量:4
2012年
社会主义法治的根本是法治理念和信仰即法的精神。社会主义法的精神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当将社会主义法的精神教育纳入到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教育中去。法的精神的基础,是一定的道德意识,道德是法律发挥作用的真正强制,社会主义荣辱观———"八荣八耻"教育,就是强化这种道德的作用。法的精神,一方面体现于法律之中,好的法律应当是道德的和人性的法律;另一方面法的精神是一种法治的精神,即实践的法的理念和信仰。国家不仅要制定体现法的精神的法律,而且更要以法的精神的培养作为社会法治建设的基石。中国的法学研究与法律教育都应当以此为目的并进行必要的调整与变革。
于德江王利民
关键词:法治道德人性
论科学发展观与中国民法价值观被引量:1
2010年
民法作为一种意识形态离不开一定的政治思想条件并必然受一定政治思想文化的影响。中国社会缺乏民法传统,需要民法价值观的建立。科学发展观包含着人本主义的民法价值观,它的提出使中国的政治社会与民法的市民社会在价值观上找到了契合点,中国民法的现代化应当成为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社会实践。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是以人为核心和目的的思想观,与现代民法价值观具有本质上的一致性,必然孕育着现代中国民法价值观的基本内涵。中国民法价值观只能在科学发展观的价值基础上形成与发展,离不开科学发展观的价值原则。科学发展观在保障人的自由与平等发展上与民法价值构造的一致性,并对推动民法保障人与自然的可持续发展发挥重要作用。
王利民于德江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
各国外国人私法地位趋同化发展观察及启示
2012年
在全球化的条件下,国际私法的趋同化不断加强,表现出各国国际私法更多地采用相同或相似的规定。一个国家的法律表现出超越国家共同体观念而在人类共同体的范围内考虑人的私法地位问题的趋势,未来我国有必要在以承认人类的共同主体性为价值目标的基础上,构建并完善自己的私法体系。
于德江姜凤武
关键词:外国人私法地位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