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于乐江

作品数:17 被引量:78H指数:5
供职机构:中国极地研究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水利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2篇天文地球
  • 3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水利工程

主题

  • 5篇夏季
  • 4篇涛动
  • 3篇污染
  • 3篇夏季风
  • 3篇夏季风爆发
  • 3篇南海夏季风爆...
  • 3篇季风
  • 3篇季风爆发
  • 3篇厄尔尼诺
  • 2篇暖池
  • 2篇气候
  • 2篇青藏
  • 2篇青藏高原
  • 2篇西太平洋
  • 2篇西太平洋暖池
  • 2篇小波
  • 2篇小波分析
  • 2篇南方涛动
  • 2篇海冰
  • 2篇海冰厚度

机构

  • 11篇中国极地研究...
  • 7篇南京信息工程...
  • 6篇中国科学院
  • 3篇国家海洋环境...
  • 3篇青岛科技大学
  • 3篇中山大学
  • 2篇南方海洋科学...
  • 1篇兰州中心气象...
  • 1篇武汉大学
  • 1篇香港中文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大...
  • 1篇中国科学院研...
  • 1篇中国科学院大...

作者

  • 17篇于乐江
  • 3篇王晓红
  • 3篇胡敦欣
  • 2篇冯俊乔
  • 2篇隋翠娟
  • 1篇黄超
  • 1篇杨清华
  • 1篇徐敏
  • 1篇凌铁军
  • 1篇孔祥伟
  • 1篇梅亚东
  • 1篇刘新伟
  • 1篇刘骥平
  • 1篇杨娜
  • 1篇孟上
  • 1篇魏立新
  • 1篇吴辉碇
  • 1篇徐永生
  • 1篇李煜斌
  • 1篇张占海

传媒

  • 3篇极地研究
  • 2篇地球物理学报
  • 1篇环境科学学报
  • 1篇海洋科学
  • 1篇大气科学
  • 1篇河海大学学报...
  • 1篇环境科学与技...
  • 1篇干旱区地理
  • 1篇海洋学报
  • 1篇环境科学研究
  • 1篇热带海洋学报
  • 1篇海峡两岸第七...

年份

  • 1篇2024
  • 4篇2023
  • 1篇2021
  • 1篇2019
  • 1篇2017
  • 1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 3篇2011
  • 3篇2008
1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南极海冰变化及其气候效应研究述评被引量:4
2021年
南极海冰是全球气候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同于北极海冰的快速减少,近40年来,南极海冰范围在2014年前是缓慢增加、后是突变减少。单一的大尺度大气环流因素无法解释南极海冰的长期变化趋势,海洋-大气相互作用对海冰的耦合影响还未得到充分研究。受南极海冰厚度遥感观测和数值模拟能力所限,现有数据仍无法准确量化全球变化背景下南极海冰的厚度和体积变化;目前南极海冰变化的气候效应还未充分明确。当前国内外对南极海冰研究的不足迫切要求发展长期可靠的南极海冰厚度数据,以突破南极海冰体积变化研究的难题,同时应综合考虑多气候模态和海气系统耦合的作用,研究南极海冰变化的机制及其气候效应。
王今菲杨清华于乐江宋米荣罗昊施骞李雪薇闵超刘骥平
关键词:海冰厚度气候效应
印度洋热含量在南海夏季风爆发中的作用被引量:3
2011年
利用Scripps海洋研究所0—400m上层海洋热含量资料和美国环境监测中心/国家大气研究中心(National Centers for Environmental Prediction/National Center for Atmospheric Research,NCEP/NCAR)的再分析资料,运用经验正交分解(empirical orthogonal function,EOF)等统计方法,研究在有ENSO影响和去除ENSO影响的情况下,前期春季印度洋热含量如何影响南海夏季风爆发。结果表明,在没有扣除ENSO信号的情况下,热带印度洋热含量EOF分解第一模态呈东西相反变化的空间分布。印度洋东部热含量为正(负)异常、西部为负(正)异常时,南海夏季风爆发较早(晚),印度洋上层热含量主要通过影响热带印度洋上空大气的垂直运动和高低层辐散辐合,进而影响季风纬向环流的强弱,来影响南海夏季风爆发的早晚。在扣除ENSO信号的情况下,印度洋热含量CEOF(conditional EOF)第一模态的空间分布类似于EOF第一模态的空间分布;第二模态表现为除小部分海区外,热带印度洋热含量呈一致变化的海盆模态。这两个模态对南海夏季风爆发的作用表现出不确定性。
于乐江冯俊乔
关键词:热含量
青藏高原春季积雪在南海夏季风爆发过程中的作用被引量:23
2008年
本文应用欧洲中期预报中心(ECMWF,European Centre for Medium-Range Weather Forecasts—ERA-40)资料和美国国家环境预测中心和国家大气研究中心(NCEP/NCAR,National Centers for Environmental Prediction/National Center for At mospheric Research)资料,研究了青藏高原雪深变化对南海夏季风爆发的影响和ENSO对青藏高原降雪的影响.结果表明:(1)ECMWF的雪深资料是可信的,可以用来研究青藏高原雪深变化对南海夏季风爆发的影响;(2)青藏高原的积雪异常影响到500 hPa以上的温度异常和印度洋与大陆间的气温对比,一方面使上层的南亚高压移动速度发生变化,另一方面也影响到低层大气的运动和东西向风异常,在青藏高原少雪年,东印度洋产生西风异常和一个气旋对,而在青藏高原多雪年,东印度洋产生东风异常和一个反气旋对;(3)ENSO与青藏高原春季积雪关系密切.东太平洋SST正异常时,东印度洋和南海气压偏高,从而导致该区海陆经向压强梯度增强和西风异常.另外,此时青藏高原北部气压偏高,北风偏强,副热带锋面增强,同时,印度洋的SST偏高,为青藏高原降雪提供了水汽保障,这些都有利于青藏高原的降雪.
于乐江胡敦欣
关键词:青藏高原厄尔尼诺
北极海冰厚度的热力学和动力学影响因素研究评述
2023年
全球变化背景下,在过去的40年中,北极海冰范围快速减少,厚度显著变薄,同时多年冰向一年冰转化,这对区域乃至全球气候系统具有重要影响。海冰厚度作为气候变化的指示器,在大气-海冰-海洋之间的物质和能量交换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本文通过综述国内外北极海冰厚度影响因子的研究进展,对影响北极海冰厚度的热力学和动力学过程进行了梳理和总结。在热力学方面,海冰厚度会受到大气-海冰和海冰-海洋两个界面处的热通量影响,其中,大气-海冰热力学过程的影响因素包括冰面特征、气温、水汽、降雨/降雪和云量等,主要通过海冰表面辐射收支和湍流热交换(感热和潜热)产生影响;而海冰-海洋界面处的热通量作为海冰厚度的重要影响因素,主要受太阳辐射对上层海洋的加热、风应力导致的垂向混合以及中低纬暖流输送的影响。在动力学方面,海冰厚度变化主要通过风和海流的共同驱动引起海冰输运和海冰的形变。大尺度环流异常也会通过大气-海冰-海洋相互作用对北极冰厚的热力学和动力学过程产生显著影响。
王昀李雪薇王今菲于乐江杨清华
关键词:北极海冰海冰厚度热力学动力学
黑潮延伸体时变正压动力过程和动能串级研究
2023年
本文基于坐底式逆向回声仪(current and pressure recording inverted echo sounder,CPIES)实测海底压强和海底流速数据对黑潮延伸体时变正压动力过程和动能串级进行研究。先对CPIES数据进行去噪、网格化、调平等预处理,获得黑潮延伸体正压动力高度网格和海底流速网格,后进一步计算得到正压动力高度分布图、正压涡动能分布图以及正压动能通量谱。结果表明:1)在无外力作用时,正压动力高度起伏会使海水从动力高的地方向低的地方流入从而产生较高的涡动能,而一旦有外力强迫,海水有从动力高度低的地方向高的地方流入的可能,从而使得正压动力高度不断增加涡动能增强;2)通过分析9个月长时间平均正压动能通量谱,验证了地转湍流理论中的正压反向动能串级;3)对黑潮延伸体月平均正压动能通量作谱分析发现,涡动能的大小会影响动能通量幅值变化,当涡动能升高,动能通量谱振幅变大,正向/反向动能串级增强,反之亦然。此外,正压动能串级随着时间变化,表现为2004年6月至8月反向动能串级尺度向小尺度移动并且强度增强;2004年9月反向动能串级突然减弱,2004年9月至11月出现了与2004年6月至8月相似的反向动能串级变化过程;2004年12月至2005年1月,正向动能串级尺度向小尺度移动并且强度减弱。
赵裕慧徐永生黄超黄超
西太平洋—印度洋—青藏高原气候系统在南海夏季风爆发过程中的作用
本文利用美国国家环境预测中心和国家大气研究中心(NCEP/NCAR-National Centers for Environmental Prediction/National Center forAtmospheric...
于乐江
关键词:西太平洋暖池青藏高原气候系统
文献传递
2015—2020年中国PM_(2.5)污染时空演化及其与ENSO的关系研究被引量:5
2023年
根据2015—2020年中国近1500个监测站点PM_(2.5)小时浓度数据,利用空间自相关分析、回归分析及小波分析方法,探索了中国PM_(2.5)浓度与异常的时空演化及其与ENSO(El Niño-Southern Oscillation,厄尔尼诺-南方涛动)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PM_(2.5)污染具有显著空间自相关性,空间上存在明显集聚特征.PM_(2.5)浓度较高的站点通常位于华北地区,其次是华中、华东北部,而PM_(2.5)浓度较低的站点通常位于青藏、华南南部和西南南部地区,特别是华南沿海区域.两个ENSO期间,夏季,全国各区域厄尔尼诺年(2015年和2018年)PM_(2.5)平均浓度高于拉尼娜年(2017年和2020年);冬季,北方大部分区域,除ENSO II内蒙古和青藏地区以外,厄尔尼诺年PM_(2.5)平均浓度也高于拉尼娜年,但华南和西南地区的结果相反,表明ENSO对我国冬季南北方PM_(2.5)污染的影响可能相反.回归分析表明,华北、华东、华中北部及东北地区PM_(2.5)月均浓度正异常与ENSO正相(厄尔尼诺)相关,华中南部、华东南部、华南及西南地区PM_(2.5)月均浓度正异常与ENSO呈负相(拉尼娜)相关.这些PM_(2.5)浓度异常可以部分解释为与ENSO相关的气象因素异常的影响,我国北方(除ENSO II青藏以外),特别是东北的PM_(2.5)污染正(负)异常同时受ENSO正相厄尔尼诺(负相拉尼娜)期间的异常高(低)温和降水负(正)异常的共同影响,而中国东南沿海地区PM_(2.5)污染正(负)异常主要与ENSO负相拉尼娜(正相厄尔尼诺)导致的负(正)降水异常和异常东北(西南)风相关.
秦靖蒿王晓红杨艺科陆庆恒李晓艺于乐江
关键词:小波分析空间自相关
考虑天然水流模式的多目标水库优化调度模型及应用被引量:12
2013年
充分考虑水流条件对河流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将水流模式作为河流生态要求的重要目标进行量化。根据水流模式与常规水库兴利要求对水流的不同利用方式,从天然水流模式和水库的配水方式2个方面设立目标函数,建立兼顾水库兴利要求和河流生态环境要求的多目标水库调度模型。将该模型应用于丹江口水库中,采用非劣解分类遗传算法(NSGA-II)进行优化求解。结果表明:对河流水流模式进行仿天然性优化后,可以有效改善水文模式中变化较大的指标,使其值尽量贴近天然流量的变化范围,进而降低河流生态环境所受水库调蓄作用的负面影响。优化结果对水库兴利功能的影响程度不大,偏好于生态环境目标的调度方式更有利于南水北调实施调水。
杨娜梅亚东于乐江
关键词:水库调度多目标优化算法
西南地区冬季旱涝特征及其与北极涛动关系被引量:11
2012年
利用1951-2010年我国西南地区内32站月平均降水资料及NCEP/NCAR再分析资料,对西南地区冬季旱涝时空分布特征及其与北极涛动(AO)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分析。结果表明:近60 a西南地区冬季降水量和旱涝事件平均发生频次均呈东南向西北递减分布,其中滇、黔、桂交界处和四川南部为降水偏多事件多发区,而渝、滇西南、黔东部及四川盆地是干旱事件多发区,特旱事件的发生概率也较高,并有逐年增加的趋势;冬季旱涝以周期为12 a、8 a左右的低频振荡最为显著,近几年均处于负位相;冬季AO与西南地区同期降水呈显著的正相关,AO异常偏强(弱)时,则西南地区降水异常偏多(少)。
孔祥伟于乐江刘新伟
关键词:旱涝
2010年夏季北极冰情变化及大气环流场演变被引量:6
2011年
利用美国冰雪中心(NSIDC)资料分析2010年夏季中国第4次北极科学考察期间北极海冰的冰情变化,并通过NCEP再分析资料对同时期的大气环流演变进行分析,发现6月与8月环流形势为偶极子正异常,加速了海冰的融化,其中2010年6月的海冰覆盖范围达到有历史记录以来的6月最低值;7月为低压控制,减缓了海冰覆盖范围的进一步减少;2010年8月北极区域出现冰间水道和冰间湖,跨越极点由太平洋一侧到大西洋一侧,大范围区域内海冰密集度小于80%。由此可见,2010年夏季海冰覆盖范围及密集度变化主要受同期大气环流场的影响。此外,简单指出西北通道北线冰提前融化是由春季北极加拿大区域气温异常偏高引起。
隋翠娟张占海凌铁军吴辉碇于乐江
关键词:EOF分析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