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丁伟朋

作品数:8 被引量:18H指数:3
供职机构:上海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创新基金上海高校创新团队建设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石油与天然气工程一般工业技术医药卫生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1篇专利

领域

  • 3篇石油与天然气...
  • 2篇一般工业技术
  • 1篇医药卫生
  • 1篇理学

主题

  • 4篇减阻
  • 2篇岩心
  • 2篇微通道
  • 2篇吸附法
  • 1篇等效刚度
  • 1篇电镜
  • 1篇多孔介质
  • 1篇扫描测试
  • 1篇扫描电镜
  • 1篇疏水
  • 1篇水流
  • 1篇水流阻力
  • 1篇微结构
  • 1篇微流动
  • 1篇纳米
  • 1篇接触角
  • 1篇滑移
  • 1篇降压
  • 1篇格子BOLT...
  • 1篇分散液

机构

  • 8篇上海大学
  • 1篇宁波大学

作者

  • 8篇丁伟朋
  • 7篇狄勤丰
  • 7篇张任良
  • 7篇王新亮
  • 5篇龚玮
  • 3篇顾春元
  • 1篇杨黎明
  • 1篇余同希
  • 1篇程毅翀
  • 1篇李桂花
  • 1篇周风华

传媒

  • 2篇物理学报
  • 1篇力学与实践
  • 1篇力学季刊
  • 1篇纳米科技
  • 1篇中国石油大学...
  • 1篇渗流力学进展

年份

  • 1篇2013
  • 6篇2012
  • 1篇2010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石油储层渗流力学模型的研究进展及其本质
2013年
渗流力学是研究流体在多孔介质中运动规律的科学,在很多科学和工程技术领域中得到广泛的运用。石油工程面临的对象变化很大,使得相关的渗流力学问题及相关模型繁多而复杂。本文对石油储层中的多种渗流力学问题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对其涉及的力学机制进行了深入研究,探讨了石油储层渗流力学基本模型,探明了石油工程中各种提高采收率技术(如化学驱油技术、微生物采油技术、气驱采油技术、热力采油技术等)所涉及渗流力学模型的本质,对采用不同井型(如直井、定向井、水平井等)开发方式时的渗流力学模型也进行了本质分析。结果表明,不论是何种技术环境,其渗流规律均可以表述为渗流力学基本方程在特殊条件下的改进模型。本文结果对研究新问题的渗流力学模型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龚玮狄勤丰张任良王新亮丁伟朋
关键词:多孔介质
岩心表面疏水纳米颗粒吸附层的形成与表面特性被引量:1
2012年
通过将超疏水的纳米颗粒吸附在岩心表面,可以在岩心表面形成一层致密的纳米颗粒吸附层,吸附纳米颗粒后的岩心表面具有类荷叶表面的微纳米双重结构特征,纳米颗粒吸附层的存在可以将原来强亲水的岩心表面转化为强疏水状态,纳米颗粒分散液具有较为明显的减阻性能,岩心流动实验结果表明,经纳米颗粒分散液处理后的岩心最大降压幅度可达159%,平均降压幅度为73.4%。研究结果对纳米颗粒吸附法降压增注技术的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王新亮狄勤丰张任良丁伟朋
关键词:表面特性
纳米颗粒吸附岩心表面的强疏水特征被引量:3
2012年
通过将疏水的纳米颗粒吸附在岩心微通道壁面,可以形成具有类荷叶表面的双重微结构表面,从而在注水开发的过程中在岩心微通道壁面产生水流滑移,达到降低注水压力、增加注水量的目的.研究纳米颗粒吸附岩心切片表面的强疏水特征对纳米颗粒吸附法减阻技术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简要叙述了荷叶、蚊子腿以及水黾腿的超疏水特征;介绍了制备具有亚微米、纳米双重微结构的强疏水表面的纳米颗粒吸附法;给出了规则排列时纳米颗粒吸附岩心切片表面的强疏水特征的物理机制,根据真实的纳米颗粒吸附岩心切片,给出了接触角的范围,计算结果与实验数据一致.岩心流动实验结果表明,经纳米颗粒分散液处理后,岩心的平均水相渗透率提高94%.
王新亮狄勤丰张任良丁伟朋龚玮程毅翀
关键词:吸附法疏水
弹性基础上封闭型梁的等效刚度及其动态响应
2010年
从柔性耗能防撞装置出发,建立一个弹性基础上封闭型梁的分析模型,该模型由分布的辐射弹簧和与弹簧连接的两个同心圆环组成。利用曲梁理论和弹性基础梁理论,分别建立外钢围圆环在静态集中力作用和动态冲击载荷作用下描述外钢围径向位移的控制方程。针对外钢围承受静态集中力载荷情况,通过特定边界条件获得径向位移的精确解,推导得到防撞装置的等效刚度;针对外钢围承受动态冲击载荷情况,通过特定边界条件和初始条件,形成完全的初边值问题,应用Laplace变换和Laplace数值反变换技术对该初边值问题进行求解,得到外钢围在受冲击载荷作用下的动态响应。
李桂花丁伟朋杨黎明余同希周风华
关键词:等效刚度LAPLACE变换
纳米颗粒水基分散液在岩心微通道中的双重减阻机制及其实验验证被引量:6
2012年
提出了纳米颗粒水基分散液的力学-化学双重减阻机制,并通过对比岩心切片吸附纳米颗粒前后以及冲刷前后的表面微结构、润湿性的变化,进行了实验验证.研究结果表明,经纳米颗粒水基分散液处理之后的岩心切片表面表现为强亲水性,并且存在一层致密的纳米颗粒吸附层;冲刷之后岩心切片表面的纳米颗粒吸附层依然存在,但其表面已逐渐转变为强/超疏水性,反映了纳米颗粒吸附层表面的表面活性剂被逐渐清洗干净.注水初期,主要表观为表面活性剂的化学减阻作用.随着注水过程的进行,主要体现为以疏水表面的滑移效应为主的力学减阻机制.岩心驱替实验结果表明,纳米颗粒水基分散液驱替后的岩心的水相渗透率平均提高幅度达84.3%,减阻效果显著,证实了纳米颗粒水基分散液的力学-化学双重减阻机制.
王新亮狄勤丰张任良顾春元丁伟朋龚玮
关键词:分散液
一种纳米颗粒吸附法降低石油储层微通道水流阻力效果的快速评价方法
本发明涉及纳米颗粒吸附法降低石油储层微通道水流阻力效果的快速评价方法,利用扫描电镜、接触角测试结果来快速评价减阻效果。它是将指定地层的岩心片在纳米颗粒分散液中浸泡24小时以上,让纳米颗粒在岩心片表面吸附,随后将其取出,冲...
狄勤丰丁伟朋王新亮顾春元张任良
文献传递
基于Shan-Chen模型的格子Boltzmann方法在微流动模拟研究中的应用被引量:6
2012年
对格子Boltzmann方法的本质及Shan-Chen模型的核心机制进行了全面阐述,并从应用实例角度对基于Shan-Chen模型的格子Boltzmann方法在微流动模拟方面的有效性、适应性进行了详细分析.结果表明,Shan-Chen模型易于耦合微观条件下占主导作用的微观力,拓宽了格子Boltzmann方法在微流动模拟方面的应用.同时,Shan-Chen模型在润湿性边界条件表征方面的优势,使得这种方法在微结构表面的滑移效应模拟方面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张任良狄勤丰王新亮丁伟朋龚玮
关键词:微流动格子BOLTZMANN方法滑移
纳米颗粒吸附法减阻技术效果的快速评价方法被引量:2
2012年
针对目前纳米颗粒吸附法减阻技术效果评价周期长、成本高的不足,通过分析目前室内评价方法及总结纳米颗粒吸附法减阻技术机制研究的成果,提出以岩心吸附片电镜扫描和接触角测试为手段的纳米颗粒吸附法减阻技术效果快速评价方法。基于纳米边界层水流滑移减阻机制,应用岩心等径毛管组模型和Tolstoi提出的滑移长度与接触角的关系,从理论上简要阐述该方法的内在机制。结果表明:新方法能有效缩短评价周期,降低试验成本;快速评价方法的内在机制为纳米颗粒在岩心微通道壁面吸附使表面的接触角超过120°,产生较显著的滑移效应,从而达到减阻效果。
狄勤丰丁伟朋王新亮张任良顾春元龚玮
关键词:减阻接触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