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龙锋

作品数:137 被引量:1,724H指数:25
供职机构:四川省地震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中国地震局地震科技星火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哲学宗教医药卫生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11篇期刊文章
  • 26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32篇天文地球
  • 1篇经济管理
  • 1篇哲学宗教
  • 1篇化学工程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15篇地震
  • 55篇震源
  • 49篇震源机制
  • 34篇地震序列
  • 34篇发震
  • 29篇震源机制解
  • 29篇发震构造
  • 20篇M
  • 19篇断裂带
  • 19篇裂带
  • 15篇地震活动
  • 15篇余震
  • 14篇强震
  • 14篇龙门山
  • 12篇应力场
  • 12篇汶川地震
  • 12篇龙门山断裂
  • 12篇龙门山断裂带
  • 10篇断层
  • 9篇震源深度

机构

  • 136篇四川省地震局
  • 21篇中国地震局
  • 11篇成都理工大学
  • 10篇云南省地震局
  • 10篇中国地震局地...
  • 9篇中国地震局地...
  • 5篇中国科学技术...
  • 4篇中国科学院
  • 4篇宁夏回族自治...
  • 3篇河北省地震局
  • 3篇陕西省地震局
  • 3篇中国地震台网...
  • 2篇北京市地震局
  • 2篇天津市地震局
  • 2篇山西省地震局
  • 2篇新疆维吾尔自...
  • 2篇中国地震局兰...
  • 1篇防灾科技学院
  • 1篇南京工业大学
  • 1篇福建省地震局

作者

  • 137篇龙锋
  • 52篇易桂喜
  • 28篇宫悦
  • 28篇张致伟
  • 27篇梁明剑
  • 26篇赵敏
  • 25篇祁玉萍
  • 23篇闻学泽
  • 20篇乔慧珍
  • 19篇王思维
  • 16篇杜方
  • 11篇阮祥
  • 10篇苏金蓉
  • 10篇路茜
  • 7篇范军
  • 7篇张永久
  • 7篇赵小艳
  • 7篇王宇玺
  • 6篇吴微微
  • 6篇吴江

传媒

  • 30篇地球物理学报
  • 15篇地震地质
  • 13篇地震研究
  • 11篇国际地震动态
  • 10篇四川地震
  • 7篇中国地震
  • 6篇地震
  • 6篇地震地磁观测...
  • 3篇地震学报
  • 2篇地球学报
  • 2篇2018年中...
  • 1篇科学通报
  • 1篇中国科学(D...
  • 1篇地球物理学进...
  • 1篇华北地震科学
  • 1篇科学技术与工...
  • 1篇成都理工大学...
  • 1篇震灾防御技术
  • 1篇中国科学:地...
  • 1篇2006年纪...

年份

  • 4篇2024
  • 5篇2023
  • 11篇2022
  • 6篇2021
  • 10篇2020
  • 10篇2019
  • 16篇2018
  • 6篇2017
  • 5篇2016
  • 13篇2015
  • 5篇2014
  • 11篇2013
  • 7篇2012
  • 7篇2011
  • 7篇2010
  • 3篇2009
  • 4篇2008
  • 2篇2007
  • 4篇2006
  • 1篇2005
13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2014年鲁甸6.5级地震序列震源机制解与发震构造再研究
2014年8月3日16时30分,云南省昭通市鲁甸县发生MS6.5地震,震中位于(27.1°N,103.3°E),震源深度12km,极震区烈度为Ⅸ度.本文针对不同的发震位置,分区选取合适的地壳速度模型,并根据频率-波数(F...
祁玉萍肖本夫龙锋路茜林圣杰
关键词:地震活动震源机制震源深度发震构造
2013年芦山M_S7.0地震序列参数的早期特征:传染型余震序列模型计算结果被引量:13
2013年
为考察2013年4月20日芦山MS7.0地震震后序列参数的早期特征,利用"传染型余震序列"(ETAS)模型和最大似然法进行了参数估计.设定截止震级Mc=ML2.0,拟合时段为震后0.31—24.12天,计算获得α=1.89,p=1.22,同时利用最大似然法估计获得b=0.72.与中国大陆地区其它中强震的余震序列参数的比较表明,芦山MS7.0地震序列参数表现为触发次级余震的能力较弱和序列衰减速率较快的特征,反映出余震区相对较高的应力水平.为检测结果的稳定性,设定不同的截止震级Mc以及不同的拟合截止时间,分别进行参数拟合和参数标准差估计.结果表明,Mc的选取对α值影响明显,对p值影响则较小.此外,震后10天内获得的参数拟合结果随时间变化较为明显,而其后各参数变化总体较为平稳.
蒋长胜庄建仓龙锋韩立波郭路杰
关键词:余震地震序列ETAS模型
青川断裂及邻区现今地震活动性研究被引量:2
2023年
近年来,青川断裂及邻区多次发生4.0级以上地震,为进一步研究该区现今地震活动性,结合现场地震地质调查和无人机摄影方法测绘构造地貌,揭示青川断裂的构造变形信息;采用CAP方法反演2008年5月17日至2021年12月31日研究区32次M_(W)≥4.0地震的震源机制解,进一步讨论断裂的构造变形特征;使用ω^(2)模型拟合震源谱方法获得研究区十年尺度的应力降动态演化,分析3次强震前后研究区的应力调整过程;通过三维P波速度结构反演,探讨研究区深部孕震背景;最后综合地质学和地震学研究结果分析青川断裂及邻区的现今活动性。结果表明:①地震地质调查和震源机制解的结果均反映青川断裂的运动性质为走滑兼挤压。②2008年汶川8.0级和2013年芦山7.0级强震前、后,研究区的应力水平在一段时间内呈现出升高-回落的调整过程。③体波层析成像的结果显示研究区的地壳浅层高低速异常表现以龙门山断裂带为分界线的空间分布特征。④青川断裂具有潜在地震发生的构造背景与能力,但目前该断裂及邻区的地震活动正处于强震序列衰减阶段,M 4.0以上地震活动呈逐渐减弱的趋势,高应力降地震事件明显减少,区域整体应力水平较低。
吴微微梁明剑龙锋苏金蓉陈学芬
关键词:汶川地震震源机制解应力降地震活动性
2008年汶川M_S8.0地震前龙门山—岷山构造带的地震活动性参数与地震视应力分布被引量:74
2011年
本文利用四川区域台网最近30多年的地震资料,计算了2008年四川汶川M_S8.0地震前沿龙门山—岷山构造带的多个地震活动性参数(包括震级-频度关系中的a、b与a/b值,复发间隔T_r值),同时,计算了震前2年多的时间内M_L≥3.5地震的视应力.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地震活动性参数值和地震视应力的空间分布与汶川主震破裂范围、M_S≥5.0余震分布的关系.主要结果表明:①汶川地震前,沿龙门山岷山构造带的地震活动性参数与地震视应力的分布均存在显著的空间差异.其中,龙门山断裂带中-北段的绵竹茂县段与江油—平武段具有远低于区域平均值的显著异常低b值、低a值、相对较高a/b值以及较小复发间隔T_r值的参数值组合,反映这两个断裂段在汶川主震之前已处于高应力闭锁状态,且发生强震的概率明显高于其他段落.这两个段落成为汶川主震破裂的中心段落和破坏严重的地段;②汶川地震前,位于前述两断裂段之间的龙门山断裂带北川段具有较高的b值与a值、较低a/b值的参数值组合,显示出应力积累水平不高的状态.汶川主震后,北川断裂段的余震强度与频度均偏低,缺少M_S≥5.0的余震;③地震活动性参数与视应力显示汶川地震之前龙门山断裂带南西段的应力积累水平明显低于中-北段,这种差异可能与汶川主震破裂沿断裂带中-北段呈北东向单侧扩展有关.另外,地震活动性参数值组合也反映龙门山断裂带南西段近期发生大地震的可能性较小.
易桂喜闻学泽辛华乔慧珍龙锋王思维
关键词:汶川地震地震活动性参数视应力余震
小江和曲江-石屏两断裂系统的构造动力学与强震序列的关联性被引量:62
2011年
SN向小江断裂带与NW-NWW向曲江-石屏断裂带是云南地区两个相邻的活动断裂系统及强震发生带.为了了解它们的相互作用及其可能对地震发生的影响,基于活动构造、历史地震、重新定位的小震、GPS站速度与震源机制解等资料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1)小江断裂带西盘(川滇块体)的主动向南运动对曲江-石屏断裂带具有长期强烈的作用;后一断裂带以右旋走滑/剪切-横向缩短/逆冲变形的方式吸收与转换前一断裂带西盘的向南运动.(2)小江断裂带的现代左旋走滑/剪切变形速率由其北、中和中-南段的10~8mma-1减小到南段的4mma-1,速率减小的部分由曲江-石屏断裂带及其附近地区以逆-右旋走滑断层作用和分布式的右旋剪切与横向缩短变形进行调节.(3)小江与曲江-石屏断裂带的构造动力学关系还表现在它们地震活动的紧密关联上:1500~1850年期间小江断裂带及其以北的则木河断裂带完成了一个长达351a的强震、大地震发生序列,显示出应变逐渐加速释放、M≥7事件间隔逐渐缩短、大释放集中在序列中-后期等特征;作为对于这一序列的响应,曲江-石屏断裂带在滞后88a后,发生一个长达383a(1588~1970年)、具有相同加速释放与时间进程特征的强震与大地震序列.(4)至今,小江断裂带已有177a未发生M≥7地震,应注意并进一步研究该断裂带未来的强震与大地震危险性.
闻学泽杜方龙锋范军朱航
关键词:断层相互作用构造动力学
2022年9月5日四川泸定M_(S)6.8地震序列发震构造被引量:13
2023年
2022年9月5日在四川省泸定县磨西镇发生M_(S)6.8强烈地震,极震区烈度达Ⅸ度,共造成97人遇难,20人失联.本文利用截至2022年10月22日的震相数据和波形资料,对本次地震序列进行了重新定位,并利用CAP波形反演方法,计算了主震与M_(S)>3.0余震的震源机制解,初步分析了该序列的发震构造及其几何结构特征和震源区构造变形特征.序列重新定位结果表明,泸定M_(S)6.8地震余震区长轴沿鲜水河断裂带南段磨西段呈NNW向展布,余震密集区长约55 km,北端和南端大致止于泸定新店子北侧和石棉草科乡南侧.余震存在明显的分区丛集特征,且在南门关南侧和湾东附近各存在一个余震稀疏区,将余震区自然划分为北、中、南三段,北段和南段相对较窄、中段较宽.M_(S)6.8主震与10月22日泸定M_(S)5.0余震位于中段,9月7日石棉M_(S)4.5余震位于南段,北段无M_(S)4.0以上余震活动.CAP反演结果显示,主震矩震级MW6.44,震源机制解节面参数(走向/倾角/滑动角)为:节面Ⅰ75°/90°/155°,节面Ⅱ165°/65°/0°,矩心深度3.0 km;7次M_(S)>3.0余震的矩心深度在2.5~7.5 km之间,反映本次泸定主震及其3.0级以上余震能量释放主要发生在上地壳浅部.面应变As值揭示主震为纯走滑型,而余震震源机制解分段特征显著,南段和北段均为纯走滑型,中段为拉张(正断)型.基于余震空间分布、序列震源机制解与余震区构造展布,推测本次泸定M_(S)6.8地震的主发震断层为鲜水河断裂带南段NNW走向的磨西段(磨西断裂),左旋走滑,其断层面走向、倾角和倾向均呈现明显的分段差异,揭示主发震构造几何结构具有复杂性,但应变花形态揭示石棉草科乡以北的主发震断层构造变形模式具有很好的一致性,呈NE向拉张、NW向挤压等量的纯走滑变形模式.余震区中段主震西侧3次M_(S)>3.0正断型余震与2016年泸定震群4次M_(S)≥3.4纯正断和斜滑正断型地震应变花揭�
易桂喜龙锋龙锋赵敏梁明剑周荣军赵敏张会平周荣军李勇李俊吴朋王思维
关键词:震源机制发震构造
2022年芦山M_(S)6.1地震序列的精确定位及发震构造
2023年
2022年6月1日在四川芦山发生了M_(S)6.1地震。为厘清这次地震的发震构造与2013年4月20日芦山MS7.0地震是否相同,文中基于2013年4月20日-2022年7月1日四川地震台网记录到的芦山地区的震相数据,采用多阶段地震定位方法进行了精确定位,最终获得了6992次M_(L)≥1.0地震事件的精确定位结果,定位误差为:水平向0.5km,垂直向0.7km,走时残差0.18s。主震的精确位置为(30.382°N,102.943°E),震源深度为15.6km。定位结果显示,2022年芦山M_(S)6.1地震序列整体位于2013年芦山MS7.0地震序列北东端的西南侧,余震密集区NE-SW向长约10km,NW-SE向长约8km。整个芦山地震序列震中分布区域的长轴呈NE向,沿其走向的震源深度剖面显示,2022年6月1日芦山M_(S)6.1主震和MS4.5最大余震的震源深度约为15km,与2013年芦山MS7.0主震的震源深度相当。M_(S)6.1地震序列位于长轴的北东端,并未突破MS7.0地震的破裂终止点而进入大邑地震空段。沿芦山地震序列震中分布区域短轴的震源深度剖面显示,M_(S)6.1地震序列发生在一条新的反冲断层上,该破裂面略呈弧形向NW突出,位于既有的芦山MS7.0发震构造的北西侧,倾向SE,与2013年芦山MS7.0北段的反冲断层近平行,水平间距约5km,在底部连接至2013年芦山MS7.0地震的主断面。同时,文中采用CAP(Cut and Paste)方法反演得到此次芦山M_(S)6.1地震的震源机制解为逆冲型,最佳双力偶解分别为:节面I,走向221°、倾角40°、滑动角105°;节面Ⅱ,走向22°、倾角52°、滑动角78°;矩震级MW5.7,矩心深度为14km,与初始破裂深度一致,结合精确定位余震分布及断裂走向结果判定节面Ⅱ为其发震断层面。根据精确定位结果、震源机制解及震源区构造特征推测,此次芦山M_(S)6.1地震为龙门山断裂带南段的一条走向NE-SW、倾向SE的反冲断裂发生逆冲错动所致。文中也讨论了2次芦山MS7.0和M_(S)6.1地震的关系,认为从空间关系�
傅莺胡斌赵敏龙锋
关键词:震源机制解发震构造
2015年1月14日四川乐山金口河5.0级地震概述
本次乐山金口河5.0级地震序列个数少,震级偏小,记录到的台站数偏少,导致可供定位的地震数目较少,为了得到序列更加精确可靠的结果,抽取了震区及其附近区域从2001年以来的历史地震震相资料,与这次地震序列联合起来,采用Lon...
宫悦易桂喜龙锋梁明剑张致伟赵敏乔慧珍
关键词:地震序列发震构造波形反演
大凉山次级块体及邻区震源机制解特征研究
<正>大凉山次级地块位于青藏高原东南缘,处于川滇块体、巴颜喀拉块体与华南块体的接合部位,受到这几个块体运动的共同作用,发育众多规模大、活动强烈的全新世活动断裂,主要包括龙门山断裂带SW段、安宁河断裂、则木河断裂、大凉山断...
祁玉萍龙锋张致伟肖本夫
关键词:地震活动震源机制解
文献传递
川滇菱形块体东边界地震精定位被引量:1
2018年
选用四川及云南地震台站资料,采用多阶段地震定位法(Hypo2000+Velest+HypoDD),对四川境内川滇菱形块体东边界的道孚南至巧家段2010年1月1日~2014年12月31日7787次地震进行了精定位。精定位后,震源位置精度明显提高,震中分布与地震断裂带线性展布较一致。定位结果显示,鲜水河断裂带东南段地震分布相对密集,鲜水河南段与安宁河断裂带、小金河断裂带及以东的大凉山断裂带交叉区域相对密集。深度剖面图沿活动断裂带地震活动分段活动特征明显,横跨鲜水河、安宁河和大凉山等断裂的剖面呈现出石棉附近多断裂交汇处的断层间复杂的相互作用,地震明显分为深、浅两丛。15~20km深度范围地震非常稀少,这与朱艾斓提出的14~19km塑性流变的层厚和位置较一致。
傅莺龙锋王世元
共14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