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黄田喜

作品数:3 被引量:5H指数:1
供职机构: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基础医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淀粉样
  • 2篇蛋白
  • 2篇
  • 1篇淀粉样Β蛋白
  • 1篇淀粉样蛋白
  • 1篇皂苷
  • 1篇粘膜佐剂
  • 1篇天麻
  • 1篇天麻素
  • 1篇总皂苷
  • 1篇佐剂
  • 1篇抗原
  • 1篇黄芪总皂苷
  • 1篇霍乱毒素
  • 1篇霍乱毒素B亚...
  • 1篇过表达
  • 1篇多肽
  • 1篇分泌
  • 1篇分泌酶
  • 1篇Β-淀粉样多...

机构

  • 2篇中国医学科学...
  • 2篇北京协和医学...
  • 1篇哈佛大学

作者

  • 3篇黄田喜
  • 2篇梁平
  • 2篇赵雪梅
  • 2篇朱燃
  • 1篇张冀民

传媒

  • 1篇药学学报
  • 1篇中华老年心脑...

年份

  • 1篇2014
  • 2篇2013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10种中草药成分对体外过表达Aβ的影响及机制探讨被引量:5
2014年
筛选对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患者脑内老年斑的组成成分β-淀粉样蛋白(β-amyloid peptide,Aβ)有抑制作用的中草药成分,并探讨其可能机制。从资料中选出10种具有潜在治疗AD的中草药成分,分别以不同药物浓度(0.5~100μmol·L1)作用于两种双基因转染细胞模型(117细胞模型:过表达Aβ和β-分泌酶;146细胞模型:过表达Aβ和γ-分泌酶),一定时间后,用ELISA法测定各组细胞外Aβ水平,初筛出具有降低细胞外Aβ的中草药成分,并估算其最佳药物浓度范围,然后分别观察其对细胞形态、活力及凋亡率的影响,并分析其对模型细胞内Aβ水平、β、γ-分泌酶活性的作用效果。初筛结果显示,10种中草药成分中有4种能浓度依赖性降低两种模型外Aβ水平,分别为隐丹参酮、黄芪总皂苷、天麻素和芍药苷,其浓度分别在0.5~5.0、0.5~5.0、5.0~50和1.0~25μmol·L_。内时效果最为显著。进一步的研究表明,这4种中草药成分对细胞活性无抑制作用,对细胞内Aβ的降低水平大于细胞外,黄芪总皂苷和天麻素还分别对β-分泌酶、γ-分泌酶活性有浓度依赖性抑制作用;其中,黄芪总皂苷对卢一分泌酶活性的最高抑制率达78.2%,天麻素对γ-分泌酶活性的最高抑制率达80.3%。综上所述,隐丹参酮、黄芪总皂苷、天麻素和芍药苷对细胞模型产生的Aβ均有浓度依赖性抑制作用,其中黄芪总皂苷、天麻素抑制Aβ的作用机制可能分别与抑制β-分泌酶活性、γ-分泌酶活性有关。
朱燃黄田喜赵雪梅张冀民梁平
关键词:黄芪总皂苷天麻素淀粉样蛋白分泌酶
粘膜佐剂CB增强Aβ抗原效应抑制痴呆鼠脑中Aβ斑块形成的研究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以记忆力减退、认知功能障碍为特征的中枢神经系统变性疾病,是老年人中常见的一种痴呆症。AD的病理学特征主要包括脑中神经细胞外β-淀粉样多肽(β-amyloid ...
黄田喜
关键词:Β-淀粉样多肽
文献传递
霍乱毒素B亚单位增强抗原效应抑制痴呆鼠病变形成的研究
2013年
目的探讨黏膜佐剂霍乱毒素B亚单位(CB)对β淀粉样多肽(Aβ)抗原效应的增强作用及对脑中Aβ斑块形成的抑制作用。方法选取转基因阳性痴呆模型鼠24只,至7月龄时,随机分为Aβ+CB组、Aβ+铝佐剂(AL)组、单Aβ抗原组、阳性对照组,每组6只,另6只转基因阴性鼠作为阴性对照组。鼻腔滴入佐剂,1次/周,持续5个月,间接ELISA法测血清抗体效价,Morris水迷宫实验测小鼠的行为学能力,双抗夹心ELISA法测脑中Aβ含量,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脑中Aβ斑块形成。结果免疫5个月后,Aβ+CB组抗体效价最高,为14 000,Aβ+AL组为12 000。与阳性对照组比较,Aβ+CB组寻找隐性平台时间缩短约50%(P<0.05),Aβ+AL组变化不明显(P>0.05);Aβ+CB组脑中Aβ含量明显减少(P<0.05),Aβ+AL组略有降低(P>0.05);Aβ+CB组海马区、皮质区Aβ斑块分别减少56.4%、45.6%(P<0.05),Aβ+AL组斑块减少不明显(P>0.05)。结论黏膜佐剂CB增强Aβ抗原的效应、抑制痴呆鼠脑中Aβ斑块形成,改善小鼠学习记忆能力的作用较LA更明显。
黄田喜朱燃赵雪梅梁平
关键词:霍乱毒素淀粉样Β蛋白阿尔茨海默病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