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淑瑜
- 作品数:2 被引量:3H指数:1
- 供职机构:惠州市第三人民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小切口白内障摘除术不同切口位置对术后散光的影响比较被引量:3
- 2011年
- 目的:观察不同切口位置对小切口白内障摘除术患者术后散光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08年10月~2010年3月收治的72例白内障手术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右眼为颞侧8~10点切口,左眼为颞侧2~4点切口)和对照组(11~1点切口)各36例,比较两组患者术后不同时间点的散光情况。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术后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时散光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选择不同位置切口对患者术后散光度产生影响,其中以颞侧位置切口对患者术后散光度影响较小。
- 卢晓峰黄淑瑜
- 关键词:白内障小切口散光摘除术
- 92例小切口白内障术后散光的临床观察
- 2011年
- 目的探讨小切口白内障摘除手术中不同宽度切口对术后散光的影响。方法将术前散光≤1.5D的92例单眼白内障待术患者依其选择晶体的不同而分作A、B两组,A组植入硬晶体,作5.5mm颞侧透明角膜切口;B组植入折叠晶体,作3.2mm颞侧透明角膜切口,均行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分别观察术后7d和1个月角膜散光变化及视力恢复情况。结果术后1个月A、B两组裸眼视力≥0.5者分别为79.6%、66.4%,结果比较差异有显著性(χ2=46.08,P<0.01)。A组术前平均角膜散光度为0.96±0.87D,术后1个月为0.54±0.56D,手术前后差异有显著性(U=2.267,P>0.05)。B组术前平均散光度为0.65±0.86,术后1个月为0.64±0.67D,手术前后差异没有显著性(U=1.016,P>0.05)。结论白内障术后角膜散光与手术切口宽度有相关性。
- 卢晓峰黄淑瑜
- 关键词:小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角膜散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