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亚群
  • 2篇外周
  • 2篇外周血
  • 2篇细胞
  • 2篇细胞亚群
  • 2篇斑秃
  • 1篇多孔
  • 1篇多耐药
  • 1篇药物缓释
  • 1篇营养
  • 1篇营养状况
  • 1篇治疗斑秃
  • 1篇释药
  • 1篇体外
  • 1篇体外研究
  • 1篇阻塞性
  • 1篇阻塞性肺疾病
  • 1篇外周血T细胞...
  • 1篇利福
  • 1篇利福平

机构

  • 4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作者

  • 4篇黄晓燕
  • 2篇唐群力
  • 2篇范晴
  • 1篇张东
  • 1篇谢幼专
  • 1篇肖海军
  • 1篇徐佩红
  • 1篇殷诺
  • 1篇倪伟峰
  • 1篇薛锋
  • 1篇施彩霞
  • 1篇沈凤
  • 1篇刘宏炜

传媒

  • 1篇中国麻风皮肤...
  • 1篇中国误诊学杂...
  • 1篇生物骨科材料...
  • 1篇国际检验医学...

年份

  • 1篇2018
  • 1篇2016
  • 1篇2014
  • 1篇2011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多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感染与营养状况相关分析被引量:3
2011年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患者多耐药鲍曼不动杆菌(MRAB)感染及与营养状况的相关分析。方法采取2008-01-2011-02 AECOPD患者的痰标本,对64株鲍曼不动杆菌进行分析。结果药敏测定提示亚胺培南对该菌敏感率最高,为81.3%。其中18例为MRAB感染,其中中低蛋白血症12例,低体重指数14例。结论鲍曼不动杆菌是AECOPD常见的感染细菌,MRAB感染已经占一定比例。营养状况较差的COPD患者易发生MRAB感染。
唐群力黄晓燕刘宏炜
黄芪颗粒联合复方甘草酸苷治疗斑秃疗效评价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评价黄芪颗粒对斑秃患者临床疗效和外周血T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对照组55例口服复方甘草酸苷片,50 mg/次,日3次。治疗组58例,加服黄芪颗粒,4g/次,日2次,疗程共3个月。流式细胞仪检测斑秃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的变化。结果:治疗组痊愈率、复发率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CD4^+T细胞明显高于疗前和对照组,(P<0.05;P<0.01)。结论:黄芪颗粒联合复方甘草酸苷治疗斑秃有效。
范晴黄晓燕沈凤施彩霞徐佩红
关键词:斑秃外周血T细胞亚群复方甘草酸苷
β-磷酸三钙陶瓷多孔结构厚度对释药过程影响的体外研究被引量:1
2018年
目的探讨β-磷酸三钙(β-TCP)陶瓷多孔结构厚度对释药过程的影响。方法制备贮药腔直径3 mm和8mm多孔β-TCP载体,通过扫描电镜、力学强度检测等表征载体结构,采用填充法构建药物缓释系统,以磷酸盐缓冲液(PBS)和小牛血清(CS)为洗脱介质,分析体外利福平释放特性。结果在体外PBS中缓释40周后,β-TCP载体多孔结构平均孔径为(614.6±214.4)μm,较缓释前增大40.10%±48.87%(P<0.05);平均孔内连接径为(128.3±38.5)μm,较缓释前增大84.33%±55.32(P<0.05)。贮药腔直径3mm和8mm多孔β-TCP浸泡40周后,纵向压缩强度分别为(0.62±0.07)MPa、(0.41±0.05)MPa(P<0.05),较缓释前同比下降75.81%±8.06%、73.17%±9.76%(P<0.05)。贮药腔直径3mm和8 mm多孔β-TCP在体外PBS中40周累积释药量分别为(234.87±31.75)mg、(289.02±38.18)mg(P<0.05),累积释药率分别为78.29%±10.58%、96.34%±12.73%(P<0.05)。利福平在CS中累计释放量高于PBS。结论β-TCP多孔结构厚度能够控制药物释放,多孔β-TCP载体负载利福平后在体外能够缓释长达40周以上,有望用于脊柱结核术后椎体缺损的治疗。
袁君杰薛锋张东倪伟峰殷诺黄晓燕肖海军谢幼专
关键词:Β-磷酸三钙利福平药物缓释
斑秃患者外周血白细胞介素-17与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及意义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分析斑秃患者外周血白细胞介素-17(IL-17)和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及其意义,以探讨该病的发病机制,为临床治疗方案的制订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4年7月至2015年5月该院确诊的斑秃患者86例,另选取4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双抗体夹心法和流式细胞学方法检测外周血IL-17和T淋巴细胞亚群,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局限性斑秃组CD3^+T淋巴细胞与CD4^+T淋巴细胞百分比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普秃、全秃组CD3^+T淋巴细胞、CD4^+T淋巴细胞、CD8^+T淋巴细胞百分比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普秃、全秃组CD3^+T淋巴细胞与CD8^+T淋巴细胞百分比均低于局限性斑秃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40例(100.00%)IL-17百分含量均小于1%,斑秃组仅44例(51.16%)小于1%,IL-17百分含量为1%~<3%、3%~<5%、≥5%的患者分别占18.60%、12.79%、17.44%,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斑秃患者反映体内总淋巴水平的CD3^+T淋巴细胞低于健康人群,局限性斑秃以CD4^+T淋巴细胞为主,全秃、普秃由CD4^+T淋巴细胞和CD8^+T淋巴细胞共同作用所致。
黄晓燕范晴唐群力
关键词:斑秃白细胞介素-17T淋巴细胞亚群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