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黄新利

作品数:17 被引量:42H指数:4
供职机构:廊坊市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廊坊市科技局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 1篇专利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神经阻滞
  • 4篇手术
  • 4篇筋膜
  • 4篇超声
  • 4篇超声引导
  • 3篇糖尿
  • 3篇糖尿病
  • 3篇糖尿病足
  • 3篇坐骨
  • 3篇坐骨神经
  • 3篇坐骨神经阻滞
  • 3篇麻醉
  • 2篇血流
  • 2篇血流动力学
  • 2篇折手
  • 2篇镇痛
  • 2篇神经肌
  • 2篇神经肌肉
  • 2篇神经肌肉阻滞
  • 2篇速康

机构

  • 17篇廊坊市人民医...
  • 1篇石家庄市第三...

作者

  • 17篇黄新利
  • 7篇孙志超
  • 6篇刘东海
  • 3篇王艳梅
  • 2篇窦振波
  • 2篇张瑞坚
  • 2篇高雷
  • 1篇杨亚杰
  • 1篇李秀民
  • 1篇闫为国
  • 1篇肖仁俊
  • 1篇熬建国
  • 1篇石钟
  • 1篇高继平
  • 1篇齐超

传媒

  • 5篇中国中西医结...
  • 3篇中国基层医药
  • 2篇新疆医学
  • 2篇热带医学杂志
  • 1篇现代中西医结...
  • 1篇中华内分泌外...

年份

  • 6篇2024
  • 2篇2023
  • 1篇2021
  • 3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03
1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利多卡因凝胶和石蜡油作为润滑剂预防气管后咽喉炎
窦振波熬建国李秀民杨亚杰黄新利闫为国肖仁俊
该研究以石蜡油、利多卡因凝胶作为气管导管润滑剂,以气管拨管后病人自觉咽喉部舒适程度变化为插管后咽喉炎程度的定量指标,比较石蜡油、利多卡因凝胶对插管后咽喉炎的影响,该研究就是以前瞻、随机、双盲的实验来证实它的效果。达国内领...
关键词:
关键词:利多卡因凝胶预防气管插管咽喉炎
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中超声引导下腹横肌平面神经阻滞联合全身麻醉的应用效果
目的:目前医学临床上对于结直肠癌病症的手术治疗,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运用较普遍,本次针对实施该术式治疗的患者,开展超声引导下腹横肌平面神经阻滞联合全身麻醉的疗效做综合评估。方法:此次主要对纳入的80例实施腹腔镜结直肠癌根...
王景超黄新利安美霖高继平
关键词:超声引导腹横肌平面阻滞全身麻醉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
超声引导纵向腹股沟韧带上髂筋膜间隙阻滞在糖尿病足膝上截肢术抗凝患者围手术期的镇痛效果被引量:8
2021年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纵向腹股沟韧带上髂筋膜间隙阻滞(LSFICB)用于抗凝治疗糖尿病足膝上截肢术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和镇痛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21年1月廊坊市人民医院麻醉科收治的喉罩全身麻醉行糖尿病足膝上截肢术抗凝治疗患者40例,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A组和B组,每组20例。A组术前静脉注射(静注)舒芬太尼0.1μg/kg,B组术前静注舒芬太尼0.1μg/kg后行超声引导纵向腹股沟韧带上LSFICB,阻滞用药为0.375%罗哌卡因40 mL(150 mg)。观察并记录患者镇痛前、切皮、锯断股骨、清醒时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HR),镇痛前、镇痛20 min、镇痛24 h、镇痛48 h时视觉模拟评分(VAS)。记录患者术后48 h内头晕、尿潴留、恶心/呕吐、睡眠障碍、切口重度疼痛等不良反应的例数。结果与A组比较,B组切皮、锯断股骨、清醒时MAP和HR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AP(1 mmHg≈0.133 kPa):切皮为91.85±7.05比116.40±7.45,锯断股骨为106.60±6.86比122.90±6.84,清醒为100.00±8.93比114.15±9.57;HR(次/min):切皮为70.80±10.36比87.50±8.16,锯断股骨为75.80±8.81比94.45±9.34,清醒为77.45±10.41比87.60±11.46,均P<0.05〕。B组镇痛20 min、镇痛24 h、镇痛48 h时VAS评分亦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镇痛20 min为2.50±0.83比4.05±0.89,镇痛24 h为2.70±0.73比4.35±0.67,镇痛48 h为1.10±0.92比3.10±1.07,均P<0.05〕。两组术后48 h内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头晕:65%(13/20)比25%(5/20),尿潴留:60%(12/20)比15%(3/20),恶心/呕吐:80%(16/20)比20%(4/20),睡眠障碍:70%(14/20)比25%(5/20),切口重度疼痛:40%(8/20)比10%(2/20),均P<0.05〕。结论糖尿病足膝上截肢术抗凝患者术前行超声引导纵向LSFICB安全有效,术中血流动力学稳定,围手术期期镇痛完善。
孙志超黄新利刘巍王植丰马东风王彦梅刘东海
关键词:糖尿病足抗凝
超声引导髂筋膜腔隙阻滞联合静脉镇痛在髋部手术术后镇痛的临床效果被引量:4
2019年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髂筋膜腔隙阻滞联合静脉镇痛在髋部手术的术后镇痛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方法将80例择期全麻下行髋部手术的病人随机分为A、B、C、D4组:A组术后持续静脉输注芬太尼镇痛、B组术前行超声引导下髂筋膜腔隙阻滞,C组术前行超声引导下髂筋膜腔隙阻滞+术后连续髂筋膜间隙阻滞镇痛,D组术前行超声引导下髂筋膜腔隙阻滞+术后持续静脉输注芬太尼镇痛,B、C、D组术前髂筋膜腔隙阻滞用药为0.25%罗哌卡因40 mL。观察并记录术后48 h内静息、运动(功能锻炼)时的VAS评分、肌力分级、镇静程度、不良反应等。结果 C、D组术后(12~48)h VAS评分明显小于A、B组(P <0.05)。C、D组术后追加镇痛药使用率明显少于A、B组(P <0.05)。B、C、D组术后(1~6)h股四头肌肌力显著弱于A组(P <0.05)。C组术后12h股四头肌肌力弱于A、B、D组(P <0.05)。D组术后(6~48)h Ramsay镇静评分高于A、B、C组(P <0.05)。结论超声引导下单次髂筋膜腔隙阻滞联合静脉镇痛效果良好,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使用方便,是髋部手术术后较为理想的镇痛方法。
郑德军黄新利王彦梅史海涛刘东海
关键词:患者自控静脉镇痛多模式镇痛
成人型一体式气管导管及支气管封堵器置入装置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成人型一体式气管导管及支气管封堵器置入装置,包括支气管封堵器、气管导管、管芯,支气管封堵器一端安装气管导管,管芯由支气管封堵器一端插入气管导管内,气管导管、管芯、支气管封堵器组合塑形为一体结构;所述管芯...
孙志超黄新利
靶控输注雷米芬太尼对依托咪酯诱导时肌阵挛的预防作用
2012年
目的探讨靶控输注不同浓度雷米芬太尼预防依托咪酯诱导时肌阵挛的效果及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120例美国麻醉师协会(ASA)Ⅰ~Ⅱ级择期全麻手术病人,靶控输注前静脉注射0.03mg/kg咪唑安定,按雷米芬太尼的血浆靶浓度随机分为4组(R0、R2、R4、R6组),即0、2、4、6ng/ml组,达到效应室平衡后5min,给予依托咪酯0.3mg/kg静脉诱导,病人意识消失后静注罗库溴铵行气管插管,观察血流动力学变化与肌阵挛的发生率及强度。结果靶控输注雷米芬太尼2ng/ml以上明显减少依托咪酯诱导时肌阵挛的发生率。R0、R2和R4组插管后1min及2min的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HR)均高于插管前(P<0.05),而R6组插管后1min及2min的MAP和HR与插管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靶控输注雷米芬太尼2ng/ml以上即能有效抑制依托咪酯诱导时的肌阵挛,靶控输注雷米芬太尼6ng/ml复合依托咪酯能有效抑制诱导时的肌阵挛与气管插管时的应激反应。
孙志超黄新利张瑞坚齐超高雷
关键词:靶控输注雷米芬太尼依托咪酯肌阵挛血流动力学
超声引导锁骨上神经与颈浅丛联合肌间沟臂丛阻滞用于锁骨手术的临床观察被引量:7
2018年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锁骨上神经与颈浅丛联合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的效果和并发症发生情况。方法将60例择期行锁骨手术的病人随机分为A、B、C 3组,每组20例,均选用0.25%罗哌卡因共30 mL在超声引导下实施神经阻滞。A组:肌间沟臂丛阻滞(注药30 mL);B组:颈浅丛阻滞(注药10 mL)+肌间沟臂丛阻滞(注药20 mL);C组:锁骨上神经阻滞(注药10 mL)+肌间沟臂丛阻滞(注药20 mL)。麻醉实施后,记录患者的生命体征,锁骨上神经、颈浅丛、臂丛神经所支配颈肩区域感觉阻滞(针刺法)起效时间和完善时间、镇痛持续时间、VAS评分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B、C组感觉阻滞起效、完善时间较A组缩短(P<0.05)。B、C组镇痛持续时间与A组相比延长(P<0.05)。B、C组术中VAS评分较A组更低(P<0.05)。C组阻滞后并发症的发生率、镇痛药的使用率低于A、B组(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10 mL 0.25%罗哌卡因锁骨上神经阻滞联合20 mL0.25%罗哌卡因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用于锁骨手术,起效迅速、镇痛时间长、并发症少。
郑德军黄新利王艳梅史海涛孙志超
关键词:颈浅丛神经阻滞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锁骨手术
神经刺激器引导下两点法颈丛加臂丛神经阻滞的效果观察被引量:4
2013年
目的比较神经刺激器引导下不同剂量舒芬太尼复合罗哌卡因两点法颈丛加臂丛神经阻滞的效果和并发症发生情况。方法将200例择期行锁骨骨折内固定手术的病人随机分为A、B、C、D4组,每组50例,均选用0.375%罗哌卡因30ml在神经刺激器引导下实施两点法颈丛加臂丛神经阻滞(颈4横突和颈5横突水平,每个穿刺点注入局麻药15ml),A组0.375%罗哌卡因30ml,B组药液中加入舒芬太尼0.1μg/kg,C组药液中加入舒芬太尼0.2μg/kg,D组药液中加入舒芬太尼0.3μg/kg。麻醉实施后,观察并记录C4(第4颈神经)、C5(第5颈神经)支配区域感觉阻滞(针刺法)的起效时间和完善时间、运动阻滞完善时间、镇痛的持续时间和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麻醉前后4组患者生命体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组受试者感觉阻滞起效时间、感觉阻滞完善时间、运动阻滞完善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D组镇痛持续时间较A、B组明显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后10~20minC、D组Ramsay镇静评分高于A、B组,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0.2μg/kg舒芬太尼复合罗哌卡因30ml是成人神经刺激器引导下两点法颈丛加臂丛神经阻滞的合适剂量。
黄新利孙志超张瑞坚窦振波高雷
关键词:神经刺激器罗哌卡因舒芬太尼
电针联合硫酸吗啡控释片治疗非小细胞肺癌中重度癌痛的研究被引量:1
2024年
目的探究电针联合硫酸吗啡控释片治疗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重度癌症疼痛(癌痛)的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6月—2023年6月在廊坊市人民医院治疗的NSCLC中重度癌痛患者96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8例给予硫酸吗啡控释片治疗,观察组48例给予硫酸吗啡控释片联合电针治疗,2组均治疗14 d。观察比较2组疼痛数字评分法(NRS)评分、癌痛爆发次数、血清疼痛相关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内皮素-1(ET-1)、β-内啡肽(β-EP)、5-羟色胺(5-HT)、前列腺素E_(2)(PGE_(2))]水平、中医证候积分(气短、剧痛、乏力、胸肋胀满、口干舌燥积分和舌脉积分)、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2组治疗后NRS评分均明显降低(P均<0.05),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观察组癌痛爆发次数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血清IL-6、TNF-α、ET-1、5-HT、PGE_(2)水平和各项中医症状积分均明显降低(P均<0.05),血清β-EP水平均明显升高(P均<0.05),且观察组各指标改善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9.58%(43/48),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6.67%(8/48),对照组分别为60.42%(29/48)和45.83%(22/48),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电针联合硫酸吗啡控释片可明显减轻NSCLC中重度癌痛患者的疼痛,减少癌痛爆发次数,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机制可能与调节IL-6、TNF-α、ET-1、β-EP、5-HT、PGE_(2)水平有关。
王景超黄新利石钟辛鑫梁志伟余会敏
关键词:非小细胞肺癌癌症疼痛电针硫酸吗啡控释片
超声引导髂筋膜腔隙阻滞、近端胭窝坐骨神经阻滞在全膝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被引量:5
2019年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髂筋膜腔隙阻滞、近端胭窝坐骨神经阻滞用于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效果。方法选择焉耆县人民医院2015年1月至2018年1月拟行喉罩全身麻醉下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60例为观察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B、C三组,每组20例。A组行超声引导髂筋膜腔隙阻滞,B组行超声引导髂筋膜腔隙阻滞+近端胭窝坐骨神经阻滞(鞘膜外),C组行超声引导髂筋膜腔隙阻滞+近端胭窝坐骨神经阻滞(鞘膜内),阻滞用药均为0.375%罗哌卡因40 mL(150 mg)。观察并记录丙泊酚、瑞芬太尼用量,麻醉苏醒时间,苏醒时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阻滞前(T1)、喉罩置入(T2)、切皮(T3)、股骨截骨(T4)、喉罩拔除(T5)、清醒(T6)时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变化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A组丙泊酚用量、瑞芬太尼用量、苏醒时间、清醒时VAS评分分别为(768.0±8.5)mg、(977±21)μg、(18.4±2.1)min、(4.2±0.7)分,B组分别为(554.0±7.l)mg、(775±12)μg、(12.3±1.6)min、(2.4±0.6)分,C组分别为(530±8.2)mg、(738±15)μg、(11.8±1.7)min、(1.3±0.5)分,三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29.23,42.56、32.42、19.31,均P<0.05);C组与B组清醒时VA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q=8.12,P<0.05)。三组T2、T3、T4、T5、T6时MAP,HR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MAP:F=85.66、78.46,86.04、62.75、61.31;HR:F=26.03、42.75、38.04、29.31,31.50,均P<0.05)。三组麻黄碱/阿托品、乌拉地尔/艾司洛尔使用率及恶心/呕吐、躁动、切口疼痛发生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11.32、12.81、15.24、15.24、10.15,均P<0.05),C组切口疼痛发生率(0%)与B组(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9.87,P<0.05).结论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前行超声引导髂筋膜腔隙阻滞联合近端胭窝坐骨神经阻滞(鞘膜内),麻醉用药量减少,生命体征平稳,苏醒期镇痛完善。
黄新利王彦梅刘巍史海涛刘东海
关键词:神经肌肉阻滞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