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冬梅
- 作品数:26 被引量:126H指数:7
- 供职机构:茂名市妇幼保健院更多>>
- 发文基金:茂名市科技计划项目广东省茂名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 纤支镜肺泡灌洗术治疗小儿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合并肺部大片病灶的临床效果被引量:3
- 2020年
- 目的探讨纤支镜肺泡灌洗术治疗小儿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RMPP)合并肺部大片病灶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茂名市妇幼保健院2015年2月-2018年8月收治的RMPP合并肺部大片病灶患儿7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参照组与试验组,各35例。参照组给予阿奇霉素联合甲泼尼龙治疗,试验组在参照组基础上给予纤支镜肺泡灌洗术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效果,症状改善时间(体温恢复正常时间、肺部啰音消失时间、咳嗽消失时间),并观察两组不良反应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参照组,体温恢复正常时间、肺部啰音消失时间、咳嗽消失时间短于参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和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纤支镜肺泡灌洗术治疗小儿RMPP合并肺部大片病灶的临床效果确切,可有效改善患儿临床症状,缩短治疗时间,且安全性较高。
- 蔡玉伟黄冬梅
- 关键词:肺炎支原体肺炎肺部病灶纤维支气管镜阿奇霉素甲泼尼龙
- 布地奈德联合益生菌治疗小儿支气管哮喘临床效果观察被引量:2
- 2020年
- 目的:探讨布地奈德联合益生菌治疗小儿支气管哮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2月至2019年5月收治的108例支气管哮喘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给予布地奈德联合益生菌治疗,对照组仅给予布地奈德治疗,比较两组患儿临床疗效、临床症状缓解时间、治疗前后肺功能。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94.44%,高于对照组的81.48%(P<0.05),肺部哮鸣音缓解时间、喘息缓解时间、呼吸困难缓解时间、咳嗽缓解时间较对照组缩短(P<0.05),治疗前两组肺功能指标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用力肺活量(FVC)、呼气流量峰值(PEF)、第1 s用力呼气量(FEV1)、FEV1/FVC均提高,且观察组FVC、PEF、FEV1、FEV1/FVC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布地奈德联合益生菌治疗小儿支气管哮喘临床疗效提高,临床症状缓解时间缩短,肺功能提高,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 陈伟图黄冬梅
- 关键词:布地奈德益生菌支气管哮喘
- 小剂量多巴胺联合多巴酚丁胺治疗重症肺炎患儿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分析被引量:4
- 2017年
- 目的探讨小剂量多巴胺联合多巴酚丁胺治疗重症肺炎患儿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88例重症肺炎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小剂量多巴胺联合多巴酚丁胺治疗,比较两组患儿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炎症指标,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对照组患儿临床疗效总有效率分别为97.73%、84.09%,治疗后两组患儿IL-8、IL-6、CRP、TNF-α指标均有所改善,且观察组患儿IL-8、IL-6、CRP、TNF-α指标水平改善更为显著,观察组患儿肺部啰音、肺部炎症、呼吸困难消失时间、心率、体温恢复时间较对照组患儿均显著缩短,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剂量多巴胺联合多巴酚丁胺治疗重症肺炎患儿可显著提高临床疗效,缩短临床症状消失时间,降低患儿炎性因子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安全性较高,值得推广。
- 梁海涛邓松青江霞辉黄冬梅黄元柱
- 关键词:小剂量多巴胺多巴酚丁胺重症肺炎安全性
-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心脏损害QT间期离散度及血清CK-MB的变化及预后分析被引量:24
- 2001年
- 为探讨新生儿缺氧缺血心脏损害 (HIM)患儿 QT间期离散度 (QTcd)和血清肌酸激酶同功酶 B(CK- MB)的动态变化及对 HIM预后的影响。采用对 6 3例 HIM患儿发病 48h内和治疗 7d后 QTcd和 CK- MB进行检测 ,并与 30例无窒息新生儿对照比较。结果显示 HIM组与对照组比较 ,患儿发病 48h内 QTcd及 CK- MB均显著升高 (P<0 .0 1 )。经 7d治疗后 ,HIM患儿 QTcd及 CK- MB均显著下降 ,产后缺氧组较胎儿期缺氧缺血组下降更显著 (P<0 .0 5 ) ,且胎儿期缺氧缺血组并发症多 ,预后差 (P<0 .0 5 )。结论 QTcd及 CK- MB相结合可作为 HIM的特异性敏感指标 ,对判断 HIM预后有益。
- 敖余森红霞辉胡香梅李英黄冬梅
- 关键词:新生儿QT间期离散度
- 潮气呼吸肺功能检测在儿童喘息性疾病中的应用被引量:1
- 2021年
- 目的 探究潮气呼吸肺功能检测在儿童喘息性疾病中的应用.方法 选择2019年3月~2020年9月我院收治的186例喘息性疾病患儿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成立病例组,另选择186例非喘息性疾病患儿成立对照组.对病例组和对照组的儿童进行潮气肺功能检测.结果 病例组的VT/Kg、TI/TE、TPTEF/TE、VPEF/VE、TEF25%均低于对照组,RR、TEF50%、TEF75%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病例组不同患病程度的患儿,其潮气呼吸肺功能指标数据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潮气呼吸肺功能检测用于儿童喘息性疾病的诊断,相关肺功能指标在喘息性疾病患儿和非喘息性疾病患儿之间有明显差距,而且与病情严重程度有一定的相关性,对儿科患者有极大的适用性,建议进行广泛的推广应用.
- 蔡玉伟黄元柱曾献黄冬梅陈伟图周秀梅
- 关键词:潮气呼吸肺功能检测儿童喘息性疾病
- 茂名市2015-2016年儿童呼吸道病毒流行特征分析被引量:12
- 2018年
- 目的通过对茂名市呼吸道感染患儿呼吸道病毒的筛查,探讨呼吸道感染患儿的病毒病原情况,掌握该地区呼吸道患儿病毒感染的流行趋势,为呼吸道感染患儿的疾病诊断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直接免疫荧光法对13 148例呼吸道感染患儿的鼻咽分泌物进行7种常见呼吸道病毒的检测,包括腺病毒(ADV)、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流感病毒A(FLUA)、流感病毒B(FLUB)及副流感病毒(PIV)。结果 13 148例患儿中,检出呼吸道病毒阳性者3 308例,总阳性率为25.16%,RSV阳性检出率最高(17.39%),呼吸道病毒阳性检出率存在明显的季节性,以第1季度检出率最高,且感染人群主要集中在3岁以下的婴幼儿。结论所检测的7种呼吸道常见病毒中,RSV阳性检出率居于首位,该地区病毒感染与年龄及季节有关。
- 李佩佩聂俊玮刘沃满唐玉芬杨景谋黄冬梅
- 关键词:呼吸道病毒儿童直接免疫荧光法
- 小儿肺炎病原菌检测及药敏试验结果分析被引量:2
- 2015年
- 目的 了解小儿支气管肺炎的主要病原菌及其药敏试验结果,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对2010年9月至2014年9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小儿支气管肺炎患儿“痰培养结果”668株阳性的病原菌种类及药敏情况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 肺炎克雷伯菌184株,占全部菌株的27.54%,为第一位,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等主要的产ESBLS菌的感染率高达210/668(31.44%),药敏结果显示青霉素、红霉素、哌拉西林等药的耐药率极高;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流感嗜血杆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等容易导致多重耐药的致病菌感染率也占198/668(29.64%),阿米卡星、喹诺酮类、庆大霉素对肺炎克雷伯菌、流感嗜血杆菌敏感性仍较高.结论 本地区对小儿肺炎患儿病原菌检测的结果与国内其他地方是有不同的,所以用来指导本地区临床抗生素的合理应用具有一定的意义,小儿肺炎的治疗应根据各地的病原菌培养结果来选择合理的抗生素及综合治疗方案,同时应加强抗生素使用适应症的监控,采取必要措施,防止耐药菌的流行.
- 黄冬梅江霞辉梁海涛麦汉茂
- 关键词:儿童肺炎病原菌药敏试验
- 潮气呼吸肺功能检测在儿童喘息性疾病中的应用
- 蔡玉伟黄元柱曾献黄冬梅陈伟图周秀梅
- 1.课题来源与背景:儿童喘息性疾病是指一组以反复喘息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呼吸道综合征,主要包括毛细支气管炎、喘息性支气管炎和支气管哮喘等,是儿童时期多发病、常见病。近年来,喘息性疾病发病率是呈逐年上升,根据调查结果显示,中国...
- 关键词:
- 关键词:儿童喘息性疾病呼吸道综合征
- 儿童塑形性支气管炎临床特征及相关炎症因子研究被引量:5
- 2019年
- 目的探讨塑形性支气管炎(PB)患儿的临床特征以及白细胞介素(IL)-22、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等炎性因子水平对病变的影响。方法选取茂名市妇幼保健院自2016年9月至2018年9月收治的54例PB患儿为PB组,另取急诊因异物吸入需行支气管镜异物取出术的15例患儿为普通组。酶联免疫吸附剂测定法检测支气管灌洗液中IL-22、IL-6和TNF-α水平。结果 54例PB患儿中肺不张29例(53.7%)、胸腔积液4例(7.4%)、肺气肿3例(5.6%)、纵隔移位2例(3.7%)。纤维支气管镜下均可见黏液栓阻塞支气管,病理学分型全部表现为Ⅰ型炎症,病原体以肺炎支原体为主,PB组患儿支气管灌洗液中IL-22显著低于普通组,IL-6和TNF-α显著高于普通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B患儿支气管灌洗液中IL-22显著减低,IL-6和TNF-α显著升高,上述3种炎症因子可能参与PB的致病过程。
- 黄元柱陈伟图黄冬梅
- 关键词:纤维支气管镜白细胞介素肿瘤坏死因子-Α
- 布拉氏酵母菌联合维生素D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效果观察被引量:5
- 2018年
- 目的探讨布拉氏酵母菌联合维生素D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儿科108例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依据随机数表法将108例患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4例。对照组给予维生素D治疗,观察组给予布拉氏酵母菌联合维生素D治疗。比较两组患儿临床疗效,临床症状消失时间,治疗前后免疫球蛋白(Ig)、25-羟维生素D3(25-(OH)D3)、白细胞介素-4(IL-4)、干扰素γ(IFN-γ)水平。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6.30%)高于对照组(79.63%),且观察组患儿体温恢复、咳嗽缓解、肺啰音消失及咽部正常时间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儿IgG、IgA、IgM、血清25-(OH)D3、IL-4、IFN-γ水平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IgG、IgA、25-(OH)D3、IFN-γ水平较治疗前升高,IL-4水平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较对照组幅度更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治疗前后Ig M水平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布拉氏酵母菌联合维生素D治疗小儿复发呼吸道感染效果显著,可缩短临床症状改善时间,增强患儿免疫功能。
- 柯华寿江霞辉黄冬梅
- 关键词:布拉氏酵母菌维生素D反复呼吸道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