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27篇期刊文章
  • 4篇科技成果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0篇肝炎
  • 11篇乙型
  • 11篇乙型肝炎
  • 10篇慢性
  • 9篇病毒
  • 8篇肿瘤坏死因子
  • 8篇纤维化
  • 8篇慢性乙型
  • 8篇慢性乙型肝炎
  • 8篇坏死因子
  • 7篇死因
  • 7篇肿瘤
  • 7篇坏死
  • 7篇肝纤维化
  • 5篇细胞
  • 5篇疗效
  • 5篇苦参
  • 5篇苦参素
  • 4篇氧化氮
  • 4篇一氧化氮

机构

  • 24篇解放军第18...
  • 4篇解放军第一八...
  • 3篇第二军医大学
  • 3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解放军第17...

作者

  • 32篇黄以群
  • 23篇王崇国
  • 17篇许正锯
  • 16篇林珍辉
  • 8篇纪树梅
  • 6篇杨红
  • 5篇李树清
  • 5篇陈先礼
  • 4篇张启华
  • 3篇李旭红
  • 3篇周明行
  • 2篇郑文忠
  • 2篇尤瑞金
  • 2篇黄令坚
  • 2篇沈建坤
  • 2篇潘兴南
  • 2篇潘永太
  • 2篇郑鹏飞
  • 2篇庄岳鹏
  • 2篇李树清

传媒

  • 5篇中华传染病杂...
  • 2篇解放军医学杂...
  • 2篇重庆医学
  • 2篇临床军医杂志
  • 2篇中华肝脏病杂...
  • 2篇江西医学院学...
  • 2篇实用肝脏病杂...
  • 1篇世界华人消化...
  • 1篇中华医院感染...
  • 1篇传染病信息
  • 1篇现代医药卫生
  • 1篇福建医药杂志
  • 1篇肝脏
  • 1篇医师进修杂志
  • 1篇胃肠病学和肝...
  • 1篇中国感染控制...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年份

  • 2篇2009
  • 3篇2008
  • 1篇2007
  • 3篇2005
  • 9篇2004
  • 7篇2003
  • 2篇2002
  • 1篇2001
  • 2篇2000
  • 2篇1998
3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苦参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系列化研究
黄以群林珍辉王崇国
该课题在探讨慢性乙型肝炎肝细胞凋亡、肝纤维化及肝脏病理等基础上观察了TNF-a'\IL-6及肝脏病理的变化;观察了苦参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后血清中Fas、Fasl的水平变化特点,进一步探讨苦参素治疗CHB的作用机制;观察了...
关键词:
关键词:苦参素肿瘤坏死因子肝纤维化慢性乙型肝炎
大黄对实验性肝坏死中肿瘤坏死因子、白细胞介素-6及一氧化氮的影响被引量:10
2004年
目的 :观察大黄对四氯化碳 (CCl4)所至大鼠肝坏死的保护作用。方法 :采用CCl4 诱导大鼠肝坏死 ,观察大黄对肝坏死后肝脏组织及血清中肝功能、肿瘤坏死因子 (TNF-α)、白细胞介素 -6(IL-6)及一氧化氮 (NO)的变化。结果 :大黄可明显改善肝细胞损伤 ,显著降低血清中TNF -α、IL-6、NO的浓度 ,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显著性 (P<0.05~<0.01)。结论 :大黄对CCl4 性肝坏死有保护作用 ,其作用可能与抑制TNF-α、IL-6。
黄以群林珍辉许正锯
关键词:实验性肝坏死肿瘤坏死因子白细胞介素-6一氧化氮
大黄单用或联合治疗肝炎、肝硬化的基础与临床系列研究
黄以群林珍辉许正锯纪树梅王崇国庄岳鹏杨红张启华
该组从肝组织学、免疫组化、细胞因子及血清学等多项指标来探讨大黄保肝、消除黄疸、抗病毒及抗肝纤维化的疗效及作用机理;证明大黄具有明显抗肝纤维化的作用,可能与抑制TGF-β的活性有关;提出大黄联合熊去氧胆酸、促肝细胞生长素治...
关键词:
关键词:肿瘤坏死因子肝纤维化
泉州地区慢性重型肝炎患者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及亚型分布特点
2008年
目前已知,HBV被分为A~H8种基因型,由于在同一基因型病毒株之间还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故依据全基因序列异质性〉4%且〈8%的原则,进一步将基因型分为不同亚型,如B型分为B1(Bj)、B2(Ba)、B3(Ba)、B4(Ba)等亚型,C型分为C1(Cs)、C2(Ce)、C3、C4、C5等亚型,在基因型亚型之间也存在着地域分布及临床差异。
许正锯杨红黄以群沈建坤潘兴南庄岳鹏陈先礼
关键词: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亚型分布重型肝炎患者慢性
苦参素联合甘草酸二铵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研究
2004年
黄以群林珍辉纪树梅许正锯陈先礼王崇国
关键词:苦参素甘草酸二铵慢性乙型肝炎
分叉克氏针和拉力螺丝钉固定治疗踝部骨折被引量:3
2009年
目的探索和改进踝部骨折的治疗方法。方法2005年3月—2008年10月我们采用分叉克氏针和拉力螺丝钉固定治疗内、外踝骨折18例。结果随访1.5~24个月(平均3.2个月)。骨折愈合时10~24周(平均8周)。按苟三怀提出标准评定,优12例,良5例,可1例,优良率94.4%。结论分叉克氏针固定治疗外踝骨折,固定可靠、创伤小、并发症少、费用低、可作为外踝骨折方法的一种补充,尤其适用于靠近外踝尖的骨折。
黄令坚郑鹏飞肖奕增潘永太黄以群尤瑞金郑文忠
关键词:内踝骨折外踝骨折
慢性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与临床病理的关系被引量:12
2005年
许正锯杨红陈先礼张启华刘钎黄以群王崇国
关键词:慢性乙型肝炎临床病理HBV基因分型DNA水平微板核酸杂交
因特芬联合英路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疗效观察
1998年
我们自1996年3月至1997年8月,应用因特芬(IFNα-2a)联合英路因(IL-2)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取得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资料和方法 一、病例选择 病例来自我院传染病科住院或门诊的慢性乙型肝炎,HBeAg、HBcAg、抗-HBc-IgM、前-S2抗原阳性者。分型诊断均符合1995年北京第五次全国传染病寄生虫病学术会议修订的标准。随机分为三组。
李旭红王崇国黄以群
关键词: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疗效观察因特芬分型诊断肌肉注射传染病科
全文增补中
大黄治疗伴高胆红素血症病毒性肝炎的疗效观察被引量:5
2004年
目的 观察大黄对伴高胆红素血症病毒性肝炎消退黄疸的作用。方法 病毒性肝炎高胆红素血症患者 6 5例 ,其血清总胆红素 (TBIL)均在 2 1 0~ 5 6 5 μmol/L ,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 32例 ,常规保肝、退黄及对症支持等综合治疗 ;治疗组 33例 ,除综合治疗外 ,给予大黄 6~ 1 0g/d ,分 1~ 2次口服 ,疗程均为 1个月。观察治疗前后肝功能、凝血酶原时间 (PT)的变化 ,并评价大黄的临床疗效。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肝功能TBIL、ALT、PT等指标均显著下降 ,白蛋白明显回升。治疗后两组比较 ,大黄治疗组的TBIL平均下降幅度为 2 5 2 .5 8μmol/L ,显著高于对照组的 1 77.1 6 μmol/L(P <0 .0 1 )。经过疗效评价发现 ,治疗组的总有效例数 (率 )为 30例 (90 .91 % ) ,显著高于对照组的 2 1例 (6 5 .6 3% ) ,两组比较 ,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许正锯黄以群王崇国李树清
关键词:病毒性肝炎高胆红素血症疗效
干扰素α抗肝炎病毒抗肝纤维化的临床及实验研究
许正锯黄以群李旭红张江灵杨红李树清李亦鑫陈真庄岳鹏张启华潘兴南王崇国
该课题从动物实验及临床观察,提示IFNα具有明显减轻肝脏炎症,逆转肝纤维化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TGF-β的活性有关。最早开展IFNα、IL-2治疗慢性乙肝AFP异常升高者,并提出IFNα、IL-2治疗有预防肝癌发生的...
关键词:
关键词:干扰素Α肝炎病毒肝纤维化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