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魏凤珍

作品数:112 被引量:1,682H指数:24
供职机构:安徽农业大学农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粮食丰产科技工程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文化科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90篇期刊文章
  • 15篇专利
  • 6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90篇农业科学
  • 6篇生物学
  • 4篇文化科学
  • 2篇经济管理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社会学

主题

  • 72篇小麦
  • 44篇冬小麦
  • 16篇玉米
  • 15篇渍水
  • 14篇氮肥
  • 11篇栽培
  • 11篇还田
  • 10篇秸秆
  • 9篇孕穗
  • 9篇孕穗期
  • 9篇穗期
  • 8篇氮素
  • 8篇砂姜
  • 8篇砂姜黑土
  • 8篇籽粒
  • 8篇黑土
  • 7篇水稻
  • 7篇抗倒
  • 7篇抗倒性
  • 7篇抗倒性能

机构

  • 112篇安徽农业大学
  • 23篇河南农业大学
  • 5篇安徽省农业科...
  • 4篇皖西学院
  • 3篇山东农业大学
  • 3篇四川省农业科...
  • 1篇四川大学
  • 1篇蒙城县农业技...
  • 1篇华阳河农场
  • 1篇淮南市潘集区...
  • 1篇安徽省农业科...
  • 1篇合肥市种子公...

作者

  • 112篇魏凤珍
  • 104篇李金才
  • 25篇屈会娟
  • 24篇王成雨
  • 15篇沈学善
  • 14篇陈翔
  • 13篇张一
  • 9篇张银萍
  • 8篇尹钧
  • 8篇武文明
  • 6篇郅胜军
  • 6篇吴进东
  • 6篇黄义德
  • 4篇张文静
  • 4篇周洁
  • 4篇陈洪俭
  • 4篇王永华
  • 4篇王世济
  • 4篇张林
  • 3篇谢家琦

传媒

  • 20篇安徽农业科学
  • 10篇作物学报
  • 9篇安徽农业大学...
  • 8篇中国农学通报
  • 5篇麦类作物学报
  • 4篇中国粮油学报
  • 3篇中国农业气象
  • 2篇玉米科学
  • 2篇中国农业科学
  • 2篇植物生理学通...
  • 2篇西北植物学报
  • 2篇作物杂志
  • 2篇应用生态学报
  • 2篇中国农业大学...
  • 2篇江汉大学学报...
  • 2篇大麦与谷类科...
  • 1篇中国农业科技...
  • 1篇安徽农学通报
  • 1篇水土保持学报
  • 1篇种子

年份

  • 1篇2024
  • 4篇2023
  • 5篇2022
  • 4篇2021
  • 5篇2020
  • 2篇2019
  • 4篇2018
  • 5篇2017
  • 1篇2016
  • 3篇2015
  • 2篇2014
  • 2篇2013
  • 4篇2012
  • 6篇2011
  • 2篇2010
  • 11篇2009
  • 5篇2008
  • 7篇2007
  • 10篇2006
  • 3篇2005
1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一种砂姜黑土地区秸秆还田条件下小麦一播全苗方法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砂姜黑土地区秸秆还田条件下小麦一播全苗方法。发明人在秸秆还田初期,增施氮肥,促进秸秆的腐化,避免秸秆影响小麦生长。本发明根据土壤的情况和坡度等因素,采取相应的耕整地方式和秸秆翻埋。发明人概括并总结了该技术...
李金才张银萍宋有洪冯继明崔学军黄波周洁魏凤珍刘惠惠
文献传递
花后渍水逆境对冬小麦N,P,K素吸收、运转与分配的影响
采用盆栽和池栽试验,研究了花后渍水逆境对不同小麦品种 N,P,K 素吸收、运转和分配影响。结果表明, 花后渍水逆境显著影响不同小麦品种根系对 N,P,K 素的吸收、运转和分配,降低根系、茎鞘、功能叶片、籽粒 N, P,K...
魏凤珍李金才尹钧王永华屈会娟
关键词:冬小麦
文献传递
孕穗至灌浆期土壤渍水对冬小麦N、P、K素含量和积累量的影响被引量:4
2007年
运用盆栽模拟土壤渍水逆境试验,研究孕穗期和灌浆期土壤渍水对不同小麦品种根系和地上部分N、P、K素吸收和运转影响。结果表明,土壤渍水逆境对不同小麦品种N、P、K素吸收的影响有异。孕穗期土壤渍水逆境显著影响根系对N、P素的吸收与运转,而对K素吸收与运转影响较小;灌浆期渍水逆境不仅影响根系对N、P、K素的吸收,同时也影响N、P素在地下与地上部器官的运转,但对K素在小麦体内的运转和分配影响较小。
魏凤珍李金才王成雨屈会娟
关键词:冬小麦渍水逆境
氮肥运筹模式对小麦茎秆抗倒性能与产量的影响被引量:24
2019年
为了解氮肥运筹对小麦茎秆抗倒性和产量的影响,以淮北地区主栽小麦品种烟农19和新麦26为供试材料,通过氮肥施用量和基追比两因素随机区组试验(施氮量设135、180、225和270 kg·hm-2四个水平,分别用N1~N4代表;氮肥基追比设10∶0、7∶3、5∶5和3∶7四个水平,分别用R1~R4代表),分析了不同氮肥运筹下小麦茎秆基部第二、第三节间抗倒特征和产量差异。结果表明,小麦的株高、重心高度、倒伏程度和倒伏率均随着氮肥总施用量和基施量的增加而增加,其中N4水平下烟农19和新麦26的株高、重心高度比N1水平分别增加8.73%和12.9%。在N4R1处理下倒伏率最大,达到56%。在N3条件下小麦茎秆基部第二、第三节间粗度、秆壁厚度、茎秆强度和抗倒伏指数均高于其他施氮水平,较N1水平分别增加18.89%、15.16%、33.03%、48.42%和48.95%。在相同氮肥施用总量条件下,R3处理的茎秆粗度、秆壁厚度显著大于其他处理,以N3R3处理的茎秆基部第二、第三节间抗倒形态特征最优。在相同追肥比例条件下,不同施氮总量间小麦产量表现为N3>N4>N2>N1;当氮肥总施用量相同,不同追肥比例下产量表现为R3>R2>R1>R4;两个品种产量均以N3R3处理最大,分别为8 279.14和8 062.36kg·hm-2,比产量最低的N1R1处理分别增产21.75%和15.82%。在本试验条件下,施氮量180~225kg·hm-2、基追比5∶5可作为淮北平原小麦的抗倒、丰产与稳产的氮肥运筹模式。
周洁王旭朱玉磊刘惠惠陈翔魏凤珍孙建强宋有洪李金才
关键词:小麦氮肥运筹抗倒性能
氮密互作对淮北砂姜黑土区冬小麦冠层光合特性和产量的影响被引量:20
2019年
为筛选出适合淮北平原砂姜黑土区小麦稳产高产栽培的氮密配置,在大田条件下以安农0711(AN0711)和烟农19(YN19)为试验材料,采用裂区设计,设置150×104、210×104、270×104和330×104株·hm-24个种植密度(分别用D1~D4代表),以及135、180、225和270 kg·hm-24个施氮水平(分别用N1~N4代表),分析了氮密互作对冬小麦冠层结构、光合特性和籽粒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氮密互作可改善小麦冠层结构,显著影响冠层光合特性。旗叶净光合速率和叶绿素相对含量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而降低,而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但施氮量超过225 kg·hm-2时变化均不显著。随着种植密度和施氮量的增加,叶面积指数和冠层截获光合有效辐射显著提高,且在孕穗期和开花期均以D4N4处理最大,灌浆中期均以D3N3处理最大。氮密对籽粒产量有显著的互作效应。在D3N3处理下AN0711和YN19的冠层光合能力和籽粒产量均最高,其中产量分别达到7 866.67和7 400.00 kg·hm-2。在本试验条件下,适宜的种植密度和施氮量分别为270×104株·hm-2和225 kg·hm-2。
黄波张妍孙建强陈翔张林朱玉磊刘惠惠魏凤珍宋有洪李金才
关键词:冬小麦砂姜黑土施氮量种植密度
沿淮淮北小麦高产优质高效栽培技术被引量:3
2003年
针对沿淮淮北麦区的生产条件和产量水平 ,制订明确的技术路线。笔者认为土、肥、水条件是获得小麦高产的基础 ;选准用好良种 ,搞好品种布局是高产的保证 ;培育壮苗是高产稳产的关键。
李金才魏凤珍张文静李德福
关键词:小麦栽培技术
麦秸还田与化肥配施对夏玉米产量和植株性状的影响被引量:4
2009年
以郑单958为材料,通过2年大田定位试验研究了麦秸粉碎覆盖还田与化肥配施对夏玉米产量和植株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传统的麦秸不还田和单施化肥处理相比,麦秸覆盖还田不施化肥处理两年分别减产7.07%和28.41%,麦秸与化肥配施处理两年分别增产12.31%和9.51%。麦秸与化肥配施可以提高穗长、穗粗、穗粒数和千粒重等穗部性状,同时提高夏玉米植株的双穗率,降低空秆率,显著提高群体结实穗数。
沈学善李金才屈会娟魏凤珍张一孙建强黄聪李林
关键词:夏玉米秸秆还田植株性状
施用苹果酸对烤烟品质的影响被引量:8
2006年
烤烟施用苹果酸后,烟叶的碳水化合物有降低趋势,氮含量有增加趋势;叶中非挥发性有机酸总量变化不大,但增加了多元羧酸的含量和比例;降低了不饱和脂肪酸和饱和脂肪酸的含量和比例;增加了苹果酸的含量,提高了上、下部叶中柠檬酸的含量,而对草酸和其他多元羧酸含量影响较小;增加了致香物质总量,类西柏烷类、苯丙氨酸类含量以及中部叶棕色化产物含量。因此,施用苹果酸对改善烟叶品质有积极的作用。
罗毅李金才姜玉梅魏凤珍王成雨郭化丽李琴
关键词:烤烟苹果酸非挥发性有机酸致香物质
秸秆连续还田与化肥配施对玉米籽粒灌浆特性及产量与品质的影响被引量:5
2013年
2008~2011年度在农业部华东地区作物栽培科学观测实验站进行了秸秆全量粉碎覆盖还田与化肥配施对夏玉米灌浆特性及产量与品质影响的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小麦玉米秸秆两季还田与化肥配施可明显提高渐增期平均灌浆速率(V1)、延长快增期(T2)及缓增期(T3)的持续时间,显著提高玉米籽粒容重和玉米籽粒油份含量,同时还可提高粒重和蛋白质及淀粉的含量,从而为籽粒千粒重和产量的提高奠定基础。
王艳红李金才魏凤珍王成雨张一孙建强郏云生
关键词:玉米秸秆还田灌浆特性籽粒品质
氮肥后移对花后受渍冬小麦灌浆特性及产量构成的影响被引量:18
2013年
2010~2012年连续2个生长季,以小麦品种‘烟农19’为材料,大田试验按基肥∶拔节肥∶孕穗肥比例设为氮肥处理N1(10∶0∶0)、N2(7∶3∶0)、N3(5∶5∶0)、N4(3∶5∶2),采用多项式、Logistic方程拟合不同氮肥运筹对花后受渍冬小麦灌浆期籽粒体积与干重变化过程,研究不同氮肥运筹对花后受渍冬小麦灌浆特性及产量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1)两年度间各指标变化趋势基本一致,故各指标结果按其两年度平均值计算。(2)花后渍水使冬小麦籽粒体积减小11.8%,灌浆速率降低15.4%,灌浆历期缩短9.2%,千粒重降低20.9%,穗粒数减少7.0%,籽粒产量降低26.6%,而对穗数无显著影响。相对于氮肥全部作为基肥处理N1,氮肥后移处理N2、N3、N4的小麦籽粒体积分别增加10.2%、15.0%、19.4%,灌浆速率分别提高8.5%、16.0%、18.2%,灌浆历期分别延长5.0%、9.4%、11.5%,千粒重分别增加11.9%、20.2%、25.6%,穗粒数分别增加7.9%、12.3%、14.6%,产量分别提高18.1%、29.6%、37.6%,而穗数分别降低2.2%、3.8%、4.3%。(3)各灌浆参数与冬小麦籽粒产量的关联度表明,花后渍水逆境对灌浆速率的影响大于对灌浆历期的影响,氮肥后移主要通过提高小麦中后期灌浆速率缓解渍水逆境胁迫伤害。研究认为,在花后土壤受渍冬小麦生产区,生产中可获得最高小麦产量的最佳氮肥运筹模式为N4(3∶5∶2)处理。
吴进东李金才魏凤珍王成雨张一
关键词:氮肥后移冬小麦灌浆特性
共12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