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魏丽萍

作品数:44 被引量:245H指数:8
供职机构:天津市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天津市科技计划中西医结合科研计划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0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 1篇专利

领域

  • 4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7篇动脉
  • 11篇心肌
  • 8篇动脉粥样硬化
  • 8篇冠状
  • 8篇冠状动脉
  • 7篇心病
  • 7篇血清
  • 7篇冠心病
  • 6篇血管
  • 5篇毒性
  • 5篇心肌梗死
  • 5篇心力衰竭
  • 5篇心脏
  • 5篇血压
  • 5篇衰竭
  • 5篇中药
  • 5篇细胞
  • 5篇高血压
  • 5篇梗死
  • 4篇蛋白

机构

  • 42篇天津市人民医...
  • 27篇天津中医药大...
  • 16篇天津医科大学
  • 2篇南开大学
  • 1篇复旦大学

作者

  • 42篇魏丽萍
  • 28篇齐新
  • 14篇刘玥
  • 4篇刘克强
  • 3篇贾文军
  • 3篇侯文广
  • 2篇周胜元
  • 2篇李琦
  • 1篇史洋
  • 1篇齐延芳
  • 1篇刘娟
  • 1篇周钧
  • 1篇彭云玲
  • 1篇杨琳
  • 1篇李盈
  • 1篇姜希娟
  • 1篇许振坤
  • 1篇庞建中
  • 1篇付滨
  • 1篇姚朱华

传媒

  • 7篇天津医药
  • 5篇天津医科大学...
  • 4篇天津中医药
  • 3篇医学综述
  • 3篇临床心血管病...
  • 3篇中华老年心脑...
  • 2篇心脏杂志
  • 2篇中国医药导报
  • 1篇中国动脉硬化...
  • 1篇现代中西医结...
  • 1篇山西医药杂志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辽宁中医杂志
  • 1篇中西医结合心...
  • 1篇中华中医药杂...
  • 1篇中华高血压杂...
  • 1篇中国循证心血...
  • 1篇现代药物与临...
  • 1篇中华危重病急...
  • 1篇中华医学会第...

年份

  • 2篇2025
  • 5篇2024
  • 4篇2023
  • 5篇2022
  • 5篇2021
  • 3篇2020
  • 2篇2019
  • 4篇2018
  • 3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3
  • 3篇2012
  • 1篇2011
4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睡眠呼吸暂停致窦性停搏一例
2017年
患者女,53岁,主因心悸6个月入院,患者间断于近6个月来发作心悸症状,无胸痛、胸闷、憋气,无黑朦、晕厥,无恶心呕吐,伴有头脑闷胀不适、健忘,上述症状间断发作,劳累后症状可加重。为行系统治疗就诊于我院。
李丽武玉琳齐新魏丽萍刘玥
关键词:窦性停搏拉西地平心悸症状黑朦睡眠呼吸暂停窦房结功能
甘油三酯-葡萄糖指数和血浆致动脉硬化指数评价冠心病的临床价值被引量:4
2022年
目的:探讨甘油三酯-葡萄糖(TyG)指数与血浆致动脉硬化指数(AIP)预测冠心病的可行性和相互差异。方法:收集因胸痛疑诊冠心病住院且行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的患者274例,经CAG确诊冠心病组161例,余113例未达冠心病诊断标准设为正常对照组。收集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和相关实验室检查并计算TyG指数和AIP。以是否冠心病为因变量,控制混杂因素如性别、年龄、体重指数、高血压、吸烟史、冠心病家族史和血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分别以TyG指数和AIP为自变量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得到TyG指数和AIP预测冠心病的价值和相互差异。结果:两组体重指数、家族史、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TyG指数和AIP均是冠心病的独立预测指标(OR=0.951、3.074,95%CI:1.561~4.292、5.383~86.952,均P<0.001);TyG指数和AIP预测冠心病的ROC曲线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81(95%CI:0.728~0.829,P<0.001)和0.791(95%CI:0.738~0.838,P<0.001),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yG指数和AIP均是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两者均可预测冠心病的发生且预测冠心病的能力无统计学差异。
张倩倩时涵远李馨航魏丽萍
关键词:血浆致动脉硬化指数冠心病
多组学在阿霉素心脏毒性中的研究进展
2024年
阿霉素心脏毒性(DIC)是限制阿霉素(DOX)临床应用的重要因素。目前DIC的机制尚不明确且无有效预防手段。因此亟需从DNA、RNA、蛋白质和代谢产物等方面探究DIC的发生发展机制,以寻找新的方法对DIC进行诊断与防治。随着高通量技术的兴起与发展,基因组学、转录组学、蛋白质组学和代谢组学等方法在探索DIC潜在的生物标志物、代谢通路及发病机制上取得了巨大的进步。本文综述了多组学技术在DIC研究中取得的最新成果和进展,为进一步阐明DIC发病机制提供新的思路。
李思陈雅芳魏丽萍
关键词:阿霉素心脏毒性基因组学转录组学蛋白质组学代谢组学
门冬氨酸钾镁对冠状动脉造影术后患者钾离子水平及QTc间期的影响被引量:2
2022年
目的探讨术前应用门冬氨酸钾镁对冠状动脉造影患者术后血清钾离子水平以及QTc间期的影响。方法入选2019年1月~2020年11月于天津市人民医院心内科住院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患者共282例,分为门冬氨酸钾镁组(n=138)与氯化钾组(n=144)。门冬氨酸钾镁治疗组患者术前应用门冬氨酸钾镁30 ml静脉输液治疗,常规氯化钾组患者术前应用氯化钾0.5 g静脉输液治疗。记录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血清钾离子、钠离子、氯离子、血清肌酐、红细胞、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和QTc间期等指标,并比较手术前后各项指标的变化。计算两组患者Gensini评分,评估患者发生QTc间期与冠脉病变及电解质的相关性。结果在门冬氨酸钾镁治疗组,血清钾离子、血红蛋白、红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及红细胞压积均较术前降低(均P<0.01),而血清钠离子、氯离子、血清肌酐以及QTc间期较术前升高(均P<0.01);血小板容积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氯化钾组,血清钾离子、血红蛋白、红细胞计数、红细胞压积、血小板均较术前降低(均P<0.01),血清钠离子、氯离子及QTc间期较术前有所升高(均P<0.01),血清肌酐与血小板容积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氯化钾组同期比较,门冬氨酸钾镁治疗组低钾血症比例(P<0.05)、QTc较术前延长比例(P<0.01)均降低。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术前应用门冬氨酸钾镁是低钾血症的独立保护因素(P<0.01),术后钾离子水平是出现QTc较术前延长的影响因素(P<0.05)。术后患者出现QTc较术前延长与术后血钾水平呈显著负相关,与术后红细胞水平呈负相关(均P<0.05),与年龄呈正相关(P<0.05)。结论门冬氨酸钾镁能够有效降低冠状动脉造影术后低钾血症的发生,从而减少患者QTc延长趋势风险的机率,降低心律失常发生风险的可能。
刘玥马振华魏丽萍齐新安亚娟
关键词:门冬氨酸钾镁冠状动脉造影术低钾血症QTC间期
老年高血压患者的无创血流动力学参数与心脏结构变化的关系被引量:18
2020年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的无创血流动力学参数与心脏结构变化的关系。方法入选天津市人民医院心内科住院的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261例,分为高血压Ⅰ组84例、高血压Ⅱ组100例和高血压Ⅲ组77例,选择同期住院的血压正常者58例为对照组,收集一般临床资料,心脏超声检查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室间隔厚度、左心室后壁厚度、LVEF,计数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无创血流动力学检测每搏量、外周血管阻力(SVR)、外周血管阻力指数(SVRI)、左心做功指数(LCWI)、无创LVEF等。结果对照组、高血压Ⅰ、Ⅱ、Ⅲ组高血压史、收缩压、舒张压、脉压、左心房内径和LVMI呈明显升高趋势(P<0.05),高血压Ⅰ、Ⅱ、Ⅲ组每搏指数、每搏量、心脏指数、LVEF、LCWI呈明显降低趋势(P<0.05),SVR、SVRI呈明显升高趋势(P<0.05)。SVR和SVRI与每搏量、心排血量、心脏指数、每搏指数、LCWI、无创LVEF呈负相关(P<0.01),与高血压史、收缩压、舒张压、脉压、左心房内径、LVEDD、LVMI呈正相关(P<0.01)。SVRI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676(95%CI:0.610~0.742),诊断左心室肥厚的价值较高(P=0.000)。结论老年高血压患者的无创血流动力学呈现"减排高阻"的现象,临床可用无创血流动力学参数作为心脏结构的评估参考指标。
武玉琳齐新魏丽萍侯文广
关键词:高血压血流动力学室间隔
5-氟尿嘧啶心脏毒性的研究进展与中药防治被引量:6
2021年
5-氟尿嘧啶(5-FU)是一种临床常用的抗肿瘤药物,对上皮来源的恶性肿瘤如消化道肿瘤、头颈部肿瘤、乳腺癌等有良好的临床疗效,但5-FU在化疗过程中发生的心脏毒性严重限制了其临床应用。目前5-FU产生心脏毒性的机制主要包括内皮损伤后血栓形成,代谢增加导致能量消耗增加,氧化应激导致细胞损伤,冠状动脉痉挛导致心肌缺血以及红细胞转移氧能力降低导致的心肌缺血等。重视5-FU对心脏产生的毒副作用,加强对化疗患者心脏的监护与管理,积极研发特效的心脏保护剂,从而可以提高化疗的质量,改善患者生存率。为更好的研究5-FU所导致的心脏毒性,文章主要从5-FU致心脏毒性的病理特征、潜在作用机制、发生率、临床表现、中药临床防治等方面进行综述。
徐月李沅洋齐新魏丽萍
关键词:5-氟尿嘧啶心脏毒性中药防治
TyG和TyG-BMI与冠心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被引量:2
2024年
目的分析冠心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与TyG及TyG-BMI的关系。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2月天津市人民医院心内科收治并进行冠脉造影和颈动脉超声检查患者592例为研究对象。依据冠脉造影结果分为正常对照组(n=103)及CAD组(n=489)。收集患者临床资料,计算TyG指数和TyG-BMI水平。分析TyG和TyG-BMI与冠心病患者颈动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CAD组TyG指数和TyGBMI水平明显升高(均P<0.01)。按照Gensini评分三分位数将患者分为三组,中分组(均P<0.05)和高分组(均P<0.01)TyG指数和TyG-BMI水平显著高于低分组。高分组TyG指数和TyG-BMI水平显著高于中分组(均P<0.01)。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TyG与TyG-BMI和Gensini评分呈现正相关,且TyG指数关联性更强(均P<0.01)。与颈动脉正常组相比,颈动脉粥样硬化组TyG指数更高(P<0.01),TyG-BMI更高(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年龄(OR=1.114,95%CI:1.05~1.18,P<0.01)与高血压(OR=2.913,95%CI:1.27~6.70,P<0.05)是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HDL-C(OR=0.108,95%CI:0.03~0.43,P<0.01)是保护因素。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提示高水平TyG和TyG-BMI是颈动脉斑块形成的危险因素。以颈动脉正常为参照,排除混杂因素(如性别、年龄、BMI、收缩压、吸烟史、高血压病史、糖尿病史、药物服用情况)后,高TyG指数组CAD患者发生颈动脉斑块形成的风险是低TyG组的2.56倍,高TyG-BMI组发生颈动脉斑块的风险是低水平TyG-BMI组的4.35倍。Spearman相关性分析发现,TyG指数和颈动脉斑块厚度呈显著正相关(P<0.05),而TyGBMI和斑块厚度无相关。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TyG指数对冠心病患者合并颈动脉斑块形成具有较好的预测价值。结论TyG指数和TyG-BMI是冠心病患者颈动脉斑块形成的危险因素,且TyG指数对颈动脉斑块的预测价值优于TyG-BMI。
李琦李娇陈雅芳李思齐新魏丽萍
关键词:冠心病颈动脉粥样硬化颈动脉内中膜厚度
血清MOTS-c、sLRP-1水平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严重程度及预后的相关性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测定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线粒体衍生肽(MOTS-c)和可溶性低密度脂蛋白受体相关蛋白-1(sLRP-1)水平,探究其与冠状动脉(冠脉)病变严重程度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取行冠脉造影(CAG)患者240例,其中不稳定心绞痛患者109例(UAP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79例(AMI组),CAG正常者52例(对照组)。收集患者一般资料并测定血清MOTS-c、sLRP-1水平。根据CAG结果评估冠脉病变支数和病变程度,记录患者平均随访10个月中的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s)发生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UAP组和AMI组患者血清MOTS-c水平均明显降低,sLRP-1水平明显升高,且AMI组患者血清MOTS-c水平显著低于UAP组,sLRP-1水平显著高于UAP组,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随着病变程度加重,血清MOTS-c水平逐渐降低,sLRP-1水平逐渐升高(P<0.05)。单支病变组、双支病变组、多支病变组患者血清MOTS-c水平依次降低,sLRP-1水平依次升高(P<0.05)。Spearman分析显示,ACS患者血清MOTS-c水平与MACEs呈负相关(r=-0.381,P<0.001),sLRP-1水平与MACEs呈正相关(r=0.338,P<0.001)。血清MOTS-c、sLRP-1水平对ACS患者的预后具有预测价值,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62、0.732,灵敏度分别为86.0%、83.7%,特异度分别为64.8%、67.6%。结论:血清MOTS-c水平降低、sLRP-1水平升高与ACS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不良相关。
王美娟时涵远李娇魏丽萍
关键词: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和肽素水平与中医分型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11
2016年
[目的]探讨心力衰竭(简称心衰)新型标志物和肽素(Copeptin)与中医辨证分型的关系。[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连续采集冠心病、高血压病合并心功能不全的住院患者230例,参照Framingham心力衰竭诊断标准,分为心功能Ⅱ级82例,Ⅲ级76例,Ⅳ级72例,采集同期健康体检心功能正常者51例作为对照组。并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与临床常见证型相结合,将心衰患者分为心气虚型42例,气阴两虚型64例,气虚痰瘀型77例,心肾阳虚型47例。所有入组患者于住院次日,正常组于体检日清晨空腹,肘静脉采血,检测氨基未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Copeptin,以及左室射血分数。比较对照组与心衰组不同心功能分级血清NT-proBNP、Copeptin水平,采用简单线性相关分析Copeptin水平与NT-proBNP及美国纽约心脏协会心功能(NYHA)分级的相关性。比较各中医分型间血清NT-proBNP、Copeptin水平的变化。[结果]心衰患者血清Copeptin水平的变化与NT-pro BNP水平的变化相一致,随着心气虚证→气阴两虚证→气虚痰瘀证→心肾阳虚证的严重程度的增加而逐渐递增,Copeptin的水平在心肾阳虚组明显高于气虚痰瘀组、气阴两虚组及心气虚组[pmol/L:27.40(21.92,39.01)、18.80(16.23,21.94)、14.19(12.10,16.23)、8.93(7.35,11.75),P<0.05]。在心功能Ⅱ级患者中以心气虚型、气阴两虚型为主,在心功能Ⅲ级患者中以气虚痰瘀型为主,在心功能Ⅳ级患者中以心肾阳虚型为主。[结论]血清NT-pro BNP与Copeptin水平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随着中医分型的严重程度有一定的变化趋势,希望能够为中医分型提供辨证依据,从而提高辨证的准确性。
刘玥齐新贾文军魏丽萍刘克强
关键词:慢性心力衰竭中医分型和肽素
异甘草酸镁改善顺铂诱导的大鼠心肌损伤
2024年
目的探究异甘草酸镁(MgIG)对顺铂(CDDP)诱导大鼠心肌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将24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Control组)、顺铂模型组(CDDP组)、顺铂+异甘草酸镁低剂量组(MgIG-L组)、顺铂+异甘草酸镁高剂量组(MgIG-H组),每组6只。每日监测大鼠体质量变化。给药结束后经超声心动图检测心功能指标[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短轴缩窄率(LVFS)、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HE染色观察心肌组织形态;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中肌酸激酶同工酶MB(CK-MB)、肌钙蛋白I(cTnI)水平;检测心肌组织匀浆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谷胱甘肽(GSH)、活性氧(ROS)及亚铁离子(Fe2+)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心肌组织中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长链脂酰辅酶A合成酶4(ACSL4)、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4(GPX4)、铁蛋白重链1(FTH1)蛋白表达。结果Control组大鼠在饲养期间体质量呈增长趋势,CDDP组体质量呈降低趋势;与CDDP组相比,MgGL-L组和MgGL-H组大鼠给药5 d、9 d、13 d时体质量均增加(P<0.05)。与Control组相比,CDDP组的LVEF、LVFS降低,LVESD、LVEDD升高,心肌纤维排列紊乱、心肌纤维变形和断裂,血清CK-MB、cTnI水平升高,心肌组织中MDA、Fe2+、ROS水平升高,SOD、GSH水平降低,心肌组织中Nrf2、GPX4和FTH1蛋白表达水平降低,ACSL4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0.05)。与CDDP组相比,MgIG-L组和MgIG-H组上述指标及心肌组织病理改变均明显改善。结论异甘草酸镁通过调节心肌氧化应激水平、抑制心肌细胞铁死亡,从而改善顺铂引起的大鼠心肌损伤。
王欣爽安亚娟管秀菊李娇刘玥魏丽萍齐新
关键词:甘草酸顺铂心肌氧化性应激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