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高赛男

作品数:18 被引量:79H指数:6
供职机构:浙江省绍兴市第七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黑龙江省卫生厅科研项目绍兴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哲学宗教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7篇医药卫生
  • 1篇哲学宗教

主题

  • 5篇抑郁
  • 5篇抑郁症
  • 4篇精神分裂症
  • 4篇分裂症
  • 3篇帕罗西汀
  • 3篇利培酮
  • 3篇复发
  • 3篇阿米替林
  • 2篇抑郁症患者
  • 2篇应激
  • 2篇症状
  • 2篇首次就诊
  • 2篇躯体
  • 2篇躯体化
  • 2篇躯体化障碍
  • 2篇全科医疗
  • 2篇疗效
  • 2篇就诊
  • 2篇儿童
  • 2篇氟西汀

机构

  • 18篇浙江省绍兴市...
  • 1篇齐齐哈尔医学...
  • 1篇浙江大学医学...

作者

  • 18篇高赛男
  • 6篇钱建军
  • 5篇秦国兴
  • 5篇金海龙
  • 4篇严伟良
  • 3篇徐宝昌
  • 3篇占建华
  • 2篇何为民
  • 2篇何炳福
  • 2篇沈新华
  • 2篇刘广华
  • 2篇梁胜林
  • 2篇徐炯炯
  • 1篇徐红英
  • 1篇王一冰
  • 1篇崔光成
  • 1篇李荐中
  • 1篇蒋海潮
  • 1篇田国强
  • 1篇王兴祥

传媒

  • 3篇中国全科医学
  • 2篇中国农村卫生...
  • 1篇中华护理杂志
  • 1篇中国现代应用...
  • 1篇医药导报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中国慢性病预...
  • 1篇中国心理卫生...
  • 1篇中国药物与临...
  • 1篇实用药物与临...
  • 1篇中国现代医生
  • 1篇2006年浙...
  • 1篇中华医学会第...

年份

  • 1篇2015
  • 3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9
  • 2篇2008
  • 2篇2007
  • 6篇2006
  • 1篇2004
1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注意缺陷与多动障碍儿童父母的应激、应对与人文关怀
2012年
目的:探讨注意缺陷与多动障碍(ADHD)儿童的父母可能出现的应激、应对及人文关怀策略。方法:通过综述近年来的研究资料及临床经验,探讨ADHD可能给父母带来的心理压力及其应对,并提出现实性支持和心理支持的具体方法。结果:部分ADHD父母可能存在一定的应激性反应及独特的应对,包括心理、生理、社会应激反应,其应对策略可能有:否认与释怀、愤怒、悲伤、接受等。针对上述情况,可为父母提供现实性支持,包括在网上提供就诊、治疗与训练信息和心理支持,成立ADHD家属地方性服务机构,出版与发行科普书籍、杂志、专著、报刊,利用现有的精神卫生防治机构对ADHD儿童进行长期随访和为其父母提供心理支持,同时为父母提供社区性心理咨询和专业性家庭治疗。结论:对ADHD孩子的父母的人文关怀是一个长期、艰巨而细致的任务,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
高赛男陈正平
关键词:注意缺陷与多动障碍父母人文关怀
利培酮治疗青少年精神分裂症疗效观察
2007年
目的探讨利培酮治疗儿童精神分裂症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对86例首发儿童精神分裂症患儿给予利培酮治疗8周,分别以PANSS量表和TESS量表评定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利培酮治疗儿童精神分裂症显效率为74.42%,阳性症状起效时间为2周左右,阴性症状起效时间为4周。治疗剂量0.75-7 mg/d,平均(2.63±1.88)mg/d。结论利培酮对儿童精神分裂症阳性、阴性症状均有效,不良反应较少,但要注意个体化用药原则。
钱建军徐红英严伟亮董莹盈高赛男
关键词:利培酮儿童精神分裂症
帕罗西汀与阿米替林治疗躯体化障碍对照研究
2006年
目的比较帕罗西汀与阿米替林治疗躯体化障碍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81例躯体化障碍病人随机分成2组,分别用帕罗西汀与阿米替林治疗8wk。用SCL-90中的躯体化,抑郁和焦虑3个因子总分评定症状变化,用不同减分率评定疗效。用不良反应量表TESS评定药物不良反应。结果帕罗西汀组痊愈率为61.90%,总有效率为90.48%;阿米替林的痊愈率为43.59%,总有效率为71.79%,2组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2组TESS测评,各时点组间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意义(P<0.05或P<0.01)。结论帕罗西汀治疗躯体化障碍疗效确切,不良反应较小。
钱建军秦国兴严伟良徐宝昌金海龙董莹盈高赛男
关键词:躯体化障碍疗效帕罗西汀
全科医疗服务模式预防精神分裂症复发的效果观察被引量:4
2011年
目的提高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治愈率、康复率,减轻家庭及社会的经济负担,使精神卫生的防治更具可行性、科学性和有效性。方法干预组和对照组在给予药物相同的情况下,干预组采用以人为中心、以家庭为单位、以整体健康的维护与促进为方向的综合、连续、协调、可及的人性化全科医疗服务模式加以干预。结果 干预后,干预组患者的BPRS、PANSS、SDSS得分均低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处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服药依从性增强,复发率减少,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全科医疗服务模式是预防精神分裂症复发的有效服务模式。
高赛男占建华何国琪
关键词:全科医疗精神分裂症复发
帕罗西汀与阿米替林治疗躯体化障碍对照研究
为探讨帕罗西汀治疗躯体化障碍的效果和不良反应,本文对照研究了帕罗西汀与阿米替林治疗躯体化障碍的临床疗效。
钱建军秦国兴严伟良徐宝昌金海龙董莹盈高赛男
关键词:躯体化障碍躯体症状帕罗西汀阿米替林
文献传递
全科医疗服务模式在精神分裂症康复中的促进作用被引量:8
2010年
目的:了解精神疾病患者在全科医疗服务模式中的促进作用。方法:在给予药物相同的情况下,采用以人为中心、以家庭为单位、以整体健康的维护与促进为方向的综合、连续、协调、可及的人性化的全科医疗服务模式干预了30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结果:两组患者干预前BPRS的五个因子分差异无显著性(P>0.05),干预后五个因子分均有下降,统计学处理P<0.05或<0.01。研究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全科医疗服务模式在在精神分裂症康复中具有促进作用。
孟建凤占建华何国琪姜诚勇高赛男姚华华马灵亚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全科医疗复发
利培酮联合氟西汀对焦虑抑郁共病患者的治疗观察被引量:1
2007年
目的观察利培酮联合氟西汀对焦虑抑郁共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71例焦虑抑郁共病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利培酮+氟西汀)38例、对照组(氟西汀)33例,治疗8周。于治疗前、治疗后每2周测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24项、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治疗中需处理的不良反应量表(TESS)。疗效评价以HAMD减分率为标准,不良反应以TESS评分为标准。结果两组HAMD、HAMA评分组间比较从第2周末开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时期TE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培酮联合氟西汀治疗焦虑抑郁共病的疗效和安全性较好。
钱建军何炳福石永扬高赛男金海龙
关键词:抑郁症焦虑症利培酮氟西汀
老年痴呆的精神行为症状喹硫平治疗研究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探讨喹硫平治疗老年痴呆的精神行为症状(BPSD)的疗效与血药浓度的关系。方法:将97例伴BPSD的老年痴呆患者给予喹硫平治疗8周,于用药前及用药后1周末、2周末、4周末、8周末进行TESS、NPI、血药浓度检测,以NPI减分率≥25%为标准将病例分为有效组和无效组,用SPSS统计软件对有效病例血药浓度和临床用药剂量、临床疗效及副反应之间的相关性进行spearman相关性分析,利用ROC受试者工作曲线对有效浓度阈值进行判断。结果:①喹硫平治疗8周后NPI明显降低,从第一周开始即有显著性差异;②受试者药量与血药浓度相关系数(pearson相关)为0.988,P=0.002;4~8周的相关性检验显示血药浓度与NPI减分率相关性较好;③喹硫平治疗BPSD有效血药浓度为193~204ng/ml;④各个治疗期间不良反应率相当。结论:喹硫平治疗痴呆的精神行为症状有效,且患者疗效与喹硫平的血药浓度密切相关,其推荐血药浓度为193~204ng/ml,喹硫平在合理血药浓度下治疗痴呆精神行为症状安全性较好。
杨脁峰梁胜林田国强甘建光詹建华谢渭根高赛男夏金校余关茂秦国兴何为民何国琪蒋海潮刘广华
关键词:老年痴呆喹硫平血药浓度
抑郁症患者的首次就诊模式选择及临床特点研究被引量:12
2012年
目的探讨抑郁症患者首次就诊模式的选择及临床特点。方法选择2011年1—12月就诊于我科门诊或住院的确诊为抑郁症的患者160例,对每位确诊的抑郁症患者进行深入访谈,并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进行评分。将160例患者根据发病至就诊的时间分为两组,及时就诊组62例:发病≤3个月到精神科就诊;非及时就诊组98例:发病>3个月到精神科就诊。结果两组患者的年龄、受教育程度、婚姻状况、就诊意愿、病耻感、家族史、既往史、首次就诊医院等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首诊综合医院的107例患者,以躯体症状为第一主诉者占86.9%;而首诊精神专科医院的53例患者,以躯体症状为第一主诉者占22.3%。首诊综合医院的107例患者HAMD评分为(21.4±4.8)分,首诊精神专科医院的53例患者HAMD评分为(23.2±5.1)分,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首诊于不同医院的患者对疾病的认知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抑郁诊断的接受率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抑郁症患者多首诊于非精神科,健康知识、躯体症状、受教育程度、婚姻状况、病耻感、家族史、躯体症状、居住地、既往史等是影响患者就诊模式的主要因素。
高赛男沈新华徐炯炯
关键词:抑郁症就诊模式
认知治疗对精神分裂症患者服药依从性及复发的影响被引量:11
2008年
目的探讨认知治疗对精神分裂症患者服药依从性和复发的影响。方法将106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54例)和对照组(52例),两组均进行系统的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和一般的健康教育,研究组在此基础上进行认知心理治疗。并于入院前、出院时、出院后6个月、出院后1a分别用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自知力与治疗态度问卷量表(ITAQ)及自编服药依从性调查量表评定。结果两组患者入院前BPRS、ITAQ、服药依从性评分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时、出院后6个月、出院后1a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出院时t值分别为5.72,3.37,5.10;出院后6个月t值分别为5.27,5.13,5.89;出院后1at值分别为4.28,4.53,5.28;均P<0.01)。两组患者在出院后6个月、出院后1a的复发率差别亦均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患者复发率低于对照组(χ2值分别为4.23和6.79,均P<0.05)。结论在系统的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和一般健康教育基础上进行认知治疗,能够提高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依从性,降低复发率。
夏金校高赛男秦国兴甘建光王一冰曹峰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服药依从性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