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病毒性肝炎相关血常规及生化检验项目的应用价值和检出率观察
- 2024年
- 目的探讨病毒性肝炎相关血常规及生化检验项目的应用价值和检出率。方法选取2020年3月至2021年3月枣庄市立医院收治的70例病毒性肝炎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70名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两组均行血常规检验、生化检验,比较两组、慢性乙肝与慢性丙肝患者血常规及生化检验项目结果,比较血常规及生化检验项目对病毒性肝炎的检出率。结果观察组中性粒细胞百分比、WBC、血小板计数(PLT)水平均低于对照组,淋巴细胞百分比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总胆红素(TBIL)水平均高于对照组,白蛋白(ALB)水平、肝功能白球比(A/G)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慢性乙肝患者ALT水平、TBIL水平、中性粒细胞百分比、淋巴细胞百分比、PLT均低于慢性丙肝患者,ALB水平、A/G、WBC均高于慢性丙肝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70例病毒性肝炎患者实施血常规联合生化检验项目,共检出67例,检出率为95.71%,均高于单一血常规、生化项目检验的68.57%、77.14%(P<0.05)。结论血常规联合生化检验项目对病毒性肝炎具有显著的诊断价值,可反映患者血细胞功能情况和生化检验指标,为临床诊疗活动提供科学依据,改善患者预后。
- 刘爱香高晓梅
- 关键词:病毒性肝炎血常规生化检验
- 血清T_3、T_4在肺心病合并心衰患者治疗前后的含量观察
- 2003年
- 高晓梅梁秀利刘爱香
- 关键词:血清T3T4肺心病心衰治疗前
- 鲁南地区不同孕期甲状腺功能指标参考区间的建立
- 2025年
- 目的建立鲁南地区妊娠妇女不同孕期甲状腺功能指标参考区间,为本地区妊娠妇女甲状腺疾病的准确诊断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399名妊娠妇女作为妊娠组,根据不同孕期将其分为妊娠早期(T1组,133名)、妊娠中期(T2组,133名)、妊娠晚期(T3组,133名);另选取同期健康非妊娠妇女200名作为对照组(T0组)。检测所有研究对象的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_(3))、游离甲状腺素(FT_(4))、促甲状腺激素(TSH)、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及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水平。比较妊娠妇女不同孕期甲状腺功能指标水平;建立妊娠妇女不同孕期甲状腺功能指标参考区间;比较不同参考区间诊断妊娠甲状腺功能异常的检出率。结果T1组、T2组、T3组及T0组的FT_(3)、FT_(4)、TSH水平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妊娠妇女中,T1组的FT_(3)、FT_(4)水平最高,TSH水平最低,随着孕周增加,FT_(3)、FT_(4)水平逐渐降低,TSH水平逐渐升高。T1组、T2组、T3组的FT_(3)参考区间分别为2.50~3.90 pg/mL、2.17~3.54 pg/mL、2.24~3.27 pg/mL,FT_(4)参考区间分别为0.91~1.71 ng/dL、0.86~1.38 ng/dL、0.75~1.26 ng/dL,TSH参考区间分别为0.06~5.12μIU/mL、0.39~4.32μIU/mL、0.43~4.13μIU/mL。根据指南参考区间对妊娠期甲状腺功能异常的检出率低于本地区建立的参考区间(P<0.05)。结论建立鲁南地区不同孕期甲状腺功能指标参考区间,不仅能够揭示妊娠妇女不同孕期甲状腺激素变化规律,还可提升甲状腺疾病检出率。
- 刘婷高晓梅姜家利孙阳刘爱香
- 关键词:不同孕期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游离甲状腺素促甲状腺激素
- 同一样品凝血酶原两种测试结果比较
- 2002年
- 血浆凝血酶原时间测定(PT)在口服抗凝剂的监测、外源性凝血因子的测量、诊断获得性凝血因子的测量等有着广泛的应用;但我们在长期的检测过程中发现,PT试剂即将用完报警前一个PT结果偏高者与重新用血凝试剂所测结果差别很大。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①标本来源:2002年7~8月,因外伤入住我院并即将手术的20例患者,男11例,女9例。
- 刘爱香高晓梅王旭东
- 关键词:试剂PT凝血因子
- 全文增补中
- 高血压患者肾素、醛固酮、血管紧张素Ⅱ、皮质醇水平变化及意义
- 2024年
- 目的 探讨高血压患者肾素、醛固酮、血管紧张素Ⅱ、皮质醇水平变化及意义。方法 选取2021年3月至2022年11月本院收治的高血压患者92例,其中原发性高血压46例(原发性高血压组)、肾性高血压46例(肾性高血压组);另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40例为健康对照组。高血压患者分别于治疗前、治疗4 w后采集空腹肘静脉血4 ml,对照组于体检时采集空腹肘静脉血4 ml,离心分离血浆和血清,检测血浆肾素水平,血清醛固酮、血管紧张素Ⅱ、皮质醇水平。同时进行动态血压检测,记录24 h平均收缩压和舒张压。结果 治疗前肾性高血压组、原发性高血压组各指标均高于健康对照组,肾性高血压组高于原发性高血压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治疗后,原发性高血压组患者肾素(27.41±4.25)pg/ml、醛固酮(162.84±8.47)pg/ml、血管紧张素Ⅱ(147.76±7.51)pg/ml、皮质醇(34.21±3.55)μg/ml低于肾性高血压组和治疗前,肾性高血压组低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前,肾性高血压组、原发性高血压组患者血压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治疗前,收缩压、舒张压在肾性高血压组与原发性高血压组患者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肾性高血压组、原发性高血压组患者血压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高血压患者肾素、醛固酮、血管紧张素Ⅱ、皮质醇与收缩压和舒张压均呈正相关(均P<0.01)。结论 原发性高血压和肾性高血压患者肾素、醛固酮、血管紧张素Ⅱ、皮质醇水平均明显升高,其中肾性高血压患者升高幅度更明显,与血压水平呈正相关,可作为评估疗效和预后的有效指标。
- 高晓梅侯敬侠
- 关键词:原发性高血压肾性高血压肾素醛固酮皮质醇
- 多肿瘤标志物检测对临床治疗妇科恶性肿瘤指导价值的研究
- 刘坚马学金高晓梅王惠梁秀利
- 临床上依据的大多是经验,缺乏一种相对精确的、客观的指标。这种治疗上的盲目性增加了患者在身体上、精神上、物质上的痛苦,也增加医疗资源的浪费。在此情况下,我们试利用C-12系统的高度敏感性,选取了发病率最高的三种妇科恶性肿瘤...
- 关键词:
- 关键词:妇科恶性肿瘤肿瘤标志物检测
- 胸腔积液5种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在肺癌诊断中的价值被引量:4
- 2015年
- 目的探讨胸腔积液5种肿瘤标志物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25(CA125)、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FRA21—1)、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鳞状上皮细胞癌抗原(SCC—Ag)等联合检测在不同组织类型肺癌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电化学发光法和微粒子酶免发光法检测130例良、恶性胸腔积液患者体内血清和胸腔液中上述5种肿瘤标志物水平,并分析各单项检测及联合检测在鉴别诊断良、恶性胸腔积液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度。结果肺癌组的胸腔积液和血清中的CEA、CA125、CYFRA21.1、NSE、SCC-Ag的平均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良性胸腔积液组(P〈0.01),且胸腔积液水平高于血清水平(P〈0.01)。CEA和CAl25在腺癌组浓度最高,小细胞癌组的NSE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其他组,CYF1RA21—1和SCC—Ag在肺鳞癌组表达水平较高(P〈0.05)。胸腔积液肿瘤标志物5项联检较单项检测、两项联检、三项联检和四项联检的灵敏度、特异性和准确度均更高,其灵敏度、特异性和准确度分别达到98.57%、98.33%和98.46%。结论联合检测CEA、CA125、CYFRA21—1、NSE、SCC.Ag可显著提高肺癌诊断的敏感性,为区别良、恶性胸腔积液诊断提供有力依据。
- 高晓梅
- 关键词:胸腔积液肺癌肿瘤标志物
- UF-50流式尿沉渣全自动分析仪在临床上的应用及不足
- 2003年
- 刘爱香高晓梅王旭东
- 关键词:尿液肾脏疾病尿道疾病
- 酶联免疫吸附法与胶体金免疫层析法对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的检测价值分析
- 2024年
- 目的探析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与胶体金免疫层析法(GICA)对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抗体的检测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8月至2021年8月于枣庄市立医院接受HIV抗体检测的320例疑似艾滋病(AID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实施ELISA及GICA检测。以实验室病理结果为金标准,比较两种检测方法HIV阳性病例检出情况及诊断准确度、灵敏度、特异度。结果实验室病例组织活检结果显示,阴性285例,阳性35例;GICA检测阴性298例,阳性22例,与实验室病理组织活检结果相比,假阳性5例,假阴性18例;ELISA检测阴性282例,阳性38例,与实验室病例组组活检结果相比,假阳性4例,假阴性1例。ELISA诊断准确度为98.44%、灵敏度为97.14%,高于GICA的92.81%、48.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特异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与GICA相比,ELISA检测HIV抗体的准确度、灵敏度较高,因此,可将ELISA作为检测HIV抗体的主要方法。
- 刘婷高晓梅贺军颜彬
- 关键词:人类免疫缺陷病毒人类免疫缺陷病毒胶体金免疫层析法
- 两种不同免疫检验方法检测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血清学标志物的临床疗效
- 2024年
- 目的分析两种不同免疫检验方法检测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血清学标志物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6月至2022年6月枣庄市立医院收治的88例乙型肝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确诊为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并采用磁微粒化学发光法、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血清学标志物。比较两种免疫检测方法对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血清学标志物的检出情况和诊断准确率。结果磁微粒化学发光法对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乙型肝炎病毒e抗体的阳性检出率高于酶联免疫吸附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免疫检验方法对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体、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体的阳性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磁微粒化学发光法对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浓度≤0.50 IU/ml的检出率高于酶联免疫吸附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磁微粒化学发光法对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诊断准确率高于酶联免疫吸附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电化学发光法可提高乙型肝炎病毒血清学标志物的检验准确率,为临床筛查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提供有力支持。
- 刘爱香陈维霞高晓梅
- 关键词:免疫检验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血清学标志物酶联免疫吸附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