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德申
- 作品数:36 被引量:19H指数:3
- 供职机构:山东电力工程咨询院更多>>
-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水利工程电气工程化学工程更多>>
- 一种冷却塔聚风装置及冷却塔
- 本公开提供一种冷却塔聚风装置及冷却塔,涉及冷却塔领域,包括挡风板和环形轨道,轨道用于围绕在冷却塔外部,所述挡风板与轨道配合并沿轨道滑动,用于在主导风向改变时调整挡风板与冷却塔的相对位置;所述挡风板用于阻挡穿过冷却塔的自然...
- 郭富民赵佰波高德申马新红李满韩强李继承李旋韩敬钦徐士倩
- 文献传递
- 一种基于激光反射技术的断层变形监测装置及方法
- 本发明属于断层变形监测领域,提供了一种基于激光反射技术的断层变形监测装置及方法,其技术方案为:采用激光反射的原理,对存在断层的区域进行监控,并且收集断层发生变形的各种数据,包括变形时产生的错动量以及变形的方向。根据激光反...
- 刘昌斌徐俊祥 申加胜高德申 董启暖丁晓强 王艳强 朱社州 陈洁李九艳耿艳君 沈兆伟 李宸
- 一种喷水冷却系统布置方案生成方法、系统及喷水装置
- 本发明属于冷却塔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喷水冷却系统布置方案生成方法、系统及喷水装置,其技术方案为:确定设计要求、初步的喷头形式及参数,根据水头压力,确定单个喷头的出水量;基于热端负荷参数和单个喷头的出水量计算得到所需布置的...
- 郭富民史宁张斌宫现辉赵佰波高德申马新红李继承齐慧卿王文超李旋韩敬钦徐士倩
- 考虑浮力射流近区垂向效应影响的二维计算方法被引量:2
- 2010年
- 以温排水数值计算为例,结合已有的深水表面浮力射流厚度研究,尝试给出了一种在排放口近区考虑射流垂向效应、在全计算域使用二维平面模型的计算方法。该方法在排放口引入了浮力射流热水层厚度,并且对混合区底部高程的变化过程给予考虑,提高了排放口近区表面温升分布的可信度,在火核电厂温排水数值预报中具有实用价值。
- 张贝贝段杰辉高德申王作廷
- 关键词:温排水浮力射流
- 用于海上地基的半自动固定土体轮刺钢管桩及其工作方法
- 本发明属于海上地基处理技术领域,提出了一种用于海上地基的半自动固定土体轮刺钢管桩及其工作方法,包括钢管桩本体,以及设置在钢管桩本体内的壳体,壳体内设置有轮刺机构;通过壳体设置轮刺机构,能够通过轮刺插入土壤中实现提高侧摩阻...
- 丁晓强李平魏华栋徐俊祥孙晓红高德申李旭耿艳君董启暖朱社州杨斌陈洁高志康
- 海上平台次梁与主梁连接板件防干涉方法、装置及平台
- 本发明属于海上平台领域,提供了一种海上平台次梁与主梁连接板件防干涉方法、装置及平台。其中,海上平台次梁与主梁连接板件防干涉方法包括根据海上平台各构件布置数据,确定出次梁与主梁的干涉处;取消次梁下的筋板,在干涉处的主梁与次...
- 侯世谨魏华栋孙晓红徐俊祥李旭徐立杰高德申陈长兵丁晓强董启暖王艳强刘昌斌陈洁黄君宁耿艳君唐玲玉
- 利用不溶物夹层的多级盐腔盐穴储气库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利用不溶物夹层的多级盐腔盐穴储气库,属于盐腔盐穴储气技术领域。第一管井穿过盖层后与第一岩层中的第一腔体连通,第二管井依次穿过盖层、第一腔体和第一厚夹层后与第二腔体连通,第二腔体贯穿第二岩层、薄夹层和第...
- 侯世谨王艳强徐俊祥孙晓红李旭高德申徐立杰董启暖丁晓强刘昌斌陈洁
- 一种岩壁吊车梁岩壁超挖加固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 本发明属于水利水电及工程建筑领域,提供了一种岩壁吊车梁岩壁超挖加固结构及其施工方法,其技术方案为:包括吊车梁和设置于岩壁开挖面上的至少一个锚杆,所述在岩壁开挖面设有锚杆的位置设置凹槽,所述凹槽内设置岩壁侧埋板,所述岩壁侧...
- 侯世谨徐俊祥孙晓红李旭徐立杰高德申王旭峰董启暖王艳强丁晓强刘昌斌陈洁耿艳君刘兵梁玉红唐玲玉
- 隧道复合式衬砌内集水节水节能的用水系统及其工作方法
- 本发明涉及隧道清洗技术领域,提供了隧道复合式衬砌内集水节水节能的用水系统及其工作方法,包括设置于隧道复合式衬砌内顶壁的多个依次连接的顶部集水箱、若干组设置于隧道复合式衬砌内侧壁的多个依次连接的侧向集水箱和若干组排水管网;...
- 王艳强王中志徐俊祥孙晓红李旭高德申董启暖刘昌斌侯世谨申加胜耿艳君李岩磊朱社州杨斌刘超韩玉舟
- 冷却塔内冷却水特性三维数值模拟研究被引量:6
- 2017年
- 采用三维数值模拟方法对自然通风逆流湿式冷却塔塔内的流场特性进行模拟,可为冷却塔设计改进提供参考。基于Fluent软件和传热传质学原理,应用欧拉-拉格朗日法及标准壁面函数法,采用标准k-ε湍流模型进行封闭,建立了逆流式自然通风冷却塔三维热态数学模型。以9000m^2的自然通风逆流式冷却塔为例,对无侧风工况塔内空气动力场的三维流场进行数值仿真模拟。首先,对冷却塔出塔水温进行模拟,将计算值与实测数据进行对比,吻合良好,证明所建模型正确合理;继而对塔内冷却水的分布特性进行了三维数值模拟研究,得出水滴下降速度和水滴温度随时间和位置高度的变化及填料层、集水池液面水温分布情况,所得结果有助于塔内配水系统的优化设计。
- 齐慧卿高德申韩强李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