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和群
- 作品数:25 被引量:187H指数:10
- 供职机构:中国石化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科技攻关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石油与天然气工程矿业工程更多>>
- 野外页岩气采气罐及采气方法
- 本发明涉及一种野外页岩气采气罐及采气方法,是为了避免对野外页岩气采气过程中因空气混入而降低气体的纯度,有利于提高气体实验的精确度,属于野外页岩气采气实验技术领域,本发明顶部的半球形状能够保证气体的聚集方向,并在气量较小的...
- 薛晓辉丁安徐孙齐高和群
- 文献传递
- 苏北盆地古近系阜宁组二段页岩油储层岩石力学特征及其控制因素
- 2024年
- 为查明苏北盆地页岩油储层可压性特征及压后孔、缝变化规律,以古近系阜宁组二段(阜二段)为研究对象,对岩石力学特征、压裂效果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用计算机高分辨断层扫描成像技术(多尺度CT扫描)对岩样进行三维重构,获取孔、缝结构参数;开展地层围压下三轴力学实验,获取岩石力学参数;将压裂后的岩样按相同位置和方向再次进行多尺度CT扫描,获取压裂后三维孔、缝结构图像。根据应力-应变曲线特征,将本区页岩划分为3种类型。①1型页岩,为破裂曲线波浪下降,压后形成复杂网状缝页岩。②2型页岩,为破裂曲线类型多样,具波浪下降和垂直下降形状,压后缝网较发育的页岩。③3型页岩,为破裂曲线垂直下降,破裂后整体较完整,压后多形成纵向劈裂缝、缝网不发育的页岩。这3种类型页岩压后孔隙变化特征是:1型和2型页岩直径10~50μm孔隙占比减少,直径50~100μm孔隙增多,直径300μm以上孔隙孔容贡献增大;3型页岩压裂前、后孔径分布及孔容贡献变化不明显。研究表明,抗压强度与弹性模量、剪切模量具有正相关关系,与泊松比具有V型曲线关系;碳酸盐和黏土矿物含量是控制本区页岩力学性质的主要因素,石英和有机碳含量为次要因素。孔隙度及纹层发育特征是页岩储层可压性特征的重要影响因素。
- 高和群高玉巧何希鹏聂军
- 关键词:储层类型页岩油古近系苏北盆地
- 用于CO<Sub>2</Sub>-原油萃取实验中的萃取物分离装置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CO<Sub>2</Sub>‑原油萃取实验中的萃取物分离装置,属于常规油气实验技术领域,包括由注入泵、活塞式中间容器、氮气瓶及附件构成的清洗机构;由釜体、冷却箱体、耐压视窗、温度及压力传感器、旋转支...
- 聂军程秀梅龚玥易明华高和群姜志高徐辉孙齐
- 文献传递
- 沁水盆地南部含气饱和度特征及控制因素分析被引量:22
- 2011年
- 为了查明沁水盆地南部地区含气饱和度的空间分布规律及其控制因素,采用类比法、内插法和综合分析等方法对该地区3煤层和15煤层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3煤层含气饱和度一般为20.60%~128.01%,平均70.53%,变化范围较大;15煤层含气饱和度一般为11.09%~132.42%,平均59.47%,分布较为集中;3煤层含气饱和度总体上高于15煤层;以此将沁水盆地南部划分为3个区,其中,位于研究区尉迟以北的Ⅰ区含气饱和度最高,位于寺头断层以东、樊庄以西和Ⅰ区以北的Ⅱ区块次之,而位于研究区东部和南部的Ⅲ区块最差。指出含气饱和度与煤层气含量呈正相关关系,与煤储层埋深具有良好的负相关关系,煤厚、煤阶及煤储层所处的水文地质条件亦对含气饱和度有一定的影响。
- 高和群韦重韬申建曹佳潘海洋
- 关键词:含气饱和度储层压力沁水盆地南部
- X射线衍射粘土簿片用镂空实验架
-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X射线衍射粘土簿片用镂空实验架,用于X衍射粘土簿片实验放置,在金属框架内平行设置有若干条两侧具有对称栅格的金属条,金属框架的底部设置有金属网或金属框架的底部两金属条之间平行设置有条状金属挡杆;本实用新型...
- 程伟吕瑞华易明华高和群邹常铭袁艺靳雅夕张磊梁珀
- 文献传递
- 海相页岩和陆相页岩等温吸附特性及控制因素被引量:20
- 2013年
- 以海相、陆相页岩等温吸附测试数据为基础,探讨其等温吸附特性及与各控气因素的关系,详细论述了它们的异同之处。结果表明,海相页岩的等温吸附曲线形态变化较小,而陆相页岩明显分为2部分,即含有煤岩成分的页岩,其最大吸附量远高于海相,不含煤岩的则较低;海相、陆相页岩最大吸附量与总有机碳(TOC)、比表面积均呈正相关,另外,海相页岩与镜质组反射率(RO)、石英含量呈正相关,与黏土含量呈负相关,而陆相页岩的这一特点却不甚明显;海相页岩虽处在过成熟阶段,但最大吸附量和TOC依然呈正相关,陆相页岩的变质程度低于海相,与最大吸附量的关系呈现出2段式变化模型,RO<1.30%时,即在成熟阶段前,最大吸附量随RO值的升高而增大,RO>1.30%时,即达到成熟阶段之后,则变小。分析认为,海相、陆相页岩的沉积环境、沉积演化史及有机质类型是形成这些特征的重要因素。
- 高和群曹海虹丁安徐龚月李陈叶建国岳小金
- 关键词:等温吸附最大吸附量
- 测定煤层气含量的四种解吸法对比分析被引量:10
- 2013年
- 煤层气含量测定方法多,不同方法的试验结果可比性差。结合测试标准,对比分析了地勘解吸法、井下解吸法、自然解吸法和加温解吸法等4种方法的试验原理和测试流程。4种方法的试验原理基本一致,但测试流程区别较大,主要体现在试验温度、损失气量计算的数据点选择、残余气测定方式和煤层气含量计算基准等方面。使用数据时应了解煤层气含量测定的试验方法及测试过程,不同方法的试验结果不宜直接进行对比。建议合并修订测试标准,加大标准宣贯力度,统一煤层气含量测定方法。
- 丁安徐廖顺舟叶建国李维高和群薛晓辉
- 关键词:煤层气煤层瓦斯含气量
- 页岩气解析规律及赋存方式探讨被引量:14
- 2017年
- 以四川盆地南部(川南地区)三口页岩气井自然解析数据为基础,对页岩气的解析规律及其赋存方式进行了系统的分析。结果表明,页岩气以微雨状、串珠状及线状从页岩层理、孔裂缝及岩性变化处持续稳定解析;解析曲线出现了急剧升高后缓慢降低的趋势,即出现了所谓的拐点;页岩气甲烷组分及碳同位素的变化亦表现了类似的规律。分析认为,第一拐点与页岩本身的岩性结构有关,是气体状态变化的界线,在该点之前,页岩气的解析气量大,解析速率曲线波动剧烈,页岩解析以游离气为主,此点之后,解析稳定而持久,吸附气占据主要部分。含气量相关性程度分析、理论推导及页岩气井实际产能曲线均印证了该规律的存在。最后,对海、陆相页岩吸附气所占比重进行了计算,其含量在26.55%~87.47%,平均46.29%,沉积构造及保存条件是决定页岩气赋存状态的主要因素。
- 高和群丁安徐陈云燕
- 关键词:吸附气游离气
- 苏北区块最小混相压力预测被引量:4
- 2019年
- 最小混相压力是衡量二氧化碳驱混相与非混相的重要参考依据,成为二氧化碳驱提高采收率的重要研究课题之一,实验测得最小混相压力准确,但用时长、消耗大。通过调研国内外18种主流经验公式,其影响因素主要为温度、烃组分,基于此,从苏北区块实验测试井中选取7口井,将其实验数据代入经验关联式,进行对比分析,根据实际情况,拟合适合苏北区块最小混相压力预测关联式,并代入H井进行验证。结果表明,预测关联式得到的最小混相压力数值为27.98,与实际测量值误差仅为4.80%,该预测关联式可以为二氧化碳驱进一步探索提供参考。
- 曾隽高和群易明华徐辉
- 关键词:最小混相压力温度烃组分
- 一种水浴锅用的水浴框
-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水浴锅用的水浴框,包括框体,框体设置成包括底板和侧板的水槽状,框体的底板和侧板分别设置有若干通孔,侧板之间分别交叉连接有若干弹簧;实现水浴框中的器皿牢固固定,适用于同时对不同大小体积的器皿的固定和加热。
- 程伟陈云燕高和群丁安徐蔡潇李小越陈磊韦巍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