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立群
- 作品数:18 被引量:177H指数:6
- 供职机构:西南政法大学行政法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文化科学更多>>
- 行政法学实践教学方法评价与发展——从案例教学到诊所法律教育被引量:2
- 2014年
- 行政法学实践教学方法应与其教学任务、学科特点以及实践需求相适应。目前,行政法案例教学方法依然倾向于讲授式教学,教学案例的选取侧重于诉讼程序案例,对行政程序案例关注不足;在行政法诊所教学中,目前专业的行政法诊所设置较少,行政法诊所的可利用率非常低。诊所式法律教育建立在对传统案例教学批判创新的基础之上,是未来法律教育发展的趋势。行政法的实践教学,应在案例教学的基础上,吸收诊所式法律教育的优点,逐步培育系统、多元的实践教学模式。
- 马立群
- 关键词:行政法学案例教学诊所法律教育法律援助
- 论行政诉权的构成要件与审查规则——行政诉权保障的路径及发展趋势被引量:7
- 2013年
- 行政诉权作为一项法律上抽象的权利,需要通过行政诉讼程序规则予以具体化。行政诉权的构成要件是标识其作为法律权利属性的基本要素,同时也是司法个案中判断诉权是否存在的技术性标准。行政诉权的构成要件包括行政纠纷的可诉性、当事人适格与诉的利益。《行政诉讼法》的修改,除了完善与诉权相关的起诉期限、受案范围、诉讼类型等制度外,还应当修改起诉制度,在立法上明确区分起诉要件与诉权构成要件,同时,合理设置行政诉权构成要件的审查权限与规则。
- 马立群
- 关键词:行政诉权构成要件审查规则
- 主观诉讼与客观诉讼辨析——以法国、日本行政诉讼为中心的考察被引量:19
- 2010年
- 主观诉讼与客观诉讼是大陆法系行政诉讼法学者对行政诉讼类型的学理划分方式,但是由于不同国家行政诉讼制度体制有别,致使主观诉讼与客观诉讼的范围和含义有所差异。对具有代表性的法国和日本行政诉讼制度及其理论进行对比分析,有益于厘清主观诉讼与客观诉讼的具体内涵。我国目前的行政诉讼制度从性质上讲属于权利救济制度,《行政诉讼法》的修改和完善应以强化主观诉讼功能为核心目标,同时谨慎而有限度地吸收客观诉讼。
- 马立群
- 关键词:行政诉讼客观诉讼公益诉讼
- “双一流”背景下西部地区国际化法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 2020年
- 基于地缘关系和国家发展战略,西部地区对涉外法律人才存在特殊的需求。西部地区高校应立足于区域发展的实际状况,致力于培养“双一流”建设以及西部经济发展所需要的应用复合型国际化法律人才。西部地区高校应当以对外贸易实践和国家安全战略等领域对特殊涉外法律人才的需求为出发点,探索在西部地区可共享且有具有体系性的涉外法律人才培养模式。
- 马立群蒋婉秋
- 关键词:一带一路
- 行政诉讼制度宪法依据质疑被引量:1
- 2012年
- 宪法规范存在的目的,旨在通过成文法确立最高的法律价值,并通过制定部门法予以反映并贯彻落实。现代宪政与法治的核心价值取向在于通过立法确立公权力的界限以及充分有效地保护公民的权利。为了实现以上目标,除了需要一套结构合理、体系缜密的宪法规范外,还需要有效的制度予以保障。作为公法制度至关重要的构成部分。
- 马立群
- 关键词:行政诉讼制度宪法依据行政司法宪法规范核心价值取向现代宪政
- 论行政诉讼标的——以行政撤销诉讼为中心的考察被引量:10
- 2011年
- 行政诉讼标的作为行政诉讼的客体,是判断当事人是否重复起诉、解决客观诉的合并、诉的变更以及确定既判力客观范围的依据。行政诉讼标的范畴的界定,应取向于其诉讼功能,立足于行政诉讼自身的特点和规律,以指导行政诉讼制度实践为目标,力求在"权利的有效救济"与"纠纷的一次性解决"之间达到平衡。行政诉讼标的作为诉讼法上的技术性概念,权利主张说较契合我国目前的行政诉讼制度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
- 马立群
- 关键词:行政诉讼诉讼标的实体法说
- 行政判决理由效力的解构与重塑
- 2024年
- 行政判决理由效力在实践中存在裁判观点分歧,主要有既判力、争点效、预决效力、拘束力四种观点。与民事诉讼不同,行政诉讼驳回诉讼请求判决、撤销判决、概括性的履行判决、答复判决等属于典型的“无色判决”,判决主文通常仅宣示裁判的结果而未完整包含审理和裁判的具体内容,因而必须通过判决理由中的判断才能明确判决效力的客观范围。行政判决理由效力的构建应摒弃“全有或全无”的二元确认模式,以防止程序空转和实质性化解行政争议为目标,在分解判决理由要素的基础上进行区别化塑造。行政判决中的事实认定产生预决效力和既判力的遮断效。对于法律适用理由,撤销重作判决的理由具有法定的既判力,其他判决类型采用一体的既判力说作为解释基准,契合我国的诉讼结构和司法实践,即判决理由中对诉讼标的构成要素作出的判断产生既判力的拘束作用。
- 马立群
- 关键词:行政诉讼判决理由法律适用既判力
- 我国法律诊所模式的本土化与多元化趋势
- 诊所式法律教育已逐步被国内诸多高校接受,成为法学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趋势.法律诊所教育的内容、方法与法律诊所的模式密切相关.当前,法学院校在诊所的类型、教师配置、课程设计与管理、资金支持以及与法律实务部门的合作方式等方面,正...
- 李傲马立群
- 关键词:课程评价教学实践
- 文献传递
- 作为客观诉讼的行政公益诉讼被引量:106
- 2011年
- 我国目前实际发生的行政公益诉讼案件几乎都是属于自益形式的公益诉讼,他益形式的公益诉讼在我国囿于起诉资格的限制尚难以展开。借鉴域外主观诉讼与客观诉讼区分理论,可以建构我国的行政公益诉讼,并丰富我国行政诉讼类型。未来我国行政公益诉讼的设置应遵循客观诉讼的法理和精神,建立一套符合客观诉讼法理的诉讼程序,诉权设计上可以采取多元的启动模式,诉讼类型应限制为非财产给付诉讼,起诉资格应以法律有特别规定为限。
- 林莉红马立群
- 关键词:行政诉讼客观诉讼公益诉讼
- 论客观诉讼与我国行政审判权的界限被引量:3
- 2011年
- 主观诉讼与客观诉讼是大陆法系国家对行政诉讼类型进行的学理划分方式,区分主观诉讼与客观诉讼的实益在于立法中应根据其各自的特质及结构功能,设计不同的诉讼程序规则。客观诉讼是一种不具有权利归属性的诉讼形式,其诉讼目的在于维护公共利益和客观的法律秩序。我国将来在行政诉讼法修改中可以首先以行政公益领域为突破口,有限度地引进客观诉讼制度,以期更好地发挥其监督行政和维护公共利益之功能。
- 马立群
- 关键词:行政诉讼客观诉讼公益诉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