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马海霞

作品数:6 被引量:30H指数:4
供职机构: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河北省中医药管理局科研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银屑
  • 3篇银屑病
  • 2篇寻常性
  • 2篇紫癜
  • 2篇细胞
  • 2篇过敏
  • 2篇过敏性
  • 2篇过敏性紫癜
  • 1篇大疱
  • 1篇大疱性
  • 1篇大疱性表皮松...
  • 1篇大疱性表皮松...
  • 1篇大疱性表皮松...
  • 1篇单个核细胞
  • 1篇蛋白
  • 1篇血清
  • 1篇寻常性银屑病
  • 1篇药疹
  • 1篇银屑病患者
  • 1篇增殖

机构

  • 6篇河北医科大学...

作者

  • 6篇马海霞
  • 5篇刘强
  • 3篇崔光雪
  • 3篇王大虎
  • 3篇王欣欣
  • 3篇郭兵申
  • 2篇王爱学
  • 2篇李玉平
  • 2篇马喜兴
  • 1篇张环环
  • 1篇杨云
  • 1篇王凌
  • 1篇王瑞敏
  • 1篇王卿
  • 1篇马耀辉
  • 1篇胡玉贤

传媒

  • 2篇中国皮肤性病...
  • 1篇现代中西医结...
  • 1篇河北医药
  • 1篇临床皮肤科杂...
  • 1篇中华皮肤科杂...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20
  • 1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07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寻常性银屑病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转录因子过氧化物酶体增殖激活物受体γ mRNA的表达被引量:4
2015年
银屑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以角化细胞过度增生为特征。其病因及发病机制目前尚未完全阐明,可能与遗传和环境的相互作用有关。目前研究认为,银屑病不只侵犯皮肤,还可与某些系统性疾病并发,如糖尿病、代谢综合征、抑郁及癌症等。过氧化物酶体增殖激活物受体(pero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s,PPAR)γ是核转录因子超家族成员,最初被认为对糖代谢、脂肪分化、细胞生长和分化有调节作用,最新研究表明活化的PPARγ在慢性炎症性疾病中还具有抗炎作用。
王大虎师绍敏刘强崔光雪王欣欣马海霞李玉平
关键词: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钙泊三醇倍他米松软膏与卡泊三醇软膏联合NB-UVB治疗稳定期寻常性银屑病疗效比较被引量:9
2013年
目的观察钙泊三醇倍他米松软膏和卡泊三醇软膏分别联合窄谱中波紫外线(NB-UVB)照射治疗寻常性银屑病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将入选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30例。治疗组每晚用钙泊三醇倍他米松软膏外搽皮损1次,对照组每日早、晚分别予卡泊三醇软膏外搽皮损1次,且两组同时予NB-UVB照射治疗,3次/周。两组患者的疗程均为4周。分别于治疗过程中每周观察1次疗效。结果治疗2周时,治疗组有效率(33.33%)高于对照组(1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时,治疗组有效率和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主要不良反应为瘙痒和毛囊炎。结论钙泊三醇倍他米松软膏或卡泊三醇软膏联合NB-UVB治疗寻常性银屑病均安全有效,但钙泊三醇倍他米松软膏起效快于卡泊三醇软膏。
刘强王爱学李玉平崔光雪马喜兴马海霞郭兵申王欣欣
关键词:寻常性银屑病卡泊三醇
消银颗粒联合天麦消渴片治疗银屑病伴糖耐量异常的研究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观察消银颗粒联合天麦消渴片治疗银屑病伴糖耐量异常的疗效。方法选择2020年7月—2021年6月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收治的60例银屑病伴糖耐量异常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30例,均给予降糖、维A酸类药物基础治疗,对照组同时口服消银颗粒,观察组同时口服消银颗粒及天麦消渴片,2组均治疗8周。比较2组皮损程度、临床疗效及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7(IL-17)、白细胞衍生趋化因子-2(LECT-2)、空腹血糖(FPG)、OGTT后2h血糖(2hPG)。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3.3%(25/30)、66.7%(20/30),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PASI评分及TNF-α、IL-17、LECT-2、FPG、OGTT后2hPG均显著降低(P均<0.05),且观察组均显著低于同期对照组(P均<0.05)。结论消银颗粒联合天麦消渴片治疗银屑病伴糖耐量异常的疗效更为确切,可改善皮损病情,并有利于抑制炎性因子及白细胞趋化因子释放,且有助于降低血糖。
王爱学张环环马喜兴马海霞任翠敏刘强
关键词:消银颗粒银屑病
大疱性表皮松解型药疹护理体会被引量:1
2007年
胡玉贤王凌王瑞敏马海霞
关键词:大疱性表皮松解型药疹护理中毒症状病死率
过敏性紫癜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Tim-1,Tim-3mRNA表达和血清中IL-2和IL-4含量测定被引量:10
2014年
目的研究Tim-l,Tim-3及IL-2,IL-4在过敏性紫癜(Henoch-Schonlein purpura,HSP)发病中的作用。方法将28例HSP患者分为单纯组和混合组,采用RT-PCR技术检测两组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Tim-1 mRNA和Tim-3 mRNA的表达情况,ELISA法检测血清中IL-2和IL-4的含量,选取健康人20例作为对照组。结果 HSP患者Tim-1 mRNA相对表达量高于正常对照组[RQ值分别为0.974(1.108)和0.760(0.514),P<0.05],而Tim-3 mRNA相对表达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Q值分别为1.359(1.183)和1.604(1.177),P>0.05];Tim-1 mRNA,Tim-3 mRNA的表达在HSP单纯组和混合组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HSP患者血清IL-2含量(188.517±12.867)较正常对照组(202.759±20.903)降低,IL-4含量(73.046±8.750)高于正常对照组(62.301±11.232),且HSP患者混合组IL-2含量低于单纯组,IL-4含量高于单纯组,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Tim蛋白可能参与HSP发病,但与疾病严重程度无关;IL-2和IL-4水平可能与疾病严重程度密切相关。
刘强王卿王欣欣师绍敏马海霞崔光雪郭兵申王大虎
关键词:过敏性紫癜
过敏性紫癜患者B淋巴细胞Cosmc、T-合酶mRNA的表达与血清低半乳糖基化IgA1水平检测被引量:5
2020年
目的探讨外周血B淋巴细胞Cosmc、T-合酶及血清低半乳糖基化IgA1(Gd-IgA1)在过敏性紫癜(HSP)患者中的变化。方法2014年1-8月在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皮肤性病科收集门诊或住院HSP患者56例,分为4组,即皮肤型组(22例)、关节型组(9例)、腹型组(12例)、肾型组(13例)。20例健康志愿者为健康对照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患者外周血B淋巴细胞Cosmc、T-合酶mRNA表达量,凝集素亲和ELISA法检测血清Gd-IgA1水平。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或Kruskal-Wallis H检验,两两多重比较采用LSD-t检验或Nemenyi检验,相关性分析采用Spearman秩相关检验。结果皮肤型组发病时长为(6.27±3.09)d,关节型组(5.56±3.05)d,腹型组(6.75±3.75)d,肾型组(26.23±14.12)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6.19,P<0.05);肾型组发病时长明显长于其他3组病例组(均P<0.05)。皮肤型、关节型、腹型、肾型组和健康对照组Cosmc mRNA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849±0.239、0.767±0.181、0.719±0.183、0.459±0.121、1.146±0.232,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3.37,P<0.05),各病例组均低于健康对照组(P<0.01),且肾型组低于其他3组病例组(均P<0.01)。各病例组与健康对照组的外周血B淋巴细胞T-合酶mRNA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05,P>0.05)。皮肤型、关节型、腹型、肾型紫癜组及健康对照组间血清Gd-IgA1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7.06,P<0.05),各病例组Gd-IgA1水平均高于健康对照组(均P<0.05),肾型组高于其他3组病例组(均P<0.05)。HSP组患者血清Gd-IgA1水平与Cosmc 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负相关,rs=-0.50,P<0.01。结论HSP患者Cosmc mRNA表达水平下降,血清Gd-IgA1水平升高,二者呈负相关。
师绍敏杨云罗丁霍建丽王大虎马耀辉马海霞任翠敏郭兵申李昕王兴楠刘强
关键词:B淋巴细胞免疫球蛋白A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