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马婉谊

作品数:8 被引量:56H指数:4
供职机构:广州市中医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8篇护理
  • 5篇手术室
  • 3篇手术
  • 2篇手术室护理
  • 2篇围手术
  • 2篇围手术期
  • 2篇麻醉
  • 1篇血栓
  • 1篇血栓形成
  • 1篇循环管理
  • 1篇循证
  • 1篇循证护理
  • 1篇医护
  • 1篇因素及护理
  • 1篇优质护理
  • 1篇优质护理服务
  • 1篇优质护理服务...
  • 1篇预见性护理
  • 1篇躁动
  • 1篇置换术

机构

  • 8篇广州市中医医...
  • 1篇广州市惠爱医...

作者

  • 8篇马婉谊
  • 4篇林泽华
  • 4篇张超红
  • 3篇罗卫芳
  • 1篇黄瑛
  • 1篇孙嘉泽
  • 1篇刘玉儿
  • 1篇李苗

传媒

  • 2篇中国实用医药
  • 2篇中国当代医药
  • 1篇数理医药学杂...
  • 1篇按摩与康复医...
  • 1篇当代医药论丛
  • 1篇广州医科大学...

年份

  • 1篇2020
  • 2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7
  • 2篇2016
  • 1篇2011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在手术室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被引量:4
2018年
目的 :探讨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在手术室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2017年1月至6月期间在广州市中医医院进行手术治疗的12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这120例患者随机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两组患者均进行手术治疗及手术室常规护理。在此基础上,为观察组患者进行手术室优质护理。然后,比较两组患者对护理工作质量的评分及其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率。结果 :接受护理后,与对照组患者相比,观察组患者对护理工作质量的评分及其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率均更高(P<0.05)。结论 :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在手术室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显著,能够有效地提高手术室护理工作的质量和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彭见有张超红马婉谊林泽华田泓
关键词:优质护理服务模式手术室护理工作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因素及护理措施被引量:1
2019年
目的分析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因素及护理措施。方法选取72例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围手术期护理,观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情况。结果72例患者中仅有1例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为1.39%。结论对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行围手术期护理能逐步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患者患肢恢复情况优良,此种方法对临床医学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应获得临床医护人员的大力推广。
马婉谊
关键词:人工髋关节置换术下肢深静脉血栓围手术期护理
预见性护理与循证护理在手术室麻醉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分析被引量:8
2019年
目的研究预见性护理与循证护理应用于手术室麻醉患者中的护理效果。方法 98例手术室麻醉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结合组与参照组,每组49例。参照组患者采用普通护理,结合组患者采用预见性护理与循证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苏醒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患者对手术室护理人员的工作质量评分。结果结合组患者呼之睁眼时间(15.06±1.17)min、自主呼吸时间(9.02±1.25)min、呼之握拳时间(17.74±1.28)min显著短于参照组的(18.37±1.89)、(12.83±1.27)、(21.82±1.24)min,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0.4236、14.9666、16.0257, P<0.05)。结合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4.08%(2/49)显著低于参照组的16.33%(8/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091, P<0.05)。结合组患者对手术室护理人员服务态度、沟通能力、整体印象、护理技术评分均显著高于参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术室麻醉患者护理工作中引入预见性护理与循证护理有助于帮助患者术后快速恢复清醒,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马婉谊
关键词:预见性护理循证护理护理效果
护士发表中医护理论文现状及相关因素的调查分析
2011年
目的:了解护士发表中医护理论文的现状及影响因素的分析,并找出对策提高护士发表论文的能力。方法:通过发放调查文卷对368名中医院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不同学历、不同职称、不同编制、不同年龄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加强中医知识培训,普及论文写作知识,提高护理论文撰写能力。
马婉谊孙嘉泽
关键词:中医护理论文发表护士
无墙护理在围手术期的应用效果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观察无墙护理在围手术期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20例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60例)和观察组(60例),在围手术期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无墙护理,观察两组心理应激评分、护理质量评分、护理满意度评分等。结果:观察组心理应激评分(SAS、SDS)低于对照组,护理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无墙护理在围手术期应用效果较好,可提高护理质量,有助于手术顺利完成。
罗卫芳张超红黎有凤马婉谊林泽华麦劲楠
关键词:围手术期护理质量
临床路径教学法在手术室护理教学中的应用被引量:9
2016年
目的 探讨临床路径教学法在手术室护理实践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1月~2015年3月在本院手术室实习的86名护生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观察组采用临床路径教学法教学,对照组采用传统带教法教学。实习结束,比较两组的出科理论成绩、出科操作成绩及教学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的理论和操作成绩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教学满意度为95.4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4.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工作态度、手术室基本操作技能熟练度、手术配合熟练度和对教学方式的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临床路径教学法教学能有效提高手术室的临床护理教学质量及护生的教学满意度。
罗卫芳张超红刘玉儿马婉谊林泽华麦劲楠
关键词:手术室护理
PDCA循环管理法在手术室无菌物品管理中的应用被引量:16
2017年
目的探讨PDCA循环管理法在手术室无菌物品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2015年1~6月采用传统管法管理手术室无菌物件(对照组),2015年7~12月采用PDCA循环管理方法管理手术室无菌物件(观察组)。观察比较两组的完备率、及时补充率和过期率。结果通过1年的实践,采用以上两种不同管理模式管理的无菌物品效果比较,观察组无菌物品的完备率、过期率和及时补充率分别是100.0%、0.0%和99.0%,对照组分别是80.0%、9.0%和8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用PDCA循环管理方法管理手术室无菌物件优于传统管理方法。
罗卫芳张超红麦劲楠马婉谊林泽华李苗黄瑛
关键词:PDCA循环手术室
手术室麻醉苏醒护理减少腹部手术患者全麻苏醒期躁动的临床效果被引量:17
2020年
目的:探析腹部手术患者实施手术室麻醉苏醒护理的临床效果及对降低患者全麻苏醒期躁动中的作用。方法:将120例腹部手术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均分成常规组与干预组各60例,前者予以常规护理,后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之上再予以手术室麻醉苏醒护理,对两组患者的心率、血压以及全麻苏醒期躁动发生情况进行观察与比较。结果:干预组患者躁动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组,差异显著(χ2=5.141,P<0.05);干预组苏醒期心率、血压均低于常规组苏醒期,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腹部手术患者予以手术室麻醉苏醒护理,可降低全麻苏醒期躁动的发生。
马婉谊
关键词:腹部手术全麻苏醒期躁动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