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菲菲
- 作品数:6 被引量:19H指数:2
-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北京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 组织蛋白酶S及cystatinC与心血管疾病被引量:1
- 2010年
- 组织蛋白酶在细胞外基质重构中起核心作用,组织蛋白酶S及其内源性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参与了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本文综述了组织蛋白酶的生物学特性,以及组织蛋白酶S和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在动脉粥样硬化、内膜新生和介入术后再狭窄、动脉瘤及新生血管形成等方面的作用。
- 顾菲菲吕树铮
- 关键词:细胞外基质组织蛋白酶S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心血管疾病动脉粥样硬化
- 冠状动脉临界病变患者临床特点及病变形态学的性别差异被引量:6
- 2010年
-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临界病变患者临床特点及病变形态学的性别差异。方法连续入选北京4家三级教学医院2007年2月至2009年5月期间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的具有临界病变(狭窄>20%且<70%)患者1920例,分为男性组1281例,女性组639例,入选临界病变2215处,其中男性组1475处,女性组740处,进行QCA分析。结果与男性组相比,女性组年龄较大(65.47±8.60岁比60.30±10.38岁,P<0.001),合并高血压和糖尿病的比例高(分别为74.34%比60.50%,P<0.01;26.45%比22.25%,P<0.05),吸烟、既往心肌梗死史及既往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比例低(分别为6.42%比48.95%、4.39%比12.1%及12.21%比18.58%,P<0.01),女性组诊断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比例高(40.69%比28.81%,P<0.01),而诊断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比例低(40.54%比50.67%,P<0.01),女性组钙化病变比例高(6.36%比4.14%,P<0.05),斑块面积小(7.62±3.22mm2比9.18±4.29mm2,P<0.01),其余病变特征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女性冠状动脉临界病变患者年龄大,合并危险因素多,冠状动脉病变较男性轻,钙化发生率高。
- 顾菲菲吕树铮陈韵岱宋现涛苑飞吴小凡李志忠周玉杰郭丽君陈方张抒扬
- 关键词:临界病变冠状动脉疾病形态学
- 冠心病生物标志物研究进展被引量:2
- 2010年
- 随着人们对于动脉粥样硬化疾病机制的认识不断深入,生物标志物对于冠心病的早期诊断、危险分层、预后评估及治疗策略的选择具有重要作用,成为冠心病领域的研究热点。近年研究发现,一些新的生物标志物参与动脉粥样硬化的病理过程,如炎症反应、氧化应激、斑块去稳定化、血小板激活,以及评价心肌缺血损伤和心血管预后。本文就此方面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顾菲菲吕树铮(审校)
- 关键词:冠状动脉疾病动脉粥样硬化生物标志物炎症氧化应激
- 组织蛋白酶S和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与冠状动脉临界病变形态学和预后的相关性被引量:1
- 2013年
- 目的探讨血浆组织蛋白酶S(cathepsins)和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cystatinc)水平与冠状动脉临界病变形态学及预后的关系。方法人选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的冠状动脉临界病变(冠状动脉主要分支管腔直径局限狭窄20%~70%)患者668例,其中动脉粥样硬化(AS)组229例,稳定性心绞痛(SA)组192例,不稳定性心绞痛(uA)组247例。对符合条件的冠状动脉进行定量冠状动脉造影(QcA)分析,评价病变狭窄程度和斑块形态学;应用绝对定量蛋白芯片法测定血浆cathepsinS水平,应用增强的免疫比浊法测定血浆cystatinC水平;随访12~36个月,评估血浆cathepsinS、cystatinC对主要不良心脏事件的预测作用。结果UA组、SA组患者血浆cathepsinS、cystatinC水平高于As组,cathepsinS分别为(11654.6±3308.5)、(10433.2±2882.5)及(7580.7±2473.8)ng/L,均P〈0.01;cystatinC分别为(1.01±0.23)、(0.94±0.27)及(0.85±0.25)mg/L,均P〈0.01),且uA组cathepsinS和cystatinC水平高于SA组(均P〈0.01)。QCA分析结果显示,SA组管腔面积狭窄率在最大,AS组最小(P〈o.01);uA组斑块面积高于SA组、As组(P〈o.01)。病变形态学方面,UA组偏心病变、复杂病变的发生率高于AS组、SA组(P〈0.05和P〈0.01)。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校正性别、年龄及传统危险因素后,复杂病变[相对危险度(RR)-2.15,95%CI1.03~4.48,P〈0.05]、钙化病变(RR-5.32,95%CI:2.68~10.59,P〈0.01)、cathepsinS(RR-1.34,95%CI:1.14~1.56,P〈0.01)及cystatinC(RR-5.11,95%CI:1.61~16.25,P〈0.01)与发生不良心血管事件相关。结论UA患者血浆cathepsinS和cystatinC水平高于SA和AS患者。血浆cathepsinS水平对心脏事件的预测作用较弱,血浆cystatinC水平是冠状动脉临界病变患者发生心脏事件的较�
- 顾菲菲吕树铮陈韵岱宋现涛苑飞周玉杰李志忠赵全明陈方柳景华
- 关键词:组织蛋白酶类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预后
- 冠心病的早期发现与诊断被引量:9
- 2010年
-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大量新型检测技术的涌现,使得冠心病的诊断向着早期、方便、安全及无创等方向发展。近年来相关研究提示生物标记物和新的影像学检查的应用有可能改善冠心病的早期诊断与发现,更科学地指导冠心病的预防与治疗。
- 汪国忠白净杨兴胜顾菲菲吕树铮
- 关键词:冠状动脉疾病
- 非ST段抬高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早期治疗策略的再认识:FRISC Ⅱ 5年结果
- 2007年
- 柳景华顾菲菲
- 关键词:冠状动脉疾病随访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