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蓓蓓
- 作品数:45 被引量:209H指数:8
-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科委科技攻关项目上海市科委“登山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组织追踪技术及多巴酚丁胺负荷试验在冠心病诊断中的应用
- 2003年
- 目的 探讨组织追踪技术及多巴酚丁胺负荷试验对冠心病患者室壁缺血部位检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方法 对疑为冠心病患者 2 5例全部进行多巴酚丁胺负荷试验 ,同时在静息状态、负荷状态下 ,用组织追踪技术在心尖四腔观、二腔观及心尖长轴观分别记录收缩期二尖瓣瓣环向心尖方向的运动位移(MAD) ,在上述检查后 1周内进行冠状动脉造影 ,然后再根据冠脉造影结果分为两组 :甲组为左冠状动脉前降支狭窄患者 ,乙组为左冠状动脉前降支正常者。结果 两组之间的常规超声心动图及收缩期MAD在静息状态 ,负荷 10 μg·kg- 1·min- 1,2 0 μg·kg- 1·min- 1,3 0 μg·kg- 1·min- 1时的参数差别无显著性意义 (P >0 .0 5)。在 40 μg·kg- 1·min- 1时 ,左心室前壁位置处测得的收缩期MAD ,甲组患者较乙组患者低 ,且差别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1) ,而后间隔、侧壁、下壁、后壁及前间隔位置处测得的收缩期MAD两组之间差别无显著性意义 (P >0 .0 5)。甲组患者前壁、前间隔位置处测得的收缩期MAD在 10 μg·kg- 1·min- 1,2 0 μg·kg- 1·min- 1,3 0 μg·kg- 1·min- 1及 40 μg·kg- 1·min- 1分别与静息状态下比较差别无显著性意义 (P >0 .0 5) ,乙组患者从二尖瓣瓣环后间隔、侧壁、前壁、下壁、前间隔、后壁部分的
- 潘翠珍舒先红焦昌安韩蓓蓓葛均波陈灏珠
- 关键词:多巴酚丁胺负荷试验冠心病超声心动图
- 灵宝护心丹治疗心动过缓型心律失常的疗效观察
- 2024年
- 目的评价灵宝护心丹治疗心动过缓型心律失常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20年11月—2022年12月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收治的窦性心动过缓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50例)和治疗组(50例)。对照组患者口服二羟丙茶碱片,100 mg/次,3次/d;治疗组患者口服灵宝护心丹,4丸/次,3次/d。两组患者治疗12周。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中医证候评分,动态心电图指标平均心率、总心率和最慢心率,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1.11%、97.87%,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第4、8、12周后,两组中医症候评分均显著降低(P<0.05);治疗组患者中医证候评分均低于同期对照组(P<0.05)。治疗第4、8、12周后,两组平均心率、总心率和最慢心率均显著提高(P<0.05);治疗8、12周后,治疗组平均心率、总心率和最慢心率显著高于同期对照组(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2.13%)显著低于对照组(11.11%,P<0.05)。结论灵宝护心丹对心动过缓型心律失常患者具有较好疗效,且安全性较好,长期使用优于二羟丙茶碱。
- 韩蓓蓓张洁赵清侯晓峰李永光李京波沈成兴
- 关键词:心动过缓心律失常动态心电图中医证候评分
- 大鼠心肌梗死后早期Apelin的表达上调被引量:2
- 2007年
- 目的:观察大鼠心肌梗死后不同时间点Apelin表达水平的变化。方法:通过结扎冠状动脉前降支诱导大鼠发生急性心肌梗死(AMI)。在AMI后的第1、第3、第7天3个时间点超声心动图测定心功能后取标本(每组n=5),免疫组化法观察Apelin在心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大鼠血浆中Apelin的表达水平。另设假手术组作为对照(每组n=5)。结果:本研究发现Apelin在大鼠心脏中主要分布在血管壁,其次在心肌细胞,AMI后第1天和第3天心肌中Apelin多肽的表达水平较假手术组无明显区别,AMI后第7天时左室心肌组织中Apelin表达上调150%[(51 152.7±6 999.8)vs(25 464±3 097.7)。P<0.05];术后第1天血浆Apelin水平较假手术组无差别,到第3天和第7天时血浆Apelin水平则明显上调,分别是假手术组的128%和138%[(1.21±0.17)ng·ml^(-1)vs(0.87±0.17)ng·ml^(-1);(1.26±0.12)ng·ml^(-1)vs(0.78±0.15)ng·ml^(-1)]。结论:大鼠发生急性心肌梗死后早期Apelin的表达水平上调,Apelin及其受体可能参与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室重构的发生过程。
- 和亚萍魏盟刘铭雅张昕韩蓓蓓
- 关键词:心肌梗死
- 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植入对心肌梗死及其边缘区血管生成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被引量:1
- 2005年
- 目的 探讨骨髓单个核细胞植入心肌梗死及其边缘区对血管生成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 以冷冻损伤的方法建立新西兰种家兔心肌梗死模型, 4周后,将提取分离的骨髓单个核细胞,植入心肌梗死及其边缘区。以基因芯片研究骨髓单个核细胞植入如何调节心肌梗死及其边缘区血管生成相关基因的表达。并以Westernblot进一步在蛋白水平上验证基因芯片分析结果。结果 骨髓单个核细胞植入心肌梗死及其边缘区后,在心肌梗死区促进 15个血管生成相关基因表达上调超过 3倍,而在边缘区则多达 40个。骨髓单个核细胞植入心肌梗死及其边缘区使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及血管生长素 Ⅰ等蛋白表达增加,于心肌梗死边缘区作用更加显著。结论 骨髓单个核细胞植入心肌梗死及其边缘区可以上调多种重要血管生成相关基因的表达。
- 孙勇新赵强王宜青杨成潘翠珍韩蓓蓓陈瑞珍杨英珍王克强葛均波
- 关键词:边缘区骨髓单个核细胞血管生成相关基因表达自体骨髓
- 社区慢性心力衰竭规范化治疗对患者生活质量和预后的相关探讨被引量:10
- 2016年
- 2003年我国流行病学资料显示,在35~74岁城乡居民中慢性心力衰竭(clinical heart failure,CHF)患病率为0.9%,65~74岁年龄组慢性心力衰竭患病率为1.3%[1]。社区就诊患者以慢性病,老龄病人为主,但社区CHF患者的用药具有多样性,很多在不规范的指导下存在一定的用药误区,如:选择单独应用中药制剂(如丹参多酚酸盐类药物)、重复用药及用药剂量过大等,因此,
- 吴雪华韩蓓蓓
- 关键词:慢性心力衰竭重复用药生活质量醛固酮拮抗剂Β受体阻滞剂酚酸
- 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植入心肌梗死及其周边区促进血管生成相关基因表达的研究
- 2004年
- 目的 :探讨骨髓单个核细胞植入心肌梗死及其周边区对心肌梗死的治疗作用 ,促进血管新生及相关基因表达情况。方法 :以冷冻损伤的方法建立新西兰种家兔心梗模型 ,4周后 ,将提取分离的骨髓单个核细胞 ,植入心梗及心梗周边区。分析心梗及心梗周边区病理组织学特点 ,比较区域内微血管密度 ,并以Westernblot研究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对心梗及心梗周边区血管生成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 :(1)骨髓单个核细胞植入心梗及心梗周边区减少移植区域瘢痕化 ,增加微血管密度 ;(2 )骨髓单个核细胞植入心梗及心梗周边区使某些重要血管生成相关基因 ,VEGF ,FGF及Angiopoietin -Ⅰ表达上调 ,于心梗周边区作用更加显著。结论 :骨髓单个核细胞植入心梗及心梗周边区可以减少移植区域瘢痕化 ,增加微血管密度 ,上调心梗及心梗周边区重要血管生成相关基因。
- 孙勇新赵强王宜青杨成潘翠珍韩蓓蓓程蕾蕾陈瑞珍杨英珍史剑慧邵晶晶
- 关键词:心肌梗死基因表达血管新生
- 心肌桥及其相关影响因素的最新研究进展被引量:6
- 2019年
- 心肌桥是一种冠状动脉的先天性发育异常,指冠状动脉或其分支的某个节段走行于心外膜下室壁的心肌纤维中,覆盖的心肌纤维束则为心肌桥,被覆盖的冠状动脉段称为壁冠状动脉。心肌桥主要分布于左前降支(LAD),在右冠状动脉(RCA)和回旋支(LCX)中也存在,其在收缩期受到压迫,依据不同的压迫程度可产生不同的症状,如胸闷、胸痛,严重者可导致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和猝死。心肌桥患者多伴随焦虑抑郁症状,但其相应的影响因素的研究不够全面。
- 杭靖宇李永光刘常远魏钧伯韩蓓蓓沈成兴易正辉
- 关键词:心肌桥LAD支架植入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 经胸冠脉血流显像技术对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左心室Tei指数的关系
- 背景近年来研究结果表明,冠脉血流频谱模式与梗死心肌的损伤程度有一定关系,冠脉介入治疗术后发生无复流时,相关冠脉血流频谱会发生一些特征性改变。Tei指数是一项反映左室包括收缩功能和舒张功能在内的整体功能的参数,并对患者的临...
- 张跃力魏盟韩蓓蓓薛晓培张卫兴王曼
- 文献传递
- 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治疗中的心肌保护被引量:5
- 2008年
- 魏盟韩蓓蓓
- 关键词:再灌注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心肌保护内皮细胞损伤缺血心肌心脏事件
- 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的初步临床研究被引量:7
- 2003年
- 目的 初步探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Philips Sonos 7500超声诊断仪、X4探头和TOMTEC三维工作站,对35例正常人和心血管疾病患者的心脏及大血管结构进行显像,评价其准确性和优越性。其中男性24例,女性11例,平均年龄42.4±11.2岁。结果 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能真实地显示各心腔、瓣膜、大血管、房室间隔及其缺损部位和范围、先天性心脏病的空间立体结构。结论 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为心血管疾病的快速准确诊断提供了独特的新方法。
- 舒先红潘翠珍黄国倩程蕾蕾韩蓓蓓刘诗珍陈灏珠
- 关键词:三维超声心动图心血管疾病先天性心脏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