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韦君丽

作品数:17 被引量:124H指数:6
供职机构:西安市第四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血管
  • 3篇动脉
  • 3篇卒中
  • 3篇脑梗
  • 3篇脑梗死
  • 3篇脑血
  • 3篇脑血管
  • 3篇梗死
  • 2篇血管病
  • 2篇血性
  • 2篇抑郁
  • 2篇缺血
  • 2篇脑血管病
  • 2篇脑卒中
  • 2篇急性
  • 2篇急性脑梗死
  • 1篇蛋白
  • 1篇动脉闭塞
  • 1篇动脉溶栓
  • 1篇动脉粥样硬化

机构

  • 17篇西安市第四医...
  • 1篇西安交通大学...
  • 1篇西安市中心医...

作者

  • 17篇韦君丽
  • 4篇张爱香
  • 2篇王君
  • 2篇樊雪英
  • 2篇张璐璐
  • 2篇郭刚
  • 1篇李安泰
  • 1篇骞健
  • 1篇王润生
  • 1篇史欣
  • 1篇耿晓英
  • 1篇雷辉
  • 1篇李晓明
  • 1篇段中琪
  • 1篇狄政莉
  • 1篇任蓓
  • 1篇杜善双
  • 1篇魏刚
  • 1篇魏刚
  • 1篇雷涛

传媒

  • 3篇中国医师进修...
  • 2篇内蒙古中医药
  • 2篇陕西医学杂志
  • 2篇中国实用医药
  • 1篇吉林医学
  • 1篇中国老年学杂...
  • 1篇陕西中医
  • 1篇中华眼底病杂...
  • 1篇广西医科大学...
  • 1篇中西医结合心...
  • 1篇检验医学与临...
  • 1篇神经损伤与功...

年份

  • 1篇2019
  • 2篇2018
  • 3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2
  • 1篇2011
  • 5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2
1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眼肌麻痹76例临床特点及病因分析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探讨以眼肌麻痹为突出症状疾病的临床特点及病因。方法收集76例眼肌麻痹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临床特点及病因进行分析。结果在各种原因导致的眼肌麻痹中,动眼神经最常受累(43例,52眼),其次为外展神经(21例,28眼)。眼肌麻痹常见病因为糖尿病(17例)、重症肌无力(16例)、脑干卒中(10例)等。〉145岁患者以糖尿病(36.4%,16/44)和脑干卒中(20.5%,9/44)所致眼肌麻痹最为常见,而〈45岁患者眼肌麻痹以重症肌无力(34.4%,11/32)和痛性眼肌麻痹(15.6%,5/32)为主。结论眼肌麻痹病因复杂,需结合患者的全身情况及辅助检查结果做出正确诊断,以免误诊及漏诊。
韦君丽田冰玉张爱香
关键词:眼肌麻痹病因
颅外颈动脉硬化斑块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关系被引量:6
2010年
目的分析缺血性脑血管患者颅外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发生率及斑块类型,以指导脑血管病的治疗和预防。方法选择入院的140例急性缺血性脑血管患者(包括脑梗死95例和短暂性脑缺血45例)为患病组,同期健康体检者50例为对照组,分别应用颈动脉彩超检测颅外颈动脉,检测其粥样硬化斑块发生率及斑块类型。结果患病组颅外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检出率80.7%与对照组48.0%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脑梗死(CI)患者颅外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检出率82.1%和短暂性脑缺血(TIA)患者77.8%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不稳定斑块的比例(39.7%和20.0%)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颅外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尤其是不稳定斑块是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病因之一。
韦君丽张爱香
关键词:动脉粥样硬化颈动脉彩超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对脑梗死后遗症患者心率变异及血压节律的影响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观察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对脑梗死后遗症患者心率变异及血压昼夜节律的影响。方法:脑梗死后遗症患者128例,根据是否伴有OSAHS分为:单纯脑梗组66例,合并OSAHS组62例,另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60例作为正常对照组。监测并比较3组昼夜血压值和"非杓形"血压患者的比例,心率变异的时域指标及频域指标,血氧饱和度及睡眠呼吸紊乱指数(AHI)。结果:合并OSAHS组患者的昼夜血压值、"非杓形"血压患者的比例、心率变异的时域指标及频域指标及AHI均高于其他2组(P<0.05),夜间最低血氧饱和度和夜间平均血氧饱和度均低于其他2组(P<0.05);单纯脑梗组的昼夜血压值、"非杓形"血压患者的比例及AHI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夜间最低血氧饱和度和夜间平均血氧饱和度均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结论:脑梗死后遗症合并OSAHS患者的血压昼夜节律呈非杓型,心率变异增强,夜间血氧水平下降,AHI明显增加。
耿晓英张爱香骞健韦君丽王静任蓓
关键词:脑梗死后遗症血压昼夜节律心率变异
进展性脑卒中74例临床治疗分析
2009年
目的:探讨抗凝联合扩容治疗进展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2007年2月~2008年8月进展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治疗组38例,对照组36例。在应用血塞通为基础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应用低分子肝素,治疗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加用低分子右旋糖酐。以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判定为好转,计算神经系统功能好转率。结果:治疗组的神经系统功能好转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抗凝联合扩容治疗进展性脑卒中疗效优于单用抗凝治疗。
韦君丽郭刚张璐璐
关键词:进展性脑卒中抗凝疗效观察
POCT血糖仪与生化分析仪血糖测定比对及血糖仪的质量管理被引量:1
2010年
POCT血糖仪具有体积小、携带方便、容易使用和结果快速等优点,主要应用于糖尿病的即时监控和治疗过程用药剂量调控的参考依据。如何保证分散于各科室的POCT血糖仪的准确性和精密性,本科室根据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关于实验室内质量控制、校准和内部比对要求,定期对全院各病区POCT血糖仪与本科室生化分析仪血糖测定结果进行比对和分析,制定POCT血糖仪质量管理制度,以保证各科室血糖仪测定结果的准确。
樊雪英韦君丽王君
关键词:POCT血糖仪生化分析仪血糖测定质量管理
不同性别缺血性脑卒中TOAST分型分析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了解不同性别缺血性脑卒中的TOAST分型构成情况,为不同性别缺血性脑卒中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择2007年10月至2009年10月诊治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463例为研究对象,其中男279例(男性组),女184例(女性组),分析不同性别缺血性脑卒中患者TOAST分型的构成情况。结果根据TOAST病因分型,男性组大动脉粥样硬化(LAA)型54例(1914%,54/279),小动脉闭塞(SAO)型95例(34.1%,95/279),心源性栓塞(CE)型33例(11.8%,33/279),其他明确病因(SOE)型9例(3.2%,9/279),不明原因(SUE)型88例(31.5%,88/279);女性组LAA型22例(12.0%,22/184),SAO型66例(35.9%,66/184),CE型35例(19.0%,35/184),SOE型6例(3.3%,6/184),SUE型55例(29.9%,55/184)。男性组LAA型所占比例显著高于女性组,而CE型所占比例显著低于女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根据TOAST分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各型所占比例在不同性别患者中有所不同。
韦君丽
关键词:脑血管意外性别特性TOAST分型
妊娠合并膈疝1例报告被引量:4
2002年
韦君丽段中琪宋群才
关键词:妊娠并发症膈疝病例报告
脑出血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测定的临床意义被引量:4
2012年
目的:探讨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和脑出血患者病情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发病24h内的脑出血患者68例,正常对照组60例,测定两组血清C反应蛋白含量,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脑出血患者发病后24h内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重症组患者发病24h内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显著高于轻症组患者(P<0.05);预后不良组发病24h内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显著高于预后良好组患者(P<0.01)。结论:脑出血患者发病早期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与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有相关性。提示血清C反应蛋白可以作为反映脑出血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判断预后的生物学指标。
薛刚韦君丽
关键词:脑出血预后
双黄连注射液对病毒性脑炎炎症因子表达的影响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探讨双黄连注射液对病毒性脑炎血清和脑脊液中炎性因子表达的影响,为颅内感染提供新的治疗方法。方法:选取2011年5月~2015年4月收治的80例病毒性脑炎确诊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阿昔洛韦治疗组和阿昔洛韦合双黄连注射液组,分别采用ELISA法检测两组受试者血清和脑脊液中干肿瘤坏死因子( TNF‐α)和白介素‐6(IL‐6)治疗前和治疗14d后的变化。结果:双黄连注射液合阿昔洛韦治疗组14d后炎症因子TNF‐α和 IL‐6较单纯阿昔洛韦治疗组表达水平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双黄连注射液可以通过降低病毒性脑炎炎症因子表达水平,起到治疗病毒性脑炎的作用。
李安泰顾乃兵田晔狄政莉刘志勤雷辉韦君丽
关键词:双黄连注射液炎症因子
面部美容注射后眼动脉及脑动脉阻塞的临床特征分析被引量:5
2019年
目的观察面部美容注射后发生眼动脉及脑动脉阻塞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病例研究。2014年2月至2016年12月西安市第四医院眼科收治的面部美容注射后眼动脉及脑动脉阻塞患者20例20只眼纳入研究。其中,女性18例18只眼,男性2例2只眼。平均年龄(29.8±1.4)岁。就诊时间3.5~480.0 h,就诊中位数时间40 h。均于院外美容机构进行面部美容注射;注射后1~10 min出现视力障碍伴眼眶疼痛。右眼12例12只眼,左眼8例8只眼。注射材料,玻尿酸、自体脂肪分别为18、2例。注射部位,双颞部13例、鼻部4例、额部3例。注射填充剂浓度及剂量不详。均行视力、裂隙灯显微镜、眼底彩色照相、视野、FFA、OCT检查,以及颅脑CT、磁共振血管成像(MRA)检查。结果患眼视力无光感~0.6。20只眼中,单纯眼动脉阻塞3只眼(15%);眼动脉阻塞合并脑动脉阻塞4只眼(20%)、眼动脉眼肌动脉阻塞1只眼(5%);单纯视网膜动脉阻塞(RAO)7只眼(35%),其中视网膜中央动脉(CRAO)、半侧动脉、分支动脉阻塞分别为4、1、2只眼;CRAO伴睫状后长动脉阻塞1只眼(5%);睫状后长动脉阻塞伴缺血性视神经病变1只眼(5%);CRAO合并鼻背动脉阻塞2只眼(10%);CRAO、睫状后长动脉阻塞合并右大脑中动脉阻塞1只眼(5%)。20例中,眼球运动障碍和眼睑皮肤发绀4例(20%);合并面部疼痛、鼻部皮肤缺血坏死2例(10%)。MRA检查发现颅内新发缺血灶6例(30%)。其中,玻尿酸注射5例,表现为无症状的小血管栓塞;自体脂肪注射1例,表现为眼动脉阻塞、脑动脉阻塞,同侧眼视力无光感、眼球运动障碍伴对侧肢体偏瘫。结论面部美容注射可并发RAO、睫状动脉阻塞、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眼动脉阻塞、脑动脉阻塞等严重的医源性并发症。
王润生雷涛王毅郑轶杜善双乔秋博杨云鹏韦君丽
关键词:视网膜动脉闭塞脑动脉闭塞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