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靳文军

作品数:30 被引量:118H指数:6
供职机构:邯郸市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邯郸市科学技术研究与发展计划项目河北省科技计划项目河北省中医药管理局科研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7篇期刊文章
  • 3篇科技成果

领域

  • 3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8篇动脉
  • 8篇心肌
  • 7篇心肌梗死
  • 7篇心肌梗死患者
  • 7篇急性心肌梗死
  • 7篇急性心肌梗死...
  • 7篇梗死
  • 6篇冠状
  • 5篇预后
  • 5篇糖尿
  • 5篇糖尿病
  • 5篇注射液
  • 5篇慢性
  • 5篇冠状动脉
  • 5篇非糖尿病
  • 5篇参附
  • 5篇参附注射液
  • 4篇血管
  • 3篇蛋白
  • 3篇动脉粥样硬化

机构

  • 30篇邯郸市第一医...
  • 3篇石家庄市第四...
  • 1篇河北医科大学
  • 1篇河北医科大学...
  • 1篇邯郸市妇幼保...
  • 1篇邯郸市药品检...
  • 1篇邯邢冶金矿山...
  • 1篇邯郸市人民医...
  • 1篇邯郸市第五医...

作者

  • 30篇靳文军
  • 20篇王献忠
  • 13篇刘素梅
  • 10篇朱国英
  • 6篇魏雪梅
  • 6篇郝亚逢
  • 5篇吴晓炜
  • 4篇张海军
  • 4篇尹义梅
  • 4篇李丽英
  • 4篇李杨
  • 3篇刘俊法
  • 3篇李延民
  • 3篇李远
  • 3篇杨新利
  • 2篇刘彭华
  • 2篇高欣光
  • 2篇刘苏颖
  • 1篇孔增科
  • 1篇张军英

传媒

  • 3篇河北中医
  • 3篇山东医药
  • 2篇临床荟萃
  • 2篇中国中医急症
  • 2篇海南医学
  • 2篇河北中医药学...
  • 1篇中华医院感染...
  • 1篇中国基层医药
  • 1篇医学综述
  • 1篇心血管康复医...
  • 1篇解放军预防医...
  • 1篇河北医药
  • 1篇中国针灸
  • 1篇广西医学
  • 1篇生物医学工程...
  • 1篇中西医结合心...
  • 1篇中国中医药现...
  • 1篇中华中医药学...
  • 1篇世界中西医结...

年份

  • 1篇2021
  • 2篇2017
  • 3篇2016
  • 1篇2015
  • 5篇2014
  • 1篇2012
  • 4篇2011
  • 8篇2010
  • 2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7
  • 1篇2003
3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64层螺旋CT在评价冠状动脉支架术后支架内再狭窄中的价值被引量:2
2009年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64SCT)在评价冠状动脉支架术后支架内再狭窄的能力和可靠性。方法50例冠状动脉支架术后患者(共92枚支架),同期行64SCT冠状动脉扫描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CAG)。用64SCT的平扫图像行钙化积分测定,以CAG结果为金标准,分析与64SCT诊断支架开通或再狭窄的特异度、敏感度和一致性。结果64SCT对92枚支架显影良好72枚支架中直径≥3.0mm者57枚(79.2%),64SCT显示支架内狭窄程度>50%有21枚,CAG证实17枚,CAG和64SCT对其余51枚支架均显示无再狭窄或支架内狭窄程度为0~50%。在64SCT不能进行影像学评价的20枚支架中,支架直径<3.0mm者8枚(40.0%)。64SCT诊断冠状动脉支架腔内狭窄>50%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4.1%和90.9%,一致率为91.7%,阳性预测值76.2%,阴性预测值98.0%,因其无创性特点而具有临床应用价值。结论64SCT可清晰显示冠状动脉支架的位置、形态、支架远近端血管及支架腔内情况,能较准确地评价冠状动脉支架术后支架内再狭窄的发生,尤其对大直径支架的评估价值较高。
张海军靳文军花霞李曦朱国英王献忠冯乐赵君苏瑞瑛肖文良
关键词:冠状动脉疾病冠状血管造影术
参附注射液治疗病态窦房结综合征42例疗效观察被引量:4
2010年
目的观察参附注射液治疗病态窦房结综合征(SSS)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8例SSS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2例,对照组46例;对照组静滴山莨菪碱,治疗组静滴参附注射液,14d后判断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2.86%,明显高于对照组之67.39%。结论参附注射液可显著改善SSS患者症状和心电图表现,且优于常规西药治疗。
刘素梅朱国英靳文军
关键词: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参附注射液
何首乌总苷对载脂蛋白E基因缺陷小鼠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部位核转录因子-κB蛋白表达的影响被引量:5
2010年
目的通过复制载脂蛋白E基因缺陷小鼠模型,研究何首乌总苷对载脂蛋白E基因缺陷小鼠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部位核转录因子-κB(NF-κB)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将24只8周龄ApoE基因敲除(ApoE-/-)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何首乌总苷高、低剂量组和普罗布考组各6只。4组均给予0.15%胆固醇高脂饲料喂养建立动脉粥样硬化动物模型。同时,模型组给予0.9%氯化钠注射液0.3mL/d,何首乌总苷高、低剂量组分别给予何首乌总苷150、25mg/(kg.d)(0.3mL/d),普罗布考组给予普罗布考0.3mL/d(与高脂饲料的质量比为1∶100)。饲养16周后进行指标检测。观察比较各组小鼠主动脉斑块部位蛋白表达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分析核转录因子-κB(NF-κB)蛋白表达。结果与模型组比较,何首乌总苷高、低剂量组和普罗布考组均可明显下调ApoE-/-小鼠主动脉斑块NF-κB蛋白表达(P<0.05,P<0.01)。结论何首乌总苷通过影响NF-κB等炎性因子的表达,抑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胶原纤维降解,从而稳定斑块,预防斑块的破裂,避免临床不良事件的发生。
魏雪梅李丽英朱洁莹靳文军张海军王献忠刘苏颖
关键词:动脉粥样硬化载脂蛋白E类基因缺失何首乌
何首乌总苷对载脂蛋白E基因缺陷小鼠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部位MMP-9蛋白表达的影响被引量:2
2010年
魏雪梅李丽英靳文军张海军王献忠
关键词:何首乌总苷MMP-9蛋白
参附注射液对肺源性心脏病急性期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被引量:6
2014年
目的观察参附注射液对肺源性心脏病(以简称肺心病)急性期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将142例肺心病急性期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64例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78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参附注射液。2组疗程均为14 d。观察2组治疗前后心功能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并判断临床疗效。结果 2组治疗后全血黏度(低切、高切)、血浆黏度、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均降低(P<0.01,P<0.05),左室射血分数和每搏输出量均增加(P<0.05);治疗组治疗后左室射血分数、每搏输出量均高于对照组治疗后(P<0.05),全血黏度(低切、高切)、血浆黏度均低于对照组治疗后(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88.5%,对照组总有效率71.8%,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参附注射液联合常规西药疗法可明显改善心功能各项指标,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其改善患者血液黏度有关。
刘素梅靳文军王献忠
关键词:血液流变学药物作用附子
不同时机应用替罗非班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治疗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评价被引量:4
2014年
目的评价不同时机应用替罗非班干预急性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纳入2012年1月至2013年6月在我院心内科行PCI术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96例。随机分为试验1组(术前应用替罗非班)34例、试验2组(术后应用替罗非班)30例和对照组(空白组)32例。观察三组患者术后冠脉造影血流情况、心电图、左心收缩舒张功能及不良反应,并随访半年观察重大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结果术后疗效比较,试验1组冠脉血流优于试验2组及对照组(P<0.05);试验1组相关导联ST段回落值大于其他两组(P<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试验1组和2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及随访重大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心梗的患者PCI术前应用替罗非班能够有效改善冠状动脉血流、心肌灌注及心功能,安全性尚可。术前应用可能是临床上应用替罗非班的合理时机。
靳文军王献忠刘素梅朱国瑛李延民郝亚逢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替罗非班
冠状动脉慢血流的临床特点及其与血管内皮功能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5
2017年
目的研究冠状动脉慢血流的临床特点及其与血管内皮功能的相关性。方法以2014年2月至2016年1月来我院就诊,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为冠状动脉慢血流(CSF)的患者80例作为观察组,无狭窄和CSF的患者8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血流情况和内皮功能,并通过对血浆中一氧化氮(NO)及内皮素-1(ET-1)进行测定,分析冠状动脉慢血流与血管内皮功能的相关性。结果对照组患者的吸烟率为18%,慢血流组为37%,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的红细胞分布宽度(RDW)以及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分别为(13.5.±0.9)%、(2.2±0.8)mg/L,慢血流组为(12.8±0.5)%、(1.4±0.5)mg/L,两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慢血流组血浆NO[(35.2±11.5)μmol/L]、ET-1[(17.4±3.6)ng/L]与对照组[NO(48.3±13.2)μmol/L、ET-1(15.1±2.4)ng/L]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CSF的独立危险因素分别为吸烟(OR=5.469,P=0.000)、RDW(OR=1.623,P=0.012)、hs-CRP(OR=2.584,P=0.000)、NO(OR=1.437,P=0.000)以及ET-1(OR=1.646,P值=0.000)。结论吸烟、红细胞分布宽度及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升高可能在CSF的病理生理过程中起一定作用,而血管内皮功能与CSF的发病机制存在密切关系。
郝亚逢李远刘俊法李杨魏雪梅王献忠靳文军
关键词:冠状动脉慢血流血管内皮功能一氧化氮内皮素-1
中药灌肠联合健脾清肠方加减及美沙拉嗪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患者氧化应激反应的临床观察被引量:19
2021年
目的观察中药灌肠联合健脾清肠方加减及美沙拉嗪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氧化应激反应的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12月—2020年4月于河北省邯郸市第一医院接受治疗的218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109例,给予中药灌肠联合健脾清肠方加减及美沙拉嗪治疗)和对照组(109例,给予美沙拉嗪治疗)。分别在治疗前后观察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氧化应激反应[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比例(CD3^(+)、CD4^(+)、CD8^(+)、CD4^(+)/CD8^(+))变化情况,并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总有效率96.33%明显高于对照组86.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均较治疗前降低,且研究组治疗后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SOD、MDA水平及CD3^(+)、CD4^(+)、CD8^(+)均较治疗前上升,CD4^(+)/CD8^(+)较治疗前降低,且治疗后研究组SOD、MDA水平及CD3^(+)、CD4^(+)、CD8^(+)均高于对照组,CD4^(+)/CD8^(+)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过程中,两组患者均无不良反应发生,且治疗后两组患者血常规、肝功能、肾功能及血脂均正常。结论中药灌肠联合健脾清肠方加减及美沙拉嗪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患者效果确切,可提高氧化应激反应指标水平。
申军华靳文军
关键词:美沙拉嗪溃疡性结肠炎氧化应激反应
非糖尿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不同血糖水平对预后的影响
2010年
目的探讨非糖尿病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血糖水平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122例AMI患者随机分为正常血糖组(空腹血糖≤6.1 mmol/L)46例和血糖升高1组(6.1 mmol/L<空腹血糖≤8.0 mmol/L)38例、血糖升高2组(8.0 mmol/L<空腹血糖≤11.1 mmol/L)27例和血糖升高3组(空腹血糖>11.1 mmol/L)11例。结果与血糖正常组比较,血糖升高1组心肌酶和心电图恢复时间、恶性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和心源性病死率无统计学差异;血糖升高2组肌酸激酶(CK)、门冬氨酸转氨酶(AST)恢复时间延长,恶性心律失常和心源性病死率升高(P均<0.05);血糖升高3组CK、AST、乳酸脱氢酶(LDH)和ST段恢复时间延长,恶性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和心源性病死率升高(P<0.05或P<0.01)。结论非糖尿病AM I患者血糖>8.0 mmol/L以上时,随着血糖升高,预后越差。
靳文军王献忠尹义梅刘素梅朱国英吴晓炜
关键词:心肌梗塞血糖预后
非糖尿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早期血糖水平与预后关系的研究
2011年
目的探讨非糖尿病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早期血糖增高与并发症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将122例AMI患者随机分为血糖正常组46例和血糖升高组76例,在入院第4周统计2组患者肌酸激酶(CK)、门冬氨酸转氨酶(AST)、乳酸脱氢酶(LDH),心电图ST段恢复时间以及恶性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心源性病死发生率的差异。结果与血糖正常组比较,血糖升高组AMI患者心肌酶和心电图恢复时间明显延长,恶性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和心源性病死率明显升高,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结论 AMI患者血糖升高不利于受损心肌的修复,AMI患者早期血糖水平与预后显著相关。
靳文军刘素梅王献忠尹义梅朱国英吴晓炜
关键词:心肌梗死血糖预后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